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1099647819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

    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

    這副楹聯流傳很廣,其出處有多種說法。主要有兩:其一,清梁章鉅曾在《楹聯叢話》中談及:“相傳桂林陳文恭公自題其裡第一聯雲:‘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當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其二,弘一法師李叔同說是江蘇武進劉文定公所撰。

    上聯之“惜”字,有兩種含義。前三個惜食、惜衣、惜財之“惜”,意為捨不得,如依依惜別、吝惜。後惜福之“惜”,即為重視而不糟蹋、不耗費,如珍惜、愛惜。“惜福”,就是不過份地享受福氣、福份。上聯之意思是:惜衣惜食,非為惜財,而是為了珍惜、愛惜已有的福氣。明代後期著名的學者、思想家與文章家焦竑(號澹園)說:“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這正可以詮釋該聯上句。

    下聯之“求”字,有三個含義。前兩個求名、求利之“求”,意為追求、謀求;求己之“求”,意為索取;而最後的求人之“求”,卻是請求、乞求的意思了。名、利,指的是名位與利祿,名聲與利益,也就是指成功之人事。下聯的之意義,就在於強調了個人努力的重要性。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求人,只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幫助上,自己完全出於被動的狀態,甚至有乞求“嗟來之食”之意味;而求己,則能使自己處在主動地位,促使自己不斷去追求、謀求、尋求、探求,最終得到“名利雙收”。

    衣食乃人之必須,而惜之也如同鄉間俗語“吃不窮,穿不窮,沒有算計一世窮”一般,這裡的“算計”,其實也包括不能過度耗費,不能過份享受。今天過日子,還是多讀讀“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稍有感悟之心者,會得到啟迪的。“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爭氣做人,就要不斷追求,有追求才能進步,有進步才可有所獲。依靠他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該聯言辭近於口語,上聯否定後肯定,下聯肯定後否定,對仗工整,用字嚴謹,哲理深邃,立意高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奔跑歌詞完整版陳赫鄭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