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視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遠視眼中最常見的是軸性遠視,即眼的前後軸比正視眼短些,它是眼屈光異常中比較多見的一種。在出生時人的眼軸平均約為17.3mm,從眼軸的長短來看幾乎都是遠視眼,所以嬰兒的遠視眼是生理性的。以後隨著嬰兒身體的發育,眼的前後軸也慢慢增長,待到成年,人眼應當是正視或接近於正視。有些人在眼的發育過程中,由於內在(遺傳)和外界環境的影響使眼球停止發育,眼球軸長不能達到正視眼的長度,因而成年時仍保持嬰兒或幼兒時眼球軸長者,稱軸性遠視眼(axial hypermetropia)。發育過度即成近視眼。正視眼是兩者的過渡階段,真正屈光度為零的眼是極少數。
人類遠視眼眼軸較短的程度並不很大,很少超過2mm。按照眼的屈光學計算,每縮短1mm,約代表3.0D的屈光改變,因而超過6.0D的遠視是少見的。但高度遠視眼亦存在,並且有的眼睛雖不合並其他任何病理性變化,可以高達24.0D。在病理性發育中,如小眼球,其遠視程度甚至還會超過24.0D。
眼的前後軸變短,亦可見於病理情況。眼腫瘤或眼眶的炎性腫塊可使眼球后極內陷並使之變平;再者,球后新生物和球壁組織水腫均可使視網膜的黃斑區向前移;一種更為嚴重的情況,由視網膜脫離所引起,這種剝離所引起的移位。
遠視眼的另一原因為曲率性遠視,它是由於眼球屈光系統中任何屈光體的表面彎曲度較小所形成,稱曲率性遠視眼(curvature hypermetropia)。角膜是易於發生這種變化的部位,它可能是先天性的平角膜,亦可由外傷或角膜疾病所致。從光學的理論計算,角膜的彎曲半徑每增加1mm可產生6.0D的遠視。在這種曲率性遠視眼中,只有很少的角膜能保持完全球形,幾乎都合併著不同程度的散光。
第三種遠視稱指數性遠視眼(index hypermetropia)。這是由於晶狀體的屈光力減弱所致。這類遠視是因年老時所發生的生理性變化及糖尿病者在治療中引起的病理變化所造成;再則,晶狀體向後脫位也可產生遠視,它可能是先天性的不正常、眼外傷或眼病所引起;另外由於晶狀體缺乏也可以導致遠視。
(二)發病機制
不論遠視眼是由於眼軸的長度變短,屈光體表面彎曲度減小,還是由於屈光率的降低,其引起的光學效果都是相同的。即從無限遠處發出的平行光在視網膜的後方形成焦點,而在視網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圖2 B)。由於眼軸變短,相應的視網膜向結點處靠近,所成的像則較正視眼要小些(圖3 H)。在遠視眼,由黃斑處所發出的光經眼的屈光作用呈散開狀離開眼球。沿著散開光的相反方向向後延長在眼球后面形成虛焦點。因為宇宙中不存在集合光,故這種眼在不使用調節時,看任何物體都不清楚。為使光線變為集合方式人眼只有2種方法:第1是靠眼本身的調節作用,第2是配戴凸透鏡。
遠視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遠視眼中最常見的是軸性遠視,即眼的前後軸比正視眼短些,它是眼屈光異常中比較多見的一種。在出生時人的眼軸平均約為17.3mm,從眼軸的長短來看幾乎都是遠視眼,所以嬰兒的遠視眼是生理性的。以後隨著嬰兒身體的發育,眼的前後軸也慢慢增長,待到成年,人眼應當是正視或接近於正視。有些人在眼的發育過程中,由於內在(遺傳)和外界環境的影響使眼球停止發育,眼球軸長不能達到正視眼的長度,因而成年時仍保持嬰兒或幼兒時眼球軸長者,稱軸性遠視眼(axial hypermetropia)。發育過度即成近視眼。正視眼是兩者的過渡階段,真正屈光度為零的眼是極少數。
人類遠視眼眼軸較短的程度並不很大,很少超過2mm。按照眼的屈光學計算,每縮短1mm,約代表3.0D的屈光改變,因而超過6.0D的遠視是少見的。但高度遠視眼亦存在,並且有的眼睛雖不合並其他任何病理性變化,可以高達24.0D。在病理性發育中,如小眼球,其遠視程度甚至還會超過24.0D。
眼的前後軸變短,亦可見於病理情況。眼腫瘤或眼眶的炎性腫塊可使眼球后極內陷並使之變平;再者,球后新生物和球壁組織水腫均可使視網膜的黃斑區向前移;一種更為嚴重的情況,由視網膜脫離所引起,這種剝離所引起的移位。
遠視眼的另一原因為曲率性遠視,它是由於眼球屈光系統中任何屈光體的表面彎曲度較小所形成,稱曲率性遠視眼(curvature hypermetropia)。角膜是易於發生這種變化的部位,它可能是先天性的平角膜,亦可由外傷或角膜疾病所致。從光學的理論計算,角膜的彎曲半徑每增加1mm可產生6.0D的遠視。在這種曲率性遠視眼中,只有很少的角膜能保持完全球形,幾乎都合併著不同程度的散光。
第三種遠視稱指數性遠視眼(index hypermetropia)。這是由於晶狀體的屈光力減弱所致。這類遠視是因年老時所發生的生理性變化及糖尿病者在治療中引起的病理變化所造成;再則,晶狀體向後脫位也可產生遠視,它可能是先天性的不正常、眼外傷或眼病所引起;另外由於晶狀體缺乏也可以導致遠視。
(二)發病機制
不論遠視眼是由於眼軸的長度變短,屈光體表面彎曲度減小,還是由於屈光率的降低,其引起的光學效果都是相同的。即從無限遠處發出的平行光在視網膜的後方形成焦點,而在視網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圖2 B)。由於眼軸變短,相應的視網膜向結點處靠近,所成的像則較正視眼要小些(圖3 H)。在遠視眼,由黃斑處所發出的光經眼的屈光作用呈散開狀離開眼球。沿著散開光的相反方向向後延長在眼球后面形成虛焦點。因為宇宙中不存在集合光,故這種眼在不使用調節時,看任何物體都不清楚。為使光線變為集合方式人眼只有2種方法:第1是靠眼本身的調節作用,第2是配戴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