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魚老孫
-
2 # 苗家小子
【產品簡介】
【甘度】硝化細菌是由 5 個屬共 27 種不同的硝化細菌組成的複合菌系,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汙水水質中選擇性的篩選馴化出合適的硝化汙泥,適用面及其廣闊。
硝化作用分為兩個階段,即亞硝化(氨氧化)和硝化(亞硝酸氧化),分別由兩類化能自養微生物完成,亞硝化細菌進行氨的氧化,硝化細菌完成亞硝酸氧化。
硝化細菌統歸於硝化桿菌 9 個屬:硝化桿菌屬(Nitrobacter)、硝化刺菌屬(Nitrospina)、硝化球菌屬(Nitrococcus)、亞硝化單胞菌屬(Nitrosomonas)、亞硝化螺菌屬(Nitrosospira)、亞硝化球菌屬(Nitrosococus)和亞硝化葉菌屬 (Nitrosolobus),共 14 種,除上述 9 屬外還有另外 2 屬(硝化螺菌屬 Nitrospira 和亞硝化弧菌屬 Nitrosovibrio)共 20 種。
【應用範圍】
各種二級處理工藝中好氧處理階段,廣泛應用生活汙水、食品加工廠、屠宰廢水、養殖場廢水、焦化廢水、製革廢水、印染廢水、垃圾滲濾液等高氨氮廢水處理。
【產品功能】
1. 高效將氨氮先氧化成亞硝酸氮再氧化成硝酸氮。
2. 加速汙水中的汙泥沉降,增大汙泥絮體顆粒,調整汙泥絮體結構。
3. 選擇性篩選出合適的特異性強的硝化細菌,從而縮短馴化時間,增加硝化效率。
4. 可與反硝化系統聯動,形成共生互補作用,提高系統脫氮能力。
5. 有效抑制病毒、病菌與寄生蟲。
6. 針對藻類過度繁殖的水體,能夠大量消耗氮素營養,切斷藻類氮素營養,抑制藻類繁殖,有效淨化水體與良好水色。
7. 大自然中篩選出的菌種結合頂尖馴化技術,繁殖迅速,應激能力強,能因應惡劣環境自然進化。
8. 在好氧及缺氧條件下均可進行硝化反應,其中缺氧硝化效果較弱。
【甘度用法】
1. 使用量:按好氧構築單元有效容積 300ppm-1000ppm,投加比例可以依汙水情況適量增減。其中河道治理和市政汙水投加比例一般控制在 100ppm-300ppm。
2. 按照 1:6 比例和汙水溶解,投加到好氧段池體中,曝氣量控制在溶解氧達到 3.5-4 左右,經過 24 小時,使微生物啟用,附著菌床並進行繁殖,達到活躍狀態。
3. 建議採用階段式調適進水,以減小對微生物之衝擊,執行初期開啟正常進水量的 1/3,後期逐步增加水量直至滿負荷執行,時間一般為兩週。如進水量設計負荷偏小,則可一次性全開。
【使用引數】
經測試表明,以下物理和化學引數對細菌成長最有效: 1. pH 值:作用範圍為 6~9 之間,最佳使用範圍在 7.8~8.2 之間。 2. 溫度:作用範圍在 10℃~35℃之間,最佳作用溫度為 25-30℃。高於 40℃會導致細菌內
酶的變性;低於 10 ℃時,細胞生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3. 溶解氧:在汙水處理中的反硝化池,溶氧量為 0.5 毫克/升以下。 4. 鹽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最高可耐受 35g/L 的鹽度(以氯化鈉計)。 5. 抗毒性: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餘氯、氰化物和重金屬等。當受汙染區含
有殺菌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
【使用引數】
經測試表明,以下物理和化學引數對細菌成長最有效:
1. pH 值:作用範圍為 6~9 之間,最佳使用範圍在 7.8~8.2 之間。
2. 溫度:作用範圍在 10℃~35℃之間,最佳作用溫度為 25-30℃。高於 40℃會導致細菌內酶的變性;低於 10 ℃時,細胞生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3. 溶解氧:在汙水處理中的反硝化池,溶氧量為 0.5 毫克/升以下。
4. 鹽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最高可耐受 35g/L 的鹽度(以氯化鈉計)。
5. 抗毒性: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餘氯、氰化物和重金屬等。當受汙染區含有殺菌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
【備 注】
培養期間汙水中需要保持合理銨根離子濃度,以確保硝化細菌正常生存。
菌劑新增量亦可隨實際汙染情況酌量增減。
【注意事項】
1. 應密封貯存於陰涼、乾燥處,遠離火源,同時不要與有毒物品一起存放。接觸產品後,應用熱肥皂水將手洗淨,以避免吸入或接觸眼部。
2. 甘度硝化細菌在推薦的儲存條件下,保質期為 2 年。
3. 受汙染區含有殺菌劑或其他有毒試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
-
3 # 養魚老道
硝化細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沙石或濾材上的有益菌群。有喜弱鹼性水質,適應二十五度上下的水溫,喜氧厭光等特性,屬於自養性細菌。
其包括:亞硝化菌群和硝化菌群兩大類菌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把水中有害的氨氮等物質,最終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
首先,水中的各種有機物,包括魚類排洩的尿液和糞便,還有各種殘餌和雜物,透過異養型細菌,轉化為對魚體有毒的氨氮等物質。
然後,硝化細菌中的亞硝化菌群可以把氨氮轉化為亞硝酸,亞硝酸再和水中的重金屬物結合就成為了亞硝酸鹽,再次透過硝化細菌中能起到硝化作用的硝化菌群,把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
硝酸鹽雖然無毒,但是過大含量仍會對水質和魚體造成危害,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硝酸鹽對魚兒的危害不是體現在質上,而是體現在量上。如果水中存積的硝酸鹽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反而又會出現一個有毒物質的還原過程。
就是水中的厭氧細菌又會再次的,把過量的硝酸鹽給還原成了亞硝酸鹽和氨,再次的被釋放到了水中。說通俗點,就是當這種硝酸鹽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其還原過程反而比硝化細菌的硝化過程還要快的時候,其最終結果卻走到了我們所期待的反方向去了。
這就是為什麼無論你如何養水,養濾材,養硝化細菌,最終必須透過換水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王者之道啊。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過量的硝酸鹽也可以被栽種在水中的水草所吸收和分解掉。這就又不得不提到咱老祖宗的古法養魚,那才叫真正的智慧,但是,所有的問題最終也是歸結到了兩個字:換水。
為什麼我一直並不提倡過多的去在意濾材與養菌這一塊問題,而總是提到換水,換水。因為那種平衡的過程永遠是暫時的,相對的,或者是隨時需要監測的。大家看看,老祖宗古法養魚多會子還用什麼工具或儀器檢測一下水質?
所以說,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在觀賞魚養殖過程中,不注重養殖密度,不注重魚缸中新鮮血液的注入,一切都是白搭!
回覆列表
硝化細菌有個兩個定義:
寬泛的定義—凡是能使土壤或水中的氨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的細菌,都可以成為泛硝化細菌。
嚴謹的定義—指以利用氨或亞硝酸鹽作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為主要碳源的細菌(Watson et al 1989)。
嚴謹定義排除了一些極少數的其他細菌和真菌。我們平時指的硝化細菌是嚴謹定義下的硝化細菌。在農業水產養殖和家庭觀賞魚飼養方面,硝化細菌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為什麼硝化細菌很重要呢?
以家庭水族箱為例。魚類在生長過程中的排洩物、食物殘渣會很快被細菌分解並釋放出氨(NH3)。氨在水中以氨(NH3)和銨(NH4+)兩種形式出現。而對魚類來說是有很強毒性的,嚴重時會導致魚只死亡。而一部分硝化細菌可以使其與氧(O2)結合,使劇毒的氨(銨)氧化為毒性較輕的亞硝酸鹽(NO2-),硝化細菌由此獲得能量保證自身生存和繁殖。而又有一部分硝化細菌會將亞硝酸鹽轉變為對魚只不具備毒性的硝酸鹽(NO3-)。這個過程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而在家庭魚缸中則保證了觀賞魚不會因氨氮中毒,我們稱之為硝化系統。而且強大的硝化系統包含的硝化細菌在生化濾材上安家落戶形成優勢菌種,對抑制魚缸中有害菌的繁殖也有很好的作用!
硝化細菌的分類:
亞硝酸菌(一段菌),將氨氧化為亞硝酸鹽,這群細菌分為5個屬。
硝酸菌(二段菌),將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這群細菌分為4個屬。
硝化細菌是地球上的古老菌種,種類繁多,細化到到底有多少種至今未能有準確答案。
魚缸中硝化細菌的培養:
硝化細菌必須要附著在固體物質上才能進行其消化作用,故此在魚缸中需要放置體積小表面積卻非常大的多孔濾材,我們稱之為生化濾材,濾材本身並無特殊過濾效果,但它是硝化細菌的溫床,水流經這些濾材時有毒物質被附著在濾材上的硝化細菌所分解,從而保證了魚只的健康。對於新缸而言,培養硝化細菌病不需要人工新增菌種,因為無論是水中還是空氣中都有硝化細菌存在,只要給硝化細菌提供“食物”,它就會開始在鋁材上繁衍生息。這個過程通常需要約30天。但人工新增硝化細菌有時可以縮短這個時間。
市售的硝化細菌的種類:
市售硝化細菌主要分為液劑和粉劑。液劑中主要儲存的是活菌菌種,比較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要注意使用年限,因活菌無法長期儲存。粉劑主要是利用急速冷凍乾燥技術製成的產品,這類產品儲存得更久,但菌體活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這與氨和亞硝酸鹽的濃度有關。濃度越高則活化時間越短,少則幾天,多則十幾天。
魚缸硝化系統確立的判斷:
通常從新開缸放水後算起,加入闖缸魚、魚便或其他氨元,經常檢測水中的氨和亞硝酸鹽濃度(檢測試劑魚店有售)。兩者會不同步地呈現出逐步增加又逐步降低的過程,當檢測不到兩者在魚缸水中的含量時,我們認為開缸完成,硝化系統已經建立。但入魚時應當注意魚只數量與開缸時氨源數量的對應。避免導致現有硝化平衡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大量氨源的情況發生。當笑話系統建立完成,新魚入缸才是安全的。
由於在培養硝化細菌的過程中需要氨源,因此很多魚友會買一些便宜且皮實的魚放入魚缸,俗稱闖缸魚。
培養和維持魚缸中的硝化細菌還要注意一些其他問題:
1、硝化細菌不喜歡管光,因此生化濾材要放在不透光的容器中。
2、硝化細菌不喜歡有機物。即生化濾材之前要有無力過濾,阻擋食物殘渣和魚便等有機物沾染生化濾材。
我是老孫,專注飼養紅龍魚。有問題我們可以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