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文武君

    袁術,這位東漢末年第一位稱帝的諸侯,可以說最後的下場實屬不怎麼好,但袁術作為四世三公名門之間,可以說在當時地位很高。

    第五位:紀靈

    紀靈在《三國演義》中成為了袁術最信任的武將,但是歷史上的紀靈卻並沒有演義中那樣,能與關公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紀靈在歷史上記載也僅僅只有“轅門射戟”之事,但是紀靈在面對呂布的不硬氣,證明自己也惹不起呂布。

    第四位:橋蕤(rui)

    橋蕤,在演義中記載也並不多,正史上記載也並不是太多,而且敗多勝少。

    但是橋蕤在一開始記載,袁術殺死揚州刺史陳溫之後,就拜橋蕤為大將,可見橋蕤也是非常值得袁術信任的。

    橋蕤也在為袁術江東開拓疆土立下一定戰功,並且在公元194年,曹操進攻袁術的時候,也曾打敗曹操。

    公元197年,袁術稱帝,與呂布之間發生矛盾,橋蕤被呂布所擒,但最終被呂布放回去了,這一年曹操進攻稱帝的袁術,而橋蕤最終堅守城池,直至戰死。

    近些年有人考證,江東美女二喬,很有可能是其女,因為橋蕤很是欣賞孫策。

    第三名:張勳

    張勳可謂是袁術手下的大將了,他的地位在袁術帳下是很高的,他與橋蕤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並且都非常欣賞孫策。

    張勳與橋蕤一樣,為袁術在淮南地區開拓疆域建立大功,並在袁術稱帝之後,張勳更是被袁術封為了大將軍。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張勳地位在橋蕤之上。

    公元197年,袁術稱帝之後,張勳留守在蘄陽,最終因為抵擋不住曹軍,被迫後退。

    兩年之後袁術病死,這時張勳收攏軍隊想向南投靠孫策,最終半路上被劉勳收虜。之後在沒有記載。

    第二位:孫策

    很多人對於孫策在這很是質疑,認為孫策只是暫時的,確實是,但是孫策也為袁術共事近兩年,幫助袁術東征西討的。

    孫策如果真的被袁術所用,那袁術實力肯定大增,但是袁術卻不肯重用他,袁術讓孫策帶兵打下九江,並許諾,如果孫策攻下來就任命,孫策為九江太守,但是孫策攻下來,袁術卻失信了,任命陳紀為九江太守了。

    袁術因為與廬江的陸康發生矛盾,派孫策前去討伐,並再次許諾,如果孫策攻下廬江,就任命孫策為廬江太守,孫策玩命攻下廬江,但是袁術再次失信,任命劉勳為廬江太守。

    之後劉繇為來到淮南地區任命,給了孫策機會,因為自己父親的老部下都在袁術手下,於是自己用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換回父親的老部下,最終返回江東建立了自己的地盤。

    第一名:孫堅

    孫堅可以說很早就被朝廷任職,並且孫堅與平定叛亂始終掛鉤。

    年少時自己組建兵馬為東漢叛亂,可以說在當時非常有名氣。黃巾軍作亂,孫堅也是在鄉下募兵,為國家剷除黃巾軍貢獻力量。之後隨著張溫將軍平定涼州的邊章與韓遂叛亂。長沙的區星作亂,孫堅更是鎮壓叛亂,威震朝廷,封為烏程侯。

    在討伐董卓之時,與南陽太守張諮有一些過節,殺死了他,並最終在路上歸附於袁術,加入袁術帳下。

    孫堅在討伐董卓中,可謂是最賣力氣的,斬殺華雄,讓董卓十分震驚,因為他深知孫堅的厲害。(早年間孫堅和董卓曾經共事,曾經勸張溫殺掉董卓)

    孫堅打敗華雄,董卓於是派李傕去遊說孫堅和親,被孫堅大罵一頓,孫堅更是領兵去攻董卓,最終董卓親自前來督戰的,孫堅大敗呂布打退董卓,董卓被迫只能遷都長安,孫堅在洛陽獲得傳國玉璽.

    之後孫堅一直在與袁術共事,後來袁術派他攻打劉表,最終失敗,孫堅中箭而亡。

    這些就是袁術手下的大將,再其次的就是劉勳、雷薄、陳蘭、雷緒(最後跟劉備)、樂就、梁綱、李豐等人,但是他們的地位遠遠比不上這五位,基本上都是副將。

    袁術對待自己信得過的老部下還是很好的,所以才會有很多人願意為他效勞,但是對待孫策這樣的,他實屬信不過他。

    袁術在東漢末年率先稱帝,可以說當時的時機並不成熟,他的稱帝也導致自己的手下很多背叛他的,大大削弱了他的實力,就連自己的親哥哥袁紹都有不幫自己,其實最重要的是他的稱帝,讓天下諸侯都視他為“眼中釘”,袁術的失敗也導致他在登基短短兩年之後就病死了。

    難怪曹操評價袁術為“冢中枯骨”。

  • 2 # 點點一笑美

    紀靈:袁術手下大將,山東人,擅使六十五斤重三尖兩刃刀。

    劉勳:魏徵虜將軍。中平末,為沛國建平長,與太祖有舊。

    李豐:袁術主簿,奉命駐守壽春,城陷被殺。

    楊奉:漢車騎將軍。本白波賊帥,後為李傕部將。

    袁胤:袁術之侄。袁術死後,護送袁術的靈柩和妻兒逃往廬江,但在途中全被徐璆殺死。當時被奪去的玉璽也被獻到曹操手裡。

    袁渙: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也。

  • 3 # 夜幻心

    第一應該就是袁術手下的大將紀靈,在書中記載,他和關羽大戰了三十多個回合,最後慘死在了關羽的手下

    第二是張勳,張勳東漢末年軍閥袁術麾下的重要將領,袁術稱帝后的大將軍。統帥二十萬大軍與呂布軍交戰,但是大敗而回。

    第三是橋蕤,橋蕤為麾下大將,為袁術開拓地盤立下了一定戰功,後被曹操軍擊破身亡。《演義》中橋蕤為袁術伐呂布七軍第二路大將軍,橋蕤居左,橋蕤一軍取小沛。後曹操討袁術,橋蕤在壽春與曹操軍大戰,被夏侯惇所殺。

  • 4 # 大飛熊騎士

    袁術手下的武將如何排名?那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了,如果論能力莫非孫堅孫策父子了,如果論地位和親近度,官職等等,那又是另外一番排名了。特別是,袁術敗亡得很快,而且軍事上大多處於劣勢,孫堅孫策畢竟還有許多資料讓我們瞭解他們的能力,其他諸如紀靈,橋蕤等人著墨比較少,所以還是以後者的標準來排名吧,特別是地位。

    第一,孫堅。

    無論能力還是地位,孫堅必然是袁術周圍武將的佼佼者,而且孫堅只是名義上袁術的手下,實際上是自帶部曲,以諸侯的身份在歸附在袁術陣營的。孫堅在漢末的出場比較早,多次參與東漢末年的平叛戰爭,早就名滿天下,後來也是討董聯盟的主力,和曹操一樣都是付出行動的,並斬殺了華雄。另外,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諮,接來出逃的袁術,讓他擁有一塊根據地,單憑這點,孫堅就是第一了。後來,袁術表孫堅為豫州刺史,破虜將軍。

    第二,橋蕤。

    此人的軍事不怎麼樣,但是絕對是袁術手下最親重的大將之一,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嫡系。在《三國志.袁術傳》裡記載,袁術被曹操趕入九江後,佔據了揚州,以張勳,橋蕤為大將軍。當然,這裡的大將軍意思不是漢制官職中的“大將軍”,因為袁術隨後不過得了個“左將軍”,又還沒有稱帝,怎麼能封比自己大的官職呢?所以,這裡“大將軍”的意思應該是“大將”或者是眾將之首的意思。所以,橋蕤,張勳的任重可見一斑。

    另外,橋蕤和張勳曾經奉袁術之命和韓暹,楊奉連勢攻打呂布,兵馬稀少的呂布這次也心虛,好在打贏了。只是,被呂布擊敗的橋蕤,張勳,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後來二人又委派到蘄陽防守曹操,結果再次大敗,橋蕤等被于禁斬殺,張勳得脫。

    第三,張勳。

    大概都和橋蕤一樣,不同的是張勳在蘄陽之戰倖存,袁術敗亡,張勳因為仰慕孫策,和長史楊弘打算去投奔,結果被廬江太守劉勳“截胡”了。後來,劉勳被孫策打敗,其部眾大多投降了孫策,張勳此時是否如願以償,不得而知了。值得一提的是,也許正是袁術的親近大將橋蕤,張勳都對孫策很仰慕,所以袁術才如此忌憚孫策,屢屢打壓,甚至不惜對孫策兩次食言,徹底傷了孫策的心。

    第四,劉勳。

    劉勳是袁術的老部下了,當時袁術讓孫策攻打廬江,並許諾他為廬江太守,結果到頭來袁術還是讓劉勳當了太守,相當於袁術為劉勳第二次食言孫策。袁術敗亡後,堂弟袁胤,女婿黃猗帶著袁術的靈柩就是投奔的劉勳,而且大部分袁術的部下也都投奔了劉勳,導致廬江實力大漲,就連孫策也不敢正面和劉勳鬧翻。當然,劉勳根本不是孫策對手,最後還是被打得大敗,只領百餘人投曹了。

    第五,紀靈。

    紀靈可能是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袁術手下第一大將,唯一能和紀靈爭的估計只有被華雄所斬的驍將俞涉了。可惜這是小說家言,正史中沒有俞涉,紀靈也不是袁術手下第一大將。在正史中,紀靈只出場一次,不如橋蕤和張勳,紀靈的出場正是攻打劉備,呂布“轅門射戟”解鬥之事,大飛熊曾經寫過了。但此事後,紀靈就不見記載了,不過畢竟是袁術手下帶領著三萬步騎之將領,事見《呂布傳》,也是親重的大將,於是放在第五位。

    第六,孫賁。

    孫堅戰死後,袁術還是啟用了孫堅一些宗族和舊部,比如孫賁,被袁術表為豫州刺史,後轉為丹陽都尉,代理徵虜將軍職位。兩袁爭霸期間,孫賁領軍擊敗了袁紹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後討伐山越,又和吳景討伐劉繇部將樊能,於糜。

    第七,吳景。

    孫策的舅舅,袁術的廣陵太守,後被任命為督義中郎將,討伐劉繇在長江的部署。最後,孫策以幫助孫賁,吳景之名,平定了江東六郡,二人也逐漸跟隨了孫策。

    第八,李豐,梁綱,樂就。

    這三人在蘄陽之戰中,和橋蕤一起被曹軍打敗斬首,而且記載很少,所以身份和地位模糊。但是,袁術能留橋蕤,張勳和他們一起抵禦曹操,很可能也屬於嫡系的將領,如果是這樣,地位可能在孫策之上。

    第九,孫策。

    不多說,軍事能力來講,無人能出其右者,可惜袁術表面欣賞孫策,實際上是連連打壓,兩次食言孫策,職位也不高。好在是金子總會發光,孫策終究還是在江東闖出一番事業。

    第十,雷薄,陳蘭。

    袁術的舊部下,估計在他的手下並不受重用,後來袁術敗亡而投奔這兩個舊部,竟然被拒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