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整個清朝一直都是滿臣地位高。  清朝規定,給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滿臣,便要自稱“奴才”;如果是漢臣,則要自稱“臣”。漢臣如果自稱為“奴才”就算是“冒稱”。  “奴才”與“臣”這兩個稱謂,誰尊誰卑,以今人的眼光,無疑是“奴才”低於“臣”。但這種判斷,與清朝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奴才”一稱,從表面看,似不如“臣”字體面、尊嚴,實則“奴才”要比“臣”金貴得多。“奴才”,實際是一種滿洲人主奴之間的“自家稱呼”,非“自家人”的漢人是沒有資格這樣稱呼的。  漢臣稱“臣”,並不是皇帝為了照顧漢臣的面子,“特地優待,錫以佳名”,而是為了與“奴才”一稱相區別,以顯示漢臣的地位低於滿臣。俗諺雲:“打是疼,罵是愛”,清朝皇帝讓滿臣自稱“奴才”,實際是罵中之“愛”;反之,不讓漢人稱“奴才”,則是因為缺少這份“愛”。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共同上了一道關於科場舞弊案的奏摺,因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稱為“奴才天保、馬人龍”。乾隆皇帝看到奏摺後,大為惱火,斥責馬人龍是冒稱“奴才”。於是,乾隆帝做出規定:“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一體稱‘臣’”。這個規定,目的就是不讓漢臣稱“奴才”,為此,寧肯讓滿臣遷就漢臣也稱“臣”。  滿族統治者不肯讓漢人稱“奴才”,這是為什麼呢? 魯迅先生的雜文《隔膜》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滿洲人自己,就嚴分著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佳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  晚清時期,滿人內部仍保持著很濃厚的奴隸制習氣。坐觀老人《清代野記》記雲:“每有旗主,貧無聊賴,執賤役以餬口,或為御者,或為喪車槓夫,或為掮肩者。若途遇其奴,高車駟馬,翎頂輝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車代其役,奴則再三請安,解腰纏以賄之,求免焉。故旗奴之富貴者,甚畏見其貧主也。”這就叫“嚴分著主奴”。“嚴分著主奴”的習慣反映到典章制度上,便是滿臣奏事時要自稱“奴才”。滿臣自稱“奴才”,不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漢臣則沒有滿洲人傳統的主奴關係,所以也就只有臣子的身份,也就不能稱“奴才”。正因為這個原因,馬人龍奏事時自稱了“奴才”,便被認為是冒稱。

  • 2 # 滴逃逃

    縱觀整個清朝一直以來都是滿臣地位高,理由如下:

    1、清朝規定,給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滿臣,便要自稱“奴才”;如果是漢臣,則要自稱“臣”,奴才與臣這兩個稱謂,誰尊誰卑,以今人的眼光,無疑是奴才低於臣。但這種判斷,與清朝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奴才一稱,從表面看,似不如臣字體面、尊嚴,實則奴才要比臣金貴得多。

    2、魯迅先生的雜文《隔膜》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為此,寧肯讓滿臣遷就漢臣也稱“臣”,因為天保的名字在前,也就不能稱“奴才”。

    但也有個別漢臣地位高於滿臣,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他們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尤其是袁世凱硬是逼迫皇帝退了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交量是算買進的還是算賣出的?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