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錢塘潮信來

    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楊廣為叛軍所縊殺。隋恭帝楊侗追諡明皇帝,廟號世祖;但李唐則追諡他為煬皇帝 ,而隋末起義軍另外一個領袖夏王竇建德則是追諡他為閔皇帝——居於唐朝是最終一統天下,所以最終唐朝對楊廣的諡號隋煬帝最終確定了下來。

  • 2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諡號我們都知道是人去世之後,後人為了簡潔明瞭的評價一個人會根據這個人的一生表現來給予一個或褒或貶的文字評價。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諡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這個人要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比如平民是很難獲得諡號的。

    平民不可得的,對楊廣而言則是必然會有人給予的,誰讓楊廣身份地位尊貴呢!

    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一生還是做了不少了不起的事情的,但由於他本人太過急功近利,結果導致大好河山分崩離析,自己也被臣子弒殺,嗚呼可憐哀哉。楊廣死後關於他的身後事也有點寒酸,因為他是被叛軍逼迫致死,死後不可能風光大葬,而是由他的皇后蕭皇后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後來還是陳稜集眾縞素,為楊廣發喪,備儀衛,改葬於吳公臺下,如此總算有了一個體面的葬處。

    楊廣既死,自然要對楊廣的一生做一個評價,當洛陽的群臣得知楊廣死後,隨即擁立楊廣的孫子越王楊侗為帝,史稱皇泰主。楊侗倉促登基後追諡楊廣為明皇帝,廟號世祖。明這個諡號不算褒義,也不算貶義,稱之為中性評價再合適不過,這點用到楊廣身上也可謂恰當,畢竟楊廣的一生有功有過。

    不過楊侗願意給這個諡號,不代表其他的割據勢力也願意,比如農民軍領袖竇建德追諡楊廣為閔皇帝,李淵在取代了楊侑後,對於其他二人給予楊廣的諡號都不認可,他下令追諡楊廣為煬皇帝,也即後世我們對楊廣的最多稱謂隋煬帝。至於李淵為什麼要給楊廣這個諡號煬呢?

    一來是為了強調自己的合法正統性,明面上李淵不是非法篡奪了隋朝而是隋恭帝楊侑禪讓給自己的,如此自己才是正統,既然自己是正統,那楊侗和竇建德給予楊廣的諡號自然就是非法的。

    二給予楊廣這個煬的貶義諡號,自然意思很明顯,隋朝時楊廣敗壞的,唐朝作為新生的王朝,對於前朝只能抹黑,對於前朝君主楊廣自然也要抹黑和否定,不然自己的政權不合法,不正統。

    如此楊廣才有了煬這個諡號,其實拋開唐朝的否定和抹黑外,煬這個貶義諡號確實有點不太適合楊廣,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作為導致隋朝敗亡的罪魁禍首隻能接受後世對他的評價。

  • 3 # llz139912

    隋煬帝的諡號是唐朝給改的 改的非常過分 這是為了表明隋朝壞事做盡 不得民心 李淵才起兵的 實際上這樣是無情無義 不忠不義的表現功過自有後人評價

  • 4 # 剛剛才說

    我來回答!

    煬,字典上的意思是 熔化金屬。烘乾,烤火的意思。古代諡法,是去禮遠眾稱“煬”。在中國古代的帝王諡號上,一般“煬”都是出現在朝代的最後一代國君那,經過改朝換代,後朝代對前朝代國君的一個評價,用“煬”來突出他們的昏庸。

    歷史上的楊廣一開始的諡號本來是“隋明帝”,這個是自己的孫子楊桐給自己的諡號,是對於他在“修建東京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放科舉”“開發西域”等功績的一個讚美。

    但是在唐朝“主事”的時候,那些史官怎麼能讓一個朝代終結的皇帝用一個充滿讚美的諡號呢?畢竟他們編寫的歷史不僅要向大眾傳輸思想,也是後世的主要參考方向。所以這些史官將楊廣的過失提取出來,大肆宣揚,將他的功績輕描淡寫,造成他的昏君形象。如此以來,唐朝的史官們將“煬”這個字送給了楊廣,從此之後,隋煬帝成為了楊廣的諡號。

    其實,諡號都是後人給留的,他就像名字一樣,不能代表什麼的,他不能抹掉楊廣的功績,也不能掩蓋楊廣的過失。

  • 5 # 美映椒房

    江都之變後,被兵變弒殺的隋朝皇帝楊廣死後曾產生過“隋明帝”和“隋煬帝”褒貶不同的兩個諡號,而最後是“隋煬帝”流傳後世而“隋明帝”卻幾乎不為人所知,這個結果是和不同的政治局勢有關的。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歷年大興土木工程,再加上興舉國之力三徵高句麗失敗,隋朝內部的底層百姓常年受勞役所苦,已經是無法忍耐楊廣的暴政,紛紛揭竿而起,從而天下大亂。而個性驕傲強勢的皇帝楊廣面對亂局,他內心感到備受挫折,最後不是想辦法安撫天下,反而是選擇了掩耳盜鈴的逃避主義路線,最終帶著后妃、百官和精銳部隊南下江都,過起了苟且偷安的生活。

    但是隋朝的政治中心畢竟在京師大興和東都洛陽,皇帝不能不留下皇權的代言人鎮守,因此楊廣的兩個嫡孫代王楊侑和越王楊侗就接受了祖父的命令,分別帶著一部分官員坐鎮大興和洛陽兩個都城。楊廣由於長期避居江都,中原地區已經天下大亂,各路豪強紛紛叛變隋朝逐鹿中原,其中包括楊廣的表哥、曾受他囑託鎮守軍事重鎮晉陽的唐國公李淵。

    大業十三年五月,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同年十一月李淵率領軍隊攻入了隋朝都城大興,代王楊侑被李淵俘虜和控制。李淵遙遵遠在江都的正牌皇帝楊廣為太上皇,擁立了楊廣孫子代王為皇帝,代王明顯只是一個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傀儡。因此大業十四年三月楊廣被殺後,名義上的皇帝楊侑根本沒有給祖父定諡的權力。

    而在洛陽這邊,隋朝留守的軍隊暫時保住了洛陽城,因此當正牌皇帝楊廣的死訊傳來後,這些人迅速擁戴了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為新的君主,改年號為皇泰,所以楊侗又被稱為皇泰主。雖然這時名義上忠於隋朝手握軍隊的王世充也想自立為王,但當時留守官員中還有不少忠誠於隋朝的人員,所以王世充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因此楊侗擁有一定的尊嚴,就這樣,在楊廣死後,隋朝暫時還苟延殘喘了一陣子。楊侗追諡了祖父楊廣為隋明帝。“明‘諡在諡法中偏褒義,像東漢明帝劉莊就是歷史上評價尚可的君主。楊侗作為楊廣的孫子和隋朝的繼承人,自然是為尊者諱,儘量淡化祖輩的缺點。

    而在楊廣被殺的凶訊傳到關中之後,李淵假裝為表哥痛哭了幾聲,內心卻是歡喜無比,於是開始籌備建立李唐王朝。五月份,李淵逼著楊侑把皇帝位禪讓給自己,正式稱帝,定都長安。九月份,唐朝君臣開始商議給已經死透了半年的皇帝楊廣上諡號。李淵一方面親自目睹了楊廣行政中的失敗之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高調證明自己叛變隋朝的正義性,因此給楊廣選了一個最壞的諡號”煬“。

    按照《諡法》的解釋,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煬的含義可謂即昏又暴,與隋煬帝孫子楊侗所諡的“明”可謂天差地別。但是年幼的楊侗在東都畢竟也是被眾軍閥操控,他試圖刺殺王世充未果後,王世充最終毒殺了楊侗自立為帝,隋朝政權徹底結束。而李淵在隋朝末年的中原逐鹿中最終勝出,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因此李唐王朝為楊廣擬定的諡號最終流傳下來,並讓楊廣遺臭萬年,而楊侗擬定的諡號明帝卻少為人知基本被歷史淡忘。

  • 6 # 王二閒話

    李淵作為楊廣的表弟,楊廣父子對李淵非常看重,但是李淵最終反了楊家,那麼總要給自己找個藉口啊,如果楊廣是明帝,自己反了一個“明帝”,那麼以後的歷史就不好寫了,自己就會被歷史上罵成忘恩負義的竊國大盜,所以只能儘量醜化楊廣。淡化楊廣的功績,誇大他的醜惡。

  • 7 # 書笑恩護士

    古代諡法是根據帝王生前的貢獻,品德稱呼的,還根據這位皇帝的態度。

    隋朝存在了38年,有三個皇帝,楊廣這位皇帝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史書記載去禮遠眾稱“煬”。他有功,但是無德。

    他的功比如說隋唐大運河,徵復琉球,征服吐谷渾,三徵高麗,他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開鑿大運河,隋文帝隨著基礎開了廣通渠,隋煬帝修了隋朝大運河,分別四條: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這個大運河開鑿之後打通了南北交通,同時也將軍事力量輻射來江南,也對沿線地區的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爸叫隋文帝,他被稱為隋明帝,兩個合起來是文明,文明這個詞的定義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首先書上都說過殺兄,古代講究儒家文化,像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男的呢講究手足之情,楊勇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生性好色,荒淫無度。根據歷史仔細觀察,隋朝的楊廣,唐朝的李世民,明朝的朱棣,這三位皇帝都有個共同特點,都是每個朝代的第二代,每一位都富有心機,野心沖沖,楊廣從很多細節就可以看出來他早想當皇帝了,他爸楊堅是一位節約的皇帝,而楊勇好色,或許奢侈,和雲昭訓生有三個小孩,雲昭訓也不是皇后,古代講究母儀天下,楊廣就在獨孤皇后面前裝模做樣,就只和蕭皇后原配來往,也不納妾,這點可以看出故意不納妾,楊勇以元氏生不出小孩為理由,而且還要立雲昭訓為正妃,招到獨孤皇后的反感,還有一點在開皇之治的年頭,楊堅倡導節儉的原則,有一次在百官大臣面前,楊勇設樂受賀,這使楊堅非常反感。楊廣抓住了把柄,並指使楊素在楊堅面前說兄弟楊勇的不好,並要讚揚楊廣的功勞,並指使同黨太使令袁充時機成熟的時候在楊堅面前說觀天文,太子楊勇當廢。於是楊勇就被廢了。後面楊廣做了皇帝之後,按照當時的民生情況,大運河的修建這個巨大工程死了太多人,十五歲以上的男丁都要去修築運河,徵了幾百萬老百姓死亡人數就達到了三分之二,當時酷吏麻書謀監管這項工程,只要老百姓不服從馬上棍棒伺候,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環境和統治下,也造成了後面的農民起義和貴族的叛亂,所以楊廣不能稱為隋明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炒黃金需要了解哪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