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司馬錯“得蜀即得楚”、范雎“遠交近攻”……
1
回覆列表
  • 1 # 腦回路歷史

    這裡介紹六大戰略主張

    一、魏延子午谷奇謀,奇襲長安

    諸葛亮打仗就是一個字“穩”,畢竟蜀國家底就這麼點兒,所以諸葛亮每次北伐,都從西北方向繞一圈,佔據地利。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從本質上是戰術,提議過險路、抄近道,奇襲長安。此計若成,就是大戰略。

    明朝末年,闖王高迎祥走子午谷奇襲長安,被孫傳庭打崩。

    二、諸葛亮三分天下計

    “三分天下”已經超脫出計謀,是戰略層面的眼光,叫“計”只是好聽而已。對應吳國有二分天下計。這個太熟悉了,就不鏖述了。

    三、劉邦重返關中

    鴻門宴之後,劉邦被項羽封到了漢中,此時劉邦養精蓄銳,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重新攻下關中,將兩大地域連成一片,終於有了和項羽叫板的資本。

    四、秦國、西魏先取西蜀國,積蓄國力

    秦國未佔據四川之前,國力就那樣。而西魏(北周、隋)就是南北朝版秦國,建國初期關中一隅之地。而兩國的戰略方針,肯定不會和東邊的中原六國/北齊,南方的楚國/南梁硬碰硬,都主張先拿下四川,積蓄國力,再力圖一統天下。

    五、朱棣姚廣孝,直搗南京

    明朝初期,靖難之役。朱棣、朱允炆叔侄倆打了2年多,朱棣勝多敗少,但地盤就是三個郡。此時,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朱棣最後一次揮兵南下,這次不打濟南了,不打徐州了,萬里奔襲,兵鋒直指南京,結果他成功了。

    六、朱棣遷都,天子守國門

    朱棣把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是戰略眼光使然。畢竟瘦死的北元,讓韃靼、瓦剌比馬大,明朝北境的邊患太嚴重,遷都於北京,不僅可以防患入侵,更可以在危機時刻,將禁軍當做邊軍用。因為明朝的軍隊制度,在禁軍層面,承襲了宋朝的“禁軍多,邊軍少”的制度。

  • 2 # 帝國的臉譜

    秦檜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主張,反面典型中最著名!

    古代的戰略主張中,在反而典型中,當以秦檜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主張最著名。

    一、什麼叫“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秦檜剛剛由金歸國時,就開始向趙構兜售“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當時,金人經過幾次輪番南侵,佔領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他們在張邦昌的“大楚”政權後,又扶持了劉豫的“偽齊”政權。秦檜所謂“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即承認金人佔領區和“偽齊”政權的合法,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

    二、秦檜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背景。“靖康之變”後,秦檜隨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俘到白山黑水間的金國,囚禁於韓州(今遼寧昌圖),倍嘗艱辛。宋徽宗聽說趙構即位的訊息後,懷著最後的希望,寫了一封信給金帥粘罕,要求與金再次議和。宋徽宗此信,經過了秦檜的潤色,寫得文辭優美,悽婉懇切。

    粘罕讀完後,轉呈金主吳乞買,吳乞買給予盛讚,雖然沒有同意議和(當然不可能同意,要議和,物件也只可能是高宗而非徽宗),但他因此發現了秦檜這個人才。於是,吳乞買安排秦檜到自己的弟弟撻懶軍前效力,秦檜便投降了金人,並深得撻懶信任。建炎四年(1130),為撻懶服務了幾年後,秦檜自金國攜家逃回南宋,開始向宋高宗兜售“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主張。

    三、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目的。秦檜之所以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主張,他的潛意識是,反正長江以北為金國所控制業已成為事實,不如索性承認這個事實,以此作為向金獻媚的條件,換取和平。

    四、“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後果及朝廷反響。秦檜提出的這一戰略主張,無疑是要把“兩個中國”合法化,甘心作金國的附庸和奴隸而不以為恥。因此,思路一提出,朝野頓時大譁,彈劾秦檜的奏章雪片般飛向趙構的案頭,就連在和、戰中搖擺的趙構後來也不禁嘆息道:“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宋史•秦檜傳》)可見,對於這麼露骨的賣國之言,作為皇帝的趙構都是不能接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侄子朱文正囚禁起來,還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