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當時噸位最大最先進的戰列艦。

    也是“鉅艦大炮”時代的產物。1940年8月24日正式交付德國海軍,僅僅服役9個月後於1941年5月27日被英國海軍擊中關鍵部位和重要系統、受損嚴重自沉……

    一艘排水量達到41700噸堅艦巨炮戰列艦灰溜溜的結束了短短的使命。幹翻“俾斯麥”戰列艦的功臣之一英國“劍魚”攻擊機。(“劍魚”攻擊機攜帶的機載反艦魚雷)

    根據戰後“俾斯麥”戰列艦倖存者艦船員回憶:“俾斯麥”戰列艦至少遭受到26枚16英寸、14英寸艦炮炮彈和4枚反艦魚雷直接擊中。“魚鷹–2/HY–2反艦導彈,是中國早期第二代反艦導彈。

    該型反艦導彈最大有效射程90~100km、最小有效射程20km、飛行速度0.9馬赫、戰鬥部重量513千克。

    一枚“魚鷹–2”可一發擊沉一艘3000噸級艦船。

    擊沉一艘4萬噸級的“俾斯麥”級戰列艦、保守一點估計需要4枚“魚鷹–2”反艦導彈。

  • 2 # 超然視野

    這兩個武器其實根本就沒有碰面的機會,卑斯麥戰列艦屬於重型戰列艦,自身的防護和火力是非常優秀的,雖然該艦隻有短短的數月服役期,但表現出的戰鬥力還是極為強悍的,以一艘戰艦對拼英國的一支龐大的艦隊,還取得了擊沉擊傷多艘英國主力戰列艦巡洋艦的輝煌戰果,若不是被擊傷舵機,卑斯麥戰列艦甚至可以全身而退!

    海鷹2反艦導彈,屬於二戰後發展起來的制導反艦導彈,客觀而言對卑斯麥戰列艦根本不存在任何擊毀的可能,頂多是將其擊傷!甚至連讓卑斯麥戰列艦喪失戰鬥力的機會都沒有!

    卑斯麥號戰列艦,自身的防護裝甲非常厚實,可以抵禦當時英國絕大多數口徑350毫米主炮的直接命中,並且擁有多個分段的水密倉,就算是被擊穿主防護裝甲,也非常難將是擊沉!若不是卑斯麥號戰列艦最後選擇自沉,主要是因為無法調整航向及燃料和彈藥補給無法解決!

    因此,強行的將這兩種武器拉到一起比拼,可能非常刺眼,大機率會出現卑斯麥號戰列艦遭受數百枚海鷹2反艦導彈,依然可能只是被擊傷,而其戰鬥力可能只是小幅度的削弱!不妨可以對比一下兩種武器的技術引數!

  • 3 # 高紅權先生

    海鷹-2反艦導彈是仿照前蘇聯的冥河反艦導彈設計製造的。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冥河”的威力。

    1967年,埃及海軍用四枚“冥河”式導彈擊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實際上,打到第三枚導彈時,軍艦就沉了,第四枚導彈是打到水裡爆炸的。

    也就是說,冥河導彈要用三枚才能擊沉1700噸的驅逐艦。而排水量高達四萬噸,裝甲厚重的“俾斯麥”,如果硬抗的,大約也能抗住幾十枚導彈。實際上,“俾斯麥”就是在被幾十枚大口徑炮彈和魚雷擊中後才沉沒的。

    因此,我們可以估計出,用海鷹導彈擊沉“俾斯麥”大概也至少需要二十枚。

    有人可能要說了,既然這樣,咱們把現代軍艦也造得堅固無比,豈不是就可以抗住反艦導彈的襲擊了嗎?

    這個也不是沒人考慮過,只不過經過周密考量,各國海軍普遍認為:把軍艦重新披上滿身的鎧甲並不划算,還不如用速射炮等主動防禦方式來對抗導彈更好一些。

    因為,讓軍艦幹挺著捱揍的話,那樣會嚴重破壞軍艦上的觀瞄、通訊等裝置,如此一來,軍艦沒有了還手之力,只是被動挨打,那跟被擊沉還有什麼區別?

  • 4 # 皇家橡樹1972

    海鷹導彈在1970年定型,“海鷹2”導彈屬於超大型的反艦導彈,彈長為7.48米(海鷹1為6.6米)、翼展2.4米,發射重量2998公斤,由於體大身重“海鷹2”只能用於岸艦導彈,將它部署在戰艦上是比較困難的,

    相比較於“海鷹1,“海鷹2”的射程增加到了95公里,可攜帶一個514公斤的大型半穿甲戰鬥部,內裝400公斤黑索金高能炸藥,萬噸級戰艦被擊中一枚就會重創或者沉沒,5000噸級別艦船會被炸為兩截。

    “俾斯麥號”戰列艦納粹王牌,滿載排水量5萬噸,採用當時效能最好的軍用鋼板建造,水線最厚處320毫米,但1930年代中期的鋼板以現在艦用軍用鋼板標準來看是比較低的,最多相當於現在16Mn低合金鋼標準,整體效能相當於現在艦用鋼板的三分之一,即便是最厚處鋼板也經不住現代穿甲彈(有些精確制導航彈也使用穿甲貧鈾頭錐)打擊,所以戰列艦的厚甲在現代戰爭中沒啥太高的意義。

    鷹擊–62反艦導彈的半穿甲戰鬥部。

    但是現代反艦導彈基本上不用穿甲戰鬥部,大多使用半穿甲戰鬥部,原因是二戰期間“大艦巨炮厚甲”的戰列艦被艦載機消滅的很徹底,比如說:俾斯麥號就是先被英國“劍魚”魚雷機使用魚雷擊中的艦尾螺旋槳和舵後失去了動力,最後被皇家海軍圍毆擊沉的。

    有鑑於戰列艦推出歷史舞臺,二戰之後技術水平的提高建造戰艦所用的鋼板都很薄“萬噸級別大驅”最厚鋼板都不到50毫米,比之二戰期間的巡洋艦150毫米鋼板薄了三分之二…也正因為這樣反艦導彈要使用半穿甲戰鬥部,只需有效擊穿25~50毫米厚的鋼板就足夠了,導彈進入到艦體內(接近艦體中心位置)再爆炸會形成更大的毀傷效果,而穿甲很可能會擊穿一側的鋼板之後,在動能的影響慣性向前,會接近艦體的另一側雖然不至於穿艦而過,但殺傷力大大的減少,並且穿甲戰鬥部裝藥比較少爆破威力也降低了。

    德國“鸕鷀”反艦導彈的半穿甲戰鬥部,凹陷處為自鍛彈片,戰鬥部爆炸之後透過爆炸成型,將這些凹陷擠壓成預製彈片,它們就像小箭一樣在艦體內四處飛舞,形成更大的殺傷範圍。

    也正是半穿甲戰鬥部穿甲能力有限,打不穿“俾斯麥號”的最厚處,隨仍然有較大的殺傷效果,但是不足以擊沉“俾斯麥號”,如果是打擊它的上層建築則很有效,兩個“海鷹–2發射營的24枚導彈都打在“俾斯麥號”的上層建築上也能將它炸成報廢狀態。

    武器裝備的發展要與時俱進,戰列艦在蒸汽時代是海上霸主,但是海軍航空兵的出現讓它退出了海軍舞臺,反艦導彈出現之後使得海軍進入到了現代化,它與戰列艦並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 5 # 都市南鄉子

    這種穿越題還真有網友討論出從4枚~20顆的云云。沒那麼簡單,“卑斯麥”是全重甲戰列艦,加上德國工業優良傳統和工藝,防護力在當時屬世界頂尖。玩穿越,先要明確承受的標準是什麼?是擊沉,還是擊毀?還是失去戰鬥力?然後,導彈命中的部位效果完全不一樣,是水線上,還是水線?是上層建築,還是艦體?所以,問的模糊,也不可能有專業的答案。

  • 6 # 一葉楓流

    如果以是否沉沒為標準,只是發射反艦導彈,任何一艘戰列艦都可以經受住上百枚反艦導彈。因為反艦導彈都是打擊水線以上的部位。船舷兩側的裝甲厚度也是一般反艦導彈的半穿甲戰鬥部很難穿透的。不論擊中多少枚導彈,戰列艦都不會沉沒。

  • 7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在沉沒前,“俾斯麥”號bai抵擋住了du90發左右英國戰列艦主炮zhi炮彈和310發左右其它炮dao彈的直接命中(只有四發擊穿其主裝甲帶),同時承受了6-8枚各型魚雷的打擊。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於漢斯·布洛姆造船廠建造,以德國前首相俾斯麥名字命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首艦。該艦艦長241.55米,艦寬36米,最大吃水9.99米,標準排水量41,637噸,滿載排水量50,300噸,最高航速30.12節,最大續航力8,500海里。艦上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05毫米副炮和36門機關炮,是二戰時期著名的戰列艦之一。

    俾斯麥號戰列艦於1936年7月開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當時德國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戰列艦。1941年5月26日,俾斯麥號遭到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的劍魚攻擊機的空襲,遭魚雷擊傷舵機後被英軍以優勢兵力擊沉 。

    擴充套件資料:

    英海軍調集42艘戰艦圍殲“俾斯麥”號,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巡洋艦和5艘戰列艦。5月25日,負傷的“俾斯麥”號為了掩護“歐根親王”號南下執行海上襲擊任務,轉變航向,朝追擊的英艦衝來交戰。晚10時,天空烏雲籠罩,狂風呼嘯。英“勝利”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起飛了9架雙翼劍魚攻擊機但投下的9枚魚雷,僅命中1枚,且未炸到要害部位 。

    5月26日凌晨3時,為了切斷“俾斯麥”號的去路,英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率戰列巡洋艦“聲望”號、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和2艘巡洋艦,離開了直布羅陀港。傍晚,“俾斯麥”號被英空軍海防隊的飛艇發現。狡猾的呂特晏斯做了各種佯攻均未擺脫。“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接到飛艇的報告後,立即起飛了15架“劍魚”式飛機,在暮色中魚雷轟炸機對“俾斯麥”號進行輪番攻擊。俾斯麥防空火力薄弱在加上火控難以配合防空炮。英軍順利地投中了2枚魚雷,其中1枚炸燬了右舷的方向舵,“俾斯麥”號失去了控制,已無法逃避英國艦隊的尾隨攻擊 。

    1941年5月27日晨,英軍的主力追擊艦隊趕到,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與羅德尼號戰列艦,於8早晨點左右進入射程,兩艦迅速接近,英艦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轟擊俾斯麥號。俾斯麥號由於舵機失靈,航向不定,還擊效果不佳。在撤退無望並失去包括八門主炮在內的大部分火炮裝備的情況下,德軍幾乎放棄了抵抗 。

    絕望的呂特晏斯在給希特勒的電報中說:“艦已不堪操縱,將戰至最後一顆炮彈。”希特勒回電:“戰列艦‘俾斯麥’號全體將士們,全德國與你們同在。拿出你們堅決的勇氣來,把能做的盡力而為。”最後,該艦在戰鬥到最後選擇了自沉 [32] 。

    10時39分,俾斯麥號終於沉沒於佈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後,英國皇家海軍投入了大量軍艦,包括多達8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2艘航空母艦,即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圍剿俾斯麥。

    最後一戰由主力艦隊的羅德尼破壞了俾斯麥的全部主炮塔後,與親王一同抵近至數千米處射擊,使俾斯麥完全喪失抵抗能力,最終俾斯麥號戰列艦沉入大西洋 。德國海軍包括海軍上將呂特晏斯在內的2200名官兵全部隨艦沉沒溺斃而亡。

  • 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相對於二戰戰艦,如今的海軍軍艦幾乎沒有防禦裝甲,而目前為現代艦船設計的武器,俾斯麥也能應付自如,大多數現有的導彈、魚雷和火炮都不是為穿透俾斯麥的裝甲而設計的。另一方面,俾斯麥的主炮會把任何一艘現代船都撕碎。

    雖說俾斯麥戰列艦火炮威力強大,但俾斯麥在進入與現代軍艦射程之前就會失去目標。如此裝甲的俾斯麥可以抵擋反艦導彈的幾拳,以便足夠接近到。我認為現代導彈的彈頭沒有戰列艦主炮炮彈那麼重,那麼,當俾斯麥進入射程後,摧毀海鷹等反艦導彈的發射平臺一點也不費力,看看恐怖分子用自製炸彈對美國伯克級艦科爾號做了什麼。

    俾斯麥面對像海鷹這樣的反艦導彈,將會面臨徹底的毀滅。 大多數現代軍艦建造計劃不包括重灌甲軍艦,因為現代軍艦依靠速度、干擾和防禦武器來生存。 “海鷹-1”反艦導彈總長7.18米,直徑 0.76米,翼展 2.4米,總重量2658千克,射程 15-80千米,飛行高度 100-300米, 聚能穿甲爆破戰鬥部,戰鬥部重量513千克,戰鬥部裝藥 380千克, 1臺兩級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外加1臺固體火箭助推器, 自控+主動雷達末制導。

    我不認為“海鷹-1”反艦導彈有穿甲彈的特性,能在這麼大的戰列艦內爆炸。這是一擊必殺的唯一方法。俾斯麥從龍骨開始就被設計成能經受住大型射彈的打擊,並能抵抗單發戰列艦炮彈射擊。 沒有實際的數字,無論需要“海鷹-1”反艦導彈來溢位足夠的剩餘燃料,以大火淹沒損害俾斯麥控制小組。“海鷹-1”反艦導彈不是設計用來擊沉那種目標的。它不能穿透俾斯麥側裝甲,這些戰列艦的甲板被設計成在可消耗的空間引爆小型炸彈和炮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途觀並不便宜,為什麼一年還能賣出去30多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