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享閱匯
-
2 # 周朝文DMU
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可以說是名貫古今的帝王,有人說朱元璋也是與他們比肩的皇帝,當然有支援和也有反對者。實際上,對於他們的評價最主要的是他們所做出的功與過,而不是喜歡與否。無論規範如何,朱元璋都可以被視為“古代帝王”。這樣對嗎?總之,他的歷史的影響是否足夠大至關重要。
朱元璋的兩大功勞功:一是推翻元朝,振興國家。朱元璋生於貧困之中。起初,他當然沒有當皇帝那樣的政治野心。因此,錢穆先生說:“歷史上最誠實的人是劉邦和朱元璋。”在蒙古人民征服中國的九十九年中,漢人一直是二等公民,受到了恥辱。朱元璋重建漢族,復興中國。二是制定了很多的標準和規定,不僅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政治基礎,而且延續到清朝,等於朱元璋一人奠定了未來500多年政治規範和維權運作的方式。
與這兩個優點相比,拋開古代帝王,表現可以相提並論,只有秦始皇,劉邦,李世民,趙匡胤四人數。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創始人,也是全國大一統的創始人,這個地方無人可比;楚漢相爭劉邦勝,北征匈奴擴大領土,以至於華人至今被稱為“漢人”; 李世民開創了大唐盛世,揚威四海,以至於海外至今都有唐人的說法;趙匡胤結束唐末五代亂局,開鑿運河,也算給中國帶來了一段時間的鼎盛。
有些人是可愛的,有些人是令人尊敬的,有些卻是可怕的。
朱元璋當然屬於可怕的。與劉邦,李世民和趙匡胤相比,朱元璋和秦始皇的氣質有點類似。做將軍打仗勇猛無敵,精力充沛,但為政痴於殺戮,容不下任何人,這也可以說是他最大的汙點吧。
朱元璋可以說一生都痛恨貪官,大概因為兒時受到的壓迫太大吧。因此他喜歡用殘酷的法律嚴懲貪官,其反貪的決心和力度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為政的31年,他發起了六次大規模反腐運動,並殺死了15萬名腐敗官員,令人膽寒。
朱元璋被後人詬病有三處:
首先,朱元璋殺死了他的功臣,冷血無情,
二是放棄丞相,造成未來“有皇帝,無政府”,逐漸成為權力和皇帝;
第三是盲目迷信屠殺。每個人都有危險。學者官僚可以在公開場合被打,士氣盡失。
當然,對於他的評價,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是否能夠功過相抵,那當另說。
-
3 # 芊芊影視u
明太祖朱元章本來生在窮苦人家,是真正的完成了屌絲逆襲,這個人譭譽參半,在這裡只說他功績,不談過失,總的來說有五點。
功績一:
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征戰,削平群雄,結束了蒙元的統治,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嶄新而強大的國家,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
功績二:
恢復乃至極大地增強了漢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復並光大了已經大傷元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功績三:
以強力手段進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進與創新,這種改進一方面固然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和穩定政治權力格局,但在主觀和客觀上也在一定乃至相當的程度上完善了帝國制度,促進了政治制度的進步,乃至為其質的現代性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功績四: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借鑑漢初經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與勤奮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靈塗炭的戰火之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功績五:
大力整治官場,打擊和處死了一大批貪官汙吏,其反腐反貪的堅強決心和鐵血手段既矯正、震懾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為後世書寫了官員應該怎樣為官的準則。
-
4 # 山海蠃魚
明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統治的封建王朝,這一點在上歷史多少有一點悲情英雄的色彩。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有著他獨特的傳奇色彩,先從朱元璋的功績說起,自從元朝建國以來漢人就是二等公民,推翻了元朝統治從異族手中光復漢人河山這就使得漢族人民對朱元璋有著莫名的好感,制定明朝制度給與漢族文化和百姓得以喘息的空間。
在說朱元璋的過失,朱元璋一生最大汙點就是建立廠衛和大批次的誅殺功臣。從朱元璋的成長經歷來說,朱元璋作出建立廠衛監視百官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對於貧農出身的朱元璋來說,身邊沒有親族幫助,處於安全性考慮的廠衛營運而生,對於大批次的屠殺功臣來說,朱元璋皇位傳承有著獨特的地方,皇太子死亡朱元璋讓孫子繼承皇位,繞過兒子,也造成了主弱臣強的局面,朱元璋需要大批次的屠殺就震懾權臣,好讓權利可以平穩過度。
最後採用毛主席的話總結朱元璋的一生,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
5 # 小五閒聊歷史那些事兒
朱元璋出生於寒門,若不是元朝的暴政,世上可能沒人知道朱元璋。我們先看看他一生從事的事業,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一個討飯的和尚再到造反,最後當上了皇帝
從布衣到皇帝,在他奮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的個人魅力,他堅強的個性,卓越的領導能力,他的軍事戰爭才能,他的知人善用,善於駕馭戰爭,胸懷韜略。雖然是個文盲,但是他勤奮好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明朝幾百年的歷史奠定了基礎。
他的功:第一,推翻元朝的殘暴的統治,廢除了蒙古民的種族等級和壓迫政策。制定法律和制度,減少了貪官汙吏,官員大多能做到清廉,這也和他的經歷有關,他從小被剝削和壓迫,所以他恨透了貪官。第二,加強了中央集權制,使皇權專制達到了高峰。也為以後的明朝統治殿下基礎。第三,尊重知識,注重人才,注重教育。
他的過:第一,殺戮功臣,製造很多大案,分封外藩和殺戮功臣所導致的靖難之役,也是建文帝失敗的間接原因。第二,禁海政策,斷絕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興起,不利於經濟的發展。第三,實行對婦女的殉葬制度,這是對人極大的殘忍。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帝王,一生勤政,建樹頗多,法制、廉治、注重教育,完善軍治。
-
6 # 寧波南天置業顧問阿棟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從勞苦大眾農民幹起逐步被生活逼迫走向抗元之路最終擊敗所有敵人開創了一個帝國!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後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中原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之後朱元璋又相繼消滅四川的明升和雲南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遼東的納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這幾次征討可以說將中原大地百餘年來的屈辱都還回去了,北邊險要被石敬瑭割讓給外族的燕雲十六州,元大都北京、山東、河南、山西、甘肅、遼東,帝國雙壁徐達和常遇春以及後來的李文忠、馮勝、藍玉在朱元璋的指導下將所有失地盡數奪回,而且這些開國戰爭打得可不是幾萬是動輒數十萬的大戰役,在朱元璋積極的征討過後,曾經輝光的元帝國,也逐漸變成了北元、殘元最終分裂成數個部落,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輝煌不再。這些都是朱元璋在軍事上的功績。
還有就是國內政事上的功績,朱元璋雖然農民出身後來當了皇帝但是對於農民及窮苦百姓還是沒有忘記的,老朱十分關注三農問題,洪武三年他規定凡是開墾荒地的,就免除三年賦稅,甚至制定法律只要是你自己看開墾的荒地哪怕之前原來的主人找上門開也不怕,朱老闆為農民們撐腰!!!為了鼓舞種田開墾,朱老闆還發布命令戴罪之人統統發配去種地...同時大力減免各地的賦稅,打擊奸商,簡單來說就是著名的重農抑商政策,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重農抑商是錯誤的,其實不然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統治下國家要想富強絕對離不開農民的辛苦勞作,沒事的時候種田交賦稅,有事的時候拉去勞役絕對是帝國的中堅力量!而商人重利又不像現在能夠反壟斷所以很多時候商人都扮演著一個很尷尬的角色當國家危難的時候後商人還在準備發國難財。
朱元璋的過失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誅殺功臣、凡有大案必定牽連無辜、對官員異常嚴苛,首先是對待官員貪汙異常嚴苛,這裡有個史料,同年同批發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後,殺六人。看起來不多但是後面還有一句話,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五十八人...也就是說一年當中委派的所有官員都被治罪了...而且朱老闆這人比較狠,雖然這些官員都違法犯罪了但是不收監,幹什麼呢,把他們拉到地裡去幹農活,去衙門處理日常事務,直到公務幹完再拉去流放斬首!誅殺功臣也是老朱的一大汙點,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誅殺李善長,夷其三族,這個李善長不是旁人正式朱元璋親自冊封的開國六公爵之首!自己的質子也是帝國的大將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李文忠被他削職流放(據說本來要殺掉的,馬皇后制止了老朱),後來的涼國公藍玉被誣陷造反最後滅族!而且還順帶殺了13個侯爵2個伯爵各級官吏無數。據統計到洪武四大案最後的藍玉案朱元璋吧洪武年間的功臣宿將幾乎一掃而空,誅殺大臣將軍勳貴近十萬人!!!有時候朝廷六部所剩官員一雙手就可以數的過來,尚書侍郎等官員幾乎一網打盡,能剩下個侍郎的就算好了。朱元璋對於官員貪汙異常厭惡對待貪官不僅要殺還要扒他們的皮立在土地祠...貪汙超過幾百幾千塊就可以享受這個套餐。
對於官員貪汙一場嚴苛其實可以理解,朱元璋小時候一家人饑荒就是被貪官汙吏貪汙救災糧款導致的所以朱元璋對這些貪官汙吏異常厭惡!
對於誅殺功臣也能理解,這些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能人們只有朱元璋才能鎮得住,他必須殺一批驕橫的訓貴兒子朱標才能順暢的管理國家,後來朱標病逝他悲痛之餘立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作為皇孫連戰場都沒上過,可以說沒有基礎能管住那些洪武年間的勳貴們朱元璋雖然已經年老任不得已操起屠刀將洪武勳貴們幾乎斬盡殺絕。
作為皇帝朱元璋是盡職的對於老百姓他鼓勵開墾,維護老百姓的權益,對於貪官汙吏他嚴打嚴抓(事實上確實打擊過於嚴厲而且官員工資很低導致官員想要過得好必須去幹點貪汙的事情)對於大明帝國的敵人元朝他重拳出擊毀滅掉了元朝,對於驕橫的勳貴他不徇私枉法秉承著勳貴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念誅殺了一批不好駕馭且真有罪行的勳貴。
作為父親他為了朱標朱允炆能穩坐皇位不至於被驕兵悍將顛覆政權,親自操刀殺掉了那些威脅皇權的曾經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為了自己的子子孫孫能吃飽飯不捱餓,規定凡是自己的子孫一律不準出去工作就算沒有官職也能在家吃俸祿(其結果是百年之後子孫繁衍至數十萬人但卻沒有糧食來養活他們,導致一部分皇子皇孫只能餓死在家)
朱元璋誅殺功臣但沒有導致國家因此不能運作、邊疆無人鎮守朱元璋心裡是有度的,在他心裡誅殺那些一起走過來的兄弟很難,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孫因為他們而無法統治安穩對於老朱來說更難接受,所以老朱才殺掉那麼多功臣。老朱殺了那麼多人百分之三十是應該殺的,百分之七十是朱元璋由於自己從小受的苦、戰爭期間一些將軍的倒戈產生的心理扭曲,他不信任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兄弟,馬皇后朱標太子死後無人能制止他的瘋狂行為最終導致了那樣的結果。
-
7 # 嘗試歷史
當和尚的日子也不好過
元至正四年(1344)春,朱重八還不滿十六週歲出家當了和尚。朱元璋在皇覺寺半飢半飽的小和尚生活,只過了五十天。作為新入寺的和尚,他年齡最小,地位最低,所有掃地打水做飯上香之類的雜活全是他的,吃飯時他卻是最後一個。幹了一天活飢腸轆轆,到口的卻常常只有半碗殘茶剩飯。朱元璋在家中雖然也吃不好穿不暖,但畢竟是家中的老小,從小到大都是受關心受照顧的角色,到了廟裡,實在難以適應。
誰承想這半飢半飽捱打受累的日子,後來居然也成了甜蜜的回憶。不久全縣大飢,寺廟裡的糧倉也迅速空了下去。第五十一天,老和尚把幾個和尚叫到一起,宣佈糧食已盡,只好封倉,叫大家各謀出路……
當朱元璋背上破包袱,提上木魚和瓦缽,走出皇覺寺破敗的大門的那一刻,世界在他眼裡變了。在此之前,他朱元璋是被許多套定位系統牢牢鎖定在大元社會的一個細胞:不論是戶籍本、家譜,還是和尚度牒,都表明他是被這個社會牢牢控制著和規定著的。
可是,因為這一場大饑荒帶來的鉅變,他身上所有的鎖鏈都被扯斷了。父母不存,兄弟失散,一切家族親戚關係都被割斷了,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官府不再管他,甲長不再管他,甚至現在連寺廟也不再管他,平生第一次,他一無所屬,在這個世界上失去了定位。
從農民變成流氓
艱苦的流浪生活就此開始了。他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著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隨後的幾年中,他又相繼流浪到河南信陽、臨汝,往東折向河南淮陽,經河南鹿邑、安徽亳縣,又回到過安徽阜陽。一路跋山涉水,雲水飄揚。可以想見,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的乞討路上會品嚐到多少常人體會不到的飢餓、孤獨和艱辛。他吃過大戶善人施捨的白麵饅頭,也曾吃過草根、野菜。他住過高門大戶的下人房,住過村邊的破廟,也曾經睡在山洞山崖,睡在雪地裡風雨中,天為幕地為席。他一路念過佛號,也幫人打過短工。在許多城鎮裡他和乞丐們打過架,有的時候,他也曾加入當地丐幫。實在飢餓難耐的時候,他有幾次還做過小偷,趁農忙村民們都下地的時候,跳牆進入人家家裡,偷廚房的食物、櫃裡的銀錢,也偷院裡的雞鴨。
朱重八三年遊蕩,相當於在社會大學讀了三年書。由於悟性高,他的成績也非常出色。經過最初的不適應,他已經成了流浪的老手。這種生活讓他大開眼界。
三年行走於險惡的江湖,朱元璋對中國的社會有了深入的瞭解。在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時,他認識了善良、慷慨,也見識了冷酷、邪惡,領略了勇敢、義氣,也見到了苟且、墮落。三年流浪,讓他對人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朱元璋晚年,他頗為得意地對自己的子孫們說他“閱人既多,歷事亦熟”“人之情偽,亦頗知之”“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歷”。這知人的本領,相當程度上就是在三年江湖生活中歷練出來的。
江湖深刻地改變了他的性格。走出孤莊村時,雖然已經表現出與一般孩子不同的膽大聰明,他本質上畢竟還是一個質樸的農村少年。流浪生活大大損壞了他的道德素質。對天天都在飢餓線上掙扎的他來說,活著就是目的,吃飽就是價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用主義不可避免地成了流浪兒的生命哲學。只要能弄到吃的,什麼事他都做過。他搶過比他更飢餓的人的糧食,替人背過屍體,甚至掘過墳盜過墓。長時間的混跡江湖,使朱元璋習慣了原本不可想象的偷盜和欺騙。
他從一個逆來順受的、習慣於被動的農民,變成了一個大膽狡黠的野獸。走出了孤莊村,他的生活第一課就是敢於冒風險。如果不是幾次在關鍵的時候偷到了吃的,他早就餓死在流浪的路上。在機會和風險面前,如果不採取主動,就得付出慘痛代價。他曾經多次和街頭的乞丐們打過架,很多時候是一對多。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時刻那股不要命的狠勁救了他。三年下來,冒險精神就成為他性格特徵的一部分。在機會面前,他反應敏捷,富於主動精神和進攻性。因為他知道,被動就等於死亡。
他從一個富於同情心的人變成了把人不當人的冷酷無情的人。生活的苦難早已磨鈍了人們的痛感神經。而江湖上歷來崇拜暴力,江湖上的英雄是殺人不眨眼的黑社會老大。江湖經歷使他明白,要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生存,心一定要硬、要冷、要狠。“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經歷過多次慘痛教訓後的他認定,只有那些最狠毒的人,才能在惡性生存競爭中抓住也許是唯一的機會。從外面的世界回到孤莊村,人們發現,這個少年已經長成了成人,眼睛裡的熱情、天真不見了,卻多了一絲瘮人的陰涼之氣。用史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朱元璋人格的底色
從卑賤的貧農到高貴的天子,其過程並不像蘋果由青變紅那麼簡單。淮河南岸那間塌了頂的茅草房和南京城內金碧輝煌的奉天殿,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對朱重八來說遙遠得以光年計。如果說,那個聰明伶俐的窮孩子朱重八是塊品位不錯卻深埋於窮山僻野的鐵礦石的話,那麼,有那麼幾個機緣使這塊原本極為普通的礦石變成了特種鋼材:元末的社會動盪如同一場大地震,把這塊礦石從地底顛簸出來;三年流浪生涯,把這個本分的農民孩子從一塊土坷垃似的礦石煉成了一塊烏黑的生鐵,使他身體與心靈同樣變得堅硬冷酷;而隨後的多年戰爭,則似血與火的熔爐,讓朱元璋百鍊成鋼。
對朱元璋個人來說,從赤貧到天子的奇蹟發生在他身上是一件極端的幾乎不可能的小機率事件。一萬種機緣湊在一起,才造就了他這位布衣天子。然而,對中國歷史來說,從流氓到開國天子,卻幾乎是一個規律。光輝燦爛的數千年曆史中,那些豐功峻德的歷代開國皇帝,除了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和北魏隋唐等有少數民族血統的開國皇帝以外,幾乎都是出身江湖。
驚訝嗎?這就是事實。如果熟讀的話,中國歷史會經常給人這種出人意表的結論。
閱讀許多開國皇帝的傳記,你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在他們從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和城市貧民到皇帝的路途中,都有一個流氓化或者流民化的過程。
-
8 # 易觀歷史
朱元璋締造明朝,重振華夏文明的功績,無論怎麼高度評價都是不過分的。與此對比看看本來同樣高度發達輝煌的阿拉伯文明被蒙古踐踏蹂躪後的結果就知道了。雖然後來又經歷滿清浩劫,但明朝近三百年所凝聚的文化力量,思想資源,已經給中國文明之進步發展提供了更堅實更有韌性的骨架,中國文化終究還是有希望恢復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強大性,為世界文化真正意義上多元化的均衡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可能,若無明代近三百年文化的積澱,這樣
朱元璋殺功臣,一向受人詬病。然而朱元璋之所以痛下辣手,和這些權貴自身違法害民貪汙腐化有莫大關係。
孟森說:
“以國家全體而論,當開創之後,而無檢制元勳宿將之力,人人挾其馬上之烈以自豪,權貴縱橫,民生凋敝,其國亦不可久也”
“太祖之好用峻法,於約束勳貴官吏極嚴,實未嘗濫及平民”
“不能使官吏畏法,則既豢民膏,復以威福肆於民上,假國寵以殃民,則國家養千萬虎狼以食人耳”。
傳統的觀點過於聚焦朱元璋對官員的嚴厲,說成是殘暴,對那些濫殺無辜平民,製造屠城遷海之類的慘案,造成上百萬平民死亡,而對甘為奴才的官員寬容有加甚至任意放縱的皇帝,反倒是給予很大好評,甚至說成是仁君,這是典型的黑白顛倒。
歷史上的朱元璋究竟是什麼樣人?
在他身上似乎存在諸多矛盾!
說朱元璋喜好殺戮?確實,從明開國,他就大開殺戒,功臣勳貴以及家屬,被殺了數萬,全國上下各級別的官吏因為指控貪汙,或者有貪汙嫌疑,又被殺了數萬。
但是從另一方面,朱元璋大概是所有元末群雄中最強調不得殺降,不得濫殺平民的一位。僅僅《明史》的本紀與列傳中就能找到許多記載。
“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謀取浙東未下諸路。戒諸將曰:‘克城以武,戡亂以仁。吾比入集慶,秋毫無犯,故一舉而定。每聞諸將得一城不妄殺,輒喜不自勝。夫師行如火,不戢將燎原。為將能以不殺為武,豈惟國家之利,子孫實受其福。”。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朕實不忍。諸將克城,毋肆焚掠妄殺人,元之宗戚,鹹俾保全。庶幾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不恭命者,罰無赦。’
“辛亥,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萬討張士誠。御戟門誓師曰:‘城下之日,毋殺掠,毋毀廬舍,毋發丘壟。士誠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毀。’”
北伐時也再三強調“:‘若所經之處及城下之日,勿妄殺人,勿奪民財,勿毀民居,勿廢農具,勿殺耕牛,勿掠人子女。民間或有遺棄孤幼在營,父母親戚來求者即還之’”
元末各地的破壞很大,朱元璋活動的南方恰恰是受破壞最小的,人口,經濟的損失受戰火影響最小,而元軍活動的北方則人民被屠殺得所剩無幾,經濟破壞極大。
和朱元璋相比,許多濫殺平民,放縱功臣勳貴殘害平民的皇帝似乎更當得起嗜殺的評價
還有朱元璋喜好酷刑峻法麼?確實,在他當政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法網嚴密,酷刑迭用,官員動輒得咎,飽受酷刑,乃至砍頭剝皮。
矛盾的是他又明令禁止以後的皇帝效仿他的做法,在洪武二十八年五月下令說:
“聯自起兵至今四十餘年,親理天下庶務,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歷。其中奸頑刁詐之徒,情犯深重,灼然無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然此特權時措置,頓挫奸頑,非守成之君所用長法。以後嗣君統理天下,止守《律》與《大誥》,並不許用黥刺剕劓閹割之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後來明代官員有提議用黥刺之刑,看到這條,還嚇出一身冷汗。見成化年間陸容《菽園雜記》中的這一條:
“嘗記初登第後,聞數同年談論都御史李公侃禁約娼婦事,或問:‘何以使之改業不犯?’同年李釗雲:‘必黥刺其面,使無可欲,則自不為此也。’眾皆稱善,予亦竊識之久矣。近得《皇明祖訓》觀之,《首章》有云:‘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並不用黥刺剕劓閹割之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為之毛骨竦然。此議事以制,聖人不能不為學古入官者告,而本朝法制諸書,不可不遍觀而博識也。”
不僅如此,他親自培養,一手帶大的繼承者,都是仁慈寬厚。一個人如此,還可以說是偶然,兩個都是如此,那不能用偶然來解釋了。太子朱標死後,如果想要從眾多兒子中選擇一個才能出眾,性格剛毅,與他類似的人,重新立為太子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他卻寧願重新按照他心目中的理想去培養皇太孫,而這皇太孫依舊和他父親一樣是溫厚仁慈,這似乎也令人難解。
再有朱元璋是否心胸狹隘,連別人不願意當官都不能允許麼?
但也可以找到相反的例子。《明史》陳遇傳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授供奉司丞,辭”“除中書左丞,又辭。”“授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復辭。”“除太常少卿,固辭。強之,不可。”“最後除禮部尚書,又固辭。帝沉吟良久,從之。自是不復強以官。帝嘗從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學未成,請俟異日。’帝亦弗強也。”
“遇自開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嘗問保國安民至計,遇對:‘以不嗜殺人,薄斂,任賢,復先王禮樂為首務。’廷臣或有過被譴責,遇力為解,多得全釋。其計畫多秘不傳,而寵禮之隆,勳戚大臣無與比者。數監幸其第,語必稱‘先生’,或呼為‘君子’。命爵輒辭,終成其高。十七年卒,賜葬鐘山。”
也就是對真正能以救民水火為己任,人品真正高潔,不貪權勢,不想做官的人,朱元璋還是非常尊重的,並不會把自己意志強加給他。
除了以上所說的矛盾表現外,還有一個矛盾的現象也值得深思。眾所公認,朱元璋統治時期,是高壓專制,是極端嚴厲的獨裁統治。按照常理,在這種極端嚴厲高壓的統治之下,被選拔出來的官員應該都是唯唯諾諾,毫無自己意志,在暴力淫威下輕易屈服的軟骨頭;都是善於逢迎趨合,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鑽營投機者,都是奴才才對。
但實際情況卻恰恰截然相反,朱元璋給建文帝留的是一個充滿硬骨頭的官員群體,這裡面許多人都可以說是鐵骨錚錚,寧死不屈,寧折不彎,絕不在權勢與暴力面前屈服改變自己意志的好漢!僅僅在明史中列出姓名的就有這麼一大串:
方孝孺,景清,連楹,卓敬,練子寧,鐵鉉,暴昭,陳性善,王彬,宋忠,崇剛,陳迪,黃魁,顏伯瑋,王省,胡閏,高翔,王度,戴德彝,謝升、丁志方,甘霖,董鏞,陳繼之、韓永、葉福,齊泰,黃子澄 ,王艮(高遜志) 廖升(魏冕 鄒瑾 龔泰) 周是修 程本立 黃觀 王叔英(林英) 黃鉞(曾鳳韶) 王良 陳思賢(龍溪六生 臺溫二樵) 程通,黃希範 葉惠仲 黃彥清 蔡運 石允常 韓鬱 高賢寧 王璡 周縉 牛景先,程濟等。
不能把這些人的行為簡單目為忠君觀念,他們更本質上說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信念,無論暴力淫威殘酷到什麼程度,也決不屈服。這正是獨立個性,自由意志的體現。
僅僅是叔侄一家人之間爭奪皇位,官員中就能湧現出這麼多堅貞剛烈的人物,也確實讓人有歎為觀止之感。朱元璋給建文留下的這個官員群體中剛介梗直,正直高尚,才能出眾者比例之高是今天的人也難以想象的。(建文之所以被趕下臺,不是朱元璋給他留下的人才還不夠好,是他和身邊的文人群體太過教條迂腐)
永樂到宣德時期的那些輔政文官黃淮,胡廣、金幼孜,以及號稱三楊的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人雖然被譽為一代名臣,但實際上已經是朱元璋時代培養成長起來的人才中的二流乃至三流人物了。
怎麼來理解這些以上說的這些矛盾現象呢?
關鍵還是怎麼來理解朱元璋這個人!朱元璋是從最底層的百姓一步步走上上來的,底層百姓的痛苦,他親自經歷過;底層百姓飽受地主官員壓迫,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痛苦,他多次目睹過。在他心裡深處,是刻下過難以磨滅的烙印的。
-
9 # 鋒在起時
明太祖功績:消滅群雄、建立明朝、統一中國、發展經濟、恢復生產
他是一位傑出的君主,這是不可否認的,其實在當時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這無疑是天功。當時元朝的統治之下,種族壓迫嚴重,明朝的建立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建立的明朝是漢人最後的江山 。這一點就值得後人佩服,至於後人說他不好是因為他殺掉了太多的功臣,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
朱元璋是雄才大略,從一個平頭百姓一躍成為皇帝,用一個比喻來說那就是他是一個暴發戶,一個貧窮慣了的人突然有了一屋子金銀財寶,想要留給自己自己的子孫,讓他們不再受苦,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他他們心裡就有些嘀咕了,這個窮哥們當初都是跟著我一起打江山的,而且能力比較強,自己死了,自己的兒孫爭不過這些人怎麼辦呢,那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將他們現在都給幹掉,省的他們給自己的子孫帶來危害。
據說朱元璋把太子叫來,將一根荊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撿起來, 面對長滿滿是毒刺的荊棘,朱標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朱元璋拿起來劍將上面的毒刺都剔除了,這樣就很好拿起來了,這也出來了,朱元璋為什麼會發動藍玉案胡惟庸案,牽連一大批功臣了吧。
另一方面從皇帝的哥們說起朱元璋的哥們都是泥腿子出身,社會的底層,活不下去想拼一把,最後成功了,都成了功臣,成了功臣,那就趕緊好好的享受一番吧,他們享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好處,自然是明白權力的美妙,誰要是想剝奪他們的權力,他們不幹即使你是皇帝,也要幹掉你,況且他們不是剛把前面的皇帝拉下馬嗎,你這個皇帝是他們的哥們也不行,這樣就只能殺了,這一點在朱元璋和他的功臣身上比較明顯,藍玉、唐勝宗等太過於驕縱,除了老朱誰能壓住他們,只有殺了,當然了也牽連了不少無辜的人。
其實皇帝殺了他們不僅是朱元璋的心思,也有些功臣太過於自傲讓老朱不放心吧,你要是想湯和一樣最後還會被殺嗎,可惜他們不懂。無論怎麼說朱元璋都是我最喜歡的帝王之一,好皇帝。
-
10 # 曉曉微微
朱元璋的功過該如何評價?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爭議人物!功勞大,罪過也大!文人史家都不喜歡他!他手下的官員也不喜歡他!他在世時,老百姓有的非常感謝他,有的非常痛恨他!
看看他所做的事吧!
1.結束殘暴的元朝統治。
元朝時,蒙古統治者殘酷壓榨百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古人不僅把人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還把漢人、南人(南方漢人)不當人。蒙古人隨時會強佔漢人南人的土地做牧場!殺死漢人南人給幾個錢就算了!漢人南人一個村子一把菜刀,菜刀還控制在蒙古人手裡——每個村子養一個或幾個蒙古人!老百姓的姓名只能用數字表示!哪家男人娶媳婦,首先要和蒙古人同床!另外,元朝統治者對人民徵收苛捐雜稅。所有這些情況在長江以北尤其嚴重!
元朝末年,天災頻發,統治階級極其腐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暴發!
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部隊——紅巾軍。由於朱元璋討過飯,受過難,所以他特別恨元朝統治者。又因為他做和尚時受到方丈的教育,所以他識文斷字,有點文化。另外,他家人在饑荒中幾乎死光,所以,他幾乎沒有什麼牽掛,打起仗來很勇敢。由於他階級覺悟高,有文化,對敵鬥爭勇敢,打仗又有謀略,所以,他在郭子興的部隊中迅速崛起。經過殘酷的內部鬥爭,他取代郭子興,成為紅巾軍首領。
他掌權以後,採納謀士朱升的建議,實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在徐達、胡大海、湯和等大將的助力下,消滅張士誠、陳友諒等競爭對手,收復江南。又發兵北上,驅逐元朝勢力,收復大都。接著,一鼓作氣,把蒙古人趕到塞北。後來,又不斷進兵追剿殘元勢力,一統中國。關於他的這段歷史,大家沒有異議。這是他的大功!
2.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
當皇帝后,他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他讓官府分給農民種子、農具和土地,無主荒地誰開墾就給誰。不準徵收苛捐雜稅。他的這種政策,使人口増長,財富增加,國泰民安。這應該也算是他的功勞!
3.打擊貪官汙吏。
他當皇帝時,不但輕徭薄賦,而且殘酷打擊貪官汙吏。他受過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壓榨,非常仇恨當官的。他只給官員很低的俸祿,而且規定,只要貪汙,輕者削職查辦,重者剝皮實草!並且,官員不得下鄉!另外,他釋出《大誥》,宣佈,當人民覺得賦稅徭役不合理時,可以申訴。如果官員仍然壓榨百姓,百姓可以把官員綁到京城,請皇帝定奪!
有一個縣官貪汙了一點,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塊錢,結果被法辦戴枷。因為新縣官還沒到任,所以,這個有罪縣官就戴著枷鎖在大堂審案!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例!
有一個縣官犯了重罪,被殺,皮都被扒了!朱元璋又叫人把草裝進皮裡,皮用針線縫起來!更絕的是,肚裡裝草的‘’皮人‘’就放在大堂之上,新縣官身旁!縣官審案時旁邊還有前任的‘’皮人‘’縣官在旁,太恐怖了!
安徽有一個地方官向百姓收稅超標,地方的一個老頭髮動族人把官員綁起來,然後,送到京城請朱元璋定奪!朱元璋重賞老頭等人,把地方官撤職查辦!
洪武一朝,官吏是一種高危職業!
老朱的這些做法是功是過,請讀者諸君評價!
4.強行移民。
由於戰爭,長江以北的許多地方千里無人煙!朱元璋下令遷江蘇蘇州、安徽徽州和山西等地幾十萬戶人家到無人區居住!被遷的百姓中,富人拖家帶口自己用船和車千里迢迢趕往無人區,插草為標,跑馬圈地!窮人和不願遷移的人,被官府用長繩綁在一起,押往無人區!被綁的人需要排洩時,請求押送的官兵解手。從那以後,‘’解手‘’成為排洩的代名詞!
移民們背井離鄉被迫前往新居住地,那種心痛無以言表。蘇州閶門和山西大槐樹作為中轉站,成為移民心中的沉重的老家記憶。有多少移民不恨朱元璋呢!移民這件事於國有利,但移民痛苦。是功大於過吧!
5.用特務監視官員,推行恐怖政策。
朱元璋當政時,為控制百官,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監視官員的一舉一動!發現不軌,立即大開殺戒!
有一個特務在官員家臥底。官員下朝後沒休息,和朋友打麻將,一直到子夜。他就把他打麻將時丟的一塊牌偷走,連夜送給朱元璋。第二天,朱元璋問官員昨天晚上幹什麼事。官員沒敢撒謊,就實說了。老朱這時把麻將扔給該官員,說:是不是丟了一張牌呀?官員接牌一看,渾身衣服立即溼透!有些確有不軌的官員就沒這麼幸運了,一經發現,立即身死族滅!
6.濫殺官員及其家屬。
為了消滅政治對手,維護朱家統治,老朱殺人不眨眼!
胡惟庸是他的宰相。當朱元璋覺得胡惟庸有可能威脅自己時,立即羅織罪名大開殺戒,一次就誅殺所謂‘’胡黨‘’幾萬人!這樣的誅殺高達十幾例!十幾年後,朝中老官員幾乎殆盡。所以,在洪武朝,官員是真的高危職業!
老朱的這種做法有許多物議。許多人認為手段太毒辣了!殺人如麻,這算是過吧!
7.首推鉗制人民思想的八股文選士制度。
科舉取士制度是中國古老的政治發明。這種制度對國家選拔人才大有助益。但是,老朱成功地用考八股文把科舉的大部分積極功能閹割!
明朝以後,讀書人苦練八股文。他們只知背誦聖人的語錄,不能闡述自己的觀點,思想受到極大的束縛。老朱的這個絕招是中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劑毒藥!八股文取士對中國後來的政治經濟科技發展有著難以想象的傷害!
8.廢除丞相,實行殘暴的獨裁統治。
朱元璋剛開始當皇帝時,李善長為相。由於相權對皇權的制約,老朱很是不爽。為了排除獨裁統治的政治障礙,老朱用謀反等罪名先後把宰相李善長、胡惟庸等滅族。後來,他乾脆廢除了丞相,改用內閣大學士一幫人幫他出謀劃策。他的獨裁統治得到空前加強!這種做法,為庸君害國埋下禍根。這算是過吧!
9.朱元璋還創立了軍隊屯田自給自足的制度。他讓軍隊士兵種地,收穫作為軍需。因此,軍隊軍餉基本不需要財政撥款,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他很為自己的這種發明驕傲。但是,當明朝末年天災人禍頻發,軍隊無法自給自足時,抗擊滿清入侵的守邊官兵苦不堪言。為了戰爭,明朝對百姓加稅。戰爭費加上幾萬朱家王爺的俸祿,這筆天文數字成為農民頭上的大山。然後,在天災人禍的共同作用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朱家統治土崩瓦解。朱元璋無法知道自己的這項發明還有這個效果!
總之,作為討過飯的乞丐,念過經的和尚,領過兵打過仗的將軍,統一中國的皇帝,殘暴的獨裁者,朱元璋身上有太多的標籤。是功是過,大家自己明白!
如果非要蓋棺定論,那麼,只能說他有大功也有大過罷了!
回覆列表
朱元璋是從一介農民一路征戰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所以在他當上皇帝之後對於百姓來說是一個明君,因為他大力懲治貪官,對百姓來說是非常好的,在朱元璋時期,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大力的改善。
對於百姓來說,朱元璋功過這個問題一定是肯定的答案。
但是朱元璋的過在於他太過在乎自己的出生,可能因為他的出生卑微,所以他心裡其實是自卑的,在當上皇帝之後就越發的不能聽別人說到任何有可能和他出生有關的事情,所以野史上有說朱元璋時期的文字獄非常嚴重。這一點來說朱元璋的過還是挺大的。另外在最開始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最後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理由殺了,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朱元璋是不仁不義的。
所以說朱元璋功過不能簡單的評定,要看他對歷史發展是不是有推進,也要看他在政事上是否清明。朱元璋時期,他推行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的懲治貪官的舉措確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百姓眼中,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正是他們需要的,但是,朱元璋發明的一系列殘酷的刑罰,在官員看來也確實是暴君。
不過總體來講,因為朱元璋的整體行為是對這個國家有利的,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所以朱元璋功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功大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