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迷路者2948516
劉弗陵是聰明的皇帝,桑弘羊陷害霍光,劉弗陵都知道怎麼回事,他在霍光不搞事情,如果不是因為早死,將是比肩漢武帝的存在,昭宣中興說的就是劉弗陵和劉洵
-
3 # 三多學歷史
剛才“國家人文歷史”就霍光的貢獻和權利慾望方便作了不會還政的回答,我就從昭帝的性格來分析。昭帝劉弗陵是武帝最小的兒子,而且武帝為了清除小兒子即位後不出現後宮干政的事,事先逼死了劉弗陵的母親,當時劉弗陵雖小,但已懂事,問題是武帝死後,劉弗陵幾乎就是孤兒了,性格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孤僻,再加上又是皇帝,更會形成一種孤傲加脆弱、敏感的性格,同時他又極其聰明,這就註定了他在皇權與相權的鬥爭中不是老謀深算的霍光的對手。另外,霍光是那時的朝政柱石,這讓聰明的劉弗陵不想,也不敢搞魚死網破(後來的劉賀就是搞魚死網破那套,結果網沒破,魚先死了,還臭了) 。如果劉弗陵沒有早逝,他也只能等,還要憋屈的等,等到霍光先死。劉病已雖然生存、生活環境不好,幾次險死,但在成長過程不缺關愛和幫助,這就造就了他豁達的性格,以及能體會民間比自己更疾苦的良知,這些都是他成為中興之主必備的素質。很可惜劉弗陵缺少的就是關心和幫助,導致他經常一個人在宮裡有神經質的表現,霍光就是從國家考慮也不放心將朝政交給這樣的皇帝啊!
歷史很難假設,我們只能從霍光日後在輔佐漢宣帝劉病已時的所作所為做一些合理的想象。即便是漢昭帝劉弗陵沒有突然病逝,霍光也未必會真的還政。
霍光其人,在當時的漢宣帝以及班固看來都是忠於漢室的,幾次在漢室危急存亡的時候,都堅持擁立漢昭帝以及漢宣帝。所以他死後,漢宣帝才為他舉辦了一場規格堪比人君的葬禮。但是即便是宣帝對霍光內心也是充滿了不滿與忌憚。正是因為霍光的擅權。這是一個與皇權相沖突的實質性矛盾。
從史實來看,霍光是一個權力慾以及控制慾很強的人,同時私心也很重。在輔佐皇帝的同時,他一方面牢牢控制朝政,另一方面又大肆的封賞還有提拔自己的親屬。兒子霍禹做宮殿守衛的中郎將也就算了,就連侄孫都派了官做了同等的職務,他的弟弟霍山封為奉車都尉,兩個女婿分別是東宮、西宮的衛尉,甚至整個京城的兵權都掌控在霍氏一家的手中。其他的堂兄弟、女婿、外孫等等也都做了內朝官,可以自由出入宮省,“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不得不說這些都是霍氏被滅族的隱患。
歷史上,霍光曾有一次上書“歸政於皇上”,是在元平元年的七月,當時他堅持迎立的劉病已剛剛進入未央宮,就在當日舉行了登基典禮成為漢宣帝。第二年,霍光就向皇上提出要歸政。但是宣帝表示朝政離不開他,仍然委任霍光為大將軍,之後也就同之前一樣,將朝政都向他彙報,之後再上奏漢宣帝。可見霍光“請辭”也是一種“套路”,宣帝雖然覺得“芒刺在背”但是也不敢輕舉妄動。由此來看,霍光的專權應當不是針對某一人,即便是漢昭帝在世也很難擁有和諧的“君君臣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