首頁>Club>
很多人說原生家庭,說父母關係不好導致自己長大後沒安全感等等。我爸媽以前也老吵架,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啊,或許是我的很多創傷自己沒發現?如果真的影響那麼大,怎樣最大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3
回覆列表
  • 1 # 微易管家

    就在現在,我用手機碼字的時候,他們還吵呢

    小時候覺得影響挺大的,青春期的時候思想特別偏激,厭世,每天回家一聽到父母的爭吵,就感覺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呢,有一段時間會自殘,不想回家,會早戀,找情感寄託。這個階段回家基本不說話,父母吵架的時候自己就會哭,折磨自己。

    高考以後就填了離家特別遠的地方,就是為了逃離從小到大都爭吵的家。大學裡看了挺多的書,那時微信微博剛流行,雞湯也多,感覺自己好像對父母吵架看開了不少。寒假回家的時候,父母吵架頻率變得不頻繁了,日子過的還挺舒心,就是父親喝酒的時候麻麻會罵他,有時候他喝多了就會吵。這個階段我基本上是幫我媽跟我爸吵架,就是純純的吵架,不會講道理。(沒錯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轉變的時候是大四,父母吵架的時候,我變的沒那麼在乎了,他們吵他們的,我幹我的,也不幫著吵了,會勸他們,好像也管點用。

    現在我大學畢業了,選擇回家這邊當一個老師,離父母也近,也沒有像青春期那樣要走的遠遠的。有男朋友了,慢慢懂得了,父母吵架其實也是他們的一種交流方式,我爸媽會在吵完架以後開開心心的出去溜達,以前的我並不知道這些,只認為吵架就是不好,就要離婚。以前他們吵架我會摻合,現在發現,其實我不摻合的話往往吵一會兒就好了,我要摻合的話,那就是一場家庭惡戰。

    父母吵架對我有影響嗎?當然有,不過影響不大。對我來說好的影響比較多(我是不是不正常)。教會了我要熱愛生活。

  • 2 # 合肥長淮心理科洪主任

    是否真的會影響,要看吵架之後父母是如何與孩子互動的,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他們之間的爭吵。

    以及在家庭中,是否只是存在爭吵,即家人間是否除了爭吵外,還常常表達對相互之間的愛和欣賞。如果除爭吵外,還有愛的表達,就會緩衝掉爭吵和衝突帶來的負面影響。

    父母經常爭吵和發生衝突,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無助,一個孩子最重視的就是家庭中大人之間的感情是否穩固,甚至有孩子在潛意識的作用下,不惜生病產生身心症狀,來維繫父母間岌岌可危的關係。

    而且,父母間的爭吵,也會影響孩子長大後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他可能會對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沒有信心,感到恐懼,看待親密關係消極悲觀,甚至看待人和事的視角變得扭曲,性格變得偏激。

    我們將對孩子的影響進行歸類,希望即使父母吵架了,我們也能照顧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避開以下幾點傷害:

    1.性格存在缺陷  

    有些長期經歷父母吵架的孩子,會自卑、敏感,有些孩子怯懦、膽小,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有個大男孩說,小時候父母吵架,他一直都是隱忍著;再後來,父母吵的時候,他會朝他們怒吼;而現在,他覺得自己的暴脾氣已經不受控制了,看著有不順心的事就忍不住想要發洩出來。

    2.對人生充滿悲觀  

    不少人都表示,由於家庭的影響,導致自己長大後成了一個十足的悲觀主義者。有人說,同樣一件事情,別人看到的也許都是積極、正能量的那一面,而自己卻總能發現很多負面的東西。3.不自信  容易和愛人發生爭吵的父母,大多數對待自己的孩子也缺少寬容和耐心,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的出氣筒,謾罵、打擊時常會有,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一點點被無情摧毀。

    4.親情淡漠  

    很多人都曾說到,當父母吵架的時候,每一分鐘都是煎熬,恨不得能夠立馬逃脫這個家,離家出走的念頭不少人都有過。因為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與和睦,所以對待親情也顯得異常的淡漠,很難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甚至成年後很長時間都不願意回家。還有人曾表示,自己對父母的恨甚至多過了愛。

    5.社交恐懼  

    從小常經歷父母吵架的孩子,長大後都或多或少有社交恐懼。不喜和陌生人來往,也不善於和同學朋友深交,心理防線太深導致很難向人敞開心扉。也許有些人外表看似樂觀外向,在一堆人中也能侃侃而談,可真正能夠走入他內心的朋友寥寥無幾。

    6.影響戀愛觀與擇偶  

    父母吵架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往往能夠延續到他成年以後,由於經常目睹父母間的夫妻相處方式,使得他們開始不相信愛情或者很難對異性產生信任。有人表示,不願意談戀愛也不想成家,因為沒覺得結婚有多幸福,也不知道該如何和愛人相處。

    7.缺乏安全感  

    爸爸媽媽經常吵吵鬧鬧,甚至大喊大叫大打出手,這是每一個孩子都害怕發生的事情。孩子對父母的愛患得患失,也時刻要擔心父母是不是會隨時分開,或者不要自己了。而且由於年紀小,很多孩子都認為爸爸媽媽吵架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無形中加重了心理負擔。由於長期被恐懼、不安和緊張折磨,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乏。

    8.不會正確表達情緒  

    很多人都提到過一點:不會生氣,也不會吵架。這個“不會”有兩重意思,一是不會去和人計較,二是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有人說,從不敢朝人發脾氣,即使人家玩笑開的有點重,自己內心明明很生氣,可就是不敢表達出來,因為不敢和人有衝突,害怕吵架的緊張氣氛,更害怕互相傷害。

    吵架是夫妻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對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的探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吵架是一種夫妻間試圖重新聯結的方式

    但是吵架也是一種藝術,夫妻雙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達的規律,才能降低對孩子的心理傷害:

    學習覺察與共情,儘量避免吵架

    生活中的大多數吵架多以爭對錯開始的,內容可能都是一些生活瑣事。比如,幾點回家吃飯之類,剛開始只是想講講道理,指出對方的錯誤,後來講著講著就吵起來了

    其實爭吵只是因為彼此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從某種程度上說,誰都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而已。爭吵本身並不傷害彼此,傷害夫妻感情的,是對爭吵不恰當的聯想。

    然後,彼此為了證明對方是錯的,嗓門越來越大。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吵架像一場夫妻間需要取勝的比賽,會讓人上癮。

    聰明的夫妻會有意識地避免“誰是誰非”的話題,而更多地使用“選擇”這個概念。

    比如我選擇這樣的觀點,或我選擇那樣去做,我的選擇並不等於我是對的,也沒有暗指對方是錯的,只是選擇不同而已。這樣溝通會使彼此都感覺輕鬆許多。

    如果雙方多一些覺察,多一些共情,求同存異,就能降低吵架的機率。

    吵架是夫妻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對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的探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吵架是一種夫妻間試圖重新聯結的方式

    但是吵架也是一種藝術,夫妻雙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達的規律,才能降低對孩子的心理傷害:

    學習覺察與共情,儘量避免吵架

    生活中的大多數吵架多以爭對錯開始的,內容可能都是一些生活瑣事。比如,幾點回家吃飯之類,剛開始只是想講講道理,指出對方的錯誤,後來講著講著就吵起來了

    其實爭吵只是因為彼此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從某種程度上說,誰都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而已。爭吵本身並不傷害彼此,傷害夫妻感情的,是對爭吵不恰當的聯想。

    然後,彼此為了證明對方是錯的,嗓門越來越大。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吵架像一場夫妻間需要取勝的比賽,會讓人上癮。

    聰明的夫妻會有意識地避免“誰是誰非”的話題,而更多地使用“選擇”這個概念。

    比如我選擇這樣的觀點,或我選擇那樣去做,我的選擇並不等於我是對的,也沒有暗指對方是錯的,只是選擇不同而已。這樣溝通會使彼此都感覺輕鬆許多。

    如果雙方多一些覺察,多一些共情,求同存異,就能降低吵架的機率。

    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在爭吵後向孩子解釋,表達愛意,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發生爭吵,存在分歧和差異,他們依舊是彼此相愛的,也是愛孩子的。如果在爭吵後能就此進行坦誠的交流,孩子就不會因爭吵而恐懼擔憂,也能較為平常心的對待爭吵和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瑪蒂爾達黑王子適合打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