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刻意練習產品思維
-
2 # 薪知識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轉型產品經理。我記得《從為什麼開始:喬布斯讓Apple紅遍世界的黃金圈法則》這本書裡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有些人知道自己是“怎麼做的”;但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唯有那些明白“為什麼”的人,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做事情,是自內而外、自上而下,必須先考慮其核心本質,然後再去著手其他的,這樣才會有成效。
所以,你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麼想轉型成為產品經理?Why?
其次,付諸行動轉行不難,轉行後有成績才難。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合適轉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是最複雜、最綜合、最考驗人的職業。他需要很強的思維邏輯能力,明白產品前後端各種複雜的邏輯銜接;需要很靈活的思考能力,能快速從規劃者與使用者之間進行思維的轉換;需要很敏感的資料觀察力,能從複雜的運營資料推導產品運營過程的真實場景;需要更夠多知識的儲備,要懂技術、懂設計、懂推廣、懂運營、懂使用者,對事情的理解要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很好的協調合作能力,面對不同性格、職業、職位,協同team作為一個整體完成產品的各項支撐工作;需要很主動的推進力,能夠及時發現公司、專案、產品運作中的短板,並能夠在沒有實權的前提下協調全部資源把事做好,資源包括人力、資金、時間和老闆的支援;需要足夠的領導能力,在團隊中被信任、有影響力、有話語權,能夠讓兄弟們為你去拼命,同時公司不會賦予你這樣的權力,而是透過自己人格魅力的展現……還有很多很多。
並且,初級的產品經理雖然很容易做,但整個職業生涯有多個分水嶺,你在這個職業能走多遠,除上述還需要很多,包括同理心、執行力、擅於歸納和總結的能力等等。
周鴻偉在演講時就曾說過產品經理是最委屈的,因為他頭銜最低,經常要協調很多人,要忍受技術部門的白眼,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給他近乎矛盾的要求,甚至有時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謂白痴領導給他的指令,而且很多時候還要協調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包括市場、傳播。但是他也認為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就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總經理,就要透過人微言輕,但是你要敢於說話,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敢於對一些意見說不,要能夠鼓起勇氣去推動很多事情的進展,哪怕非常難。
最後,助你轉型成功吧!
-
3 # 傅淏微信fuhao1496
看你怎麼選,選擇路徑不同,難度就大不一樣。
產品經理是思維,不是技術,思維的特點就是門檻低、天花板高、驗證成本高。編個程式,跑通就是過了,很好驗證,但門檻高;設計一個App沒做過也用過,至少有用其他App的經驗,所以門檻低,但到底怎麼設計是好的,總不能都給你編好程式、設計好UI,還切好圖,找批使用者給你試效果吧?!
所以,如果你遇上不正規的小公司,可能也沒有做產品的經驗,會吹的話,也許能蒙一個產品經理或者助理。但是正規的公司一定很重視產品經理的實戰能力,所以一般會要求你經過專案驗證、有深入的思考甚至知識體系。畢竟一個專案的資金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
4 # 創享學院
1、關於轉崗產品經理,必須越過的心魔對於想轉職的人來說,最大的擔憂莫過是自己又要從0開始。記得很多人對我說,不要隨便轉職,當你重新在一線打拼的時候,同齡人都已經當上資深員工,和管理者了。的確,這是真誠和現實的建議,我很感謝他們。但我相信,只要是一件事情能讓自己成長,和朝好的方向變化,這件事情就是好的;即使自己可能會失去之前的積累和地位。另外,我也相信,一些事情不能和別人對比,也不能太在意別人眼中的形象,而應該考慮自己是否能真正的,獲得內心的寧靜、愉悅和滿足。
2、關於轉崗產品經理,其實轉職一定不是從0開始職場常識+互動設計能力+專案經驗,這些都能立即運用到產品崗位上。至於做產品的思維、感覺和做事方式,也肯定不是0。只是在應聘時,需要做一些功課來證明。
3、關於轉崗產品經理,原公司轉,還是換公司轉?前者肯定是最保險的方案,因為你對業務和人事都相對熟悉一些。我當時有機會在原公司轉崗,而且是產品負責人主動招募我,但我還是選擇了後者。因為我還要選擇一個更合適的行業,而不是僅僅完成轉崗。我相信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成熟,做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方法論,也會越來越成熟。會有一大批經過標準方法論洗禮的產品經理,出現在市場上。因此,我的觀點是,在未來更加吃香的產品經理是這3類:1)懂技術,會運用新技術;2)掌握某一領域和行業的專業知識;3)能整合資源。自我判斷,我適合在第2條上深耕,而我很確認對前公司所做的行業沒有真正的熱情,因此,我選擇換公司轉。
4、關於轉崗產品經理,技能短板,需要迅速補足前公司招募我的產品負責人說,如果我到他們那,需要迅速找到專案管理和資料分析的感覺。而這兩項,是我真正沒有實際操作過的東西。的確,別人和自己認為自己能做,和自己真的做過是兩碼事。其中有很多隻有實際操作過,才知道的細節。對於轉職的人,必然存在技能短板,必須有意識的在短期補足。
5、關於轉崗產品經理,相信自己能做到我想了很多說服自己的理由,推匯出自己能轉職成功,但真到了要做抉擇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一些惶恐和擔心。於是,我這樣對自己說:“你知道前方是什麼嗎?”“…不知道。”“…那你怕個X啊!”
-
5 # 星河系教育
這要看你想轉型成哪一類產品經理。
還有一類是金融產品經理,給金融公司做軟體產品。這就比較複雜。除了懂網際網路,還要懂金融知識。這類產品經理比較難做,門檻高,需要培訓。當然,工資也很高。月薪1.5萬元起。
回覆列表
前言:產品經理是幹嘛的?我當下的理解是他是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的一群人。
忠告:程式設計師轉型做產品人,把我這一年半新悟出的道與理,送給大家。想轉型產品經理,或者產品初學者建議認真看完!
此文產品經理方法論,僅供參考,請不要完全模仿!
本文目錄:
一、思維模型
二、工作方法
三、坑有哪些
四、專案延期
一、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是我們部門老大鄧春林總監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個詞語,那麼什麼是思維模型呢?
我所理解的就是,每個人自己在做產品思考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的時候,形成的一套固有的思維方式,而且因人而異,每個人都必須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沒有強制要求每個人的思維模型一模一樣,但可以參考借鑑別人好的思維模型,從而悟出自己的道。
定義
我的思維模型:用技術MVC架構思考解決問題。
解析
M:資料庫底層,也就是事務的本質。
C:業務邏輯層,也就是各種事務之間,各個業務流程的流轉。所以,我思考問題的順序是:先挖掘此需求背後事務的本質以及他的價值,再分析涉及到的各環節的業務流程,最後用原型介面將整個事務過程串聯起來。
因為是技術出身,所以我希望將經典的MVC技術架構與我做產品經理時,思考問題的方式進行完美的結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個提出使用mvc架構作為思維模型思考問題的產品,但我不希望我是最後一個。
二、工作方法
1、如何需求調研
a.瞭解問題現狀
問清楚需求方遇到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不爽在哪裡,痛在哪裡,不解決會怎樣?最後,將需求加以記錄,並與需求方確認。
b.現有業務流程
問題是出現了,那麼當下你們是用什麼方式規避這個問題的呢?現在你們的業務流程是怎樣的呢?希望在流程上做哪些最佳化呢?
c.功能價值
這個問題解決後,對你有什麼好處,產生什麼價值?
d.可行性分析
排好優先順序,及時反饋結果。做還是不做,都要給合理解釋;並不是需求方說的全部就是需求,要自我加以過濾;他說的痛,是不是以偏概全,要追究問題的本質,他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2、如何需求評審
a.產品出原型+規則
評審之前,必須自己獨立想清楚此次需求所有涉及到的規則。雖然,可能未必有些情況自己考慮完全周全,但必須自己用心深度思考一番。否則,召集其他專案組成員,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這裡,與我以前做專案經理時候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相當於是我要改變以前固化的思維模型,此中過程,有些困難,還好我挺過來啦。
b.產品初步與需求方原型評審(可多次)
自己初步畫的原型和規則,得先跟需求方單獨過一下,確認是否達到初步預期。如果沒有的話,那就要及時調整出新的原型+規則,迴圈往復,直到需求方滿意為止。
c.產品初步技術原型評審(可多次)
需求方搞定,那麼就要單獨搞定專案組中得技術成員(前端、後臺、測試、UI等),技術與需求方關注的是不同的視角。需求方,是告知其有這樣的頁面和規則。技術,會問為什麼有這樣的頁面和規則,能否解釋清楚明瞭。技術提出的問題,你解釋不清楚,那就要修改原型+規則,直到任何一個技術都沒有問題為止,此輪評審才算結束。
d.產品組織專案組所有成員正式評審
需求方與技術都搞定了,那麼召集專案組所有成員,組織大會議室,進行系統當前版本的正式評審,就水到渠成了。最後調整完畢的原型+規則,必須同步給專案組所有成員,如果此次正式評審仍有疑問,那麼又要重新調整原型+規則;如果沒有疑問,那麼專案評審成功,順利推進到開發階段。
e.專案排期
f.上線驗收
測試驗收需求後,進入產品+需求方驗收階段,此時一般在灰度環境,不會影響正常線上資料。雙方同意上線後,測試走上線流程,專案當前版本上線成功。
3、如何自我開展工作
a.遇到問題,先至少想個解決方案,再和別人溝通
b.事事有反饋
出於尊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給予反饋。即使當下沒有解決方案,即使當下很忙。訊息已讀未回覆,容易給人造成誤解,也容易讓別人失望。
c.多聽少說,不要插話,不要強加個人觀點
此點更像是為人處世之道,要懂禮貌。實在要插話,請先說句:不好意思。有時候,產品經理組織會議,作為主持人,必須要打斷大家偏離主題相關的話題,必須要有控場能力。這不是不尊重人,我們只是想讓會議變得更高效有價值,產品經理的會議多而複雜,如果不會控場,那會浪費極其多的時間;別人討論的時候,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誘導別人、誤導別人。特別是需求方的吐槽,讓其暢所欲言,讓其說個痛快。然後,自我再總結挖掘問題的本質。
d.時刻關注問題現狀、業務流程、功能價值
這三點缺一不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公司當初系統改造的時候,我就吃過不少虧,就是因為自己當初還是個小白產品,沒有自己的思維模型,沒有關注問題現狀、當下業務流程、功能的價值,為後來自己所做的產品,挖了不少坑。結果,上下游系統巢狀太深,坑也是越陷越深,好不酸爽。
e.對上下游系統必須要有所瞭解
這點,也是感悟很深。很多時候,各個系統的產品,都是隻關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想需求想問題,沒有把涉及到的上下游系統考慮進去。導致的結果就是,在自己系統沒有什麼問題,結果串聯上下游系統就暴漏各種問題。有些時候,也能理解,自己系統的需求不斷,加班加點趕原型寫規則,哪有時間去了解其他系統哦?不過,時間猶如X溝,擠擠還是有滴,各位老鐵。
f.控制好情緒,別激動
產品,被人質疑,背鍋俠,被人diss,那再正常不過的啦。你會不會做產品?你做的什麼垃圾產品?我要換產品,你不行。你會不會畫原型?你有沒有想清楚?這個專案做出來有什麼意義?你是什麼垃圾?老鐵,淡定,Sunny總在風雨後滴,乾巴爹!
g.多換位思考,保持同理心
不同的人,你要切換自己成為不同的角色,爭取與其保持同頻,明白其所思所想,這點很難,我也就說說,目前感覺依然差之十萬八千里
h.對過程和結果都要負責
很多時候,咱們明白對過程要負責。但是,結果其實我們更要負責。產品上線了,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嗎?後續能不迭代就不迭代?產品的死活,與我無關,反正我已經做好了。這些想法,我認為都是不對的。我們只是做了0到1,1到100,依然是任重而道遠,要有產品人該有的情懷,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i.自己做的產品一定要比任何人熟悉
自己做好的產品,一定要將輸出物弄完整。至少有原型+規則+操作手冊,如果有影片那就更好了。一來便於傳承,二來便於後期自己回憶。有時候自己負責的系統有點多,部分功能忘記細節,有資料的好處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希望各位產品多為後人栽樹,讓其乘涼。
j.一定要經過關鍵大佬同意
有些新的產品、新的業務、新的需求,會牽涉到多個部門多個關鍵人物,這個事能不能做、怎麼做,一定要跟相關關鍵大佬正式確認,全部同意才能去做,千萬不能火急火燎。不能因為一個關鍵人物的單方面決定(其他大佬未知,或者不同意)的情況下,去為其做這件事。要不,不僅吃力不討好,而且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總結:必須正式會議正式檔案,所有關鍵人物必須都在,沒有最終定方案,產品不做任何調整。
k.關鍵節點及時通知
#已上線版本通知:專案上線了,要及時告知需求方和專案組所有成員,上線功能+功能價值等關鍵資訊;
#未來規劃通知:專案當前版本上線了,未來的規劃,要簡明扼要的通知給需求方和專案組所有成員。
#專案風險通知:這個必須通知,下面第四點我有再次強調。不僅要通知,而且還要解釋清楚原因。
l:會議關鍵人物
j.原型與TAPD如何規劃
如果是新的專案,那麼以原型為主,tapd為輔;
如果是已上線的專案,那麼以tapd為主,原型為輔。
4、如何與專案組成員合作
a.我們應該互相尊重,相親相愛形同一家人
b.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寫程式碼
我時常提醒自己專案組的技術,不要死寫程式碼,多思考下他背後的意義。如果你是使用者,你會用這個功能嗎?價值何在?有的技術就做的特別好,根本不用我提醒,反而很多時候能給予我極大的幫助。
c.有鍋我來抗
產品,很多時候是背鍋俠。有時候,專案組其他成員的鍋,我覺得沒必要去追究,就是咱們的鍋。單獨再去找出問題的專案成員溝通,讓其注意就好。
d.不會為難你,但請別給我挖坑
說實話,如果我要較真,技術同事評估的工期,我自己都能評估的出來(之前創業時幾乎天天給客戶評估工期)。我並沒有干涉技術評估的工期,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對他們的尊重,各自評估自己的開發時間,我心中自然有一杆秤。但是,不要總是快到上線的時候才告訴我要延期。評估工期,不是兒戲,請認真對待。我喜歡,未雨綢繆,提前告訴我任何風險,這樣我好把控專案進度。
e.所有新需求必須經過我同意
所有需求,必須經過我這邊過濾。部分小改動,需求方有可能直接跟技術溝通。但必須告知我,我同意才能改,不同意我會告知需求方與技術原因。
5、如何與專案組之外同事合作
a.關鍵人物溝通
外部團隊協作,一定要找到關鍵人,能拍板、有話事權、決定權的人,這樣溝通協調事情事半功倍
b.藉助外力
如果外部團隊相關關鍵人不配合,那麼請求上級領導協助,並告知此事來龍去脈。反正,逐級往上彙報,直到此事有個處理結果。不要害怕得罪人,我們是做事的人,對事不對人。
c.所有正式的決定必須有據可查
所有正式的決定必須有資料儲存(公司郵件等),便於日後以防雙方忘記,或者扯皮
三、坑有哪些
a.歷史資料
任何一個系統改造的大難題,我就深深地被其困擾過。要把按照以前舊規則的幾萬條舊資料匹配系統改造後的新規則,而且還要保證這些資料上下游系統能夠跑通,此種過程是極其困難和麻煩的。
b.技術沒空,導致專案延期
有的時候,被這樣坑,也是無語的很。本來大家都溝通好的上線時間,突然技術跑過來說我這邊沒空搞你這個專案,要搞其他更重要的專案,你的專案要延期(此時,心中一萬個策馬奔騰)。一次還好,一次又一次,你爽嗎?你的需求方爽嗎?
c.遺漏的技術bug
測試小哥哥小姐姐其實很給力,沒有他們把關,一個專案上線肯定更多問題。但百米也有一疏,上線後仍有技術bug情況,也是有的。如果重要緊急的,要求團隊成員加班加點必須解決;如果不重要緊急的,也別太為難人加班加點,雙方定個寬鬆點的最佳化時間期限就好,技術都是很好的一群人,不要為難他們。
d.需求變更
又一個老大難問題,需求變更導致的風險,是很麻煩嚴重的。不過,要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能力判斷,此次需求方變更需求的影響範圍。如果影響不大,那能改就改;如果影響較大,那必須報風險;如果是影響思維模型中的底層資料架構,那必須報嚴重風險。
e.緊急需求
最怕這類人,不講理還霸道,整個專案正常的上線流程又不是不知道,但還要提出我現在就要,一週之內就要這種不懂網際網路專案正常上線流程的無理要求。誰的事不急,誰的需求不重要?你現在要,我也給不了,小需求我可以快速評估,儘快上線,儘量做到能今天上線絕不拖延到明天。但是,大需求該怎麼走流程還是得怎麼走。
f.影響上下游系統
上面已提過,再次強調其重要性。我覺得此牽一髮而動全身之事,應該是整個專案組的成員,都要去考慮,而不只是產品經理。
g.部分原型規則遺漏
這個鍋,是產品經理的,考慮問題不周全。但是,我覺得不完全是,專案是有需求方、所有專案組成員一起評審的,大家都沒發現,咱們不小心漏掉也是無心之舉,只能透過不斷刻意練習,儘量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咯。
h.專案組臨時換人
專案開發到一半,技術突然離職或者被其他專案借調,導致專案突然報風險,也是很容易讓人措手不及。如果技術離職,得找人儘快接手咱們的專案。如果技術被借調,咱們產品得去了解具體原因,想解決方案。最終目的,保證專案正常上線。
i修資料
資料在,各上下游系統中流轉,難免出現一些錯漏的資料,在系統上已經是無法修改的了。這種時候,只能透過技術手段,後臺修改該部分問題資料,保證資料正常流轉。
j.雜事纏身,無法專心出原型+規則
很多時候,咱們會被各種雜事幹擾自己正常的工作。各個需求方的需求都很急,但卻被各種雜事、會議拖慢了專案正常進度。很多事很多問題,不得不處理;很多會議,不得不參與。此時,高效的處理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高效的討論會議並達到會議目標,尤其重要。這一點,仍然堅持對事不對人原則。
k.各系統需求邊界劃分不清
估計很多產品,自己都沒搞清楚自己做的系統目的是什麼,只要需求方提出來的需求就接進來,根本不在乎自己系統的定位是什麼,邊界是什麼。這樣做,沒錯。但是,需求方提出的是其他系統的需求,你是不是應該找其他系統產品聊聊,將各個系統邊界劃分清楚?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l.崗位職責劃分不清
很搞笑的一點就是,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我所負責的產品,同時擔任產品經理、客服、日常運營維護三個崗位職責,卻拿著一份產品經理崗位的工資。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我是搞清楚了,可貌似我們公司有些人沒搞清楚
越做越發現,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很難界定清楚,需求溝通,產品設計,運營,客服,系統維護等等,貌似很多方面都會涉及的到。我們就像個家裡的保姆,哪裡需要,就去哪裡解決問題。
四、專案延期該怎麼辦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專案最大的風險就是專案延期。因為延期,導致的後果,可大可小,這點因專案而異。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a.查明原因
導致專案延期的原因:離不開需求變更、原型+規則考慮不周全、技術bug、專案工期評估有誤、突然更換專案組成員等等。是其中哪個原因,還是哪幾個原因?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爭取下個版本或者其他專案,不要再犯。
b.定解決方案
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連產品經理都手足無措,沒有解決方案。
c.上報風險
專案都報風險,導致延期了,如果該知道的人還不知道相關原因的話,那就說不過去了。而且,必須給出大家合理解釋。
總結
感謝這一年半以來,所有對我給予幫助的公司同事,有點進步,餘下的時光,請多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