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器世界
-
2 # 島主說事
假如德軍提前發起巴巴羅薩戰役,蘇德戰爭會有什麼樣的結局?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方面,希特勒發動二戰是一步步有計劃實施的。1936年希特勒掌管德國權力之前,他對二戰如何走向還是停留在擴張野心和對西歐各國進行試探性的想法上面,因為此時,德軍的發展還需要一定的空間和實力支撐。但是,希特勒充分利用了英法綏靖政策給德國重新崛起的機會,德國是一戰後首先擺脫經濟蕭條危機的國家,加上蘇聯對德國的幫助,使德國迅速崛起的軍事工業得到空前發展。雖然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自傳中把侵略蘇聯的決心就已經暴露出來,但對裝甲閃擊戰能不能打贏蘇軍還是個未知數,只有佔領法國與英法聯軍較量以後,希特勒才有了進攻蘇聯的底氣和信心。
另一方面,巴巴羅薩計劃是德軍總體擴張野心的重要部分。對德軍統帥部來說,先西歐後東歐包括蘇聯亞洲部分,這是德軍擴張的重要環節。但從閃擊波蘭開始,德軍的野心是在逐漸壯大的,由於閃擊戰在入侵西歐各國中得到檢驗,使希特勒加快了侵蘇的進度。但巴巴羅薩計劃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時機選擇上,1940年12月德國在佔領法國以後開始制定巴巴羅薩計劃,但期間經歷了諸多事件阻撓,客觀上講如果3到5月份發動戰爭,效果遠遠比夏天要好一些,尤其是莫斯科戰役的延後,為德軍失敗埋下了伏筆。二是閃擊戰對蘇聯的制約問題。閃擊戰在西歐各國有效,但對蘇聯的作用受到了壓制,原因就是蘇聯地大物博,閃擊戰在後勤保障和道路運輸上都存在脫節和足的難題。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度來看,這兩個因素極大地影響了德軍的進攻,這也是巴巴羅薩計劃失策之處。
當然,如果巴巴羅薩計劃提前展開,德軍是否就能打贏東線戰爭呢?這個問題也並不見得。畢竟德軍準備這麼大的戰役是需要時間和裝備準備的,主要原因還是德軍對蘇聯預估不足,是蘇聯軍民的衛國信心和敢於犧牲勇氣打贏了這場戰爭。同時,德軍面臨兩線作戰和盟軍登陸的威脅,客觀上講,這對德軍也是致命的打擊。
-
3 # 虎子動物世界
巴巴羅沙計劃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戰略上的失敗。德國主要靠的是“閃電戰”掃平了西歐,而“閃電戰”所依靠的正是速度,能夠維持速度的,除了用於自身快速推進的戰爭裝備外;更需要腳下賴以運動的道路。可不幸的是,德國選中了地大物博的蘇聯;綿長,泥濘,寒冷的自然條件,這剛好削平了德國的賴以取勝的“閃電戰”優勢,巴巴羅薩計劃剩一下的,就只有一場大國與小國之間的綜合國力交流,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本身與西歐以及美國就是不往一個壺裡尿的兩個敵對陣營。本來如果德國適可而止,遊刃於兩大陣營之間,即可改變二戰的結果甚至整個世界格局。但剛好相反,巴巴羅沙計劃把兩個彪形大漢,推到了自己的反面,這顯然是“沒事兒找抽型兒”的滅頂之災。再說4月至6月,蘇聯冰雪融化,正是道路最泥濘的季節,如果提前,情況可能會更糟。顯然,提前發動巴巴羅沙計劃,對蘇德戰爭的結果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回覆列表
首先,巴巴羅薩計劃選定在6月22號是有原因的,這裡不能排除有被推遲過的現象,但這個時間點絕對是最合適的。
(蘇聯到處都是土質公路)
理由是當時的東歐道路狀況,大概相當於中國90年代的農村,基本都是土質道路,東歐的4月到6月是白雪融化後的泥濘期,也就是說考慮到道路狀況,提前發動進攻反而會因為道路問題影響推進速度。
(德軍閃電戰對道路狀況要求極高)
舉例說明,1943年的哈爾科夫會戰期間,蘇德兩軍圍繞庫爾斯克周邊的戰線廝殺,到3月23號基本停止了大兵團機動作戰,這就是因為冬天積雪開始融化了,泥濘的道路無法支援機械化部隊作戰。
(拍攝蘇聯難民照片反映出當時的道路狀況)
而緊接著發生的庫爾斯克會戰是在1943年的7月份,德軍具體的進攻時間是在7月5日,這個時間點與巴巴羅薩計劃的進攻發起時間基本吻合,僅相差13天而已。德軍之所以沒有提前發起進攻,除了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希望蘇軍主動打過來之外,還因為道路狀況不允許,他們原計劃在6月末開打,無奈蘇軍遲遲不來,德軍等到7月份後不得不展開進攻,因為非洲戰局不允許他們猶豫了。
(德軍將領一致希望蘇軍先打過來)
以上事實說明,每年的4月到6月末是東歐地區的泥濘期,不管是蘇軍還是德軍都極力避免在這個時間段內作戰。德軍閃擊南俄的藍色行動在1942年6月28日開始、蘇軍反攻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在1944年的6月22日開始,這些看似巧合的戰役發起時間,足夠說明東歐夏季作戰的最佳時機是6月末,巴巴羅薩計劃遠在1941年6月22日這一天進行是科學的。
這就說明,如果德軍提前發動巴巴羅薩進攻計劃,它的機械化部隊一開始就會受到泥濘道路的困擾,從而影響推進速度,搞不好打出巴巴羅薩計劃前期圍殲300多萬蘇軍的戰績都難。
當然了,提前發動進攻後,趕在秋雨到來之前衝到莫斯科城下還是有可能的,畢竟釋出的的德軍還是靠騾馬行軍的。但即便是如此也無法輕鬆拿下莫斯科,因為德軍本身的損失已經很嚴重的,面對從西伯利亞調來的蘇軍主力,奪取莫斯科的難度不小。
要理解筆者這個觀點,首先要明白德軍在半年的戰鬥中損失有多嚴重。
巴巴羅薩開始時德軍集中了310萬大軍,另外還有8萬人組成的補充部隊,這些部隊類似於預備隊,最後還有受過軍事訓練的40預備役人員,有觀點認為8萬補充營包含在40萬預備役中,但筆者看到不同的版本在此不做解釋了。
在巴巴羅薩開打後的4個禮拜裡,8萬人的補充部隊就全部用完了,從這時候開始預備役被源源不斷的調往前線,到1941年11月時,東線德軍缺損兵力高達34萬,原本310萬主力部隊缺損34萬之後的戰鬥力如何,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來,在漫長的戰線上德軍已經很脆弱了。
德國參謀部對自己部隊的戰鬥力評估認為,前半年的作戰導致步兵師戰鬥力下降35%,裝甲部隊更是下降了驚人的75%,如果再考慮到一千多公里的補給線和空軍部隊的損失,我們可以斷定,德軍在巴巴羅薩前半年的戰鬥中失血過多,就算趕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它也沒有能力承受蘇軍的反攻,對整個蘇德戰爭結果的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