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伯爵lwh
-
2 # 美食和美刻
醬油在華人的餐桌上可以算作是除了鹽之外第二重要的調味料。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據考證,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便有制醬的歷史。
小時候,我們只知道去副食店打醬油就那一種;而現在超市裡的醬油裡生抽、老抽、味極鮮、蒸魚豉油,袋裝,瓶裝,不同品牌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如果是剛開始學做飯,這些足以讓人抓耳撓腮,無從下手。
首先我們先說結論:生抽、老抽、蒸魚豉油、味極鮮等等都是醬油,它們只是更細化而已。在日常烹調當中,都是可以互相搭配使用的。
我們怎樣去選購:生抽生抽鮮味足,色淺;是最接近“原始”醬油的一種,也就意味著它使用的範圍最廣泛,像我們日常炒菜,涼拌菜都是直接使用生抽來給食物[出味]。
老抽老抽色深,濃稠;其是在醬油的基礎上添加了一種叫做「焦糖色」的調味料,焦糖色我們都知道是糖焦化後的產物,因此老抽的唯一作用就是用來給食物上色。比如燉、燒類菜餚都要用到老抽。
味極鮮色澤類似於生抽;它是近幾年才被人們搬上餐桌的,顧名思義,它是以其鮮味更濃迅速被人們所接受。原因很簡單,我們只需看下配料表不難發現,味極鮮相對於生抽多了一種配料[穀氨酸鈉],就是味精。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味極鮮的用途也同樣廣泛,完全可以替代生抽使用。
總結以上這些內容用數學算式代表可能更容易理解:
生抽為基準
生抽+焦糖色=老抽
生抽+味精=味極鮮
生抽+味精+糖=蒸魚豉油
-
3 # 劉海波
生抽、老抽都屬於醬油的一種,是醬油細分出來復的產品。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加入焦糖,經特殊工藝製成的濃色醬油。普通醬油顏色要比生抽顏色重一些,味道更鹹,醬制香味也更濃郁一些。但和老抽比起來,又會稍微遜色一點。所以,普通醬油是介於老抽和生抽之間的一種綜合性醬油,對於知炒、燒、燉都很適合。味極鮮、蒸魚道豉油都屬於生抽類醬油,只是添加了不同的食品新增劑,口味上稍微有所不同。
-
4 # 秀青聊美食
老抽,生抽,味極鮮,醬油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他們四者都是用黃豆,大豆,經過加工生產而成,只是由於他們在製作過程中的濃度比例不同,所以在食用上我們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第一,老抽,它的濃度比較大,顏色比較深,所以我們通常都會用於紅燒,或者上色類的菜餚食用。
第二,生抽,由於它的濃度和鹹度都比較輕,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通常用於涼拌菜餚的食用。
第三,味極鮮醬油,他是結合以上兩者爾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後,在口味上增加不同的濃度,味道更加渾厚,更加鮮美,但是我們通常都會用於吃麵食或者做醬料的選擇。
最後,醬油其實就是以上三種的統稱而已。
-
5 # 檻外散人
我是二十多年的煮婦,我來回答。
按我的理解,醬油分好多種,生抽、老抽、味極鮮,都是醬油的一種。打個比方,生、老、味都是醬油的兒子。
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
生抽,由人工接入曲種,經天然暴走曬、發酵而成,顏色淡,味道鹹鮮,多用於炒菜和涼拌。特別是涼拌菜,放點生抽,如點睛之筆,可令顏色鮮亮、味道鮮美。
老抽,是在生抽醬油的基礎上,加焦糖色經過特殊工藝製成濃色醬油。顏色深,味道感甜,製作滷菜與紅燒,必不可少。滷豬手、雞翅,加入老抽,熬煮、浸置兩小時左右,食材變成亮麗的焦糖色,令人垂涎欲滴。
味極鮮,對發酵工藝嚴格要求,經傳統工藝天然配製而成,是純天然調味品的典範。醬液外觀淺褐清透,豉香濃郁,鮮味突出,口感醇厚有回味,用於烹飪或點蘸、涼拌菜餚,只需幾滴,便能嚐到與眾不同的鮮美味道。我一般用味極鮮醬油做調味澆汁,如做麻辣涼皮時,可用經花椒爆出香味的油,加入蒜泥、辣椒、味極鮮、麻油、陳醋調勻,澆入裝好盤的涼皮,澆汁要將涼皮浸透,吃的時候拌個幾分鐘,真乃人間絕味。
搞清楚幾種醬油的區別,以後,去超市挑醬油,就心中有數了。
-
6 # 觀世間百態永珍
醬油分釀造醬油和配製(勾兌)醬油兩種。釀造醬油主要以大豆(或豆粕),麵粉,麩皮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製得的產品。配製醬油是以水解蛋白加提味料配製而成的醬油。
生抽,老抽,味極鮮都是醬油的一種,只是名字和新增料不同罷了。普通醬油顏色比生抽的色重味鹹,比老抽色又淡一些,色都為紅褐色是由白糖炒制的焦糖色勾兌而成的,這兩種適合炒菜和涼拌菜。老抽色更重味淡適合紅燒上色用。味極鮮是添加了提鮮味的成分而成的醬油適合涼拌菜用。
在選用醬油時以選釀造醬油為主對人有益無害,儘量不食用勾兌醬油,標籤上面都有註明,小心選擇。
回覆列表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下廚做飯的人,灶臺上,櫥櫃裡都會林林總總擺滿了瓶瓶罐罐,這其中有不少都是醬油。
生抽,老抽,味極鮮,白醬油,蒸魚豉油,壽司醬油……醬油簡直就是調料界的半壁江山。
超市裡整整一面牆的貨架的醬油的品種,更是 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生抽,老抽,醬油,味極鮮到底都是怎麼一回事?今天就來說一說。什麼是醬油?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裡的“醬”,在古時候指的是豆醬,麵醬。而在近代則說的就是醬油。
醬油,是由蛋白質原料(大豆,豆粕)和澱粉原料(小麥,麩皮)發酵而成的一種調味品。從以往歷史的資料來看,最初的醬油就是大豆醬的衍生品。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當時的人們就用於魚,蝦,肉,谷等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做成“醢”(hài)也就是肉醬。
當時的肉醬比較珍貴,是帝王和貴族的美食,慢慢的,普通人也找到了做醬的替代品--大豆。
在兩漢時期,華人就已經開始用大豆做醬了。古代製作大豆醬的技藝與今天並無二致。先把黃豆蒸熟,然後加入菌種,鹽,香料放入缸內發酵成醬。
在東漢三國時期,醬油已經成為人們的調味料。到了明清時期,醬油更是成為常見的調味品。在這時期也誕生了一批我們耳熟能詳的調味品老字號,比如廣州的致美齋,北京的六必居等等。
清代除了用醬油這個名字,還依據古稱叫“清醬”。直到今天,在華北,東北一些地區方言中還稱“醬油”為“清醬”。
醬油的獨特滋味從何而來?
作為調味品,醬油最顯著的味覺特徵就是鹹,但是與鹽比起來,醬油又多了鮮和香,那是什麼塑造了醬油這股獨一無二的味道?
這要從醬油的釀造說起。醬油誕生了兩三千年,釀造工藝並無多大改變。大豆泡軟蒸好,小麥高溫烘焙後磨成粉。只有它們還不夠,最關鍵的還有米麴黴。將大豆,小麥與米麴黴充分接觸融合,幾天後移到醬油缸裡,在這裡進行長達幾個月的發酵和釀製。在釀製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鹽水, 一是因為米麴黴生長需要水分。二是因為鹽能抑制米麴黴生長過快以及其他細菌的繁殖。
在漫長的釀造過程中,米麴黴將大豆蛋白分解成氨基酸,造就了獨特的鮮味,小麥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米麴黴分解成糖,使醬油變的芳香和甘甜。
有時候,在原料混合階段,還會接入乳酸菌和酵母,他們會製造乳酸和酒精。所有的這些產物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再次發酵分解,最終產生無數提升醬油風味兒的物質。
並且在釀造過程中,后羿產生黑色素和類黑素。它們一起構成了醬油的顏色。當醬油釀造到了日子,抽提出原汁,混合,調味,調色,滅菌後,就能上市了。
市面兒上的醬油在做廣告時一般都會標榜自己的日曬時間。有說嗮足180天的,還有說日嗮360天的。這跟醬油的品質又有什麼關係呢?
按照古法釀造醬油講究“春曲,夏醬,秋油”,釀出醬油至少要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所以釀造醬油時間越長,醬油中所含的風味物質就越豐富,口味也越佳。
目前,中國的醬油製造主要有兩種工藝,一是低鹽固態發酵,二是高鹽稀態發酵。兩者的區別在於:
①低鹽固態發酵時長為15天至45天,高鹽稀態發酵時長為三個月至六個月,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的發酵時間更長,更充分。
②低鹽固態發酵醬油,原料為大豆和麩皮,高鹽稀態發酵醬油原料為大豆和小麥,後者的用料更為精良。
所以,同等級產品裡,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的味道要更好一些。
生抽,老抽都是啥?
以前,北方使用的多是低鹽固態發酵醬油,商品名一般叫醬油或者黃豆醬油。而南方,尤其是華南地區,用的多是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生抽,老抽等都屬於這一工藝下的。
醬油在發酵好後,會抽提出浸出液,第一次抽出的叫頭抽油,然後拿原料繼續去發酵,第二次抽出的是二抽油,第三次抽出的便是三抽油。
將它們按比例混合,得到的便是生抽醬油。頭抽油的比例越高,生抽的品質也就越好。一般生抽用於涼拌,炒菜的調味或者直接蘸食。
將醬油進一步加工濃縮得到的便是老抽。相比於生抽,老抽的顏色更深,粘度更大,適合給菜餚上色。
因此,生抽調味提鮮,老抽增亮上色。
和生抽,老抽相比,普通醬油介於兩者之間。顏色重,味道重,口感發苦且偏鹹。需要長時間加熱才能有濃郁的醬香味兒出來。
“味極鮮”是何物?
超市裡常見的“味極鮮”其實也是醬油的一種。它屬於生抽醬油。只不過加入一些呈鮮味兒的新增劑,進而更鮮,口感更醇厚。可以起到代替味精(雞精)的作用。
釀造醬油VS配製醬油
按照傳統方法釀造醬油。在最優良的工藝下,1斤大豆大約只能產1斤醬油。但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為了節約時間提高產量,配製醬油應運而生。
釀造醬油,是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
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新增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其中釀造醬油的含量(以全氮計)不得少於50%。
如何買到一瓶好醬油目前市面上還是釀造醬油居多,但主要原料黃豆和脫脂大豆間的區別也很大。
黃豆,就是完整的大豆。而脫脂大豆其實是豆粕。它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副產品。因此豆粕比黃豆要便宜的多,而且釀造醬油的出油率還比黃豆高了 25%~30%,所以很多廠家都會選用脫脂大豆,或摻雜在一起使用。
但完整的黃豆,因為有油脂的存在,釀造出的醬油味道會更香,口感也更加濃厚。
說完主要原料,再來看看其他的配料。
除了水,大豆,食鹽,小麥外,還有很長的新增劑又都是什麼?
穀氨酸鈉=味精,焦糖色=著色劑,山梨酸鉀, 乳酸鏈球菌素=防腐劑。三氯蔗糖,乙醯磺胺酸鉀=甜味劑。氨基乙酸=增味劑。
這樣看來,其實味極鮮,蒸魚豉油等,就是加了很多新增劑的普通醬油。
所以,挑選醬油跟挑選牛奶一樣,配料表也是越短越好,當然一些防腐劑還是必要的。因為醬油的從開瓶到吃完的時間,要比一瓶牛奶長的多,所以新增適當的防腐劑更便於儲存。
另外,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判斷指標--氨基酸態氮的含量。
氨基酸態氮的含量越高,醬油也就越好,特級,一級,二級醬油的劃分也是依據這個指標。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配料表裡添加了穀氨酸鈉(味精),那氨基酸態氮含量再高也沒有用。
所以簡單的說,
一瓶好醬油=配料表短+氨基酸態氮高。
結語對於生抽,老抽,醬油,味極鮮等調味品來說。“少加,少吃”才是關鍵。這些調味品中都含有不少的食鹽。而且還是“隱形鹽”。食用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缺鈣以及胃癌等的發生機率,建議採取“點,蘸”的方式,在起鍋前新增。
因此,雖然調味品能為食物增味,提鮮。但一定要適可而止,不可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