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頓圖書

    4月1日開始,無症狀感染者納入每日疫情通告。

    截至2020年4月2日24時,全國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027例。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染性?已康復出院的病人還會復發嗎?會出現像第一波那樣的疫情暴發嗎?4月1日,鍾南山院士在深圳衛視的專訪中,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多個熱點問題作出迴應。

    01. 暫無法證明無症狀感染者有很高傳染性無症狀感染患者,是指無發燒、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臨床症狀,也沒有可識別症狀,但是病原學監測卻是陽性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染性?傳染性有多強?鍾南山認為,不能說在全國現在有非常多的無症狀感染者,因為值得關注的就這兩類人群:一是密切接觸者;二是從重點疫區回來的人。無症狀患者有明確的傳染性,這個已經得到了證實。而是否有很高的傳染性,現在沒有證據來說明。按潛伏時期的時間,無症狀變成有症狀,一般也是0到14天。鍾南山表示,在調查裡,潛伏14天以上檢測攜帶病毒者佔的比例是很小的,1000多例裡只有13例,24天以上的11000多例只有1例。鍾南山特別強調對這兩類人群的雙重檢測,在14天的隔離期中,除了核酸的檢測以外,比如隔離到7天,還要做一些抗體檢測,證實是否感染。

    02. 復陽是病毒片段的殘餘,傳染風險低目前,出現一些已經是康復出院的病人檢測復陽。復陽是復發嗎?還會傳染嗎?鍾南山認為,康復患者的核酸檢測只是檢測到一些片段復陽,並不是全病毒。在口腔、咽部、甚至糞便裡發現陽性的話,都只能說它是一個核酸的片段,核酸的片段不等於病毒。一些研究也提取了這些病人的樣品,比如說痰、糞便的培養,沒有培養出活病毒來。“所以第一,病人自己絕大多數不會再感染。第二,傳染給別人的機會比較少。因此我不認為發現復陽就意味著會出現感染,而且又要他的密切接觸者隔離。”他說。鍾南山表示,患者康復後會產生比較強的抗體,傳染給別人的機率小。“具體來說是IgG抗體,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我們給病人、給正常人注射及將來發展的疫苗就是這些。一般大多數病人康復了以後,他的抗體會產生4倍的增高,一般不會重新感染。”

    03. 疫苗研製要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時間在採訪時,鍾南山談到現階段的關鍵,仍是第一線的藥物和疫苗研發,昨天晚上對此開會討論到很晚。“因為疫苗是個大問題,我們現在贏得時間研發疫苗了,但是疫苗它絕對不是很快就能做出來的。疫苗需要時間,還有重要的兩點:一個安全性,一個有效性。”目前仍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只有有效藥。而此前傳聞會有奇效的羥氯喹+阿奇黴素的藥方,鍾南山認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研究。羥氯喹現在看起來初步的研究也有些效果,至於加上阿奇黴素,他覺得從理論上以及從實踐上都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在中國,氯喹在臨床上的使用已經被證明有效。

    04. 康復患者是否會出現後遺症?仍需觀察康復者會出現後遺症嗎?對此,鍾南山認為,後遺症到現在為止還很難講,因為這個病的時間還太短了。鍾南山表示,新冠肺炎前前後後也就三個月,目前談這個問題時間還早,需要密切的觀察,但是相當短的時間裡,看起來康復的病人出現肺纖維化是有一定的可逆性。“一般病毒首先侵犯的靶器官最主要是肺。從我們觀察SARS的話,肺的功能會有些影響,因為有一些會引起肺的纖維化,但是相當多的患者經過了半年,甚至不用一年會康復。它不像會產生永久性的纖維化。當像過去SARS的一些後遺症,不是因為病,而是因為過量使用激素,引起股骨頭壞死等,這個是後遺症,但是並不是病理性的。”他說。

    05. 不會出現像第一波那樣的疫情暴發在談及中國會否有第二波疫情高峰時,鍾南山表示,我們有強有力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立即隔離,第一時間切斷傳播鏈。因此,不會出現像第一波那樣的疫情暴發。鍾南山表示,中國已經採用強力的壓制辦法,一是將高暴發區及時封堵起來,二是全國進行群防、群控、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並且在1月份就開始把診斷的權力下放到各大醫院,這些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鍾南山說:“新冠肺炎是一個全世界的病,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不採取措施,在全世界消除不了這一病毒,這是所有的國家都要共同來應對。因為現在包括美國都在採用強有力措施,最原始、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居家隔離。”鍾南山表示,“我相信隨著各個國家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的話,是能夠控制下來的,我估計應該是4月底左右,疫情應該下來了。4月底下來之後,病毒是否有可能會在明年的春季繼續暴發,還是沒有人能夠估計,也不知道會不會隨著高溫的到來消失。但隨著高溫到來的話,這個病毒活性肯定會降低。”

  • 2 # 方流國

    無症狀感染者,就是舊社會的閉口沙,現在的醫學專家們是政治家,高興怎麼說就怎麼說,疫情病毒怎麼會沒有症狀呢,這不是在瞎說嗎,……。

  • 3 # 抗擊新冠肺炎

    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與確診病例無異!

    3月27日,在上海市科協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從SARS到COVID-19”研討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階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是中國進入疫情防控“下半場”的一類重要監測目標。

    這類患者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記憶體在時間超過三週,具有傳染的可能性。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群傳播的隱患。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能力究竟如何?

    近日,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所陳奕等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的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較強,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分別為6.30%和4.1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長時間無防護密切接觸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高危因素。

    研究納入2020年1月21日至3月6日寧波市報告的所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資訊,確認和追蹤所有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對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包括2次/d測量體溫和詢問健康狀況並記錄,按照一定頻次採集樣本檢測病毒核酸,追蹤觀察率達100%。

    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3月6日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57例,無症狀感染者共30例,共追蹤調查了2 147例密切接觸者,其中,110例發展為確診病例,22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總的感染率為6.15%(132/2 147),其中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6.30%(126/2 001),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4.11%(6/146),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不同關係的密切接觸者中,以朋友/香客(22.31%)、家庭成員(18.01%)、親戚(4.73%)感染較高率,醫務人員密切接觸者未發生感染,各密切接觸者人群感染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05)。不同接觸方式中,與病例同住(13.26%)、乘坐同一個交通工具(11.91%)、聚餐娛樂(7.18%)均是感染高危因素。醫院診療環境下的交叉感染也不容忽視(1.94%)。提示長時間無防護密切接觸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高危因素。

    研究者建議,加強加快對密切接觸者的排查力度和速度,對密切接觸者儘快實施嚴格的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避免家庭內的傳播。對密切接觸者在發現時和解除醫學觀察前分別進行病原篩查,掌握密切接觸者的感染與轉歸情況。

    醫療環境中無防護措施下的病例間傳播方式也不容忽視,提示醫院要加強院內感染防控,最佳化院內發熱門診佈局與就醫流程,切實發揮預檢分診作用,發熱患者要透過預檢分診使用相對隔離的通道和就診區域,最大限度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同時建議在醫院入口處常年設定告示牌,提醒在就醫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此外研究發現,室外環境中無防護的面對面短暫交談,亦能引起疾病傳播,提示該病傳染性較強。要引導公眾做好個人防護,公眾在疾病流行期間,在人員密度較高的戶外場所,仍應佩戴口罩做好必要防護,人與人之間保持≥1 m安全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七里香》這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