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曹營早期著名戰將之一,當得前鋒,做得宿衛,雄武壯烈,不在遼、褚下,忠心救主,赫赫威名。
欲還原典韋的真實情況,可能需要跳出《三國演義》,在和同期、各檔將士之間的橫縱向的對比中,方才看得越發清晰:
《三國演義》裡,典韋由夏侯惇引薦給曹操,比樂進、于禁稍晚,但早於許褚、徐晃等進入曹營。 公元197年典韋死後,張遼、張郃兩位後來的”五子良將”陸續來投。按照《三國演義》,入職時于禁被授點軍司馬之職,典韋被授帳前都尉之職,許諸也是都尉,而徐晃起步就是校尉。典韋濮陽之戰,救駕有功,升為領軍都尉。在迎鑾漢獻帝到許都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皆為校尉,許褚、典韋皆為都尉;其餘將士,各各封官。
明顯可以看出,典韋在曹營眾將中的級別大致屬於第三級,低於曹氏宗親班底和五子良將。
這一點也同樣反映在《三國志》中,曹氏宗親乃是曹操自家人,自不必說。(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這一級別的“五子良將”都生前封侯,死後追諡,參加革命工作比較早,即使晚於典韋的,要麼跳槽前已經成名,有了較高地位,要麼能拉起隊伍來,這些條件典韋不具備。
【張遼】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諡曰剛侯。
【樂進】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建安二十三年薨,諡曰威侯。
【于禁】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諡禁曰厲侯。
【張郃】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薨,諡曰壯侯。子雄嗣。郃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郃戶,封郃四子列侯。賜小子爵關內侯。
【徐晃】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子蓋嗣。蓋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戶,封晃子孫二人列侯。
在《三國志》(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中,典韋位居第七,與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德、龐淯、閻溫合傳,連排名在後的龐德都生前封侯,死後追諡,典韋雖無這些頭銜(有些可惜),但能躋身於此,且“(太祖)車駕每過,常祠以中牢”,這對一個沒有自己的親信勢力、從最基層來成長起來的第三級將領,真的是極為難得。就出身而言,許褚還尚能“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而“初平中,張邈舉義兵“,(典)韋為士”,完全是靠自己的神力引起了領導注意,並逐漸靠軍功升職。
【李典】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年三十六薨,子禎嗣。文帝踐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禎邑百戶,賜典一子爵關內侯,邑百戶;諡典曰愍侯。
【李通】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戶,並前四百戶,文帝踐阼,諡曰剛侯。
【臧霸】文帝即王位,遷鎮東將軍,近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及踐阼,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每有軍事,帝常諮訪焉。明帝即位,增邑五百,並前三千五百戶,薨,諡曰威候。
【文聘】文帝踐阼,進爵長安鄉侯,假節。遷後將軍,封新野侯。增邑五百戶,並前千九百戶。分聘戶邑封聘子岱為列侯,又賜聘從子厚爵關內侯。聘薨,諡曰壯侯。
【呂虔】明帝即位,徙封萬年亭侯,增邑二百,並前六百戶。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許褚】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明帝即位,進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諡曰壯侯。
【龐德】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戶。諡曰壯侯。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衛將軍,封列侯。
【龐淯】拜附馬都尉,遷西海太守,賜爵關內侯。後徵拜中散大夫,薨。子曾嗣。
【閻溫】太和中卒,贈執金吾。就後為金城太守,父子著稱於西州。
無論和差不多同期入伍、曾經風頭無限而最終的落選者---于禁、許褚比,還是和其他配享太祖廟庭的功臣(夏侯惇、曹仁、程昱、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階、陳群、鍾繇、張郃、徐晃、張遼、樂進、華歆、王朗、曹洪、夏侯淵、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荀攸、司馬懿、郭嘉)相比,典韋實際為曹操效命的時間都最短,殞命最早,而職務也不過是武猛校尉。
靠的是什麼?忠和勇。因為忠,才能捨身取義;因為勇,才能碾壓對手。每每遇到挫折,曹操總會哭兩個人--(文)郭嘉、(武)典韋,這倆才是曹操用得最順手的,這既是對他們能力和忠心的認可,也是對滿營文武的鞭策。當然,也許是曹操念舊,或許在底下也需要找個最忠心、橫勇無敵的保鏢吧。
對照《三國志》原文,《三國演義》裡那些對典韋勇猛的描寫,根本不算誇大,還原度還真挺高,“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傳奇般的存在。“太祖行酒, 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這陣仗怎麼看怎麼眼熟,從眾人惶恐的眼神裡,彷彿又看到了朝堂上一班大臣們目睹董卓、呂布筵上斬司空張溫時的表情,真的是一般無二。
典韋,曹營早期著名戰將之一,當得前鋒,做得宿衛,雄武壯烈,不在遼、褚下,忠心救主,赫赫威名。
欲還原典韋的真實情況,可能需要跳出《三國演義》,在和同期、各檔將士之間的橫縱向的對比中,方才看得越發清晰:
典韋入職早,亡得早,起點低,職級不高,生不封侯,死無追諡。《三國演義》裡,典韋由夏侯惇引薦給曹操,比樂進、于禁稍晚,但早於許褚、徐晃等進入曹營。 公元197年典韋死後,張遼、張郃兩位後來的”五子良將”陸續來投。按照《三國演義》,入職時于禁被授點軍司馬之職,典韋被授帳前都尉之職,許諸也是都尉,而徐晃起步就是校尉。典韋濮陽之戰,救駕有功,升為領軍都尉。在迎鑾漢獻帝到許都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皆為校尉,許褚、典韋皆為都尉;其餘將士,各各封官。
明顯可以看出,典韋在曹營眾將中的級別大致屬於第三級,低於曹氏宗親班底和五子良將。
這一點也同樣反映在《三國志》中,曹氏宗親乃是曹操自家人,自不必說。(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這一級別的“五子良將”都生前封侯,死後追諡,參加革命工作比較早,即使晚於典韋的,要麼跳槽前已經成名,有了較高地位,要麼能拉起隊伍來,這些條件典韋不具備。
【張遼】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諡曰剛侯。
【樂進】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建安二十三年薨,諡曰威侯。
【于禁】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諡禁曰厲侯。
【張郃】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薨,諡曰壯侯。子雄嗣。郃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郃戶,封郃四子列侯。賜小子爵關內侯。
【徐晃】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子蓋嗣。蓋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戶,封晃子孫二人列侯。
在《三國志》(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中,典韋位居第七,與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德、龐淯、閻溫合傳,連排名在後的龐德都生前封侯,死後追諡,典韋雖無這些頭銜(有些可惜),但能躋身於此,且“(太祖)車駕每過,常祠以中牢”,這對一個沒有自己的親信勢力、從最基層來成長起來的第三級將領,真的是極為難得。就出身而言,許褚還尚能“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而“初平中,張邈舉義兵“,(典)韋為士”,完全是靠自己的神力引起了領導注意,並逐漸靠軍功升職。
【李典】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年三十六薨,子禎嗣。文帝踐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禎邑百戶,賜典一子爵關內侯,邑百戶;諡典曰愍侯。
【李通】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戶,並前四百戶,文帝踐阼,諡曰剛侯。
【臧霸】文帝即王位,遷鎮東將軍,近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及踐阼,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每有軍事,帝常諮訪焉。明帝即位,增邑五百,並前三千五百戶,薨,諡曰威候。
【文聘】文帝踐阼,進爵長安鄉侯,假節。遷後將軍,封新野侯。增邑五百戶,並前千九百戶。分聘戶邑封聘子岱為列侯,又賜聘從子厚爵關內侯。聘薨,諡曰壯侯。
【呂虔】明帝即位,徙封萬年亭侯,增邑二百,並前六百戶。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許褚】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明帝即位,進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諡曰壯侯。
【龐德】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戶。諡曰壯侯。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衛將軍,封列侯。
【龐淯】拜附馬都尉,遷西海太守,賜爵關內侯。後徵拜中散大夫,薨。子曾嗣。
【閻溫】太和中卒,贈執金吾。就後為金城太守,父子著稱於西州。
正始四年(243年)典韋配享太祖(曹操)廟庭,這是對其忠勇的嘉獎、補上了先前的缺憾。無論和差不多同期入伍、曾經風頭無限而最終的落選者---于禁、許褚比,還是和其他配享太祖廟庭的功臣(夏侯惇、曹仁、程昱、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階、陳群、鍾繇、張郃、徐晃、張遼、樂進、華歆、王朗、曹洪、夏侯淵、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荀攸、司馬懿、郭嘉)相比,典韋實際為曹操效命的時間都最短,殞命最早,而職務也不過是武猛校尉。
靠的是什麼?忠和勇。因為忠,才能捨身取義;因為勇,才能碾壓對手。每每遇到挫折,曹操總會哭兩個人--(文)郭嘉、(武)典韋,這倆才是曹操用得最順手的,這既是對他們能力和忠心的認可,也是對滿營文武的鞭策。當然,也許是曹操念舊,或許在底下也需要找個最忠心、橫勇無敵的保鏢吧。
對照《三國志》原文,《三國演義》裡那些對典韋勇猛的描寫,根本不算誇大,還原度還真挺高,“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傳奇般的存在。“太祖行酒, 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這陣仗怎麼看怎麼眼熟,從眾人惶恐的眼神裡,彷彿又看到了朝堂上一班大臣們目睹董卓、呂布筵上斬司空張溫時的表情,真的是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