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昕嶽
-
2 # 江城知事兒
首先我們要知道儒家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其核心是"仁"。這裡的捨生取義,換做現在的解釋,我們可以理解為,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要維護國家利益,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於發生衝突時,我們要以集體利益為主。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當然,有句話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 一書中引用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這句話。
讚揚張思德是為人民服務而犧牲,其死重於泰山,進而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戰士要向張思德學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而捨生取義的意思為:為維護正義事業而不怕犧牲生命。有異曲同工之妙!捨身取義與《孟子》中本心的聯絡:本心是指羞惡之心,而捨身取義是指捨棄生命獲取道義。
兩者用對比的方式巧妙的突出孟子對自己思想的不斷昇華。這樣的示例也比較多,比如:戊戌六君子,比如:蘇武牧羊,再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文天祥。黃花崗那些犧牲的英雄們,引用文天祥的一句詩句來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 # 道生無名
講故事沒用,成吉思汗的法令一二三四就在那都清楚,到你舍的時候舍不捨由不得你,你不捨我幫你舍!這就是文化的作用,沒人玩那個彎彎繞,要榮譽富貴光明正大一刀一槍血裡火裡去掙,不齒於勾心鬥角玩陰謀!別人看不起漢人也就為這!整用不著的講故事都本事,到捨本的時候兔子遍地老虎少!
-
4 # 冰山一角11698865
儒家到明清就只會講故事了。苛求道德不講實際,說的天花亂墜,實際屁用沒有。所謂發奮就是認真走形式,到時自殺,而且用最噁心的方式吞鴉片。儒家最大的危害就是是下層手工業者失去了文字記錄能力。把所有教育文化的國家資源用到公務員提拔。技術上失去多樣性,許多好的技術,失去文字記錄的可能失去發展的機會。儒家由於掌握國家機器,有選擇性的竊取其他學派思想,自己學說混亂,形成儒黨。對異己者迫害摧殘。
-
5 # 願祖國昌盛人民幸福
稍微看點歷史,你就知道,孟子是中國古代研究義利關係最著名的專家。他喜歡把道義和利益對立起來看,在道義和利益對立的情況下,要你進行兩難選擇。而這樣的兩難選擇,對孟子來說,則完全不是個問題,因為他總是選擇義。
他老人家認為,義和利是矛盾著的兩個概念,而義要重要過利。為了強調這點,他說了上面那段話,就是想證明,道義甚至比生命還重要,為了道義,他可以放棄生命,更不要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利益了。我們都知道,生命比利益重要,民間就常用“要錢不要命”來形容人幹傻事啊。
既然生命比利益重要,而道義又比生命還重要,則道義比利益重要就不證自明瞭。
孟子的這個觀點被後世進一步演繹成不能說利了。“言利之徒”是古代常用語,就是罵你是小人,是奸邪之輩。這個詞,我們今天不覺得怎麼樣。可是在古代,你被稱為“言利之徒”的話,那問題就很嚴重了,這大概相當於在今天被稱為“反革命”一樣的嚴重。
孟子這段話到底有沒有問題呢?我看還是有些問題的。
首先,孟子是靠魚和熊掌來比喻義利關係的,這對孟子這樣輕視利益的人來說是引喻失當了。孟子為什麼要熊掌不要魚?有人說是熊掌比魚好吃。這基本上是胡說,說這話的人一定沒有吃過熊掌。我就覺得熊掌沒有魚好吃(不要懷疑我沒有吃過熊掌,我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的玩具就是一對毛茸茸的真熊掌),可見,熊掌好不好吃純粹是因人而異,我不喜歡吃熊掌,可這並不妨礙我選擇熊掌而捨棄魚。為什麼呢?傻子都知道,熊掌比魚貴很多啊。
因此,孟子選擇熊掌的真實可靠依據,應該是熊掌比魚的價格貴。這樣,孟子他老人家按也是按利益大小來判斷事物價值的。那他又有什麼理由要別人輕視利益呢?顯然,孟子比喻違反了基本邏輯常識。
回覆列表
舍的是小我,而成全的是大我。在國家危難之際,只有靠眾多的小我才能維護國家這個大我;像王陽明舉的例子:當有小孩子落入井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但是有的人會毫不猶豫的去救人,而有的人卻要思考再三,捨生救人的人說明他們得良知是光明的,而猶豫得人說明他們的良知不純,需要不斷致良知,使自己得良知光明。毫無疑問,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是不希望國家遇到危難、別人遇到危險的。但是如果真到了這一天呢?那就像《尚書》中說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不改變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就當前來說,捨生報國,捨生救人,都是弘揚社會正能量,可能當時會有所犧牲,但長此以往,會形成人心向善的良性迴圈。如果人人都見死不救,那這個社會就會陷入無窮的惡性迴圈,誰想生活這這樣的社會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