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刺蝟歷史

    1681年冬,清軍進入雲貴省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那麼吳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馬呢?這在史學界一直都是一個謎團。

    一、清朝安撫,大力提拔吳三桂部將。

    清朝初期,為了安撫吳三桂,清朝大力提拔吳三桂部將。將王輔臣提拔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王儲、王屏藩、馬寶等十幾個人被提為雲南總兵,四川總兵吳之茂等等,使得吳三桂實力大增。估算下來,此時的吳三桂至少已有3萬餘軍隊。

    二、大勢招兵買馬

    三藩之亂初期,朝廷高估了八旗兵馬,只調了7萬軍隊。對於吳三桂的叛亂沒有引起重視,導致三藩之亂前期失敗。吳三桂大四招兵買馬,長沙、萍鄉等地的軍隊,已有7.3萬許。

    三、漢軍數量龐大。

    據記載,吳三桂部將王屏藩進攻丙北的漢軍就有2萬人以上。

    四、王輔臣叛變

    陝西提督王輔臣反叛清朝後,吳三桂實力大增,在當時,粗略估計吳三桂實際兵力已經超過十萬。

    加上其他兩藩,當時三藩之亂的兵力已達35萬以上。所以三藩之亂是清政府十分危險的一次動亂。

  • 2 # 歷史影像錄

    原先起兵的時候三藩加在一起不足5萬人馬,後來因為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得到了老百姓和漢族官員將領支援,他們紛紛投靠吳三桂,最巔峰期吳三桂一度手握30萬大軍。

    可惜了,因為稱帝失去民心,導致百姓將士都遠離了他,最終三藩之亂以吳三桂失敗告終。

  • 3 # 不沉的經遠

    吳三桂起兵造反的時候只有三萬多人,後來鼎盛時期上各地響應的其他各路人馬,可能達到二十萬或者更多。不過其直屬兵力大約只有七八萬人,其他部隊並不怎麼能指揮,加上他自己名聲太臭,所以最後玩不過康熙,只能兵敗收場。

    吳三桂在造反時,其所屬部隊共有32200人。

    吳三桂也算是華人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了,當然,他是屬於遺臭萬年那種型別的,在明朝末年吳三桂投靠了滿清,引清軍入關。此後和李自成和南明交戰時,他也是帶兵奮戰,為清朝奪取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吳三桂還親手絞殺了永曆,表明了自己忠於清朝的決心,因此被封清廷為平西王,坐鎮雲貴。

    吳三桂雖然後來起兵造反,不過這並非是他朝三暮四,而是被康熙逼反的。實際上早年吳三桂知道自己作為異姓王,很容易遭到猜忌,所以一直主動提出削減自己的權力。

    比如說在康熙四年,吳三桂就上奏說雲貴一帶反清勢力大多被消滅,主動提出削減雲貴一帶部隊數量。

    此後他所屬的部隊被陸續裁撤到53個佐領,按照每個佐領200人算,就是10600人。此外吳三桂下屬還有綠營兵四鎮十營,共計21600人。這樣他實際下屬的總兵力就是32200人。在吳三桂的帶頭下,尚可喜和耿精忠也主動裁撤也不少部隊,都只剩下萬把人左右。

    也正是因為三藩手下兵馬不多,所以康熙才下決心強行削藩。因為那會他真的覺得吳三桂他們已經鬧不出什麼么蛾子了。

    吳三桂起兵以後,部隊陸續擴張到八萬左右,響應者則是更多。

    本來正常削藩,應該循序漸進,比如慢慢削減吳三桂的權力,或者是在北京修建王府,把吳三桂單獨召回北京,和其部下分開。

    但是由於認為三藩的兵力有限,即使有變,依靠八旗軍也足以應對。康熙削藩時只考慮瞭如何徹底清除三藩的影響,下令不僅吳三桂等人要離開雲南,其部屬也要全部返回遼東。

    此時從吳三桂投降滿清算起,已經有29年之久。即使是從吳三桂坐鎮雲南算起,也有了14年。吳三桂的部下早就在雲南購置房產田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戶。康熙此舉等於奪走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自然引起吳三桂手下的極大不滿。

    這種情況下,吳三桂已經沒有了退路。因為即使他肯奉詔削藩,那麼他的部下肯定也早晚會有人因為此時鬧出事了,那時候吳三桂也難逃干係。除了造反以外,吳三桂已經無路可走。

    因此吳三桂實際上是被康熙逼反的。

    然而入關以後八旗子弟生活日益腐化,戰鬥力銳減。吳三桂起兵以後,南下的八旗軍儘管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差不多是吳三桂兩倍之多,但是還是被吳三桂打了一個落花流水,一敗塗地。吳三桂得以順利奪取了湖南等地,一路上招兵買馬,擴充到了七八萬人。

    此外康熙對吳三桂這麼無情,也讓那些原本已經調到其他地方的吳三桂舊部,比如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人紛紛起兵叛亂,以圖自保。這麼一來,三藩之亂各地叛軍的總數差不多有二三十萬人之眾,聲勢大張。

    但是吳三桂實力有限,各地叛軍又缺乏配合,最終兵敗。

    三藩之亂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三藩之中的尚可喜開始也不願意跟著吳三桂起兵,繼續忠於清朝,在廣州據城死守,牽制了吳三桂不少兵力。直到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後來叛亂,吳三桂才解除後顧之憂。

    耿精忠倒是起兵響應了吳三桂,但是他和佔據臺灣的鄭經之間矛盾重重,兩人廝殺不斷,也一直沒法給吳三桂太多有力支援。而其他各路叛軍也大多隻是藉助吳三桂的聲勢起兵,但是實際上擁兵自重,並不服從吳三桂調遣。

    因此吳三桂真正能依賴的,主要還是自己那七八萬人,實力非常有限。

    而清政府畢竟控制了天下大部分地方,其總體實力遠優於三藩,所以還是慢慢穩住了陣腳。不過諷刺的是,雖然清軍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吳三桂活著的時候各路人馬還是逡巡不前,直到吳三桂死後才徹底將叛亂平息。

    如果多爾袞直到自己後世子孫面對自己的手下敗將居然是這種鳥樣,估計得被氣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速比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