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冠衛

    現在的電商賺錢的少虧錢的多。

    分享兩個我參與過的案例。

    A公司,做阿里巴巴銷售,每月廣告費1萬左右,月銷售額約15萬,其中3萬為刷單,毛利潤為2.2萬元。

    公司租金5800元,兩個人工資9000元,廣告費10000,雜費1500元,費用總計26300元,月虧損為4300元,年虧損為5萬左右。

    B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銷售,每月廣告費3萬左右,月銷售額約為200萬,沒有刷單,毛利潤約為28萬。

    公司租金1.5萬,8個員工工資約為8.5萬,廣告費3萬,雜費5000,費用總計13.5萬元,月淨利潤為14萬左右,年淨利潤為150萬左右。

    兩個團隊操盤手最大差異:

    1、B公司操盤手,熟悉行業、競品、產品、上游供應鏈,A公司操盤手只熟悉部分產品。

    2、B公司操盤手系統學習過市場營銷理論,會包裝產品、個人和工廠,A公司操盤手則是其他職業轉過來做銷售,只會低買高賣。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人和人之間認知之間的細微差距導致同樣做電商,優秀的人賺錢,普通人則虧損。

    從我身邊從事電商的人約10%賺錢,30%持平,60%以上虧錢。

    電商有風險,進入需謹慎!

  • 2 # 紅三石的陽臺

    一,先分析國內幾大平臺的型別:

    阿里:天貓、淘寶、天貓超市

    京東:京東自營、京東超市、京東pop店(三方開店)

    拼多多:個人店和企業店

    其他的:國美、蘇寧、唯品會等等不在詳細列舉

    二,開店要求

    阿里系:天貓和天貓超市需要企業性質開店、淘寶無要求個人企業都行

    京東:全部是企業性質,新出的小店不太了解

    拼多多:個人和企業都行

    三,平臺選擇

    如果是個人想做點兼職建議淘寶和多多要求低,准入門檻也低,注意拼多多對發貨和客服接待反應速度要求很高,這點尤為重要,切記!

    如果有能力建議做天貓和拼多多企業店

    四,產品及運營

    不管哪個平臺七分選品三分運營,只要產品好運營能力可以弱一些

    什麼叫好產品?競爭不激烈的,哪怕是小眾或者冷門的或者是隻有你有的

    詳細講內容太多,就分享這麼多

  • 3 # 我愛開心嘟嘟

    說實體房租比電商流量貴的是不懂裝懂啊~~你見過哪個房東跟租房子的人說,你每進店一個客人不管買不買東西,都要給房東一份錢的??在淘BMW雲就是這樣要求的!!只要顧客點進去看就要付給馬雲流量費,不管買不買東西~~以前馬雲靠什麼賺錢?靠的是第三方收錢的時間差,吃銀行的利息打的是擦邊球~~經過國家管控之後,沒辦法馬雲只能變著法的來榨賣家的血肉!!淘寶大勢已去賣家都唉聲怨道~~找條新出路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 4 # 小漁的創業信條

    現在電商平臺的流量都是向大品牌傾斜,這很正常。同樣的一個流量,別人幾毛錢,你要幾元錢。大品牌的成交轉化率也比普通店要高,別人5個流量成交一單,你10個流量才能成交一單。

    電商平臺自己的發展也要權衡利弊的,誰的影響力大,誰的流量利用率高,自然就會傾向於誰。

    電商平臺自己獲取流量的成本也很高,所以流量都會慢慢的向頭部品牌傾斜。普通商家賺不到錢也就很正常了,看明白了這個邏輯,你就知道傳統電商現在的形勢了。

    但是現在行業已經進入了穩定器,各個電商公司都有業績的壓力,所以需要利益最大化了。

    知名品牌可以給平臺吸引流量,又可以提高銷售額,自然會向他們傾斜。普通店鋪沒有光環,你就老老實實買流量,證明你的東西好。

    其實這三個概念都是一樣的,就是依靠內容或者個人ip吸引使用者消費,所以也可以稱為內容電商。

    目前主流的自媒體平臺,社交電商平臺都處於補貼期的中後期,還可以抓住一個尾巴。再去回頭做傳統電商,已經很難做起來了,除非是經歷過紅利期,有權重沉澱的店子。

  • 5 # 哲一哲

    電商競爭激烈已經到達了白熱化的程度!

    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是猶太人。因為他們取得的成就,被大家晶晶樂道,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有一個猶太人開了一家加油站,生意非常的好,好的讓人眼紅,另一個猶太人就在旁邊一個汽車維修店,還有一個猶太人也跟著開了一家汽車用品超市……

    大家想想如果是中國人辦的話,第一反應是在他的旁邊再開一家加油站,因為他生意好,再開也差不到哪去!所以國人做生意主要想的不是共贏,想的是用什麼方法幹掉對手,當然價格戰是長久以來屢試不爽,也是最快最有效的!

    一條街上的商家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活動,其實活動就是針對另一類同質商家的!然而網店也用價格將實體店打壓的喘不過氣來,目前的狀況是產品過剩,網上商家也發起價格戰,因為很多資本的進入,電商可以圈地不掙錢的賣貨,電商的推廣費用更是節節高升,所以很多商家也是不堪重負!出現了好多有訂單也不掙錢的情況!

    從需求來看,今天的消費市場相比幾年前確實有增長,但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一個實體商家能賣多少個消費者,一年給賣出一萬個商品算,他是有錢掙的,現在一個網店單一商品超過10萬+多了去了!他可以把利潤控制得很低。但他是可以掙錢的,消費市場的蛋糕就這麼大,分走的人就只有那一少部分,多數商家為了各種銷量好評權重等等,甚至不惜虧本交易!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

  • 6 # 諮詢師天生

    確實是這樣,經過了最近幾年快速的發展,現在電商平臺紅利期已經消耗殆盡,未來電商逐漸發展已經進入了平臺期,競爭會逐漸激烈,更多的店鋪會進入優勝劣汰的迴圈當中,不像以前那樣生意好賺了。

    說來慚愧我自己也嘗試過電商,那還是在幾年前電商剛剛發展起來有充分紅利的時候,但是隻要稍微嘗試一下就會發酵電商,並不是傳說中那樣簡單,來錢快的行業。事實上也有很多的門道,也需要很多的付出。而現在電商行業經過了幾年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非常的成熟和完善了,相應的行業已經有充分的專業人士在運作,想要一個新手毫無經驗就到電商行業中賺錢,那越來越不可能。

    我們可以拿實體店鋪的情況進行一個比較,在經濟情況很好的時候,比如說改革開放最初的幾年,市面上沒有什麼好的實體店鋪,當時進行實體店鋪經營的小商小販個個都很容易就能掙到錢,但是隨著實體店鋪越開越多競爭就越來越激烈,很少有人能夠賺到大錢,持續賺錢的只有一些頭部的店鋪了。隨著電商的進入,實體店鋪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的壓縮,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來很多實體店鋪都面臨了競爭,仍然能夠穩定盈利的,只有那些做的非常好的頭部店鋪。

  • 7 # 修夢王國

    現在的電商分為兩種: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

    傳統電商:如淘寶、天貓、京東等,經過多年的努力,得到大家認可。運作模式大家都了解!前期燒錢,後期賺錢。還記不記得阿里和京東都很強大了,馬雲、劉強東還說他們還在虧錢,當時很多人不能理解,認為怎麼可能,一年動則幾百億上千億,還虧錢?其實這裡有一個臨界點,當你的投資大於收入時肯定是虧的,當你投資等於收入時你是持平的,這個時候就到達了臨界點,當過了這個臨界點,也就是收入大於投資時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純利潤。就如同移動公司前期建基站,是投資,是不盈利的,當過了臨界點,賺的都是純利潤。

    傳統的電商只需要做好維護,就會持續盈利。

    社交電商:

    通過社交關係,藉助一些社交軟體開啟的一種新零售模式。如拼多多、小米的有品有魚、未來集市、雲集、淘集集、最近的淘小鋪等等。自買省錢,分享賺錢。不過很容易被帶上傳銷的帽子,因為只有拉人加入才能快速裂變,搶佔市場,當然也有人的確為了賺錢跑偏了!

    社交電商一定會如雨後春筍一般,會有更多出現!再分析大環境,產品過剩,大家都在絞盡腦汁想辦法把產品銷售出去!

    電商有流量不一定就能賺到錢,為什麼?要留量大,而非流量大!

    流量很大,但是購買率低,怎麼可能賺到錢呢?所以現在客流量高不一定購買力強。電商要的是留量而不是流量。留量大復購率高,物美價廉,客戶粘性強,有足夠的資金(電商前期都是燒錢的),再加上優質的供應鏈和強大的技術,電商才能活下來!

    做好電商必須具備的四點:技術、資金、客戶、供應鏈。做電商賺不到錢就在這四點裡找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做自媒體,天貓賣家,彩票投資,淘寶客,總共一月也就3萬,是繼續還是專精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