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獨立近30年來,以2010年的第二次顏色革命為分界線(修憲公投),國家政體由之前的“總統共和制”轉變為“議會共和制”,這與進步與否沒有關係。而與所謂的“革命”目標有關——限制總統威權和政治腐敗。
既然吉爾吉斯斯坦的總統是象徵性的虛位,內閣實權應該在總理手中,那為何2010年以來發生的多次政變(顏色革命)都要針對總統(推翻總統)呢?或者說該國的總統也疑似成了高危職業,幾乎都沒有好下場——阿卡耶夫被迫逃亡俄羅斯;巴基耶夫被缺席判處了無期徒刑;阿坦巴耶夫兩年內“二進宮”,至今被逮捕關押著;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正在準備辭職,結局如何實難預料。吉爾吉斯斯坦之所以產生這種奇怪現象或者叫怪圈,原因固然很多,是綜合因素的疊加,然根本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是雖然政體變了,是白紙黑字,但是國家權力構架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總統依然可以呼風喚雨,國家軍隊和強力機構的鑰匙,始終攥在總統手上。這也叫換湯不換藥。
吉爾吉斯斯坦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以來,曾獲得了一個特殊的桂冠——民主島。不就是因為定期選舉、政權輪替的特色嗎,不就是說明了這個小國向民主狂奔嗎?!這可能是相對於哈薩克、白羅斯等國的總統任期二十多年而言的。
吉爾吉斯斯坦至今已發生了三次顏色革命,每一次都在內戰的邊緣徘徊——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2010年的第二次革命、今年10月4號開始的第三次革命,每次顏色革命時,滿大街都是“三反”(反腐敗、反威權、反舞弊)的標語和口號。其實都是所謂的政變。尤其是第二次顏色革命後,吉爾吉斯斯坦實行了修憲公投,把總統共和制改為議會共和制,主要是限制、虛化總統的權力,是為了吸取首任總統阿卡耶夫的教訓,他執掌政權15年,為了保持權位的穩定,不惜將親信族人和親屬安排在國家的要害系統中,以利益換忠誠,造就了家族寡頭政治,激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
雖然吉國在形式上通過了新憲法,雖然選出的總統是依憲是虛位,但10年來仍是換湯不換藥,也就是國家權力的構架並沒有得到脫胎換骨式的改變,或者叫政治慣性在作怪。總統仍然牢牢的控制著國家武裝力量,牢牢控制著國家的強力機構,比如安全、情報等部門。也就是說總統仍然是個手握實權的一把手。倒是內閣總理,由於受到議會的監督和制約,反倒被嚴重的弱化。這就造成了國家權力的不平衡——該強化的沒有強化,該弱化的沒有弱化。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被虛化了的總統仍然掌控著國家實權,那麼顏色革命或者叫政變,腳痛醫腳,頭痛醫頭,那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吉爾吉斯斯坦特殊的部族秩序和南北格局,作為各自部族政治代言人的總統們難以擺脫家族寡頭的宰制,腐敗與威權交織疊加如影隨形。民眾最痛恨的就是寡頭壟斷政治。
蘇聯解體的後遺症像幽靈一樣至今在獨聯體國家的上空飄蕩。吉爾吉斯斯坦國最大的特點,就是部族秩序和南北格局。蘇聯時期實行高度化的中央集權,嚴厲打擊這些部族的政治影響力,但是始終沒有徹底的加以根除。吉國南北對立的格局,雖然是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但在蘇聯高度計劃經濟的模式下,這種南北不平衡被進一步人為拉大——北方比較富裕,南方比較貧窮。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後,部族的影響力和南北差距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並且迅速的滲入了國家政治。第一任總統阿卡耶夫執政的後期,已經被部族所綁架,或者說事實上成了部族的代言人,即形成了所謂的“恩庇體系”;2010年顏色革命後,巴基耶夫上臺執政。他是出身於南方的伊奇基制克部族,代表南方的精英集團;而阿坦巴耶夫則出身於北方的楚河州,代表北方的精英集團;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來自奧什,代表南部精英的利益。總統們各自揹負著部族的政治承諾和期待,在中央政府的各個機構中都有他們親族,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總而言之,吉爾吉斯斯坦的病灶,仍然是經濟總量不足,發展後勁不足,尤其是南方和北方差距的拉大。這就導致了每一位總統在其任期內難以創造出民眾所期待的政績來,或者叫做民眾的錢袋子鼓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在野的反對派利用民眾們的不滿情緒,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一次次的顏色革命就交替而上演了。所以,吉爾吉斯斯坦要從根子上解決這個病灶,內部改革和發展經濟才是王道。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近30年來,以2010年的第二次顏色革命為分界線(修憲公投),國家政體由之前的“總統共和制”轉變為“議會共和制”,這與進步與否沒有關係。而與所謂的“革命”目標有關——限制總統威權和政治腐敗。
既然吉爾吉斯斯坦的總統是象徵性的虛位,內閣實權應該在總理手中,那為何2010年以來發生的多次政變(顏色革命)都要針對總統(推翻總統)呢?或者說該國的總統也疑似成了高危職業,幾乎都沒有好下場——阿卡耶夫被迫逃亡俄羅斯;巴基耶夫被缺席判處了無期徒刑;阿坦巴耶夫兩年內“二進宮”,至今被逮捕關押著;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正在準備辭職,結局如何實難預料。吉爾吉斯斯坦之所以產生這種奇怪現象或者叫怪圈,原因固然很多,是綜合因素的疊加,然根本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是雖然政體變了,是白紙黑字,但是國家權力構架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總統依然可以呼風喚雨,國家軍隊和強力機構的鑰匙,始終攥在總統手上。這也叫換湯不換藥。
吉爾吉斯斯坦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以來,曾獲得了一個特殊的桂冠——民主島。不就是因為定期選舉、政權輪替的特色嗎,不就是說明了這個小國向民主狂奔嗎?!這可能是相對於哈薩克、白羅斯等國的總統任期二十多年而言的。
吉爾吉斯斯坦至今已發生了三次顏色革命,每一次都在內戰的邊緣徘徊——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2010年的第二次革命、今年10月4號開始的第三次革命,每次顏色革命時,滿大街都是“三反”(反腐敗、反威權、反舞弊)的標語和口號。其實都是所謂的政變。尤其是第二次顏色革命後,吉爾吉斯斯坦實行了修憲公投,把總統共和制改為議會共和制,主要是限制、虛化總統的權力,是為了吸取首任總統阿卡耶夫的教訓,他執掌政權15年,為了保持權位的穩定,不惜將親信族人和親屬安排在國家的要害系統中,以利益換忠誠,造就了家族寡頭政治,激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
雖然吉國在形式上通過了新憲法,雖然選出的總統是依憲是虛位,但10年來仍是換湯不換藥,也就是國家權力的構架並沒有得到脫胎換骨式的改變,或者叫政治慣性在作怪。總統仍然牢牢的控制著國家武裝力量,牢牢控制著國家的強力機構,比如安全、情報等部門。也就是說總統仍然是個手握實權的一把手。倒是內閣總理,由於受到議會的監督和制約,反倒被嚴重的弱化。這就造成了國家權力的不平衡——該強化的沒有強化,該弱化的沒有弱化。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被虛化了的總統仍然掌控著國家實權,那麼顏色革命或者叫政變,腳痛醫腳,頭痛醫頭,那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吉爾吉斯斯坦特殊的部族秩序和南北格局,作為各自部族政治代言人的總統們難以擺脫家族寡頭的宰制,腐敗與威權交織疊加如影隨形。民眾最痛恨的就是寡頭壟斷政治。
蘇聯解體的後遺症像幽靈一樣至今在獨聯體國家的上空飄蕩。吉爾吉斯斯坦國最大的特點,就是部族秩序和南北格局。蘇聯時期實行高度化的中央集權,嚴厲打擊這些部族的政治影響力,但是始終沒有徹底的加以根除。吉國南北對立的格局,雖然是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但在蘇聯高度計劃經濟的模式下,這種南北不平衡被進一步人為拉大——北方比較富裕,南方比較貧窮。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後,部族的影響力和南北差距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並且迅速的滲入了國家政治。第一任總統阿卡耶夫執政的後期,已經被部族所綁架,或者說事實上成了部族的代言人,即形成了所謂的“恩庇體系”;2010年顏色革命後,巴基耶夫上臺執政。他是出身於南方的伊奇基制克部族,代表南方的精英集團;而阿坦巴耶夫則出身於北方的楚河州,代表北方的精英集團;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來自奧什,代表南部精英的利益。總統們各自揹負著部族的政治承諾和期待,在中央政府的各個機構中都有他們親族,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總而言之,吉爾吉斯斯坦的病灶,仍然是經濟總量不足,發展後勁不足,尤其是南方和北方差距的拉大。這就導致了每一位總統在其任期內難以創造出民眾所期待的政績來,或者叫做民眾的錢袋子鼓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在野的反對派利用民眾們的不滿情緒,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一次次的顏色革命就交替而上演了。所以,吉爾吉斯斯坦要從根子上解決這個病灶,內部改革和發展經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