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厚厚
-
2 # 看看你就好
這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在當時來說還算不錯!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原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1914年-1996年)在1984年寫的小說。描寫了一位在越南的法國殖民地生活的13歲法國女孩子和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國男人的愛情故事。該小說是杜拉斯最著名的小說之一。
獲獎
1984年獲龔古爾獎。
1986年獲裡茨-巴黎-海明威獎,被評價為“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91年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將該小說搬上熒幕。中國情人“他”由香港梁家輝扮演。女主角“我”則由法國女星珍·瑪琪(Jane March)飾演。該片最終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了比較好的評價。另外說一句,這部電影的旁白是由Jeanne Moreau 珍妮·莫羅完成的,這位參與過多部新浪潮時期大師作品的女演員,被譽為新浪潮女神。她的旁白深沉滄桑,為影片增色不少。
經典語句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我常常憶起這個只有我自己還能回想起而從未向別人談及的形象。它一直在那裡,在那昔日的寂靜之中,令我讚歎不止。這是所有形象中最使我愜意、也是我最熟悉、最為之心蕩神馳的一個形象。
-
3 # 小豆豆聊聊娛樂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還是個初中生。那短短的三年心智的成熟趕不上身體成長的速度,產生了無數幼稚可笑的泡沫。而得知這部片子,還要源於安妮寶貝。因為她的書,我跑去看杜拉斯,去找《情人》。拜託學校旁邊音像店的老闆幫我專門進了這部片子。
時至今日我依舊覺得這部電影裡的床戲是我所見過的,最唯美的。它給我帶來的感官和精神刺激是毫無掩飾的慾望,卻美麗。鏡頭像流水一樣滑過男人有力的身軀和女孩的稚嫩無助。影帝翹臀的完美弧度給我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
奇怪的是,雖然這是彩色影片,但是回想起來我的記憶中卻是一片青白黑。Sunny,無處不在的Sunny只是暗淡的青色和晃眼的白色。尤其是當男人野蠻的把女孩推倒在門口地上的時候,從百葉窗和門上透出的Sunny。或許,它本來就是絕望的。
許多年後的今天,回首看來當初那個幼稚的自己,和電影裡的那個女孩的做法如此相像,百感交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喜歡年長的男人,卻還記得一路走來的種種感受。到底是被年少的孤獨和被愛被寵愛的渴望操控,還是被最基本的慾望驅使,已經不得而知。因為一段感情中混合了太多純粹的情緒,反而變得模糊不清。我只會說我要,但是要什麼,我卻不知道。我以為年紀大閱歷多的男人會懂,會教會我。我錯了 ,那時候太小太小,什麼都控制不了把握不住。自以為是的愛情看起來幼稚可笑,像是交學費。
最後的最後,男人結婚了。湄公河的河水渾黃,水面漂浮著一片片的水藻。盛大熱鬧的婚禮,女孩站在人群中目光越過新娘和他對視,然後轉身走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他的目光依舊是這樣隱忍。其實是失望的吧,其實很傷心吧。幻想過他會勇敢,他不會放棄自己,最終依舊是這樣的結局。這也許算是一種最初的對命運對愛情的不妥協。明明大家都知道結局,也知道規則,可是心底真的隱隱相信過什麼,想要證明結果不一樣。然後失望再失望,放棄再放棄。最後順從,接受自己的麻木。年輕的時候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是特別的,後來發覺,也不過如此。
只是表現的方式不一樣。有的選擇痛得昏天黑地,她選擇默不吭聲,各有利弊。死去活來表演完愛恨情仇之後是接受放棄和遺忘,沉默則會讓痛綿綿不絕。
最初的那個人,已經娶妻生子,而我已經遠在天涯。杜拉斯年輕時一定是個女文青。
回覆列表
我是先看了電影后才去看書。我就說說當時電影打動我的一些地方吧。
第一,一些細節。比如初見面在車上二人內心有小波瀾卻故意假裝不相視,比如女孩家裡詭異的氣場,比如男人離開後女孩在曾經幽會的屋子裡為人去樓空落寞,再比如輪船離港時房子背後停著的轎車。隱藏在主線下的故事,就由細節來講述。其中,用來表達情緒的細節,如同輕撓腳底的羽毛,撥動人潛意識的代入感。
第二,人物的刻畫。這個電影述說的故事之所以能吸引人,在於它講述了一個能引起人共鳴的,「發生於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常的故事」。拋開其他體現人物標籤的內容(比如說,女孩作為一個在越南的法華人,在學校幾乎沒有朋友,男人是一個對父親的話唯唯諾諾的軟弱中國男人),「平凡人」意思是在於,電影也刻畫出了他們與「標籤」不一樣的,反叛的一面,讓人有「我性格里也有這樣一面,這就是我會做出來的事,這也是我有想過去做的事」一類的感覺。比如,女孩率真地告訴男人,我就是為了錢和你在一起。男人雖然表示,自己想法很傳統,絕對不會與不潔淨的女子結婚,到頭來卻愛上女孩。
第三,在講故事時導演善於使用環境渲染和製造反差。比如在他們第二次幽會時,地點是熱鬧集市邊的屋子。一牆之隔,外面是車水馬龍,裡面二人熱火朝天的情慾。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彷彿他們之間的事,與一切外界無關。(而且事實也就是這樣,脆弱的感情根本經不起世俗的碰撞,但他們都有義無反顧地,真心地付出過感情)另一個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於片尾。電影十分忠於小說地拍出,女孩在船上,深夜,聽見有人彈奏一首「她曾經彈過,但沒怎麼練會」的曲子,突然想到她的情人,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他,頓時淚流滿面。這種「聽到或看到一些無關的事,突然就拐彎抹角想到一個不相干又一直埋藏心底的人」情緒在日常生活中還挺多見,看了原著後恍然大悟~嗯,就是這樣一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