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尊王蘇十萬(1232—1280年) 原名一侯,字萬仁,號留義(又號劉義),宋末元初德化縣善均裡(今雷峰鎮長基村石城)人。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與文天祥、陸秀夫同榜),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二月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刺史。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初,蘇十萬募集義兵,以境內羅城寨、天平城為據點,屯兵積糧,縣屬各地群起響應,短短數月,即招募謀臣學士、猛將豪俠近十萬人,遂有“一呼十萬發草成兵”之說。德佑二年(1276年)臨安失陷,張世傑、文天祥扶幼主趙昰(益王)、趙昺(廣王)退至溫州。同年,蘇十萬擢任殿前都指揮使。二月,蘇十萬等護衛二王南下入閩,共扶趙昰於福州即位,改元景炎,蘇十萬受封為殿前都指揮使。南宋祥興年間(1278—1279年),昰、昺二帝先後殉難(一病殂岡洲、一蹈海崖門)。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春,蘇十萬突圍返回德化,在七臺山彰武寨和天馬山嶺頭寨再聚義兵,用“竹林弓、蓬叢箭”繼續抗擊元軍。是年夏,在七臺山水府被圍,混戰陣亡。朝隆版《德化縣誌》載:“被刺挺立不僕,血漬石上,朱殷不滅”。
元朝敕封十萬為“武烈蘇王”,諡師湯。明洪武三年(1370年)詔封為“武烈尊王”。邑人感其忠烈,相繼在霞山村水府、隆泰村宏祠、雙翰村和大田縣屏山立廟祀之。清代,蘇十萬偶像傳至臺灣,為臺灣同胞所崇奉。
武烈尊王蘇十萬(1232—1280年) 原名一侯,字萬仁,號留義(又號劉義),宋末元初德化縣善均裡(今雷峰鎮長基村石城)人。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與文天祥、陸秀夫同榜),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二月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刺史。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初,蘇十萬募集義兵,以境內羅城寨、天平城為據點,屯兵積糧,縣屬各地群起響應,短短數月,即招募謀臣學士、猛將豪俠近十萬人,遂有“一呼十萬發草成兵”之說。德佑二年(1276年)臨安失陷,張世傑、文天祥扶幼主趙昰(益王)、趙昺(廣王)退至溫州。同年,蘇十萬擢任殿前都指揮使。二月,蘇十萬等護衛二王南下入閩,共扶趙昰於福州即位,改元景炎,蘇十萬受封為殿前都指揮使。南宋祥興年間(1278—1279年),昰、昺二帝先後殉難(一病殂岡洲、一蹈海崖門)。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春,蘇十萬突圍返回德化,在七臺山彰武寨和天馬山嶺頭寨再聚義兵,用“竹林弓、蓬叢箭”繼續抗擊元軍。是年夏,在七臺山水府被圍,混戰陣亡。朝隆版《德化縣誌》載:“被刺挺立不僕,血漬石上,朱殷不滅”。
元朝敕封十萬為“武烈蘇王”,諡師湯。明洪武三年(1370年)詔封為“武烈尊王”。邑人感其忠烈,相繼在霞山村水府、隆泰村宏祠、雙翰村和大田縣屏山立廟祀之。清代,蘇十萬偶像傳至臺灣,為臺灣同胞所崇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