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回家咥美食

    葫蘆雞就像古長安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葫蘆雞是陝西西安市漢族傳統名菜,始於唐代。

    相傳,葫蘆雞始於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官廚。據《酉陽雜俎》和《雲仙雜記》記載:韋陟出身於官僚家庭,憑藉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官場。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慾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韋陟裘郇國公)之說。有一天,韋陟嚴命家廚烹製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採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制出,韋陟品嚐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命家人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廚師採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懾於韋陟的威懾,其他家廚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製的經驗教訓,在烹製前用細繩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皮酥柔嫩,入味三分,而且雞身又完完整整,這才讓韋陟滿意。由於這種方法烹飪出來的雞酷似葫蘆,後來人們把其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還有一種說法,由於陝西人把整個的東西喜歡用“囫圇”兩字來代替,因此把整雞也就叫做“囫圇雞”,用陝西方言念出來的“囫圇雞”和葫蘆雞差不多,慢慢的也就說成了葫蘆雞了。

    葫蘆雞的傳統選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一公斤左右,肉質鮮嫩。製作時,經過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後籠蒸,再油炸。蒸時將煮過的雞放人盆內,加醬油、精鹽、蔥姜、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湯,入籠蒸熟。油炸技術要求嚴,菜油燒八成熟,將整雞投入油鍋,用手勺輕輕撥動,炸約半分鐘,至雞成金黃色,立即用鐵笊籬撈出淋淨,隨即放人菜盤上桌。另帶一碟花椒鹽佐食。

    葫蘆雞的製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製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淨血汙,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盆內,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

    具體做法為:

    材料準備

    主料:淨嫩母雞一隻(1000—1500克)。

    調料:桂皮10克,花椒10粒,八角2個,草果2個,丁香5克,良姜5克,蔥段10克,姜塊5

    克,醬油100克,紹酒25克,冰糖10克,精鹽35克,花椒鹽20克,雞湯1250克,菜籽油1500

    克(實耗150克)。

    做法步驟

    1. 將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淨,放水中漂30 分鐘,除淨血汙,剁去腳爪;

    2. 然後投入沸水鍋中煮約30分鐘;

    3. 取出後,割斷腿骨上的筋,放入蒸盆,注入肉湯1500毫升,以淹沒雞身為度;

    4. 再加入黃酒、醬油、精鹽;

    5. 將蔥、姜、桂皮、八角放雞肉上;

    6. 再入籠用旺火蒸約2 小時取出;

    7. 撿去蔥、姜、桂皮和八角,瀝乾水,順脊椎骨將雞剖開;

    8. 炒鍋放入菜籽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將雞背向下推入鍋內,用手勺撥動,炸至金黃色時,撈入漏勺內瀝油;

    9. 將雞的胸部向上,用手掬攏,呈葫蘆形,放入扒盤;

    10. 上桌時另帶花椒鹽小碟。

    注意事項

    1.炸雞前,應刺破眼睛,瀝乾水分,防止入油爆炸。

    2.炸雞時,開始用熱油炸,以保持主料的完整形態。中途改用溫油炸,

    以使油逐漸滲入主料內,炸成外焦裡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克吐溫是哪個國家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