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洲

    吃百憂解!同是加上戶外運動和Sunny!

    絕對有效!

    如果時間很長了,去專業大醫院看醫生!

  • 2 # 三十七度報告

    曾經有段時間沉浸在一種自我厭棄,自我放棄的狀態。每天昏昏然,看著日升日落,自己卻好像被水泥訂在一片空地上,除了影子在旋轉,什麼都沒有發生在我的身上。

    我不喜歡身邊的人,不喜歡身邊的事情,不喜歡這個世界。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為什麼要活著。那個時候,我高一。中考失利,去了一個比自己預期差的學校,想著自己是失利,連暑假都是頹然度過,在期初考試才發現,自己排在年紀倒數。我那時的男友,去了另一個市的私立中學,在狹窄的共同休息時間裡,每天擠出十分鐘打一個電話。我放棄了吃晚飯的時間,他放棄了打籃球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習慣了優秀,習慣了有人照顧的我,在新學校變得格格不入。一向獨立自主的我,竟變得像巨嬰一樣,且敏感,多愁善感。我開始恐懼再一次的失敗,起的更早,睡得更晚,每一天的偷懶都是對自己的折磨。但是,內心卻好像有一隻巨獸,我拼命努力,它卻一直在告訴我,你不行,你不行 。

    上課越來越容易走神,陷入迷茫的情緒裡。我開始想放棄一切,放棄學習,放棄掙扎,放棄氣若游絲的感情。但是,我沒有。

    我開始了第二次的努力,我開始想著要融入學校裡的生活,但是,卻更慘淡。因為抱著忍耐的心態讀高中,想著趕緊畢業,每天都是對高中的不滿。我的不滿開始慢慢蔓延,和同學謾罵,討論是是非非,妄想透過和她們一起抱怨成為好朋友。沒想到,短短半年,我竟成了我最討厭的那種人。而我的成績,我的愛情沒有氣色,我的生活死氣沉沉。

    有一次我在男友面前又一次的抱怨,他和我說,xxx,我問你,那你到底要怎樣才滿意。隔著螢幕,我的眼淚刷一下流下來,其實,我也想知道的,但是我停不下來 。

    過了一個寒假,我開始第三次努力,我報了補課班,讓本來就緊湊的生活更加忙碌。唯一的假期週六,我在早上六點半坐上公交車,去往補課班,看著窗外,我沒有絲毫希望,我每一天都在給自己找藉口不去補課班,但強忍著還是去了。在學校我每天我早起,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來回路上都是一個人。和男朋友的交流也越來越少。我和他說我心裡真的難受,他告訴我說,你只是想太多。我想也許吧,我就是想太多。但是,我好像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開心地笑過了。我習慣了一個人在人海中游走,習慣了補課做到一個人的角落,沉默中來回奔走,習慣了一個人的早午餐。

    有一次早上跑操,我不知為何,忽然腳一軟,就狠狠的在水泥地上滑了過去,膝蓋,手心火辣辣地疼。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淚,我不是哭疼,而是哭我摔倒了,但是可能沒有人會扶我起來。因為我,那麼孤獨,那麼孤僻。

    我的努力見了效果,我的成績開始轉好。我正感覺世界慢慢開始變好,我卻迎來了更巨大的崩塌 。他和我分手了。

    我開始喪失方向,我哭了整整三天,一個月都吃不下飯,一個月的夢都是關於他。最後給他打得一通電話,聽到他的喂,我哭的潰不成兵,急匆匆掛了電話。我開始再一次質疑人生,我為什麼要活著,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我為什麼這麼討厭自己。

    我需要時間恢復,但高中生活卻又緊張,我除了堅持,別無選擇。而那個時候,就不怎麼去醫院的我,忽然開始各種身體不舒服,跑醫院。而內心的疲倦更讓我放棄思考,我開始不聽課,不寫作業,每天抱著一本練字帖,練字。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個月。 每天想著都這樣了,死了算了,死了算了。

    但可能我生性較孬,我沒有一了百了,而是在一個月後開始每天摘抄一句勵志的話。開始和別人有了交流,班裡正好也有一個失戀的女同學,我們開始互相依偎,我的肩膀有她掉過眼淚的痕跡,她的耳朵裡有我怒罵男人不是好東西的話語。

    在我爸媽的支援下,我暑假去歐洲當了交換生,我完全置於另一種環境,我沒有壓力,沒有學習,只是輕鬆地去遊玩,這也讓我加快走出了情緒的沼澤。我交了好多新朋友,我開始慢慢發自內心的大笑。

    我開始慢慢不再沉浸於悲觀的思想裡。但是我也有了很多後遺症,比如說,在不關心是是非非,再沒有抱怨。不和喜歡抱怨的人當朋友,連講話都不想有。不能聽太傷心的歌······

    願此生再無與自己兵戈相見的時日。

    當一個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經常感到空虛、無聊、絕望時,難免會產生厭世的情緒,極端時會選擇自殺。

    一個20來歲的青年人,因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而自殺。

    在自殺前,他進行了數年的深思熟慮,試圖透過思辨去論證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反覆思考的結果是生命沒有意義,最終他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有沒有意義”?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心理學問題。

    從精神分析的視角來說,當一個人內在“有一個整合的自體,以及與整合的他人(內部客體)的聯絡,使得一個人不管時間和環境的變遷始終存在著的一種連續感。這種連續感使個體感受到歸屬於人類關係網的感覺,並確保體驗到生命的義”(Otto·Kernberg)。

    所以,生命的意義來源於與他人的聯結感。當因為各種原因(比如強烈的創傷),“內化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受到了威脅,使得自體產生了一種被內部客體拋棄的感覺,或者自體與客體均在喪失的感覺,那麼個體便會體驗到強烈的痛苦,其中,空虛感,無意義感,無聊,以及對孤獨的體驗與應對能力的消失,是主要的內容”。

    簡單地說,當個體與他人存在著穩定的情感聯絡,那麼他會產生一種整體感、連續感、意義感;

    反之,當這種情感聯絡被中斷了,或受到威脅了,整體感、連續感消失了(自我認同的混亂),意義感受到了威脅(聯結感喪失),此時,個體會感受到強烈的痛苦,其中空虛(emptiness)是佔優勢的體驗。

    前述那個青年,成長在一個不穩定的家庭裡,父母因為經商經常早出晚歸,他被不同的保姆撫養。而且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了婚,之後他寄住在不同的親戚家。我們可以發現,在成長過程中,他跟別人的情感聯結總是被打斷,因此他內在可能缺少穩定而持久的自體與客體的聯結。

    他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試圖透過理智化的思考去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是他在試圖與內部客體建立一種情感聯結,只可惜這種單方面的探索沒有成功。

    空虛的感覺是非常痛苦的,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有些人會進行各種各樣的狂熱活動,瘋狂的社交活動,磕藥或酗酒,或者透過性、攻擊、食物和強迫性的活動來減緩內在的空虛體驗。

    有些人已經被這種空虛感所吞沒了,過上了一種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情感被抑制和模糊化了,現實感減弱了,整天無精打采地遊蕩著。

    在生活中,有四類人經常會有空虛的體驗。一種是精神病人格者,他們內在的自體與客體是碎裂的,因此他們無法與他人形成愛的、恨的、溫柔的、渴望的、哀傷的關係,無法體驗到這些情感。

    對於這些人來說,與他人形成情感聯絡是可怕的,以至於他們採取原始的防禦機制(分裂、解離)來讓關係斷裂,讓周圍人摸不著頭腦。與這些人工作時,治療師會感覺到自己在面對一個沒有生氣的、空洞的、非人的存在,無法體驗到正常交往時常有的情感聯結。

    另一種是自戀型人格者,他們內在有整合的自體與客體,只是因為病理性的誇大自體需要,使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被暫時中斷了。這些人把愛投注於自身,而很少投注於他人,因此難以與他人形成情感聯結。

    他們只對於被人讚賞和崇拜感興趣,渴望不斷地誇大自己,並持續地貶低內在的或外在的客體。當他們得到這種誇大的滿足時,會產生暫短的意義感,但如果這些誇大滿足消失之後,便會被空虛和無聊所控制了。Otto·Kernberg描述這些人:“他們的世界像一座監獄,只有刺激、崇拜、以及征服、勝利和源源不斷的補給才能逃離這座監獄”。

    第三種是邊緣人格者。這些人由於自我認同的混亂,也會經常體驗到空虛感,但沒有像前兩者那樣普遍。因為他們會透過在外部製造一些敵人並與之戰鬥,有效的防禦了內在的空虛感,而一旦敵人消失之後,也會頻繁受到空虛感的左右。

    還有一種是抑鬱型人格或神經症性的抑鬱。

    他們的自我認同是持久且穩定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也是穩定的,他們不像精神病人格和自戀型人格,持久地被空虛感所左右,他們只是間斷地產生空虛感。當產生空虛感時,他們與別人(或內部客體)的聯結中斷了,會覺得別人是疏遠的、隔離的和無生命的,他們對自己的感覺也同樣如此。

    因此,對生命的意義感消失了,對未來的希望也消失了,他們覺得沒有什麼事值得追求,沒有人值得愛,也沒有人會愛他們。深入的探索會發現,這些人被一種無意識的內疚感所控制了,這種內疚感來源於他們苛刻的超我的責備(來源於指向了自身的憤怒)。在超我的打壓之下,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可愛的,因此他們只能孤獨地生活著,但在內心深處,他們渴望與他人的聯結。

    如何應對空虛感?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會發現,關鍵是建立與他人的情感聯絡。

    從治療的角度來說,由於四種人格其空虛背後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所以應採取不同的措施。

    對於精神病型人格和邊緣型人格來說,在移情關係下,透過治療師的參與其中,將病人內在的部分客體、部分自體慢慢地整合在一起(透過修通原始防禦的操作,透過對治療情景下空虛感與分裂感的忍受、覺察和解釋),並逐漸形成自體與客體的情感聯結。

    對於自戀型人格來說,當他們的原始自戀被充分的理解、迴應,逐漸地減緩其能量,那麼被原始自戀所覆蓋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與他人的情感聯結便能建立起來。

    對於抑鬱型人格或神經症性抑鬱,他們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是穩定的,只是因為嚴厲超我的苛責而阻礙了這種聯結。

    因此,當超我變得柔和,自我與超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平等之後,本身存在的自體與客體的聯結便能重新體驗到。

    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

    個體需要他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始終是一個人需要考慮的問題。那個自殺的青年人面對空虛時只是侷限於哲學的思考是不夠的,這可能是對於建立關係的逃避。

    如果他允許別人走進內心,重建對人的信任感,當情感聯結被建立起來之後,也許不致於走上絕路。

    當把關係建立過程中的阻礙充分的移除之後,人的天然的情感聯結就會浮現出來,也便能得到一段持久而穩定的關係。此時,整體感、連續感、意義感均被持久的體驗到,空虛感、無意義感、厭世的情緒自然不會再有。

    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只瞄準這一個小目標,然後去實現完成。

    其實,生活還是挺美好的,每天都能見到太陽,看這個世界每天帶來的變化,去體驗生活,

    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你還有親人,家人,朋友。

    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不要太多的改變就要一點點,努力頑強自己,如果可以的話,就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外面的世界走走不是讓你輟學離家去流浪。

    而是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有能力支撐自己外出看世界!

    加油吧,認真生活,快樂工作,期待未來!

  • 3 # 小野妹妹愛生活

    運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情緒,如果你堅持每天鍛鍊,不開心會和汗水一起灑落,留下一切美好,要堅持哦!

    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深度,養成閱讀的習慣,攝取書中之精華,找到另一個積極的自己,天使般的自己。

    給自己或者家人做一餐好吃的飯菜,美食可是治好了很多人的抑鬱症的哦。

    或者,出去旅遊,到處走走,會發現,活著是最美好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皮鞋,很硬,怎樣儘快變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