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羅廖夫
-
2 # 魑魅涅磐
我們大家平常在新聞中見到最多的就是各國的主戰坦克,這些坦克普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火力猛、防護力強、機動性強三大特點,但是在這背後也有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缺點就是坦克的戰鬥全重不斷在增加,比如歐美的M1A2、豹2A6、A7、挑戰者2等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已經在60噸左右徘徊。更大的戰鬥全重不僅降低了其快速轉運能力,而且也使得其野戰環境適應性在不斷下降。比如這些五六十噸重的主戰坦克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打擊能力、擁有強大的防護能力,但是機動性卻因為重量的限制不能在高海拔地區、南亞水網沼澤地帶作戰。因為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這些主戰坦克裝備的大馬力發動機輸出功率也會因此而下降,再加之更大的戰鬥全重也降低了其機動性優勢。所以曾經被淘汰的中型也可以稱之為輕型坦克重新又站在世人面前,這些中型主戰坦克雖然在火炮口徑、防護裝甲厚度、發動機馬力輸出等方面差於常見的主戰坦克,但是也因為更輕的戰鬥全重+大馬力發動機使得其在高海拔地區的機動性不降反升。所以對於高海波地區的主戰坦克選擇上而言,五六十噸的坦克雖然火力更猛、防護能力更強,但是在環境適應性上卻不如這些輕型坦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公路上騎行的街車、仿賽很多動力輸出上百匹馬力的都有,但是這些街車、仿賽在擁有大馬力的同時,整車重量往往達到了二百千克左右,而且行程較短的前懸和單搖臂後懸掛等設計並不適合在非鋪裝路面行駛。但是那些真正適合非鋪裝路面甚至山野叢林的拉力、山地摩托車雖然輸出馬力一般只有三四十匹,但是在沒有任何鋪裝甚至樹木縱橫、崎嶇不平的山間卻能如履平地,從容穿過。所以對於輕型坦克而言,其最合適的戰場並不是平原地帶,而是山地、高原、沼澤這些不常見但是路況非常差甚至沒有路線的環境下使用是非常合適的。比如中國最新研製的15式輕型主戰坦克,雖然只裝備105毫米線膛炮,整車火力打擊能力和防護能力也沒有我們自己的96B、99A強悍,但是依然憑藉只有30餘噸的戰鬥全重和800---1000馬力的動力輸出下,使得其單位功率仍然高於馬力更大的96B和99A,那麼在更高的動力輸出下,15式輕坦在西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仍然擁有很強的機動性。
-
3 # 我的團
做為傳統意義上的輕型坦克,目前已經被輪式戰車淘汰出局了。
原本輪式戰車越野效能不及履帶式車輛,自從中央充放氣系統研製成功以後,輪式車輛在越野效能已經不輸甚至超越了履帶式車輛。加上輪式車輛有著履帶式車輛難以企及的公路機動效能,以及可靠性高、造價低廉、便於生產、使用維護低廉便捷等優勢,傳統意義上的輕型坦克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輪式戰車的缺點就是孱弱的防護水平,普通的RPG火箭、大口徑機槍或者小口徑速射炮都能對輪式戰車形成較強的威懾。因此輪式戰車通常是配屬裝甲部隊中的主戰坦克與自行火炮一起進行聯合作戰。
同理,這些武器同樣對傳統意義上的輕型坦克也有較強的威懾作用。也就是說傳統意義的輕型坦克缺乏獨立的作戰能力,所以我們只能說輕型坦克可以上高原作戰,但是輕型坦克無法在高原獨立作戰。
很多人把中國的15式坦克也稱為輕坦,但是它不是輕型坦克的簡稱,而是輕量化主戰坦克的簡稱。是目前唯一能達到三代效能的輕量化主戰坦克。
因此我們要把15式坦克當成59、VT-4、99式一類的坦克來看待,而不是把它當成62式、63A一類的輕型坦克。
相比99式坦克,15式確實更適合高原作戰。這是因為99式的自重比較大,高原地區地質條件比較複雜,很多地方無法承受99式的重量,會造成一些地面的塌陷等現象限制了99式坦克的使用。
另外由於高原上空氣稀薄會造成發動機功率下降,這對於自身重量較大的99式來說會影響到坦克的機動效能。這對部隊的集結與突擊都會帶來影響,戰場上移動緩慢的坦克很容易成為反坦克兵器的靶子。
15式的自重要輕很多,因此它能夠適應絕大部分的高原地質條件,透過性上比普通的主戰坦克要好很多。由於15式上安裝了功率比較大的新型動力包,因此在單位功率上15式遠勝99式。雖然在高原地區功率有所下降,但是還是能夠滿足基本的戰場機動。
現代主戰坦克基本的火力和防護水平是450㎜~600㎜勻質鋼裝甲,15式坦克至少能夠達到這個水平。
雖然目前主流的三代坦克的火力和防護水平都高於這個基本數值,但是它們要麼與99式相當,要麼比99式還重,因此這些坦克很難進入高原地區作戰。
機動性與15式坦克相當的只有二代坦克,問題是二代坦克的火力與防護水平達不到三代坦克的基本要求,更不要說三代坦克在火控系統上的先進性了。
15式坦克打不過的主流主戰坦克上不了高原,能上去的二代主戰坦克又打不過具有三代水平的15式。
就拿前不久印軍的T-90坦克上前線的事兒來說,又是空運又是車載又是履帶行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熱熱鬧鬧的弄了4輛坦克上去。
由於裝甲兵正面作戰最基本的單位是營一級編制,基本裝備12~16輛主戰坦克。
印軍在邊境都陳兵10萬了,送上來的坦克起碼要有一個營編制的主戰坦克,這才能表明他有力量把重灌備運上去,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正面戰爭。
現在只送上來了4輛,這隻能表明印度的運力不足,很難在前線佈置較大規模的重灌叢集。
反觀我軍透過高原部隊的演習,已經清楚的表明我軍的15式可以滿足任何規模的高原作戰。
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宋朝時期對遼國和西夏一直處於劣勢,主要問題在於步兵對騎兵上的劣勢。現在印度山地師這樣的步兵部隊對上擁有15式這樣的鋼鐵騎兵的中國邊防軍,孰優孰劣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就是拋開15式,印度步兵對陣中國步兵它有優勢嗎?!我想現在世界上但凡思維正常的軍事指揮員,沒有人敢說自己國家的步兵能夠戰勝中國步兵的。
不然印度幹嘛在邊境上陳兵十萬?還不是怕前面打輸了,後面得撐住。別整的跟62年似的,前面被打爆了就可以長驅直入威脅新德里。
那次作戰中印度的確受驚了。我們沒力量打過去,我們是知道的,可是印度不知道。當時印度的高官在回答提問時已經不知所措的表示:中國軍隊想打到哪裡就能打到哪裡。
當然,62年的自衛反擊戰是過去的老黃曆了,現代的裝備都進步了。我們也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隨意嘲笑印度,畢竟人家也進步了。
還是咱們開國太祖爺說的那句話: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回覆列表
評價一種坦克的戰鬥力,主要是從火力、機動性和防護力三方面來評論。火力主要是看搭載的火炮和彈藥,防護性和坦克的重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坦克越重,攜帶的裝甲就越多。至於機動性,不僅和坦克的重量有關係,更和坦克的發動機緊密相關。根據世界普遍的經驗來說,重量越重的坦克威力越大,輕型坦克絕對不是重型坦克的對手。但是也有例外,在某些條件下,輕型坦克一樣能夠幹翻重型坦克。就以中國的15式輕型坦克和印度的T-90S主戰坦克為例,這兩種坦克雖然從紙面資料上看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對決當中,15式恐怕會佔據優勢。首先說印度的T-90S, T-90坦克裝備一門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具備一定的動對動射擊能力。在2000米的距離上,發射最普遍的3BM42脫殼穿甲彈,可以擊穿足足630毫米的均質鋼板。在使用貧鈾彈芯的情況下,2000米的距離上,足足可以擊穿870毫米以上的鋼板,這確實是很不錯的資料。至於防護性方面,T-90S採用多層複合裝甲,根據公佈資料,其車體正面對破甲彈的抵抗能力約等於600毫米均質鋼裝甲,在攜帶主動反應裝甲時會有更大的提升。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的15式輕型坦克。由於15式的總重只有33噸左右,因此這種坦克選用了105毫米口徑的滑膛炮。誠然,105毫米口徑滑膛炮和120毫米口徑坦克炮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結合了中國的最新技術之後,105毫米口徑火炮仍然有了相當的威力。15式輕坦的大威力105毫米坦克炮據稱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105毫米炮,使用新型長杆尾翼脫殼穿甲彈,理論上可以在3公里外,擊穿50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使用105毫米口徑3期彈的情況下,2000米處的穿甲能力應該能達到600毫米均質鋼裝甲以上。這足以擊穿T-90的防護。至於防護性,由於總重的限制,15式的防護效能比任何主戰坦克都要弱,但15式新輕坦使用模組化裝甲來解決這一問題,採用了模組化的多級別防護設計,有好幾個重量級別,最大全重達到40噸,其實已經超越了不少早期主戰坦克。基本型的新輕坦車體正側面裝甲,可以抵禦彈片、槍彈和小口徑機炮的射擊。透過增加附加裝甲,配備主動防禦系統,可以大幅度增強抵禦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導彈,小口徑速射炮,高速穿甲彈的能力。作為輕型坦克,機動性是15是最大的優勢,採用了650千瓦的8v132發動機,加上總重量只有30噸出頭,可以跑出70公里以上的時速。即使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冰雪地帶,其最大時速仍然能夠達到接近60小公里每小時,這得歸功於採用了二級可調渦輪增壓系統的柴油機扭矩損失小,在4500米高的海拔,扭矩損失僅有12%。因此即使是在山地雪原,其動力仍然是相當充沛的。如果把資料進行直接的對比,就會發現15式在火力和防護性上遠弱於T-90坦克,但是其機動效能是後者難以媲美的。而且現代主戰坦克基本都呈現出一個特點,即都難以防住對方主炮的直接射擊,15式同樣具備擊穿印度T-90S坦克的能力。雖然自身的裝甲無法抵禦對方的直接射擊,但對方同樣是在一擊之下難以生還。如果是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區進行作戰,T-90S在面對15式的時候確實會有比較大的優勢,但是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T-90S所用的柴油機功率只有平原上的60%,到那個時候T-90S就會連基本的戰術機動都難以進行。而15式輕型坦克仍然保持了88%以上的功率,可以在高原上輕鬆賓士。因此,在某些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的冰原上對決時,紙面資料優秀的印度T-90S,恐怕不是15式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