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集結號
-
2 # 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現在學術界也沒個結果,沒法給出正確答案。我的主業是讀《史記》,就《史記》的記載內容做回答。
1、黃帝是一個人的名稱,還是職位,這個暫時還是存疑的。如果是人的名稱,歷史記載的年齡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
2、顓頊和帝嚳的時間不可考。
4、夏代和商代的傳承時間不可考。夏代多父子相傳,還好推測,但商代是兄弟傳承+父子傳承的混合模式,很難推測延續多長時間。
5、我們就《史記》記載的其他資料推測這個時間。
(五帝時期傳承圖)(西周初期傳承圖)
(1)軒轅黃帝到帝嚳的血緣傳承是明確的。
(2)從帝嚳到周文王都是父子相傳的關係。
(3)周文王出生於公元前1152年,假設18-40歲(考慮平均壽命及可生育年齡)開始生育,后稷出生的時候大概在-1152-15*18(40),即公元前1422-公元前1752年之間。
(4)黃帝再往上加三代人,也就可以算出來了。
(5)堯、禹和后稷是同一代,前後差距不過100年。
中國的歷史號稱上下五千年,按照這個說法,中華文明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然而,由於古代文獻的缺失,所謂的上古中華文明大部分處於半神話、半傳說時代,而三皇五帝,在不同的歷史文獻中也有不同的說法,上古帝王世系,更是有許多不同的 版本。清代學者馬驌編撰的《繹史》,對上古帝王譜系給了比較詳細的梳理和追根溯源,可以參考。
而根據歷史學家們的研究結果,中華文明的信史,一般從公元前841年開始的,這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華人發生暴動,驅逐了讓人道路以目的周厲王,採取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共和制度,由幾位大臣組成權力中心,進行輔政,輔佐年幼周宣王。這一年,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而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年代模糊,一般而言,文獻記載的歷史都不是特別靠譜。
然而,既然認為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歷史,就要想辦法找出詳實的證據進行證明,別總是一張口閉口就是大約大概等等一筆糊塗賬,因此,1995年秋天,國家科委主任宋健邀請在北京的部分學者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提出並與大家討論建立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設想。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的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透過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週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學等領域。夏商周斷代工程在1996年啟動,是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專案,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結合,設定9個課題44個專題,組織170名科學家進行聯合攻關,花了4年時間,在2000年9月15日結題。本項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進行精確斷代,讓中華文明的信史和準確紀年一直推進到黃帝在位時期。
那麼,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將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進行精確紀年了。堯帝在位時間:公元前2241年至前2138年;舜帝在位時間:前2138年至前2085年;大禹在位時間:前2085年至2074年。請看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