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木劍溫不勝

    郭開兩任相國:坑死兩位名將,間接滅亡趙國

    趙偃接到嬴政即位秦王之後,發誓要做趙王。而他也並沒有等多久,僅一年的時間其父親趙孝成王就去世了,趙偃成功即位,是為趙悼襄王。這一年是公元前245年。

    趙偃成了趙王,郭開作為其書童,自然地位得到了提高,最後成功擔任了趙悼襄王時期的相國。

    “廉頗老矣”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趙悼襄王的階段,和趙偃、郭開這對君臣有關。

    這就要先講一講“廉頗”作為趙將,為何卻投奔了魏國。

    在《大秦賦》最初的故事中,有過燕國攻趙,武安君來秦結盟的情節。廉頗就是在這一場戰事中以少勝多,大破燕軍,擒殺主將慄腹,圍困燕都,使得燕國不得不割五城求和。

    這一戰下來,廉頗封侯拜相,封信平君,拜假相。

    但是,這位猛將在趙悼襄王剛剛即位的時候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了,趙偃不喜歡廉頗,不想用他,於是派了樂乘去接替他的軍權。

    廉頗本來就看不起趙偃,更是對其身邊的一眾佞臣不滿,這時候見到樂乘前來奪權,一怒之下率軍攻擊樂乘。樂乘哪裡是廉頗的對手,只能倉惶逃走。

    但廉頗在趙國的仕宦生涯也就此結束了,發洩完之後,不得不逃到魏國大梁,投奔了魏王。

    趙國沒了廉頗,在與秦軍的交戰中一直處於下風;而廉頗到了魏國之後,魏王也不信任這位敵國將領。

    這就給了趙國和廉頗再次合作的機會,但這個機會就被郭開破壞了。

    郭開曾經被廉頗當眾訓斥,使得他很沒面子。這也是位真小人,他決意報復之下,自然不能讓廉頗覆起。

    於是,郭開買通了趙國派去見廉頗的使者。這位使者明明見到廉頗一飯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馬威風猶在,卻在回報的時候說廉頗吃了一頓飯就上了三回廁所,已經老邁不堪了。

    就這樣,郭開成功地坑死了趙國第一位名將,當然這也可以算作和趙偃的君臣聯手。

    但趙國將才不少,沒了廉頗也不至於真的打不了仗,還有一位能力不在廉頗之下的李牧。

    因為正面戰場有廉頗在,所以李牧主要在北邊抵禦匈奴等部族對趙國的進攻。只要他在北邊,匈奴數年都不能南下一步。甚至李牧還辛苦佈局謀劃,出其不意地進攻,大破匈奴十餘萬,使得其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境。

    趙國失了廉頗之後,就將李牧從北地調任到了西部,抵抗秦軍。

    李牧的用兵風格和廉頗相似,都比較擅長防守,然後出其不意地對敵人予以反擊,這種打法使得勞師遠征的秦軍吃了很大的苦頭。

    甚至秦將王翦聽說了對面是李牧領軍的時候,直接就明白了這仗沒法打。

    所以,故技重施,秦人又派人持重金去賄賂郭開,而郭開也真的沒辜負“秦人”的厚望。

    這時候悼襄王趙偃已死,繼任的是他的兒子趙遷,也就是趙幽繆王,也稱趙王遷。這位趙王和他爹趙偃一樣,小時候不學無術,放浪無度,因此也得到了趙偃和郭開的喜愛。

    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典型了。

    趙遷剛剛即位,繼續任命郭開為相國,可見二者的關係也是非常親厚。

    郭開對趙遷說,主將李牧、副將司馬尚擁兵自重,勾結秦軍,意圖謀反,應該裁撤掉他們,換由趙國宗室領軍。

    趙遷深以為然,於是派遣了趙蔥等人前去收繳李牧兵權,代為掌軍。

    李牧、司馬尚等人正值戰爭關鍵時刻,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交權。這一下可就“坐實”了郭開的讒言了。

    於是,郭開和趙遷合計,設計殺死了李牧,司馬尚被棄置不用,終於換上了趙蔥領軍。

    後面的故事就很簡單了,因為郭開連壞廉頗、李牧兩座長城,趙國已無可用之將,面對秦軍束手無策。

    郭開在此時建議趙遷開城投降,趙國實質就已經滅亡了。另一些出逃的宗室建立了新的趙國,只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那麼,郭開這樣的讒臣投降到了秦朝,下場應該不好吧?恰恰相反,郭開在秦國竟也做了高官。

    郭開降秦,竟然做到了秦國上卿之位

    戰國四大名將,秦國有兩個,分別是白起、王翦;趙國有兩個,分別是廉頗、李牧。

    趙國的兩位名將都是被郭開讒害的,可見其進讒言的功力之深厚。

    而他並非不知道這是自毀長城的舉措,而是已經為自己謀好了出路。

    趙蔥接替李牧領軍,實際上並不懂戰事,在面對秦軍的時候領軍拒敵,一個照面就被王翦刺死了。失去了主將的趙軍大敗,趙國都城也很快遭到了秦軍的圍困。

    面對這樣的場景,趙國朝堂上也是一籌莫展,而郭開此時站了出來,力勸趙遷開城投降,如此還能保全性命。

    甚至趙國的降書都是郭開代寫的,他派人持著降書,還不忘拿著那枚具有傳奇色彩的和氏璧,前去秦軍大營獻降。

    秦軍準降,於次日進駐趙國首都,將趙國宗室、大臣一干人等俱數解押到咸陽發落,郭開也在其中。

    秦始皇以郭開獻城有功為由,封為上卿。

    那麼,為何郭開這樣的禍害,秦國卻不殺他,反而給予其高位呢?

    道理很簡單,郭開的讒言之所以能奏效,是因為趙偃和趙遷父子的昏聵和信任,這樣的條件在秦國顯然是沒有的,讒言也就無從生效了。

    而給予其高位,目的就是給其他諸侯國做樣子,離間廟堂君臣之間的信任。有郭開成例在此,以後凡是獻城投降的人自然也能得到“高位”。

    但是,郭開雖然逃過了此劫,卻沒命享受,他死於一場“意外”。

    郭開在趙國權勢很盛,也因此積累了極多的財富,就藏在趙國的相府之中。他這種身份的人既然已經在咸陽了,其自由自然是有限的。於是就向秦王申請,想要回趙國去挖出自己的寶藏。

    但是沒想到,就在其取了財寶回咸陽的途中,遭遇了一夥盜賊。

    這夥盜賊很有意思,他們將郭開剁成了肉泥不說,還大喊著“為李將軍報仇”的口號,最終帶著幾大車財寶不知所終。

    表面看來這些人可能是李牧的門客,來找郭開報復的,而這些財寶流落到哪裡也就成了一個“謎”。

    先是毀屍滅跡,然後故意洩露身份,最後如此大的目標竟然變得毫無音訊,這夥“盜賊”到底是哪方勢力,就真不好說了。

    有趣的是,趙王趙遷在後來也想明白了為啥亡國,因此還作了一首叫做《山水》的詩,最後表達悔恨的時候還挺有意思的:

    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看來,趙王遷已經意識到,郭開對秦統一天下的程序做出了何等“貢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斯大林最後怎麼死的?是民間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