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米南德王問道
古希臘人之所能戰勝波斯帝國,主要是由於其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優勢巨大。在此基礎上,才有軍事樣式和策略佈局的成功。
希臘地形不適合大規模軍隊希臘這個地方,由於地形非常崎嶇,又多靠海。所以非常不適合規模太大的部隊,進行作戰。而波斯帝國作為一個已經統領亞洲的霸權,勢必以大規模軍隊來彈壓各方對手。
儘管古代記錄的數字非常誇大,但波斯人的軍隊在總數上超過了希臘聯軍是無疑的。這就讓波斯軍隊的後勤壓力非常巨大。這其中既有陸軍士兵和戰馬、牲畜的糧草,也包括了執行海戰與運輸任務本身的艦隊口糧。
當大量的部隊被用於運輸和維持補給線,實際上能用於一線作戰的部隊數量就未必佔據絕對優勢了。何況,大量物資的快速消耗,也迫使波斯人要麼快速取勝,要麼全身而退。
希臘人的抵抗策略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陸軍層層拖延,失敗後進行焦土戰術,海軍見機行事,爭取階段波斯人的後勤線路。每當波斯人的兵力受到削弱,他們便可以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決戰。
希臘步兵優勢希臘步兵在馬拉松戰役前的幾十年裡,從未戰勝過波斯軍隊。後者不僅有不少可以頂住希臘人的重步兵,也有更多的遠射輕步兵和騎兵。
但放在希臘的環境下,這種強弱之分就被迅速扭曲了。
希臘當地的平原地區,面積比亞洲西部的土耳其地區還要小。結果就是,希臘重步兵可以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從容面對無法展開的波斯軍隊。這時候重步兵方陣的優勢也是一覽無遺。
結果,就是依靠這樣的優勢。希臘人終於齊心協力的擊退了波斯帝國。此後,他們數次發起大規模反擊,攻入亞洲。但在亞洲的環境下,他們的種種優勢,最後還是被波斯人給克服了。
-
3 # 雲暮兮澤
薩拉米斯海戰:第一次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海戰
薩拉米斯海戰,希臘和波斯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鬥。
從立國將近六十幾年的時間裡,波斯軍隊在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之父)三代國王的統領下,南征北戰,快速建立了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奴隸制大帝國。對希臘半島上的各城邦國家,波斯人早就想收入囊中,更不要說國王薛西斯還有一筆賬沒跟他們算呢。原來,在公元前499年,愛琴海東岸波斯殖民地米利都城邦爆發起義,很快被波斯佔領的小亞細亞各城邦迅速作出響應,而雅典等國也派戰艦馳援。不過,很快起義軍就被波斯國王大流士鎮壓下去。此後的幾年,大流士以雅典馳援米利都為藉口,兩次征伐希臘,但都失敗。尤其在公元前490年,雅典在馬拉松平原大敗波斯軍。四年後,波斯王大流士去世,薛西斯一世繼位。因此,現在薛西斯為雪恥洗恨,準備出兵希臘,哪裡還有人反對。薛西斯曾說:“父王大流士已經無法親自懲罰雅典人對波斯犯下的罪行,而我卻要為他和全體波斯人報仇,不把雅典攻克和燒燬決不罷休。我們一旦征服希臘,太陽照耀下的土地便沒有一處是在中國的疆界以外了。”
為了遠征希臘,薛西斯用四年時間整頓軍備。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一世率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征伐希臘。在此之前,波斯早已佔領了小亞細亞地區,獲得愛琴海的制海權。
面對強大的波斯帝國軍隊,希臘很多城邦國家都臣服,唯有雅典、斯巴達等幾個城邦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下決心抵抗波斯人的入侵。但是,不管從兵力還是兵種的配置上,希臘的實力均處於劣勢,況且還只是同盟。
波斯帝國軍隊首先在通往希臘的門戶溫泉關受阻,守駐守那裡的是希臘同盟領袖斯巴達王李奧尼達,以及親率的300位斯巴達勇士和7000士兵,而艦隊則在海上與希臘海軍展開了激戰。
憑藉溫泉關險要的地形,希臘士兵屢次擊退波斯軍隊的衝鋒,最終由於叛徒出賣,溫泉關失守,斯巴達王李奧尼達也犧牲了。
獲知溫泉關失守訊息後,已和波斯海軍激戰了兩天的希臘海軍為儲存實力,不得不撤退。而波斯大軍則長驅直入。
雅典軍事戰略家提米斯托利克提議暫避敵軍精銳鋒芒,於是雅典公民大會決定派海軍在海上迎戰波斯艦隊。當時希臘海軍近400艘三層槳座的大戰船、7艘50槳座的戰船都集中於薩拉米斯海峽。不過,此時的希臘海軍不僅要面對追尋而來的龐大波斯艦隊,還要提防在雅典大肆破壞劫掠後,繞過阿提卡半島南端的蘇尼翁角,進入薩拉米斯海峽的波斯陸軍。
位於雅典西南的薩拉米斯海峽,處在薩拉米島和希臘本土的中間,海峽出口的小島將海峽分為兩個出口,出口處的海面最寬也只有1200米。
雅典的失陷,希臘聯軍人心惶惶,提米斯托克利召開軍事會議,說:“我們希臘戰船體積小,機動靈活,正適合在狹窄的海峽中作戰;波斯海軍艦船多,船體笨重,難以靈活機動,無法發揮其優勢,再加上波斯水手們在異鄉異水,不瞭解地形水情。薩拉米斯灣正是我們打敗波斯艦隊的最好戰場。如果撤出薩拉米斯灣,在開闊的水面上決戰,全希臘都要同歸於盡。”最終,大家被他的演講所觸動,一致同意在薩拉米斯海峽與波斯艦隊決戰。
確實,希臘海軍擁有新式三層戰艦,船長40至45米,170名槳手,速度快、吃水淺,機動性十分靈活;而波斯艦隊,多為老式掛帆戰船,體積大速度慢以及,致使機動性很差。
提米斯托克利看見士氣振奮後,絲毫不敢大意,開始使計迷惑敵人,派部下西京假裝向波斯投降。西京對薛西斯說:“希臘人已成驚弓之鳥,正準備逃跑,此時如果波斯艦隊包圍希臘艦隊,將大獲全勝。”
當時雅典城與大片希臘土地都已落入波斯帝國囊中,信以為真的薛西斯,下令“星夜包圍希臘艦隊,不準放走一艘希臘戰船”,認為很輕鬆就可以打敗希臘海軍,乾脆讓波斯艦隊司令阿拉米西亞指揮,自已則在山頭上搭起帳篷尋歡作樂,並讓史官拿著紙筆在一旁,以便記錄此次波斯艦隊的輝煌戰績。
同年9月22日傍晚,波斯出動全部戰艦包圍了希臘艦隊:200艘埃及戰艦堵住西出口;800多艘波斯戰艦排成三列,將海灣東出口封鎖。但是先後兩次遇到颶風,有600艘戰艦被毀,戰鬥力損失近一半。
次日拂曉,海上突起大風,波濤洶湧。希臘海軍的科林斯艦隊在西出口迎戰埃及戰艦,而主力艦隊分為左、中、右三隊則在東出口與波斯主力對抗。
薩拉米斯海峽入口處被薩拉米斯島阻擋,水道狹窄,波斯巨型戰艦的體積龐大笨重,一次只能通過幾十艘,只好排成幾個縱列進入海峽。當時正值漲潮,海峽內海水湧動,波斯巨型戰艦尾大,方向難以控制。此時進入海峽的波斯戰艦僅僅100多艘,還在大風的吹動下,船身側向希臘戰艦,還沒等調頭,早已安耐不住的希臘400多艘戰艦如脫弓的箭般衝了上來。
希臘海軍充分發揮自身船小速度快的優勢,不斷斜線衝擊波斯戰艦,當然,戰艦的船頭也是經過改造的,船頭都裝有一根長五米左右的包銅橫杆。這樣的衝擊,首先是撞斷波斯戰艦的長槳,使其喪失控制方向的能力,之後再調船頭衝撞敵方的腹部,直到敵船沉下去。就這樣,波斯戰艦一艘一艘地被撞沉。
實際上,希臘艦隊的這種戰法,對付數量較少的敵艦還是很有效的。
很快,狹窄海灣上就被戰艦擠滿了,雙方均移動困難。
但是,雅典戰艦上卻佈置了致命的重灌步兵,當雙方戰艦接觸後,他們一邊高喊:“為了祖先的墳墓,為了希臘諸神的祭壇而戰鬥!”一邊爬上敵艦與波斯士兵白刃戰。
而波斯戰艦上恰好沒有佈置能近戰計程車兵,基本是弓箭手,哪裡是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的對手?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個奇怪的場面:十幾個雅典步兵毫不費力地制服一艘波斯戰艦;看到苗頭不對的波斯戰艦都開始扭轉船頭準備逃跑,但又被後面迎面而上的兄弟艦隊堵住出路;海峽外的其他波斯戰艦由於摸不清裡面的戰況,仍繼續往前衝擊,最終亂成一團。
就這樣,在海峽裡波斯戰艦被一批批地消滅⋯⋯直到全軍覆沒。此戰之後,波斯海軍基本喪失了戰鬥能力,而致使整個波斯大軍主力不得不向後撤退。
在此戰中,波斯帝國損失的戰艦隻並不太嚴重,而威望卻大大降低了這才是致命的。因為一個靠威望勉強組成的混合大帝國,一經喪失震懾殖民地的威望,就很難建立起來了,也就埋下了崩潰的遠因。
回覆列表
公元前五世紀發生在地中海東部的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西方史學家將這場戰爭歌頌為“守衛西方文明的聖戰”。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將波斯人的勢力趕出了歐洲,使作為西方文明濫觴的古希臘得以獨立發展而沒有受到奴役,並推動古希臘文明進入了巔峰時期。那麼,為什麼實力弱小的希臘人可以擊敗曾經睥睨歐亞的波斯帝國呢?
地緣政治的優勢
希臘半島地處巴爾幹半島的南部。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古代希臘民族帶來了安全的生存環境。這個三面環海的半島只有北部山區存在對外交流的路上通道(例如溫泉關),這導致這個半島上的居民在耕種小塊土地之外更傾向於進行殖民擴張以獲取足夠的生存資源。古希臘人的根在希臘,而他們的文明很早就已經散佈整個地中海東部。所以,從不安土重遷的希臘人可以做到在戰爭中不拘泥於一城一池的得失(如雅典),堅持“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靈活戰爭理念。同時,單一的路上通道削弱了波斯陸軍的強大優勢,減少了古希臘人的被攻擊面,使得希臘聯軍可以集中力量抗擊敵軍。保家衛國的“公民軍”
古希臘特殊的地理環境同時孕育了具有相同文字與語言的古希臘諸城邦。這些城邦雖然互不統屬,但是他們共同信奉奧林匹斯山上的古希臘諸神祗,尊崇德爾菲神廟的神諭,享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希臘人”。這些因素讓古希臘人在一開始就將這場戰爭作為捍衛家園的神聖戰爭,並願意為之傾盡所有,以求必勝。古希臘城邦的民主政體的優越性也成為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與被渾渾噩噩地推向戰爭的波斯“百萬大軍”不同,這些來自各個城邦的戰士們將自己視為城邦的主人,他們是作為自由公民為“祖國”而戰,這種強大的歸屬感與信仰讓希臘聯軍在戰場上擁有“以一敵百”的戰力。 德爾菲神廟特殊的地緣政治環境,加上為國家信仰而戰的精銳軍隊,古希臘人用這兩把尖刀徹底戳破了波斯人一統歐亞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