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30056411449

    1.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

    3、“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二、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從公元前213年開始的焚燬五經、活埋儒士的事件。是秦統一中國後為統治思想而採取的兩項重大措施。由於當時奴隸主仍在意識形態領域為復辟舊制度製造輿論,前213年,秦始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焚書對於古代文化典籍是一個極大的破壞。次年,由於盧生、候生期騙始皇能得長生不老之藥,敗露後始皇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亂,於是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於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當時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離心離德,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史記·卷121·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術音述,術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 2 # 使用者2745932279382

    是為了鞏固統治的需要。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了各種思想,形成了戰亂紛爭,諸侯割據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後,為了從思想文化上統一民眾,消除其他不利於統治的思想存在,故而採取了焚書坑儒的殘暴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抑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