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掙脫枷鎖的囚徒
-
2 # 紀修築1
早已經證實”一滴血測癌症”是假的,其官方的迴應說是僅是預測發生癌症的可能性,反正也是騙人的。測腫瘤主要是測腫瘤標記物,透過一滴血測腫瘤標記物不準確,早期腫瘤標記物十分不明顯,需要透過各種檢查配合才能確診。
科學界從來就沒法提供治癒晚期癌症的時間表,於是民間就有大量治癌偏方、治癌大師、治癌神藥。打掉一個,必有成千上萬個出來繼續騙人。
-
3 # 純鈞LHGR
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其實,之前曾經做過一些普及,想要診斷出癌症,是需要相當繁瑣的步驟的。
癌症,也就是惡性腫瘤,要根據腫瘤發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質,對患者的臨床表現和體徵進行綜合分析,再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細胞病理學檢查,才可能做出明確診斷。
換句話說,癌症是需要做專項檢查的,通常包括:
1、血液檢查
的確是有這一環節,透過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增減可以初步判斷白血病和血液系腫瘤。其他血常規引數,包括血壓在內,能夠作為某些症狀發病機制的病理依據。
2、B超
觀察出身體內器官是否發生病變或者腫塊,瞭解是否出現腫瘤的可能。現在也比較注重彩超,彩超可以觀察到血液流動的情況。一般來講,有些腫瘤,血液流動豐富,則惡變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3、CT
CT的作用類似於B超,也是可以觀察是否有惡性細胞增殖比較直觀的手段,發生腫瘤的話,組織密度不同,顯像會有區別。
4、大小便
也是用來發現惡性細胞增殖的傾向的。
5、巴氏塗片
在進行婦科體檢的時候可以透過巴氏塗片來於此早期的宮頸癌,這是採用巴氏染色的進行的一種辦法。這種方法的準確率在60%~70%之間,當然一般限於婦科系腫瘤。當然也包括乳腺鉬鈀攝片等。
6、腫瘤標誌物
甲胎蛋白,英文名稱是AFP,是肝癌的標誌性指標;
糖原蛋白125,卵巢癌指標;
癌胚抗原,CEA,胃癌、結腸癌參考指標之一;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絨毛膜癌與惡性畸胎瘤指標;
前列腺特異抗原,前列腺癌指標。
……還有很多,總之都是各種腫瘤的標誌性依據。
7、胃腸鏡
消化系腫瘤必做的。
8、穿刺活檢
就是直接取出腫瘤組織進行檢驗。大多數癌症要想確診,必須要過這一關。
總之,癌症的檢查和確診,是需要經過很多嚴謹的步驟的。
血液檢查,一管血,連檢查都算不上,只能說是“篩查”。要確診,至少要經過影像學檢查和活體取檢。
癌症,從檢出開始,直到確診,需多種檢測手段聯合使用,才能儘量避免誤診與漏診。
回覆列表
忽悠,接著忽悠。
“重大突破 一滴血可測癌症 已被批准臨床使用”!
筆者在看到這則新聞後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忽悠,接著忽悠。
另一句是,現在的媒體都患有嚴重的重大突破飢渴症。
“一滴血可測癌症”的“重大突破”實為重大忽悠
這則新聞的忽悠功夫很是講究,套路純熟。
標題黨先行,是各種忽悠套路的不二法門,這則新聞標題冠以“重大突破”,掙足了眼球。
接招套路漸次展開。
先以癌症威脅論,嚇你半死:“2015年,中國新增429.2萬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達到281.4萬,很多人因此談癌色變。
2015年中國新增的癌症病例大約是430萬,死亡的是280萬,也就是平均每分鐘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經超過8人。”
然後,給出破法,丟擲救命稻草:“然而,另一個更加痛心的事實是,早期的癌症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到了晚期才被發現。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
稻草在哪裡呢?這一刻,癌症早期發現這根稻草變身成為CROWN上的明珠:“於是,一個新的世界性課題,如何及時發現癌症一直困擾著國內外的醫學界。”
千呼萬喚,都為這一刻,主角閃亮登場:“二十多年來,羅永章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尋找答案,並且有了歷史性突破!
這支中國醫療團隊,發明的一款“照妖鏡”,可讓癌症早早現出原形,挽救成千萬人的生命!”
至此,任何有點漢語基礎的人都不難度出這樣一項重大突破:華人在“讓癌症早早現出原形”(癌症早期診斷)方面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並可以“挽救成千萬人的生命”。
接下去雖經七拐八拐,套路套套路,然而套路再深,醜媳婦終須見公婆。這位媳婦的真容是什麼呢?
“熱休克蛋白90 成為一種腫瘤標誌物。……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注意啦!這位新媳婦露出真容那一刻,不再是“讓癌症早早現出原形”,變成了“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什麼意思呢?用醫學術語來說,這種試劑盒只能用於已經獲得診斷癌症病情變化的“監測”,而不是可用於診斷的“檢測”,遑論早期檢測(診斷)。
而且,這種試劑盒僅可用於肺癌和肝癌這兩種癌症,而非“千萬人”。
腫瘤標誌物用於癌症檢測、檢測,早就是臨床常規手段
事實上,目前臨床上可以用於癌症檢測和監測的腫瘤標誌物很多,比如,用於肝癌和睪丸癌的甲胎蛋白(AFP), 乳腺癌的CA 15.3,胃癌/胰腺癌的CA19.9,多種婦科癌症和消化道癌的CA125,·結腸直腸癌的胚胎抗原(CEA)以及鼻咽癌的EVP,等等,以及其他很多。
雖然,所有這些腫瘤標誌物檢測的靈敏性、特異性都不盡如人意,臨床價值都十分有限,但是,其中有一些是可以用於癌症的篩查——即真正的早期發現。
與這個重大突破的最大差距僅在於沒有宣稱“一滴血檢測”。
國外也曾有“一滴血檢測癌症”的“重大突破”
癌細胞的遺傳物質怎麼跑到血小板上了呢?原來,早年有科學家研究發現,癌症的生長離不開新生血管的形成以供給遠超出正常組織的營養。新生血管的形成離不開血小板,癌症細胞透過將自身的遺傳物質轉移給血小板,這些被“教化”的血小板就會被癌症所用,幫助癌症組織快速形成新血管以實現快速生長和擴張。
研究團隊透過對招募到的228例各種癌症和55例無癌對照的檢測,發現這種方法鑑別癌症與非癌症的準確率高達96%。其中,39例早期癌症患者100%準確的被鑑別出冰杯正確分類。
在對包含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腦癌、肝癌,和大腸癌等6種癌症的患者中,確定組織分類
的準確性也達到71%。
雖然,這項研究僅處於初步實驗研究階段,離被批准用於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卻不妨礙其在癌症監測方面巨大的潛力,甚至被研究者指為可能改變癌症診斷遊戲規則的一種方法,可以替代目前被稱為癌症診斷金標準的活體病理組織學檢查,而被譽為“癌症的血液活檢法”。
即便是如此鼓舞人心的研究,當被媒體冠以“一滴血檢測癌症”大肆渲染時,仍被專業人士大加鞭伐,因為,這種方法仍然不能單獨用於癌症早期發現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