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意失荊州,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還有句話,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劉備入蜀,龐統陣亡,劉備調荊州精銳逆江而上造成了荊州兵力真空。當時魯肅還活著,呂蒙幫助孫權策劃奇襲,奪取了荊東三郡。
劉璋前腳投降劉備就趕緊帶兵回到荊州公安與魯肅大軍對峙。如果不是曹操收服張魯,兩家估計就打起來了。孫劉畢竟不想曹操坐大,於是原地議和,劉備承認孫權已經奪取的荊州利益。但換句話,劉備是割地止損。
有了這次教訓,關羽不可能不防孫權。
劉備曹操漢中之戰期間,曹操派曹仁督荊北軍南征關羽,關羽迎擊,策反宛城,曹仁陷入被動。曹操不斷增兵荊州,逐漸放棄漢中。
結果,誰也沒想到,秋天發大水,于禁主力全軍覆沒,關羽收于禁殺龐德,曹仁則被大水圍在了樊城。
此時都知道是北伐的大好機會,中原震動,曹操都有了遷都打算。蔣濟司馬懿獻策聯合孫權化解危機。
曹操和孫權在濡須大戰後成了親家,名義上,又是孫權求和服軟,重做大漢屬臣。因此,聯合孫權有理有據。
孫權當時已經啃了半個荊州,當然想獨吞。可是怎麼吞?主張聯劉的魯肅已經死了,主戰荊州的呂蒙是東吳頂樑柱。他耍了個花招,因病辭職,讓沒名氣的陸遜為帥。可關羽不傻,你誰當主帥他都提防。但誰能想到,呂蒙上次突襲,這次又玩偷襲,白衣渡江,策反了傅士仁,又讓劉備的小舅子糜芳不管什麼原因,總之投降了。東線崩潰,關羽南北受敵,已經迴天無力了。
劉備全部力量都壓在漢中,關羽要想活只能往漢中方向靠,但是曹操孫權也不傻,還不知道你?因此嚴防死守。雖然廖化跑到上庸,可是上庸兵並不多,廖化也不能提供關羽的詳細座標,劉封選擇了不救,關羽父子被擒殺。
很多人把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歸結於關羽的高傲,但我覺得這隻能算次要原因。
總的來說,我認為關羽在襄樊之戰總體上沒毛病,北伐能夠獲得最大利益,而且時機很好。悲催的是豬隊友,有傅士仁這種敗類出現,真的是團隊的不幸。劉備能有一個糜芳這樣的小舅子也是夠丟人。如果說關羽有錯,我覺得是在他沒有留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人,比如兒子之類的坐鎮後方。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要是留自己的人管著劉備的小舅子,先不說劉備會不會有意見,小字輩管得住糜芳嗎?
只能說,天命不在關羽,而且孫權呂蒙的確也是夠無恥。但,兵不厭詐,成王敗寇,咱做為今人只能替關羽感嘆惋惜了。
都說大意失荊州,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還有句話,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劉備入蜀,龐統陣亡,劉備調荊州精銳逆江而上造成了荊州兵力真空。當時魯肅還活著,呂蒙幫助孫權策劃奇襲,奪取了荊東三郡。
劉璋前腳投降劉備就趕緊帶兵回到荊州公安與魯肅大軍對峙。如果不是曹操收服張魯,兩家估計就打起來了。孫劉畢竟不想曹操坐大,於是原地議和,劉備承認孫權已經奪取的荊州利益。但換句話,劉備是割地止損。
有了這次教訓,關羽不可能不防孫權。
劉備曹操漢中之戰期間,曹操派曹仁督荊北軍南征關羽,關羽迎擊,策反宛城,曹仁陷入被動。曹操不斷增兵荊州,逐漸放棄漢中。
結果,誰也沒想到,秋天發大水,于禁主力全軍覆沒,關羽收于禁殺龐德,曹仁則被大水圍在了樊城。
此時都知道是北伐的大好機會,中原震動,曹操都有了遷都打算。蔣濟司馬懿獻策聯合孫權化解危機。
曹操和孫權在濡須大戰後成了親家,名義上,又是孫權求和服軟,重做大漢屬臣。因此,聯合孫權有理有據。
孫權當時已經啃了半個荊州,當然想獨吞。可是怎麼吞?主張聯劉的魯肅已經死了,主戰荊州的呂蒙是東吳頂樑柱。他耍了個花招,因病辭職,讓沒名氣的陸遜為帥。可關羽不傻,你誰當主帥他都提防。但誰能想到,呂蒙上次突襲,這次又玩偷襲,白衣渡江,策反了傅士仁,又讓劉備的小舅子糜芳不管什麼原因,總之投降了。東線崩潰,關羽南北受敵,已經迴天無力了。
劉備全部力量都壓在漢中,關羽要想活只能往漢中方向靠,但是曹操孫權也不傻,還不知道你?因此嚴防死守。雖然廖化跑到上庸,可是上庸兵並不多,廖化也不能提供關羽的詳細座標,劉封選擇了不救,關羽父子被擒殺。
很多人把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歸結於關羽的高傲,但我覺得這隻能算次要原因。
總的來說,我認為關羽在襄樊之戰總體上沒毛病,北伐能夠獲得最大利益,而且時機很好。悲催的是豬隊友,有傅士仁這種敗類出現,真的是團隊的不幸。劉備能有一個糜芳這樣的小舅子也是夠丟人。如果說關羽有錯,我覺得是在他沒有留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人,比如兒子之類的坐鎮後方。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要是留自己的人管著劉備的小舅子,先不說劉備會不會有意見,小字輩管得住糜芳嗎?
只能說,天命不在關羽,而且孫權呂蒙的確也是夠無恥。但,兵不厭詐,成王敗寇,咱做為今人只能替關羽感嘆惋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