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揚的旗子
-
2 # 大佐197243639
基本相符
但首先是那艘驅逐艦,注意 ,並不是用的真實英國驅逐艦,而是用法國驅逐(導演找不到英國戰時驅逐)
其次,法國軍隊是基本自願留下斷後的,丘吉爾也沒說只撤英華人
最後,那個老頭船長,其實多過了兩次bf109的攻擊,第二次如電影所演,第一次靠的是英國驅逐的碰碰炮,他當空軍戰死的兒子其實是二兒子,而且開的不是戰鬥機是轟炸機
-
3 # 每日點兵
實際上,電影永遠也不可能完全還原真實的戰場,戰爭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殘酷。
看過電影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同樣被困敦刻爾克的法軍命運是怎麼樣的?現在我就來告訴你。
1940年5月下旬,英國遠征軍主力與法軍一部被德軍分割包圍在法國北部的狹小地域。新上任的法軍總司令魏剛此時依舊希望重新組織英法聯軍依託港口固守,但英軍的態度卻動搖了起來——繼續堅守,意味著英軍最精銳的9個師有可能全軍覆滅。絕望的英華人意識到,“該考慮其他退路了”。
從當時的戰場情況而言,這個決定或許沒什麼問題,但“出人意料”的是英軍並沒有把撤退計劃透露給盟友。5月22日晚,英軍主動放棄阿拉斯,開始向敦刻爾克海灘撤離。同一天,英國海軍將從敦刻爾克撤離的計劃正式命名為“發電機行動”。可此時的法軍依舊在第一線抵禦著德軍攻擊,並沒有任何後撤準備。英軍突然的撤退使法軍兩翼都暴露在德軍攻擊之下,猝不及防的法軍被迫放棄陣地跟著跑路。更糟糕的是,法軍士兵根本不知道英軍撤退計劃,只能盲目地不斷後撤,隊伍潰不成軍。以魏剛為首的法軍高層見此慘狀,簡直氣得說不出話來。戰線的突然崩潰也讓英軍也始料未及,犧牲盟友換取撤退時間的計劃反而弄巧成拙。
但奇蹟真的就出現了——5月24日,德軍前鋒的裝甲部隊突然莫名其妙地在敦刻爾克以西不足20公里的地方停止了攻勢。這給予混亂的英法聯軍千載難尋的喘息機會——還儲存有戰鬥力的部隊被重新部署到前線,殘破的法軍第一集團軍奉命死守里爾,硬生生地將德軍攻擊主力拖到了5月31日。而這些部隊的犧牲,換取到了寶貴的撤退時間。從5月26日開始的“發電機行動”,正源源不斷地將包圍圈裡的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運回英國本土。
按照計劃,英法兩軍應該互動掩護,前線的法軍一直堅持到5月29日才開始向後撤。5月3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國盟友承諾,英軍剩餘部隊將組成後衛部隊,確保法軍主力的撤離。但現實卻是,當德國坦克逼近敦刻爾克灘頭時,最後一批英軍部隊於6月2日夜間登上船隻撤離法國,包圍圈裡只剩下數萬法國軍隊。
總算英國還保留了最後一絲紳士風度,6月3日,英國海軍組織了最後的撤離行動,約2.6萬名法軍得以乘船離開,但仍有數以萬計的法軍走投無路,被迫向德軍投降。儘管英華人將敦刻爾克大撤退看作重大勝利,但這次行動卻嚴重傷害了英法之間的感情。法華人普遍認為,正是英華人自私地只顧自己,才陷盟友于險地。
儘管諾蘭的《敦刻爾克》的確從新的角度還原了歷史真實,但所引發的爭議,其實仍是兩國對這次撤退行動看法分歧的延續。
回覆列表
沒有還原真實的歷史,實際撤退過程中做出巨大傷亡的中國遠征軍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所以我認為關於電影的引進部門和審查部門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還原歷史,讓民眾瞭解真像,不是矇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