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劇慧眼
-
2 # 窗下吃茶
並不能,它只是一檔綜藝節目而已,背後節目的特效和炒作成分始終大過實質,儘管這個節目請的老師很良心。即便有“名師”坐鎮,章子怡,宋丹丹,劉燁也並不能徹底改變這個節目的性質,最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再者,節目留給個別藝人的呈現時間過短。如果每個演員都能從第一期在導師的嚴格要求下磨鍊到第十二期,那勢必會有進步。即便導師指導表演的成分不多,演員揹負的巨大心裡壓力也會讓他們的表演潛能被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想必這樣的條件下,這個綜藝才稱得上是“能磨鍊並且提升人演技”的。
參加節目之後,有演技一樣還有演技,區別是知名度提高了,藉機獲得了更多的觀眾緣,甚至可以和優秀的導演就此展開新一輪合作,比如週一圍,尹正,凌瀟肅,藍盈瑩,辛芷蕾這樣的實力派演員。然而,沒有演技的依舊提不起來多少演技,上節目前後的區別更在於,不止演員自己心裡清楚,也大家都心裡知道了:“哦,他確實沒有什麼演技”。
至於其中的鞭策作用,誰知道能影響他們這些“表演不好的演員”幾分呢?
我只能說,想的太多了,這只是一個綜藝節目,一切只是為了收視率和曝光率。
說白了,這就是電視臺、製作方、評委、演員、主持人一起搭建的名利場,每個人各取所需,有的要名,有的要利,僅此而已。
評委們貌似都在談演技,但選誰和不選誰,還是有很多套路的,很多演得好的走人,演得渣的卻莫名其妙留下。還有些做在觀眾席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為了出名,什麼話都說。
對於參加的選手們,其實都是一個目的,就是增加曝光量。無名的、過氣的希望一舉成名,重回一線,有名的希望更上一層樓。
演員的誕生,需要學習系統的表演課,需要練好紮實的基本功,需要靜下心來學習揣摩。在這樣的節目中,不可能實現。
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就把其當作一個普通娛樂節目而已,所謂的演技、演員只不過是噱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