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越來越少,所以才要發展新能源,你覺得這句話有毛病嗎?當然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這是常識。但常識也並不見得一定都是正確的。今天就告訴你,石油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聽到這個話的時候是不是有些顛覆三觀啊?那石油為何會越來越多呢?
也就是類似於上面圖片所顯示的,也被叫做哈伯特頂點或者石油峰值理論。意思就是說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點,達到峰值之後,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簡而言之,達到頂峰之後該地區的石油就會越來越少。
當然這位地質學家在一九五六年預測,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將達到頂峰,在當時石油工業快速發展的美國,這個預測還被很多石油從業者所恥笑。
但是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從一九零零年到今天的整個原油的產量就可以發現,實際上美國在一九七零年的時候就真的達到了石油峰值,也證實了他的理論。當然從二零一一年之後,美國的產油量就急劇增長,是因為美國發生了頁岩油革命。
為什麼這個理論最後會被認可,因為位於地底深處頁岩層中的油氣資源是不可能被開採出來的。所以從哈伯特准確的預測一九七零年的美國石油峰值以後,石油產量進入了長達三十年的下滑,從此這個理論也被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
沙特的加瓦爾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產五百萬桶,產量佔到沙特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也在二零零六年四月達到了頂峰。越來越多的例項印證了這個理論,當然這種觀念也傳入到了中國,而且被人們廣泛的接受。石油的數量是一定的,只會越用越少,這沒毛病啊。
但是我們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剖析這句話的話,就會發現更有趣的是這些能源大部分都來自於化石能源,石油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海洋、平原、北極、沙漠、山區都有石油的蹤跡,但是不同的地方開採石油的難度卻千差萬別,換而言之也就是石油開採的成本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這些中東國家開發成本每桶原油在十美元以下,但反觀中國的開發成本每桶竟然高達五十美元,這不是中國的開採技術不如中東國家,恰恰相反,中國的石油開採技術反而是國際領先的,因為中國的油田是世界上最難開採的一類,必須不斷的創新以降低開採成本。那種拿個鋤頭刨一下都能流油的油田肯定是輪不到中國的,所以同為開採石油成本的差距可以是以倍來計算。
當然了,既然中國開採成本是中東國家的十倍以上,那肯定是進口石油才更划算。其他石油需求國當然也會這麼想,於是全世界的石油消費國就優先購買價格比較低的石油,特別是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的石油需求大國,自身的石油開採條件不好,那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只能靠買了,同時與傳統的石油需求大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交織在一起,又形成了空前龐大的全球石油消費需求,這也使得產油國開足馬力生產石油以滿足需求。
一個油田的油量是固定的,要想大量的增加產量,就必須找到新的油田。我們來看下這張圖。全球探明的新增石油儲量三十年間增長了一點五倍,地球上已知的,和未知的石油儲量加在一塊兒是固定的,但是人們在不斷地發現新的油田,姑且暫不考慮能不能開採,反正人類眼見的石油資源是越來越多的。
我們再來看上面這張圖,全球的原油產量從一九六五年以來,總體來說石油的市場供應是一直在增加的,石油探明儲量和實際的石油產量雙雙都在增加,你還能說石油是越來越少嗎?顯然這個說法顯得不太合理了。那石油會越來越多那會無限多嗎?顯然也不可能,畢竟地球就這麼大,那推動石油越來越多的原因是什麼呢?歸根結底的原因是技術的革新。
剛才我們說了石油開採是先進行低成本的油田的開採,當世界第一大油田達到開採頂峰之後,就必須尋找新的石油增長點,在利益的驅使下,美國率先找到突破口,頁岩油革命。石油開採通常可以分為常規開採和非常規開採,顯然開採難度非常大的頁岩油就屬於是非常規開採,所採用的水力壓裂法技術讓開採頁岩油成為可能。
我們來看下歐佩克原油價格,在二零一一年的時候還維持在每桶一百美元左右的價格,但是二零一一年頁油革命之後,美國的石油產量開始快速增長,美國新增的原油進入到國際市場,勢必就在搶奪歐佩克成員國的市場,於是一場石油戰就這樣爆發了。在頁岩油開採的初期,每桶的開採成本高達九十美元,歐佩克的原油價格還能堅挺,但隨著技術的革新,這一成本逐年降低,到二零一七年的時候已經降低到了四十美元。
而歐佩克和俄羅斯這樣低成本開採石油的國家,為了自己長遠利益考慮,就開始了降價行動,勢必要逼退美國的頁岩油。美國的頁岩油要想獲利,市場的價格就必須要高於其成本價,如果油價一直維持在百元左右的高位,那麼美國頁岩油也會有豐厚的獲利。而歐佩克和俄羅斯本來開採成本就很低,即使從一百美元每桶降到四十美元每桶仍然能夠獲利。但是對於美國的頁岩油開採制,卻需要承擔著可能虧損的壓力。
也正是美國的頁油革命,使得油價自二零一四年以來就再也沒有突破過九十美元。新技術正在改變著能源市場的格局,而新能源的快速增長又在不斷的侵蝕著石油市場。石油高價執行促使人們積極地開發新能源和技術,在新技術或替代效能源成熟之前,傳統的產油國仍然可以高枕無憂,但是當美國頁岩油技術取得突破,再加上風能、水能、新型煤化工、純電池等等技術的發展,似乎又是給油價扣上了一個帽子。
油價的上漲如果超過了美國頁岩油的盈虧點,那麼這個產業將會迅速崛起。如果油價一旦超過了新型煤化工或儲能電池這類新能源的盈虧點的時候,又會促進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所以頁岩油革命以及這些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都在告訴世人,能源將由過去的稀缺變為長時間的充裕。
因為這是一次變革,畢竟沒有人會覺得世界會一直需要石油的,當石油的可替代品越來越多的時候,人類石油危機可能只會變現某些產油國的危機。您覺得石油的未來會怎麼樣呢?
石油越來越少,所以才要發展新能源,你覺得這句話有毛病嗎?當然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這是常識。但常識也並不見得一定都是正確的。今天就告訴你,石油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聽到這個話的時候是不是有些顛覆三觀啊?那石油為何會越來越多呢?
也就是類似於上面圖片所顯示的,也被叫做哈伯特頂點或者石油峰值理論。意思就是說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點,達到峰值之後,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簡而言之,達到頂峰之後該地區的石油就會越來越少。
當然這位地質學家在一九五六年預測,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將達到頂峰,在當時石油工業快速發展的美國,這個預測還被很多石油從業者所恥笑。
但是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從一九零零年到今天的整個原油的產量就可以發現,實際上美國在一九七零年的時候就真的達到了石油峰值,也證實了他的理論。當然從二零一一年之後,美國的產油量就急劇增長,是因為美國發生了頁岩油革命。
為什麼這個理論最後會被認可,因為位於地底深處頁岩層中的油氣資源是不可能被開採出來的。所以從哈伯特准確的預測一九七零年的美國石油峰值以後,石油產量進入了長達三十年的下滑,從此這個理論也被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
沙特的加瓦爾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產五百萬桶,產量佔到沙特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也在二零零六年四月達到了頂峰。越來越多的例項印證了這個理論,當然這種觀念也傳入到了中國,而且被人們廣泛的接受。石油的數量是一定的,只會越用越少,這沒毛病啊。
但是我們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剖析這句話的話,就會發現更有趣的是這些能源大部分都來自於化石能源,石油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海洋、平原、北極、沙漠、山區都有石油的蹤跡,但是不同的地方開採石油的難度卻千差萬別,換而言之也就是石油開採的成本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這些中東國家開發成本每桶原油在十美元以下,但反觀中國的開發成本每桶竟然高達五十美元,這不是中國的開採技術不如中東國家,恰恰相反,中國的石油開採技術反而是國際領先的,因為中國的油田是世界上最難開採的一類,必須不斷的創新以降低開採成本。那種拿個鋤頭刨一下都能流油的油田肯定是輪不到中國的,所以同為開採石油成本的差距可以是以倍來計算。
當然了,既然中國開採成本是中東國家的十倍以上,那肯定是進口石油才更划算。其他石油需求國當然也會這麼想,於是全世界的石油消費國就優先購買價格比較低的石油,特別是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的石油需求大國,自身的石油開採條件不好,那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只能靠買了,同時與傳統的石油需求大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交織在一起,又形成了空前龐大的全球石油消費需求,這也使得產油國開足馬力生產石油以滿足需求。
一個油田的油量是固定的,要想大量的增加產量,就必須找到新的油田。我們來看下這張圖。全球探明的新增石油儲量三十年間增長了一點五倍,地球上已知的,和未知的石油儲量加在一塊兒是固定的,但是人們在不斷地發現新的油田,姑且暫不考慮能不能開採,反正人類眼見的石油資源是越來越多的。
我們再來看上面這張圖,全球的原油產量從一九六五年以來,總體來說石油的市場供應是一直在增加的,石油探明儲量和實際的石油產量雙雙都在增加,你還能說石油是越來越少嗎?顯然這個說法顯得不太合理了。那石油會越來越多那會無限多嗎?顯然也不可能,畢竟地球就這麼大,那推動石油越來越多的原因是什麼呢?歸根結底的原因是技術的革新。
剛才我們說了石油開採是先進行低成本的油田的開採,當世界第一大油田達到開採頂峰之後,就必須尋找新的石油增長點,在利益的驅使下,美國率先找到突破口,頁岩油革命。石油開採通常可以分為常規開採和非常規開採,顯然開採難度非常大的頁岩油就屬於是非常規開採,所採用的水力壓裂法技術讓開採頁岩油成為可能。
我們來看下歐佩克原油價格,在二零一一年的時候還維持在每桶一百美元左右的價格,但是二零一一年頁油革命之後,美國的石油產量開始快速增長,美國新增的原油進入到國際市場,勢必就在搶奪歐佩克成員國的市場,於是一場石油戰就這樣爆發了。在頁岩油開採的初期,每桶的開採成本高達九十美元,歐佩克的原油價格還能堅挺,但隨著技術的革新,這一成本逐年降低,到二零一七年的時候已經降低到了四十美元。
而歐佩克和俄羅斯這樣低成本開採石油的國家,為了自己長遠利益考慮,就開始了降價行動,勢必要逼退美國的頁岩油。美國的頁岩油要想獲利,市場的價格就必須要高於其成本價,如果油價一直維持在百元左右的高位,那麼美國頁岩油也會有豐厚的獲利。而歐佩克和俄羅斯本來開採成本就很低,即使從一百美元每桶降到四十美元每桶仍然能夠獲利。但是對於美國的頁岩油開採制,卻需要承擔著可能虧損的壓力。
也正是美國的頁油革命,使得油價自二零一四年以來就再也沒有突破過九十美元。新技術正在改變著能源市場的格局,而新能源的快速增長又在不斷的侵蝕著石油市場。石油高價執行促使人們積極地開發新能源和技術,在新技術或替代效能源成熟之前,傳統的產油國仍然可以高枕無憂,但是當美國頁岩油技術取得突破,再加上風能、水能、新型煤化工、純電池等等技術的發展,似乎又是給油價扣上了一個帽子。
油價的上漲如果超過了美國頁岩油的盈虧點,那麼這個產業將會迅速崛起。如果油價一旦超過了新型煤化工或儲能電池這類新能源的盈虧點的時候,又會促進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所以頁岩油革命以及這些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都在告訴世人,能源將由過去的稀缺變為長時間的充裕。
因為這是一次變革,畢竟沒有人會覺得世界會一直需要石油的,當石油的可替代品越來越多的時候,人類石油危機可能只會變現某些產油國的危機。您覺得石油的未來會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