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自1801年便合併成為英國的一部分。合併後的45年內,愛爾蘭人口從500萬人激增到800萬人左右,人口增加造成糧食供應壓力。與此同時,愛爾蘭的土地兼併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八成的人口是天主教徒,多數屬貧困農民,而多數大地主則是新教徒,居住於大不列顛島,因此大多數農業收穫都輸出島外。1780年愛爾蘭發生農作物失收時,英國政府為防饑荒,不顧貴族與商人的壓力下令禁止愛爾蘭的農作物出口;但這次饑荒發生時,英國政府並未發出糧食禁止出口的命令,仍有大量作物被送到護衛戒備的港口而輸出至英格蘭。
當時愛爾蘭三分之二的人口是靠農業為生的佃農,再加上愛爾蘭人的遺產是諸子均分制,導致每人可獲得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小,因此只有種植馬鈴薯才能養活家人。
在馬鈴薯原產地的南美地區,印地安人會故意在同一塊田中種植不同種類的馬鈴薯,避免病蟲害流行到全部的作物上;但馬鈴薯引進歐洲時,歐洲人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只引進成長最好的品種,這種對單一農作物的過度依賴,使得1845年的饑荒加倍嚴重。亦因為受打擊的多數是窮困農民,往往為了取得賴以救命的糧食而將田地賤價賣出,導致死亡人數的大量增加。正確的死亡人數亦因在愛爾蘭內戰時都柏林四法院(Four Courts)戰鬥中,教會資料被焚燬而難以估計,但是大量的死亡人口,伴隨著愛爾蘭人大批移民至新天地美國,導致在數十年間愛爾蘭人口銳減至400萬人左右,即使到了今日,愛爾蘭的人口仍然不足500萬人,沒有回覆到饑荒前的情形。
也因為大部分死亡或移民離開的愛爾蘭人是以蓋爾語為母語的貧窮階層,愛爾蘭當地的通行語言也變成以英語為主,導致愛爾蘭的語言文化生態產生永久性的巨大改變。
愛爾蘭自1801年便合併成為英國的一部分。合併後的45年內,愛爾蘭人口從500萬人激增到800萬人左右,人口增加造成糧食供應壓力。與此同時,愛爾蘭的土地兼併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八成的人口是天主教徒,多數屬貧困農民,而多數大地主則是新教徒,居住於大不列顛島,因此大多數農業收穫都輸出島外。1780年愛爾蘭發生農作物失收時,英國政府為防饑荒,不顧貴族與商人的壓力下令禁止愛爾蘭的農作物出口;但這次饑荒發生時,英國政府並未發出糧食禁止出口的命令,仍有大量作物被送到護衛戒備的港口而輸出至英格蘭。
當時愛爾蘭三分之二的人口是靠農業為生的佃農,再加上愛爾蘭人的遺產是諸子均分制,導致每人可獲得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小,因此只有種植馬鈴薯才能養活家人。
在馬鈴薯原產地的南美地區,印地安人會故意在同一塊田中種植不同種類的馬鈴薯,避免病蟲害流行到全部的作物上;但馬鈴薯引進歐洲時,歐洲人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只引進成長最好的品種,這種對單一農作物的過度依賴,使得1845年的饑荒加倍嚴重。亦因為受打擊的多數是窮困農民,往往為了取得賴以救命的糧食而將田地賤價賣出,導致死亡人數的大量增加。正確的死亡人數亦因在愛爾蘭內戰時都柏林四法院(Four Courts)戰鬥中,教會資料被焚燬而難以估計,但是大量的死亡人口,伴隨著愛爾蘭人大批移民至新天地美國,導致在數十年間愛爾蘭人口銳減至400萬人左右,即使到了今日,愛爾蘭的人口仍然不足500萬人,沒有回覆到饑荒前的情形。
也因為大部分死亡或移民離開的愛爾蘭人是以蓋爾語為母語的貧窮階層,愛爾蘭當地的通行語言也變成以英語為主,導致愛爾蘭的語言文化生態產生永久性的巨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