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風一刻

    軀幹共濟失調  軀幹共濟失調(姿勢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步態和姿勢(站立和坐時)平衡障礙,如站立不穩、起坐不穩、行走不穩、 Romberg徵(睜眼、閉眼)陽性(不穩),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眼球震顫常無。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蚓部(原始小腦)受損害。可見於ADCAⅢ型,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  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運動性小腦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平衡障礙,如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準、辨距不良、輪替運動差、誤指試驗偏向病側,眼球震顫較多見(粗大),步態不穩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濟失調嚴重。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半球(新小腦)受損害。

    全小腦共濟失調  全小腦性共濟失調,病損部位在原始小腦、新小腦、小腦核團、小腦傳人(出)纖維,臨床表現為軀幹、肢體、步態的共濟失調,可見於ADCAI型等。

    1、按形態結構和進化可分為:絨球小結葉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腦或古小腦),小腦前葉anterior lobe(舊小腦),小腦後葉posterior lobe(新小腦)。

    2、按機能可分為:前庭小腦(原小腦或古小腦archicerebellum),脊髓小腦(舊小腦paleocerebellum),大腦小腦(新小腦neocerebellum)纖維聯絡和功能  1、前庭小腦:調整肌緊張,維持身體平衡。(病變引起平衡失調)

    2、脊髓小腦:控制肌肉的張力和協調。(病變引起共濟失調)

    3、大腦小腦:影響運動的起始、計劃和協調,包括確定運動的力量、方向和範圍。

    編輯本段進化過程

    小腦  原始的小腦出現在圓口類的七鰓鰻。在大多數魚類,小腦還不發達,體積小,表面光滑,它只是橫跨在第四腦室上方的一小塊凸起的頂壁。軟骨魚綱中的鯊魚小腦較大,表面甚至出現溝裂。兩棲類,表面也缺乏溝回。少數在海中洄游的龜類小腦的體積在整個腦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爬行類的小腦內部開始出現神經核團,這標誌著小腦聯絡增多。鳥類的小腦非常發達,在種系發生上顯得突出。它的小腦體積大,表面溝回緊湊,位於內側的新小腦部分特別發達,接受來自脊髓的傳入纖維和來自上位腦結構的投射纖系也更核亦隨之發達。到了哺乳類,小腦進一步發展,新小腦、舊小腦及古小腦分部清楚,表面的溝回變得更為複雜,神經核團更加分化、發達,其生理功能也更為完善和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份了,為什麼都天氣還是那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