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有意思

    颱風緣於海水溫度高,因為颱風的另一種稱呼是“熱帶氣旋”,顧名思義就是熱帶空氣旋轉,且颱風只發生在熱帶或者副熱帶的海洋區域,要求海面溫度達到26.5度以上。

    特別是圍繞赤道太平洋地區,經常性的出現“暖性氣旋”,最終發展為颱風、颶風,而離赤道較遠的北冰洋、南大洋海水溫度低,沒有產生熱帶氣旋的條件,故颱風緣於海水溫度高。

    問題描述中問:今年全球氣溫升高,且伴隨有厄爾尼諾現象,颱風發生海域溫度偏高,但已經7月下旬了,為何影響中國的颱風卻還沒有產生。答案是條件不足,因為颱風的產生,溫度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重要條件是“氣壓導向”。

    颱風的形成過程是某一區域海水溫度增高,產生加速蒸發且水汽上升,過程中以此區域為中心氣壓變低,導致四周冷空氣不斷壓迫,這就產生了一個熱帶低壓中心,四周環繞著高壓氣團,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氣團開始旋轉,最終形成颱風眼。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颱風要有一個從初始上升擾動,轉變為暖心結構的熱帶低壓過程。

    在這一過程當中,一旦有下沉氣流乾擾,熱帶低壓中心則無法形成,今年的颱風相對偏少,就源於此。很明顯,今年的副熱帶高壓比較強悍,而副熱帶高壓就盛行下沉氣流。在副高影響下,颱風一直無法生成,且今年的副高一直盤踞在南方,影響颱風生成的同時,還給長江流域製造了大範圍降雨。

    而今年副熱帶高壓偏強,與厄爾尼諾現象不無關係,雖然今年只是弱厄爾尼諾,但仍然影響著西太平洋低緯度地區的對流活動,從而進一步影響形成颱風的大氣環流條件。縱觀前些年厄爾尼諾時,颱風數量都一定程度偏少,比如1998年全國普遍洪水,而那一年影響中國的颱風個數是5個,今年很大機率與1998年類似。

    不過,近兩年所有的氣象條件,背後多多少少都有全球氣溫升高的影響因素在其中,氣候異常頻率有所升高,可能影響正常的氣象判斷。但生成颱風的溫度條件不會變,肯定是緣於海水溫度升高,絕不會是變低。

  • 2 # 紹明6481

    颱風緣於海水溫度高低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它與大陸的氣候關係比較蜜切關係,一般來陸地上降雨多,氣流就流動快,大凡是南北迴歸線內的海面,水氣上升多。介於北半球陸地面積大,南半球面積小,南極洲是一個冰天雪地的陸地,很少產生降雨降雪現象,地面上是直接與水氣凝結。北半球就不同,總體陸地面積大,電磁場分佈不均勻,下雨多的地方,氣流流動多,降雨並不是每個千遍一律,有的年份少,有的年份多。這個現象有人稱之為厄爾尼諾現象,其實氣候的變化也是與太陽南北迴歸關係的,也於陸地的分佈有關。南半球地區的大陸,很少有颶風產生的,所以說厄爾尼諾並不是準確的。

  • 3 # 天高雲淡107

    每年都在擔心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災害天氣,大氣侯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南中國海周邊許多海峽很窄,中國與周邊各國都希望在南海造島,不如把南海主要低溫海流堵掉一些,臺灣海峽,菲律賓與臺灣間的海峽水下建一些海流障礙物,使得南海水溫總是保持高溫容易生成颱風,由於南海的颱風規模小於西太平洋的,破壞力較小,又能吸收旁邊的能量又靠近陸地臺風消減快,這樣使災害減小,給中國大陸,中南半島梅雨減少,而給北方帶去雨量,增加收成,大量減少長江流域汛情,這些利國利民利於各國的措施可以多試試,各國聯合在曾母暗沙一帶淺水區域造島一路堵過去,減少海流也可增加漁獲何樂不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賽季37場打進4球的薩烏爾,為何能夠獲得曼聯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