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辭北南下

    論高乃依的《熙德》是古典主義悲劇的典範

    【摘要】《熙德》是古典主義悲劇大師高乃依的代表作,關於這部戲劇是悲劇,喜劇還是正劇,長期以來學界就有爭論。我們普遍認為該劇屬於悲劇範疇,本文主要從高乃依本人的悲劇理論以及古典主義的特徵出發,分別從題材、衝突、人物、語言、社會功效、“三一律”等角度加以論證和鑑賞。

    【關鍵詞】高乃依 悲劇理論 《熙德》 古典主義 “三一律”

    高乃依及其作品簡介

    彼埃爾·高乃依是法國十七世紀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家。少年時代受到很好的拉丁文化教育。1628年擔任律師職務,並開始寫作抒情短詩和戲劇創作,他的處女作是喜劇《梅麗特》,從1635年起嘗試悲劇的創作。他的第一部悲劇是《梅黛》。他在1636年創作的《熙德》發表並演出後產生了轟動,隨即便招致猛烈的抨擊並引發激烈的爭論。沉默了幾年,高乃依按照新古典主義的規則寫出了悲劇《賀拉斯》(1640)、《西拿》(1640)、《波里厄克特》(1643)、《龐貝之死》(1643)、《羅多古娜》(1644)等,此後,他的創作一直下滑,儘管也寫出了類似《俄狄浦斯王》(1659)這樣的優秀的作品,但都沒達到他所預期的成功。但在理論上,高乃依長期的創作所積累的經驗使他堅信自己的信念,在1636年-1638年的那場爭論之後很久,1660年高乃依發表了著名的“戲劇三論”等三篇論文,正面闡明瞭他的較成熟的戲劇美學觀點。高乃依的《戲劇三論》由《論悲劇》、《論戲劇的公用及其組成部分》、《論三一論,即行動、時間、地點的一致》三篇論文組成。

    本文主要從他的悲劇理論出發,並結合劇本本身,從題材、衝突、人物、語言、社會功效、“三一律”等幾個角度論證《熙德》是一部古典主義悲劇的傑出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暴雪打擊集合石刷屏,外服玩家被封,損失超1億金幣。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