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食人雅會

    時勢造英雄,豎子成名。

    後世大部分人都知道吳起的豐功偉績,知道他提魏國和楚國打下了大片疆域,卻很少有人關注,吳起為了獲得權利都做過了什麼。

    吳起是衛華人,善於用兵,曾在曾子門下學習。曾子是個什麼人,我們都知道,五聖人之一,位置僅在孔子之下,世稱亞聖。在這樣牛逼的老師門下學習,想不出名都難,況且吳起本就是有本事的人。

    為什麼後世直說吳起在魏國和楚國的豐功偉績,卻不說他在曾子門下學習的經歷,也不以曾子學生稱呼他?這中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吳起剛剛在曾子門下學習的時候,恰好自己的老母親去世,為了不耽誤學習的進度,所以他便沒有回去參加老母親的葬禮。曾子以孝道著稱於世,知道吳起所作所為之後,便將吳起逐出師門。

    一個為了學習,不參見母親葬禮的人,這就是吳起。

    吳起曾經在魯國當官,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經常爆發戰爭。吳起侍奉魯國國君的時候,恰逢齊國進攻魯國,魯國一敗再敗。魯國上下都知道吳起大兵打仗是一個好手,所以就像啟用吳起為將,抵禦齊國。吳起的老婆是齊華人,魯華人不相信吳起會心甘情願為了魯國攻打齊國。為了能夠掌握魯國軍權,成就自己的名聲“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

    為了得到權力,親手殺死自己的揭發妻子的人,這就是吳起。

    吳起年輕年輕的時候,家裡還是比較有錢的,但是他不是生產,天天就想當官,最後把家裡的錢財都揮霍乾淨了,於是鄉里鄰人都嘲笑他。吳起非常痛恨這些嘲笑自己的鄰居,於是他把他們都殺了,殺了有三十多個人。這個時候吳起的母親還沒有死,家裡也沒有錢財了,殺人之後的吳起把自己的老母親丟在了家裡,自己就跑了。

    不事生產,心胸狹隘,一怒便殺人,這就是吳起。

    殺人逃跑,丟棄老母,沒有責任心,這就是吳起。

    魏文侯聽說吳起用兵如神,就像啟用他,於是問身邊的謀士李克,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李克回答:“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吳起是一個貪心好色的人,但是在用兵方面連司馬穰苴也比不過。

  • 2 # 牆頭觀史

    吳起這個人從他活著的時候,對他的評價爭議就很大。死了兩千多年了,現在的人再看他時,還是有爭議。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就算到現在也不容於世。一個人為了成功如此手段,恐怕他也算是一個榜樣了。

    吳起就是按現在的道德標準看,這個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因為,他的行事邏輯根本談不上道德,更沒有所謂底線,他是十足的“大惡”!

  • 3 # 求圖55

    吳起是一個被黑的最慘的一個戰華人物!我們一起簡單回顧他的輝煌而又令人蕩氣迴腸的一生: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既是兵家代表人物、又是儒家學者,也是法家代表。後人評定他文與商鞅齊名、武與孫武比肩,並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創立了中國第一支職業軍隊,即魏武卒,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一生無敗績的名將,是中華第一名將。他一生歷經魯、魏、楚三國,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在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此地在商鞅變法後魏國戰敗歸還秦國),使得強大的秦軍數年不敢出函谷關。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主持楚國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公元前381年,楚焯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射殺吳起。

    吳起一生中主要被黑經歷:一、從儒立誓成就一番作為,因穿其母過世未守孝而被開除後棄文從武。

    二、在魯戰功卓著受排斥,最終以為了獲得魯的重用而殺死自己的妻子,及殺同鄉三十餘人的傳聞被迫離開魯國。

    三、在魏國同樣因戰功卓著、威名遠揚遭魏國重臣公孫矬算計輾轉楚國。

    四、在楚國因變法嚴重削弱了楚國貴族的權益,遭到眾貴族的仇視,並在楚焯王死的當場被亂箭射死。

    五、死後殺人:我們不得不佩服吳起的智慧,在眾多貴族亂箭射中他的時候,吳起撲倒抱住楚王的屍體,並大聲呼喊;“休殺我王”,已經尚失心智的貴族們只管亂射,射中吳起的同時,楚王也身中數箭,貴族們怎麼也不會聽他的,貴族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將死的吳起也能殺了他們,。他們射死吳起的同時也是射殺了自己,為吳起陪葬。按楚國規定,殺死國王的一律滅門,為此有72家貴族慘遭滅門。

  • 4 # 貪生螻蟻

     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漢族,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與《儒林列傳》記吳起在魯“求學於曾子”,至魏又拜子夏為師。孔門再傳弟子中,出現這樣一位與“武聖”孫子齊名的大軍事家,由此對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學者對軍事的態度和素養很有說明和參考作用。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魯國國君想用吳起為將,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對他有所懷疑。吳起由於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就毅然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魯君終於任命他為將軍,率領軍隊與齊國作戰。吳起治軍嚴於己而寬於人,與士卒同甘共苦,因而軍士皆能效死從命。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願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痺齊軍將士,驕其志,懈其備,然後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

      吳起的得勢引起魯國群臣的非議,一時流言四起。魯國有些人在魯王面前中傷吳起說:“吳起是個殘暴無情的人。他小時候,家資十全,他想當官,從事遊說活動沒有成功,以致家庭破產。鄉鄰都恥笑他,吳起就殺了三十多個誹謗他的人。逃出衛國而東去。他和母親告別時,咬著臂膀發誓說:‘不為卿相,不復入衛’。此後他就在曾參門下學習。過了不久,他母親去世,他竟然沒有回家。曾參為此很鄙視他的為人,和他斷絕了關係。吳起這才跑到各國,學習兵法奉事魯君。魯君對他有懷疑,他就殺了自己的妻子以爭取做將軍。魯國是個小國,一旦有了戰勝的名聲,就會引起各國都來圖謀魯國了。而且魯國和衛是兄弟國家,魯君用吳起,就是拋棄了衛國。”魯君因而疑慮,就辭退了吳起。

      吳起離開魯國後,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去魏國事他。文侯問大臣李克說:“吳起為人如何?”李克說:“吳起貪榮名而好色,但是,他用兵司馬田穰苴也不能超過他。”這樣魏文侯就任命他為將軍,率軍攻打秦國,攻克五座城邑。

      魏文侯因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就任命他為西河(今陝西合陽一代)的守將,抗拒秦國和南韓。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攻取秦河西地區的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元裡(今澄城南),並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鄭(今華縣),築洛陰(今大荔南)、合陽(今合陽東南),盡佔秦之河西地(今黃河與北洛河南段間地)(參見魏攻秦河西之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別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創考選士卒之法:凡能身著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約今30公斤),揹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並對“武卒”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勁之師。吳起治軍,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亦無益,曾斬一未奉令即進擊敵軍的將領以明法。

      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計程車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上的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公為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拼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裡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死後,吳起繼續效力於他兒子魏武侯。武侯曾與吳起一起乘船順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他說:“國家最寶貴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地形的險要。從前三苗氏左邊有洞庭湖(今湖南洞庭湖),右邊有彭蠡湖(今江西鄱陽湖),但不講求德義,大禹把它消滅了。夏桀所處的地方,左邊有黃河和濟水,右邊有泰華山,伊闕(又名龍門山,在今河南洛陽南)在南,羊腸(在今山西晉陽西北)在北,施政不講仁愛,商湯將他流放了。殷紂王的國家東面有孟門(古隘道名,在今河南輝縣西),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即恆山,在今山西渾源縣東)在北面,黃河在南面流過,地勢也無比險要,但施政不講道德,周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未,治理國家在於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地形的險要。如果君主不講德行,就是一條船中的人也都會成為敵國的人。”武侯說:“你說得很對。”吳起治軍主張兵不在多而在“治”,曾嚴格考選步兵,建立有戰鬥力的常備軍“武卒”。

      吳起任西河的守將,威信很高。魏國選相,很多人都看好吳起,可是最後卻任命田文(魏貴戚重臣)為相。吳起很不高興,他向田文說:“請你和我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領三軍,使士卒樂於為國犧牲,敵國不敢圖謀進攻我們,你比我怎樣?”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管理各級官員,親附人民,使財力充裕,你比我怎樣?”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鎮守西河地區,使秦軍不敢向東擴張,南韓和趙國都尊從我們,你比我怎樣?”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職位都比我高,這是為什麼?”田文說:“國君年少,全國憂慮,大臣沒有親附,百姓還不信賴,在這個時候,是由你來任相合適呢?還是由我來任相合適呢?”吳起沉默了很久然後說:“應該由你來任相。”田文說:“這就是我所以職位比你高的原因。”吳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後,公叔任相,他妻子是魏國的公主,公叔對吳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吳起。他有個僕人對他說:“吳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說:“怎麼辦?”僕人說:“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武侯說:‘吳起是個賢明的人,我們魏國屬於侯一級的小國,又和強秦接壤,據我看,恐怕吳起不想長期留在魏國。’武侯必然要問:‘那怎麼辦呢?’你就乘機向武侯說:‘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許配給吳起,他如果顧意留在魏國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顧意留在魏國就必然辭謝。以此就可以探測他的想法了。’然後你再親自把吳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發怒而輕謾你。吳起看見公主那樣輕賤你,他想到自己也會被輕賤,就會辭而不受。”於是照計行事,吳起果然看見公主輕謾魏相就辭謝了武侯。武侯因而對吳起有所懷疑而不信任他了。吳起害怕武侯降罪,於是離開魏國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平素聽說吳起很能幹,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為相。他嚴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廢除了較疏遠的公族,把節省下的錢糧用以供養戰士。主要目的是加強軍隊,破除縱橫稗闔的遊說。於是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併了陳國和蔡國,並擊退了韓、趙、魏的擴張;向西征伐了秦國。因此諸侯都害怕楚國的強大。原來楚國的貴族都想謀害吳起。到楚悼王死後,公族責成和大臣叛亂而攻擊吳起,吳起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伏在屍體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亂者有所顧忌,若作亂者無所顧忌,射我必中王,中王,自然就暴露他們是反叛的罪人。但追殺吳起的楚貴族還是射殺了吳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悼王葬後,太子(楚肅王戚)即位,就派令尹(楚國的最高軍政官員)全部殺了因射刺吳起而同時射刺中了悼王屍體的人。由於射刺吳起被誅滅宗族的有七十多家。

  • 5 # 書房記

    吳起(?—前381),戰國時代著名的兵家、改革家。吳起是衛華人,受業於曾子門下。吳起在軍事上與孫子齊名,治兵有術,長於戰略;又勇於改革,曾得魯國國君賞識,旋受魏文侯重用,後來又在楚國擔任令尹(宰相)實行變法。

    吳起的下場和我們接下來要談的商鞅差不多,他是在戰國時代的楚國進行改革,結果卻在楚悼王死後,被貴族群起報復而死。

    在古代,改革舊制推行新法等措施往往損及舊貴族的既得利益,喪失其地位權力,而新君及其人馬在登基之前,也多與改革者相沖突。所以,在古代,新王與舊貴族這兩者的利害常常相連,受到損害是一定要復仇的。秦國對付商鞅,是舊貴族和新君聯手的,吳起的命運則近似如此。

    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楚悼王聽說吳起挺能幹,就任吳起為丞相。吳起當然“報賜以力”,帶兵平定四方,楚國在諸侯中日益強大。   

    當然,就像許多能幹的人一樣,你越能幹事,越有人看你不順眼。   

    約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了,吳起的後臺倒了,貴戚大臣們群起而圍攻吳起。吳起也夠聰明,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邊躲著,對方放箭射他,都射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這簡直是大不敬。   

    喪事辦完後,楚肅王即位,就下令把作亂的人全殺掉。吳起的對頭全被滿門抄斬,誅殺70多家。   

    吳起這種人,才大於德。司馬光評說人的才與德時,認為德大於才者是君子,才大於德者是小人。這麼說來,吳起似乎算是一個小人。   

    才有餘而德不足的人才,往往並不總是被國君們信任。所以人才流動在戰國時就很頻繁,吳起就是典型的例子。

    從吳起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改革者一定要有相當的毅力,這些人都很能幹,對當時的情勢有一定的判斷。他心裡一定很清楚,有多少人的利益會受到損害,這些利益受損的人,將來是會報仇的,而那些人又並非沒地位、沒力量的人,但他們卻還願意冒這種險,堅持改革的信念。

  • 6 # 有書共讀

    吳起,戰國時期衛華人。他一生曾在魯、魏、楚三國做官,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的思想,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有故事”的人。總的來說,吳起有才,但也為了功名利祿不擇手段。那麼,他都有哪些故事呢?

    為了學業,母死而不守孝;為了功名,不惜手刃嬌妻。

    吳起年少時,勤奮刻苦,從小立下“為卿相”的遠大理想。於是他開始遊歷各諸侯國,向其“投簡歷”。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吳起不僅求職不順,還蕩盡家產。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其間,他娶了一個齊國的女子為妻。

    初次出道受挫,並沒有使吳起意志消沉,透過這次遊歷,他增長了見識,磨礪了心智,更重要的是積累了豐富的求職經驗,並且清醒地認識了自身的不足。於是,他投入了曾子的門下,繼續修煉。然而就在此時,他的母親去世了。吳起本該回家奔喪,葬母、守孝,然而吳起卻不為所動,始終保持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淡定狀態。為的是早日學成,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

    在以“禮”治國的楚國,崇尚“孝道”的曾聖人認為吳起“德育”成績不合格,於是開除了他的“學籍”。

    機會總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當齊國大軍兵臨城下時,魯華人站在城上擺事實,講道理,舉出N個齊國不應該攻打魯國的理由。但是齊國軍隊卻不買賬。

    眼看就要成為俘虜的魯國國君,有病亂投醫,想到了在某個小縣城為自己打工的吳起,於是趕緊600里加急召回他。當吳起來到前線時,吳起娶了個齊國妻子的事實又擺在人們面前。人們害怕吳起外通齊國,把魯國一鍋端了。

    魯華人也是有點不厚道,眼看著剛剛抓住吳起這根救命稻草,卻還在左顧右盼,疑神疑鬼。

    吳起眼看著自己施展抱負的機會要失去,十分不甘心。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他手起刀落,斬下妻子的頭顱。這個在歷史上連名字也沒留下的可憐女子,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了丈夫的刀下鬼,也成了他前進道路上第一塊墊腳石。

    魯國國君看到吳起的忠心,於是就拜他為將。吳起帶領軍隊,大破齊軍。

    可是魯國還是很介懷吳起之前的所做作為:不孝,為功名不惜弒妻。魯華人在暫時脫離戰爭危機後,讓吳起捲鋪蓋走人。

    為了建功立業,吳起打情感牌:為士兵吮吸膿血。

    吳起只能灰溜溜從魯國逃到了魏國。魏國國君魏文侯看中了吳起的才華,決定錄用他。

    當時秦國還不是很強大,而魏國國力強盛,正雄心勃勃地想開疆擴土。吳起的到來,無異於及時雨。

    於是魏文侯拜吳起為將軍,讓他帶領軍隊去攻打秦國。吳起帶兵可是下了血本。他跟最底層計程車兵同吃同住。

    行軍時,不騎馬不乘車,親自帶乾糧。甚至有士兵生瘡時,他親自為士兵吮吸膿血(其實當時完全有其它的方式為戰士療傷,而沒必要讓三軍統率做這種事)。他這張情感牌打得恰到好處,士兵們感動得稀里嘩啦,魏國的軍隊全部成了驍勇善戰的敢死隊。

    也是活該吳起露臉,他帶領軍隊所向披靡,打得秦軍丟盔棄甲,連失五座城池。魏文侯下令犒賞三軍,並給吳起加官進爵。

    吳起雖然離著“為卿相”的理想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前途畢竟是光明的。

    可惜好景不長,魏文侯死了,武侯繼位。吳起一直也沒有當上宰相。後來魏國的駙馬公叔痤做了宰相。他設圈套讓武侯開始忌憚吳起,把吳起逼走。吳起投奔楚國。

    吳起終於實現“為卿相”的終級人生目標,但因變法觸犯貴族利益,被亂箭射死。

    吳起跳槽到了楚國,可把楚悼王樂壞了。他直接任命吳起為相國。吳起終於實現了人生終級目標。

    當時楚國可以說是奄奄一息。於是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援下,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進行普法教育,廢除過時的律令;裁掉過多的官員及公侯,讓他們去邊遠之地負責開墾荒地,用節約下來的財富去供養有軍功的將士。

    透過吳起變法,楚國的GDP直線上升,國力增強,士兵的戰鬥力也空前高漲。吳起的文韜武略終於派上了用場,他再一次登上權力的巔峰。

    從推動國家進步的角度來說,吳起的變法是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的。但是變法也在某種程度上觸犯了楚國世襲貴族的利益。後來楚悼王死了,吳起失去了最大的保護傘。那些王室貴族甚至不等楚悼王下葬,就瘋狂反撲。他們一陣亂箭,又使得吳起墜入萬劫不復。

    吳起眼看著小命難保,於是急中生智,也殺了個“回馬槍”。吳起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並伏在上面,希望以此來逃避攻擊。但是那些王室大臣好像紅了眼。他們用箭射殺吳起,也擊中了悼王的屍體。悼王被安葬後,太子被立為王,他下令全部殺掉那些射殺吳起並同時射中悼王屍體的人。於是,射殺吳起而遭連坐問罪致死的宗室有七十多家。

    吳起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臨死拉了仇人及其家人墊背,也算是他橫死前扳回一局。

    縱觀吳起的一生,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但是,一個個的悲劇卻發生在他的身上。他從閃亮登場,到縱橫多國,再到身首異處,究其原因,品質是他的致命傷。

    他過於急功近利,為了功名與前途,他不盡起碼的孝道,而且不惜殺妻,也為後世留下詬病。甚至,他過於高估自己,因為急於上位而鋒芒畢露,以致一次次引起當權者的猜忌。再加上封建社會人們認知的侷限性,從而導致了吳起悲劇的人生。

    一個人,功利心越重,就越容易失去自我。如果總是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不達目的不罷休,就會慢慢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

    而太過浮躁和用力的人生,往往走不遠!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7 # 好玩的國學

    吳起:冷血的政治動物!曹操說他功勳卓著,白居易說他禽獸不如!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軍事家,是標準的“政治動物”。他一生最大的追求是做大官,在建功立業功名富貴面前,親情不值一提。吳起本來是衛國的“富二代”,為了“跑官要官”,把萬貫家產揮霍殆盡,結果連個“村長”都沒有混到,鄉里人都取笑他是“官迷”,吳起一氣之下殺了三十多人,逃往魯國。臨走前告訴母親,要是做不到卿相,永遠不回來。

    魯國是儒家學說的發源地,孔子的高足曾子的兒子曾申此時正在魯國辦學,吳起投到他門下學習儒家學說。母親去世了,吳起也沒有回國奔喪,這讓老師很不高興。儒家學說強調“仁”,孔子認為“仁者愛人”,人首先要愛自己的父母,這叫“孝”。而曾申的老爸曾子更是著名的大孝子,在臨死之前還讓人看看自己的手腳有沒有壞掉,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手和腳壞掉了,是對不起父母,就是“不孝”。儒家學說認為養生和送死是人子的最大職責,按照周禮的規定,父母去世,人子要回去守喪三年。吳起不僅沒有守喪,竟然連家也沒有回,曾申老師很不高興,乾脆開除了吳起。好在戰國初期百家蜂起,到處都有私人辦學,吳起乾脆去學更加實用的兵法。

    齊國和魯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居,但關係很僵,一言不合就幹仗。齊國強大魯國弱小,所謂的幹仗,其實就是魯國整天捱揍而已。魯國國君聽說吳起精通兵法,就想任命他為大將,對抗齊國。但吳起一家是移民,且背景複雜。吳起是衛華人,妻子是齊華人,沒人相信衛國移民吳起會替魯國帶兵攻打齊國,畢竟那是他老丈人的父母之邦。但吳起果然夠狠,吾愛吾妻,我更愛權力,乾脆殺了妻子以表明心志,順利當上了魯國大將。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果然夠狠,有殺妻求官的,有殺父奪權的,但更多是把兒子吃了的。齊國的易牙為了討好齊桓公,竟然把兒子煮成肉湯,獻給他喝;魏國大將樂羊攻打中山國,兒子被抓住做了人質,中山國把他兒子煮成肉湯送來,樂羊竟然在陣前當場喝下,以穩定軍心。看來春秋戰國時期的兒童過的是膽戰心驚的日子,說不定哪一天就被爸爸給煮掉吃了。所以還是現在好,要是作業再少一點,真的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吳起帶兵打敗了齊國。但魯國國君還是心有餘悸地認為他太狠,不敢重用,吳起逃到了魏國。魏文侯認為吳起雖然是個冷血動物,但帶兵打仗就要這樣的人,任命吳起為大將,鎮守河西。吳起在河西苦心經營二十多年,為魏國訓練出一支虎狼之師,據說他指揮戰爭76場,其中全勝64場,小勝12場,勝率高達100%,這比全盛時期的金州勇士隊還要牛很多。但魏文侯一死,吳起就失去了靠山,只能逃往楚國。

    春秋時期,楚國曾經是“南霸天”,是當時中國南方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地大物博幅員廣闊,楚莊王曾經飲馬黃河問鼎中原而稱霸,但到了戰國初期,國家迅速衰落下去。國內腐敗叢生,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吳起的到來,又一次點燃了楚悼王的夢想。他任命吳起為大將,第二年升任令尹,相當於國相,至此,吳起終於實現了做卿相的夢想。吳起在魏國曾經參與過李悝的變法,到楚國後,吳起排除一切艱險,力推變法,迅速將一個老朽的楚國變得無比青春。吳起變法主要措施有以下幾條。一是打擊貴族勢力。“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裁減行政機構,那些喝茶看報紙人浮於事的官員,乾脆開掉;那些仗著與國君有血緣關係,大叔大媽七大姑八大姨不做實事的貴族,一律轉為平民,省出錢來增加國防支出。二是針對楚國地廣人稀的情況,把一些舊貴族遷往“廣虛之地”,以開發土地。三是整頓吏治,強力反腐。四是明法令,加強法治建設。總結下來,吳起的改革就兩條,一是狠狠地“薅”貴族的羊毛;二是“薅羊毛”賣錢加強軍隊建設。吳起強調短平快的改革,多快好省建設新楚國。不到兩年,楚國變得強大起來,“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諸侯”,楚國再一次成為“南霸天”。

    被“薅羊毛”的貴族顯然不想讓吳起繼續“薅”下去。楚悼王不合時宜地死了,貴族們在楚悼王靈堂作亂攻擊吳起,吳起知道無處可逃,就“走之王屍而伏之”,跑過去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舊貴族還是沒有放過他,“射刺吳起,並中悼王”。吳起不愧是著名謀略家,臨死前還想到找那幫貴族陪葬。因為楚國法律規定,凡是傷害到楚王屍體的人,全族一律砍頭。楚悼王下葬,楚肅王登基後,立即下令全部誅殺當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舊貴族70餘家。吳起的仇算是報了,但他的改革事業卻沒有延續下來,楚國又回到了官員貪汙腐敗、說假話下館子、玩形式主義,喝茶聊天看報紙人浮於事的局面,直到被秦國滅掉。對此,韓非子曾經感慨地說,“楚不用吳起而削亂”。

    吳起的失敗,固然與他刻薄寡恩的個人性格有關,最重要的原因是,衝破思想觀念障礙,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總是極為艱難的。吳起用生命推動了一場改革,卻也在歷史上招致了無休無止的爭論。一代梟雄曹操和吳起惺惺相惜,他說,“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肯定了吳起的歷史地位。而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大詩人白居易則是破口大罵:“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說他甚至連禽獸都不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一個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