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梟25672926

    清朝封贈的官階,登仕郎屬九品官員所加封的官階。“階”,是與品有關或者說是由品派生出來的另一套等級制度,始於唐代。是用做標誌官員身份與級別的稱號,亦稱“階官”。清朝時,階官與品級完全對應,官居幾品即授幾品階官,如果低品的官職加授較高的品級,就得授予較高的階官。如知縣,按例為正七品,當年若被加封五品銜,就得授予正五品的奉政大夫的階官,可以使用五品官才能服用的服飾。有時完全無實職的人,也可以得到階官的稱號,可以使用其服飾,享其虛榮。清朝的文武階官亦各有18級:

    文階18級分別是: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資政大夫、通奉大夫、

    通議大夫

    、中議大夫、中憲大夫、朝議大夫、奉政大夫、承德郎、儒林郎、文林郎、徵仕郎、修職左郎、登仕郎、登仕左郎。

    武階18級分別是:建威將軍、振威將軍、武顯將軍、武功將軍、

    武義都尉

    、武翼都尉、昭武都尉、宣武都尉、武德騎尉、

    武德佐騎尉

    、武略騎尉、武略佐騎尉、武信騎尉、武信佐騎尉、奮武校尉、奮武佐校尉、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 2 #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文職第九階:正九品登仕郎。從九品登仕佐郎。是對文官的封贈之制,文職隸吏部,八旗、綠營武職隸兵部。順治間,覃恩及三年考滿,均給封贈。康熙初,廢文、武職考滿封贈。

  • 3 # Gurunding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登仕郎不是一個官職。

    在古代,包括現在都有這類情況:

    官職:例如什麼巡撫、太守、知府、包括現在的縣長、縣委書記、市長等等,這些都是官職, 是有具體的職位;

    官級:顧名思義,就是指官員的級別,在清朝時期共分18級,從小到大:不入品(不算在官級裡)、從九品、正九品、從八品、正八品、從七品、正七品,以此類推直到正一品;

    在現代基本也是一樣,相當於一種待遇:正國級、副國級、正廳級、副副廳級、正局級、副局級等等;

    官階:指的是官員的身份及級別的稱號,例如在清朝文武官階分別有十八級:

    文階:光祿大夫、榮祿大夫、資政大夫、通奉大夫、通議大夫、中議大夫、中憲大夫、朝議大夫、奉政大夫、承德郎、儒林郎、文林郎、徵仕郎、修職左郎、登仕郎、登仕左郎;

    武階:建威將軍、振威將軍、武顯將軍、武功將軍、武義都尉、武翼都尉、昭武都尉、宣武都尉、武德騎尉、武德佐騎尉、武略騎尉、武略佐騎尉、武信騎尉、武信佐騎尉、奮武校尉、奮武佐校尉、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在現在也有類似的(當然不能稱為官階,但是相類似,代表公職人員的一種身份和級別),比如我們經常談到的: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這些。

    好,經過上述的描述,我們大概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那麼我們就可以來談談什麼是“待誥贈登仕郎”。

    待誥:指的是達到了或得誥命的資格,但是還沒能獲得封誥,但又不能公然說是誥命,於是產生了這麼一個詞:待誥,顧名思義就是等待誥命或是等待封誥。(這裡再說一下什麼是誥命,誥命不單單是我們常聽到的什麼誥命夫人,更多的指的是皇帝封贈官員的一類文書,又稱誥書。)

    贈:代表的是委任,或是一種賞賜。

    登仕郎:不用說,上面對於官階的描述上有寫,可以理解為享受該級別的待遇。

    在清朝,官階和官級基本是保持一致,除非有加封,所以登仕郎就相當於可享受正九品待遇的官階。

    因此,待誥贈登仕郎的意思就是:等待清朝皇帝賜予登仕郎稱號誥書的人。

  • 4 # HMSVICTORY

    登仕郎是一個很小的官,據說我家的祖上也是登仕郎文散官名,唐初置,為文官第二十七階,正九品下,宋朝時為正九品,徽宗崇寧二年(1103)用以代知錄事參軍、知縣令,政和六年(1116)改為修職郎,為文官第三十六階。金朝為正九品,元朝時為八品,掌管宗卷和錢榖的屬吏,明正九品,(初設將仕郎,升授登仕郎),清朝為九品登仕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DG優勢又被翻,Scout超神贏不了!德雲色:沒有EDG輸不了的局!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