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這裡會吃粽子,油炸糕。一家聚到一起吃團圓飯。早晨太陽沒出來就會去拔艾草洗臉,預示有人愛。
7
回覆列表
  • 1 # 巧克力羽

    我家的端午節我媽都會買很多江米和竹葉,然後我爸我媽我弟還有我們一家人一起包粽子,一般我包的最好看哈哈哈,我弟包的最難看,還沒煮就開了,米都掉出來了。我媽會把粽子都煮了,然後給我姥姥拿幾個去,一般我姥姥家都是買著吃,領居家也是,我媽說咱自己做的好吃香,所以每年都是自己做,很好吃哦~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今年端午節我沒有回家,雖然學校離著家不遠,但交通很不方便,每次回家都要丟半條命,所以也就沒回去了。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哦~

  • 2 # 漢東省愛哭的毛毛蟲

    到三峽,秼歸去過。端午節又名端陽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忌日。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龍舟競渡是秭歸端午的重頭戲。“鬥舸紅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閒看。屈平鄉國逢重五,不讓常年角黍盤。”(《歸州重五》),這是南宋大詩人陸游描述秭歸當年的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千百年來,划龍舟一直是屈鄉秭歸最大的群眾性集會。鄉親們非常看重龍舟比賽,素有“寧願荒廢一年田,不願輸掉一年船”之說。端陽節時的峽江屈原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江上龍舟飛渡,岸上人山人海。最後隆重舉行公祭屈原的活動,從南北朝一直到今天。在婉轉悽切的鼓樂簫聲之中,全身著白色孝服的主祭官,如歌如吟地讀著歌頌屈原美德的祭文。數百名學童齊聲朗誦屈原的作品《橘頌》,孩子們稚嫩而有活力的誦讀聲,讓整個屈鄉充滿朝氣。隨後各參賽龍舟隊的領頭人扛著龍頭向屈原牌位(或塑像)祭拜,然後是眾人依次叩首焚香,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在屈原故里過端午,那優美的傳說、飄香的菖艾、香甜的粽子、飛渡的龍舟、悲壯的招魂、精彩的詩會……無不讓人感到民風的古樸和文化的厚重。

  • 3 # 藍天下的一片田

    在端午節之前包粽子,節日那天,天不亮就用我們當地的傷心草打合包蛋吃,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粽子,炸糖高,炸油條,快快樂樂過節日

  • 4 # 先生堂

    雲龍山

    山形依舊趙王臺,

    公主梳頭舊池在。

    廟宇參差佛光照,

    端午香客浙江潮。

    注:相傳趙王在此避過暑,該地的梳頭村就是因公主在此梳妝打扮得名。

  • 5 # 中午的太陽177

    謝謝悟空問答邀請,我是農村人,對過節印象最深的還是大節春節,其次是清明和八月十五,由於民間傳統的小節日較多,所以我就不會太在意。跟父母一起過的時候,父母還重視一些,到了我這兒,小的節日我基本就都省略了。至如端午節,我也只知道過端午吃粽子,粽子是由蘆葦的葉子包了生米,裡面又加上兩個花生米煮熟而食用的。在這方面我還真是粗心,平常日我的心都用到果園裡了,呵呵。過端午的時候,家裡吃的飯也從來沒有什麼兩樣,我們一直跟沒事一樣,說起來也確實沒有什麼嘛,哈哈。最後,祝朋友們端午節快樂,天天有個好心情!

  • 6 # 一格826

    端午節也是一樣。我們老家有端午節看閨女的習俗,記得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前,姥爺都會帶些粽子來我家。那時候家裡生活困難,我們老家又是丘陵地區,一般人家很難湊全包粽子的原料,所以粽子對我們來說就成了稀罕物。因為端午節一般都是在割麥之後,老家也有麥收後走親戚的習慣,所以姥爺到我家是等於看閨女和走親戚二合一了。

    姥爺來了,家裡自然是鄭重接待,父母會拿出最好的吃食來招待他,我們這些孩子們自然也會跟著沾光,所以,端午節也是小時候最期待的節日之一。

    我記事的時候,姥爺已經五十多歲了,他很喜歡帶我們兄弟幾個玩,雖說父母準備的一些好吃的是孝敬他老人家的,但吃飯的時候他總是把好吃的分給我們兄弟幾個,往往是我們吃得差不多了,飯菜也剩的不多了,他會高興地拍拍我們的肚皮,看著我們蹦蹦跳跳地出去玩。

    母親有一手烙油餅的好手藝,姥爺回家時母親總是會烙幾張油餅讓他帶回去,那是母親想著家中的姥姥呢……。所以,其實端午節前,我們小孩子已經享受了節日的快樂!

    到了端午這一天,父親會早早起床,拿著鐮頭和繩索,到田間的堰埂上割艾草。據母親講,端午節這天的艾草是上好的中藥材,最好是早晨未出太陽前,把艾草帶著露水一起收起來,晾乾後放在乾淨的袋子裡,既可以賣給中藥鋪,也可以自己備用。

    父親每次都割一大捆艾草,其中有幾棵是帶根的,那是插在各個房門框上驅蚊、辟邪的,其餘的會晾起來當藥材。這一天插上新艾草,換下來的舊艾草也可以留起來當藥材。

    端午早晨,母親會用幹艾草煮水下荷包蛋,大人當點心,小孩子就可以當早飯了。母親說,喝了湯、吃了雞蛋,可以辟邪去毒,一夏天不會生病!

    按照本地習俗,端午節晚上,家家戶戶都是要吃水餃的,有些生活富足的人家,可能還要炒幾個菜,溫一壺老酒,一家人圍在桌前喝幾杯。我的父母是從來不喝酒的,一方面那時我們家生活確實不寬裕,另一方面父親喝酒過敏,母親也不喜歡喝酒,就是以後生活好了,父母也沒有喝過酒。但這絲毫也不影響一家人過節的氣氛,晚上母親照例要包水餃,等全家人都回來了,母親總是先煮完一鍋,看著我們兄弟幾個吃完,然後自己再去吃……。直到我們都成家及父母晚年後,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吃水餃的習慣一直也沒有變過……。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桌上的飯菜也豐盛了許多,但我們依然懷念那父母、兄弟一起過節的日子!我們需要傳承的是一種家國情懷,是一種溫馨、親情與和諧!

  • 7 # 想你181488352

    很多年沒有回去過端午節 了,端午節家裡會買粽子,但是不會包粽子,因為家裡都是懶人啊!哈哈哈 ,所以一般都是去市場買的。

  • 8 # 馬七狗

    我們這裡過端午麼,就是傳統的“一吃、二拴、三採”和賽龍舟啦~

    一吃:吃粽子,吃五黃(有人問為什麼端午不是端五是因為這個嘛?),聽說過吃五黃的人可能比較少,坊間的說法是這個季節“青黃不接”所以要吃黃色或者是帶“黃”字的食品。比如蛋黃、黃瓜... ...

    二栓:栓五彩線和露水線。用五彩線和布條做成予以吉祥的呼嚕、辣椒、燈籠、掃帚、簸箕,然後趁孩子熟睡給他戴上。然後第二天,清晨再給孩子掛上露水線,寓意天人合一。

    三採:採的是蛤蟆金(消腫)、菖蒲和艾蒿(驅蚊)。這個嘛,我沒有得到確切的原因,但是我感覺這是最實用的一個風俗了,小時候在鄉下住,夏天裡奶奶每天都拿艾蒿水給我洗澡,田野、小溪裡怎麼玩都沒有蚊子咬!!!

    賽龍舟:前幾天週末,被一陣敲鑼打鼓聲吵醒,是村裡在為賽龍舟做準備工作,也就是祭龍頭。老人有一個說法:龍頭沒祭好,賽龍舟是會翻船的。

    所有的節日,都是平淡生活的一點彩色,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在無聊重複的日夜裡顯得有那麼些不同,有那麼點期待~就像每一個節日,爸爸總在巴望著我動車到站的時間。不管什麼風俗,不管理由充不充分,多回家陪陪他們吧!

  • 9 # 鈺瑩崗崗

    端午節怎麼過?問得好,真有必要來嘮一嘮。

    現在過節真的越來越沒意思了,少了很多環節,也就少了好多樂趣和意義。這幾年學會了包粽子,也就是吃粽子,度過這個原本形式豐富的節日。

    好懷念小時候的端午節呀!

    記憶裡,有自己做的香草包,那味道到現在都還記得,顏色花花綠綠的,形狀有三角的四角的圓形的,都是碎布縫起來的,下面墜些鬍鬚,好看好聞,戴在脖子裡,香氣襲人,漂亮無比。

    記憶裡,還要抹雄黃酒在耳朵裡,姊妹幾個排隊抹,據說不抹的話蟲子會鑽耳朵裡,所以孩子們特別聽話,主動要求抹上,並且會和小夥伴們比比,看誰的黃又多。一群孩子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記憶裡,還有割艾草,家長一大早就出門,去田間地頭,在太陽昇起之前,割一捆回來,說是可以辟邪。馬上夏天了,蚊子多,傍晚時分燻著艾草,除蚊去蠅,實用價值更大吧!

    記憶裡,還有炸糖角,三角形的,白糖可是稀罕物,咬一口糖角,那糖水不小心就會流出來,小嘴嘟起來,呲溜一聲響,全進嘴裡,那個甜呀,滿嘴滿心!

    還有吃頭一晚包好煮好悶了一夜的粽子,糯米,花生,大棗,簡直就是美味!

    最後還有,煮大蒜和雞蛋。大蒜是剛剛成熟的,雞蛋是自家雞下的。雞蛋平時很少吃,這個節日也就是一人一個,賣錢貼補家用,比吃掉更有價值。大蒜倒是可以隨便吃,但那個味道真心不好,雖然家長說吃了會敗毒,但往往不上當!嘿嘿

    只可惜,混跡於小城市幾十年,這些個節日儀式基本丟掉,就知道吃粽子。傳統文化的慢慢遺失,我,也是無可奈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行生肖白金卡是否值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