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印度很另類,在旁人眼裡的印度和印度自己眼裡的印度彷彿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別人眼裡的印度有很多缺點,而印度自己眼裡的印度卻是完美的。印度只所以有這樣的心理主要源於印度的虛榮心,馬克思曾經對印度有一個評價,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印度的歷史如果算是歷史的話,也是侵略者們的歷史。印度歷史上從來都是被外來入侵者統治,印度所繼承的歷史傳承就是種姓制度,印度就是低種姓族群和賤民。印度不但不感到臉紅,卻把侵略者的歷史都戴到自己頭上,也許正是因為歷史上沒什麼拿的出手的輝煌,於是印度學會了往臉上貼金,並陶醉於自我感覺良好的夢境中。

    印度喜歡吹捧與被吹捧,從來不看別人的看法,印度喜歡攀比,拿自己想象出來的優勢對比別人的劣勢,因此,印度總是沾沾自喜,因為,印度眼裡的印度完美無瑕,即便是印度的低種姓族群,女性被歧視,家裡窮的十幾個人擠在窩棚裡,也認為別人比印度還窮。印度為什麼總是和大國比呢?因為印度自己的眼裡,印度是亞洲大國,不過還有一個大國,因此,印度心理上不平衡,要是沒有這個大國該多好啊,於是印度就在心理上尋求安慰,比來比去,哇塞,印度才是亞洲大國,心裡舒坦了,就是這種心態。

    這種攀比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虛假的真真實被確定下來,並滲透到印度社會,於是印度眼裡的印度就不是現實中的印度的,是一個被夢想美化的印度,所以,印度感覺很驕傲。這種心態也讓印度迷失了自我,屬於盲目自信,印度是有很深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民族主義的表現就是強硬的領土擴張意識,盲目自信結合民族主義情緒是會出事的,於是,印度就和周邊關係普遍不好。過去印度是神一般的存在,一旦受到打擊就受不了,呼天嗆地,變得歇斯底里起來,屁大點事就受刺激,反應過激,缺乏定力。印度只所以這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那場戰爭。

    印度的自信心曾經讓印度走火入魔,當時印度是有優勢的,結果印度滿地找牙後就消停了一段時間。印度是在反思嗎?非也!它不知道什麼是反思,等時間驅散了疼痛,印度的自信心又從頭再來了一遍,經過印度“阿Q精神”式的攀比,印度又信心滿滿,飄飄然起來。其實,印度夜郎自大的根源是嫉妒心,大國什麼都比印度做的好,印度心裡窩著一股氣,印度不是化壓力為動力,而是採取了彎道超車,怎麼超的呢?花錢買,先買了一個第四軍事大國,其實,印度並不認可這個排位,印度自己認為應該是和俄羅斯並列第二,這樣印度心裡才舒坦。

    印度的心態是見不得別人好,只要有一點它人的壞訊息,印度就心中竊喜,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印度心中有一個心結,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那場讓印度抬不起頭來的戰爭,這個心結已經成為印度放不下的心理陰影,把印度壓向病態,印度所有的攀比,都是在自我打氣,想拿掉這個巨大的陰影,所以,印度總用自我感覺良好來忽悠麻痺自己。一些別有用心者也看出了印度的心思,所以,就鼓動、忽悠印度,把印度吹捧的飄飄然起來,也讓印度自信心爆棚,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因此,印度和大國攀比時總是顯的趾高氣揚的。印度的夜郎自大是一種虛榮心的表露,也是印度心理不平衡的一個表現,更是印度自我安慰的一個心理動態,其根源是一種盲目自信,迷失了自我。不管印度如何自我陶醉,夢總歸是夢,印度永遠是現實中的印度,做夢是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

  • 2 # 繼續從勝利走向勝利

    先把“眼鏡”摘下來再問。

    “好”攀比、

    “總”夜郎自大,

    鐵口“斷言”,

    從何而出?

    人或有之,

    加諸“國”身,

    似欠厚道。

  • 3 # 藍風破曉

    在我們的西邊,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頭,有一個神奇的國家叫印度,他們面積不小,他們人口很多,他們上廁所大多不用紙,他們大多吃素,他們將牛當“聖物”.....

    就這個鄰居印度,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攀比”,喜歡“夜郎自大”。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曾經有一位印度官員到中國考察,看到了我們上海的繁華後,大發感慨:“印度得加油了,要不然很快會被中國追上了。”同行的人都無語了。

    故事像個笑話,但印度人愛面子是真的。

    關於印度人好面子,仔細分析後你會發現,印度人主要是想和我們對比,想證明他們不弱於我們。至於歐美國家,從來都不是印度人攀比的物件。

    為什麼印度人喜歡攀比,喜歡“夜郎自大”?

    窮鄰居富了,印度人面子上下不來

    一個人發達後,尊重他的是另外一批人,而曾經的親朋好友和鄰居,往往並不見得高興,至少短時間內是如此。因為,你的發達,襯托出他們的無能。

    這是人性。

    國家也一樣如此。

    印度在上世紀的前50年,是比我們發達的,無論是鐵路,還是基礎設施,或是工廠,都比我們更豐富。而在印度1947年建國後的二十多年中,我們的國力和印度也是基本相當。

    但是,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們如同坐了火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成為了綜合國力世界第二的國度,這讓印度人無法接受。

    是的,還有比窮鄰居發達更讓人沮喪的嗎?

    為了掩飾這種沮喪,印度人喜歡做兩件事,一是抬高自己,二是貶低窮鄰居。

    這就是印度一定要“表現得比我們強”的原因之一。

    歷史的影響,英國的政治遺傳,讓印度人感覺自己很牛,不願意認輸

    歲數大了的人,常常喜歡回憶過去的“風光歲月”,喜歡對外描述曾經的“豐功偉績”,這就叫“庸者常提當年勇”。

    印度,在英國殖民以前,就是幾十個土邦各自為政,是英國統一了印度,讓印度像極了一個國家。

    當英國在外施展霸權,四處侵略時,印度人也被英華人帶著“遊歷”世界。

    所以,印度人說起中國,有兩段非常自豪的歷史,一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是八國聯軍進北京,這兩次,印度人跟著主子進了我們的首都“北京”。所以,他們總是津津樂道。

    殖民印度的英國,曾經是個強大的存在,是世界的霸主。而作為被殖民的印度,也感覺自己比別人高了一頭。

    所以,在英華人走了後,留給印度的除了一個統一的印度,還有曾經“囂張”的文化。所以,在印度人心中,他們是貴族,或者說,最不濟也是貴族的管家。

    而我們算什麼?一幫泥腿子,還有一群無產者。

    在貴族和管家那裡,對於泥腿子和無產者,是看不上眼的。

    對於泥腿子們建立的國家,印度人也是嗤之以鼻。當,有一天,所謂的泥腿子和無產者們建立的國家發達了,印度這種假貴族是不開心的,也是不相信的,所以一遍一遍騙著自己,騙說自己很強大,騙說別人的強大是假的。

    這就造成了印度人好攀比,喜歡“夜郎自大”。

    印度的體制,讓印度人迷之般自信,好“夜郎自大”

    這個世界,大多數國家,要麼“姓資”,要麼“姓社”,體制不同,對待世界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印度自然是"姓資”的,他們和歐美國家一樣,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對於我們,印度人是看不慣的。這也正常,連蘇聯都翻船了,印度人怎麼會服氣我們呢?

    在印度人眼中,和我們相比,人口差不多,歷史底蘊差不多,怎麼會落後於我們呢?況且,他們走的是所謂的先進的“資本主義道路”,經濟發展應該更有活力。

    於是,他們和我們要處處攀比,要證明體制比我們更加優越,社會運轉比我們更加良性。但是,事實情況把印度人嚴重打臉。

    如今,我們的GDP雖然是印度的5倍左右,但,印度人還是沒法做到完全的心服口服。

    印度人可以承認英美比他們強,但卻不容易承認比我們弱得太多。這就出現了死要面子,出現了“夜郎自大”的情況。

    這個世界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方巨龍已經開始騰飛,但印度人卻一遍遍騙著自己,騙說自己很強大,騙說別人是僥倖。如果印度人不改變這個“夜郎自大”的毛病,也許,永遠強大不起來。

    不過,這樣也挺好,讓他們自己麻醉自己,我們繼續埋頭苦幹,因為,前面還有一座高峰需要我們超越,需要我們征服。

  • 4 # 星期久

    印度是一個十分奇葩的民族,患有非常嚴重的“大國綜合徵”!在全世界看來印度就像一個小丑一樣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其綜合實力在全球範圍內也屬於中等偏下。而印度自己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是世界強國了!

    近幾年印度部分城市的發展時候也比較迅速,這也讓印度出現了十分膨脹的心理特徵!有人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可能因為印度對外界的交流十分有限,並沒有見識過真正的強國是什麼樣的,所以感覺自己已經很厲害了”!這種夜郎自大的心理也一定讓印度因此而付出代價!

    印度近幾年確實是膨脹極了,沒有國家願意理睬他,但是在印度看來似乎是一種懼怕!所以印度越來越過分,哪些事實能夠證明印度非常的夜郎自大呢?

    第一:印度最大的特徵就是人口眾多,這本應該是印度的一個弊端,但是他似乎看不到自己的劣勢。像一個淘氣的孩子一樣對自己周邊的國家進行挑釁!其中也包括中國。可笑的是,印度挑釁尼泊爾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直接擊落印度正在巡邏的軍機,挑釁中國也直接面臨了幾十名官兵傷亡的慘重代價!現在的印度似乎知道疼了,開始喊口號抗議了,已經老實了很多!

    第二:前段世界,印度官方提倡要加入世界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很多人看來這僅僅是一個玩笑話,畢竟如果印度都能加入的話,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也都能加入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印度也真的向聯合國提出申請了,結果很明顯,遭到了聯合國的果斷拒絕,而印度也灰溜溜的毫不服氣的離開了!

    第三:印度自欺欺人、夜郎自大的行為也一度成為了世界上的笑柄。印度官方稱:目前印度已經達到大國的發展水平了。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剛宣佈不久,尼泊爾就對其迴應:“希望印度官方好好的管理一下自己國家貧民窟的事情,疫情期間發現很多的印度貧民拼命偷渡過來尋找食物”!的確是這樣,印度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連民眾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竟然聲稱自己已經是強國了,真的太可笑了!

    其實印度之所以有“大國綜合徵”的症狀,主要是因為他們發展相對比較落後,沒有見識過大世面。所以也就自以為自己很厲害了!

  • 5 # 愛尚文史

    事實上都是這樣的,每個國家都會自誇。作為國家的領導人,在國際對話中都會說自己國家優勢,會在對話中有意無意的展示自己國家的強大。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會說自己很弱,這種情況不叫謙虛,是在告訴別人“我們很軟弱”。

    只不過相比其他國家來說,印度搞出來的東西特別離譜,完全偏離了現實,很多時候都是毫無根據的盲目自誇,讓人看上去非常可笑。

    比如他們常常自誇印度是亞洲第一強國,整體實力已經超越了中國。可事實上呢?實戰如何我們不清楚,但是各項資料還是明明白白的嘛。無論是GDP,還是每年的總體軍費投入,他們跟中國差距都不算小。

    根據圖片顯示,莫迪正面站在一間病房中拍照,旁邊有幾張病床,病床上的被褥、床墊、枕頭彷彿都是新的,而那些“病人”全都盤腿坐在病床上,精神狀態非常不錯。整個房間異常整潔,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印度醫院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家“醫院”沒有醫生,沒有護士,沒有任何的醫療裝置。所有病人都沒有掛吊瓶,連掛吊瓶的架子都沒有,也沒有床頭櫃,病人甚至連水杯都沒有一個。空曠曠的房間裡只有幾張床與幾個病人。牆上的熒幕與投影儀卻格外顯眼。

    印度很喜歡搞這行虛頭巴腦的東西,雖然也是展示強大的手段,但是給人一看就不切實際。

  • 6 # 月光先生看世界

    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奇葩,明明實力不行,還老喜歡搞事情。但是也並不能說他們是夜郎自大,只能說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罷了,在我們看來一些很奇葩的思路在他們的認知裡卻是理所當然的。接下來就讓我給你們分析一下,印度為什麼會爭強好勝、迷之自信。

    源自種姓制度的鄙視鏈

    我們知道印度可以說是舉國信奉印度教,雖然印度教沒有被定為國教,但是也差不多了。而與之相伴的則是種姓制度深入人心,雖然印度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其依然存在。

    總信制度實際上就是一條明確的鄙視鏈,最頂端的是婆羅門,往下依次是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建賤民的第五種姓,為不可接觸者。

    在印度,首陀不會去反抗高種姓的壓迫。但是他們總得給自己找點優越感不是?既然鄙視鏈已經形成,那麼不妨往下面再加點其他的人,比如領國百姓(剛好印度大部分鄰國好欺負)。反正他們也不信仰印度教,屬於異教徒。

    於是新的鄙視鍊形成了,處於最底端的是印度周邊的異教徒。於是在軍事上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敗,印度人都覺得這是對方運氣好罷了。

    這種行為其實類似於阿Q的精神勝利法,只不過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罷了,然而久而久之,印度人自己真的信了。

    印度周邊鄰國大多實力弱小,印度經常欺負他們,因此越來越膨脹

    印度周邊除我們外的鄰國一個比一個小,最大的巴鐵也就2億人口,80萬平方公里土地,GDP只有3000億美元。如果不是得到了支援,早就被印度給吞併了。

    其他國家一個個都沒少被印度給欺負,錫金直接被印度給吞併了。這些國家中也就巴鐵能啃一些,剩下的國家在印度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一些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印度的附屬國。

    所以印度的迷之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的,只不過他面對的對手都實在是太弱小了,和印度的實力完全不對等,就好比一個高中生在欺負小學生一樣。然而當他招惹到一個大學生身上,那純粹就是作死,歷史上已經多次驗證了這一點,可惜印度人識字率低,沒幾個人知道這些歷史。

    以大英帝國繼任者身份自居的印度

    此名印度數百年的大英帝國,曾經是世界第一霸主。印度透過非暴力運動爭取到了獨立,因此他們覺得自己很厲害,不用一槍一炮就從世界第一強國手裡爭取到了獨立。

    再加上印度獨立之後,其統治階級是曾經的英國買辦階層,他們在思想上明顯是親近英國的,處處以英國為自己的榜樣。當英國勢力退出南亞次大陸後,印度便覺得自己應應該取代英國當初的權力和地位。

    他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印度獨立後透過武力手段吞併或者侵佔了不少他國領土。前面說過,印度在附近這群鄰國中處於一個大個子,因此那些國家都無力招架。印度這一狂妄舉動一直到1962年丟臉事件後才收斂。

    但是由於當時印度國內輿論的錯誤引導,印度人竟然以為他們當時並不算輸了,只不過是人數處於劣勢罷了(這也許就是印度瘋狂增加人口的原因)。

    而且隨著近些年印度大肆購買外國先進武器,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印度了,已經很厲害了,基本可以打遍亞洲無敵手了。所以又開始膨脹起來,信心滿滿的搞事情,結果又被教做人了。

    總結

    印度之所以會如此自以為是,既有歷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然而無論出於哪種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印度的思想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武力最多隻是用來威懾罷了,動武那是極不明智的行為。國家實力更多看的是經濟實力,而軍力只不過是一種輔助的威懾力罷了。就連美國都很少動武,特別是特朗普這麼囂張的人,都沒聽說他要打誰,最多隻是威脅威脅,更多的時候採取的是經濟制裁政策。所以說經濟在這個時代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實力體現。

    然而印度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一邊大肆購買國外武器,一邊向亞投行貸款,解決國內民生問題,這樣下去印度國內遲早要亂,畢竟疫情才是現在各國應該處理的首要問題。

  • 7 # 晶叔聊文化

    一提到印度,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印度人愛耍蛇,還是劇毒無比的眼鏡蛇,不由給人一種野蠻無知的感覺。印度的文化底蘊,主要來自於宗教信仰。

    從客觀分析,宗教文化有一定的侷限性,從源頭上限制了人的開放式思維。這也是印度永遠無法超越中國的主要原因,因為印度太認死理,這也是宗教文化的一大特點。

    從印度國內的經濟發展水平,就能看出印度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宗教思想國家。換句話說,印度再愛攀比,也難以改變印度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更永遠不會超越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的中國。

    印度的夜郎自大,不是無厘頭的夜郎自大,而是英屬印度殖民時期,英國侵虐者遺留給印度的殖民毒瘤思想。印度之所以認為自己很強大,那隻不過是宗教信仰的一個理念思想,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從印度近年來的所有舉動來看,印度一直沒有改掉愛攀比愛鑽牛角尖的毛病。

    印度和中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中國文化可以融會貫通不同思想理念,從而得到一種新的思想觀念。

    而印度只會奉行迂腐不化的古老思想,認死理死腦筋,不會吸取新的思想觀念,更不懂得幫別人就是幫自己的道理。

    印度一直在抵抗中國文化,這也意味著印度不是愛攀比,愛夜郎自大,而是喜歡鑽牛角。

  • 8 # 花木童說史

    印度人為什麼那麼自負?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並且這種自負還不是少數人,幾乎是全民性,那印度人到底哪來這麼大自信呢?

    通常來講,有不少人將這種自負歸結於印度曾經有過燦爛文明與優越的地緣優勢。不可否認有這種因素的存在,但個人認為僅這兩點,還不足以讓自負深入每個印度人的骨髓。

    按印度教教義,印度人從高到低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還有一種人連種姓都沒有,他們就是最底層的“賤民”。

    由於這種身份世代罔襲,可能帶來了各個等級的“自信”。婆羅門、剎帝利祖祖輩輩是高種姓,這種優越感毋庸置疑。

    儘管吠舍、首陀羅長期受婆羅門、剎帝利欺壓,但吠舍可以霸凌首陀羅、“賤民”,而首陀羅也可以在“賤民”面前體現優越感,所以他們也還是能樂在其中。

    就如中國古代最底層的地主一樣,在普通農民面前還不是一副“人五人六”的樣子,道理基本是相同的。那麼“賤民”又是如何“自我滿足”的呢?這還得從印度教說起。

    印度教推崇生死輪迴,對於“賤民”來說時所有人霸凌的物件不假,生活也極其貧困。但教義上說今生的苦難是一種修行,為的是來生能投胎轉世成為“人上人”。

    按照這個邏輯,“賤民”在不爽的時候就會想,讓人現在囂張,等來世我再來“收拾”你。有了期盼,那麼教義的優越感也會油然而生。

    正是因為人人都有優越感,所以就變成了人人自信的局面。當然這是先天的,這種“夜郎自大”也離不開後天的“薰陶”。

    自尼赫魯時代開始至今,印度當局及媒體幾乎都是報喜不報憂。為了體現“有聲有色大國”地位,印度人就喜歡與人攀比。

    不過他們的對此都是有選擇性的,比如與不丹、尼泊爾等南亞小國比實力。而與歐美比就比“歷史文化”。歐美的外交官就最頭疼與印度同行打交道,動不動就拿這種事來說教。

    與東方大國比就一直停留在70年前,很多印度民眾都以為是我們在“追趕”他們,以至於他們有了上海都快“趕上”孟買的焦慮。

    還有一點印度人非常“樂觀”,即便是對自己不利的事他們也能找到“自我滿足”的理由。比如印度曾拍過一部介紹“1962”的電影。

    影片是這麼介紹那場戰爭,印度人只是前期吃了虧,這主要都是因為對方搞突然襲擊。而後印軍很快控制住了局面,不過尼赫魯出於政治考慮,主動要求部隊停戰撤出戰鬥。就這樣“自嗨”能力,也沒誰了,想不“自信”都很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的前半生》陳俊生讓自己的兒子打地鋪,別人的兒子睡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