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扁舟說科技

    先說說耶律大石這個人,二十九歲中進士,當時的遼國皇帝為天祚帝,這個人可以說也是扶不起的阿斗,七十萬大軍愣是沒打過阿骨打不到一萬的兵力。當然七十萬也有可能有虛張聲勢的因素在內。後來耶律大石帶領200隨從遠走西域。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奪,打敗了賽爾住帝國,後期的花拉子模也是他的從屬國。國號還是遼。歷史上為了和阿保機創立的遼區分開所以叫西遼。

    耶律大石的功績比起他的前輩耶律阿保機來說,對歷史的貢獻也是不逞多讓的。而且他認為與金國是世仇,1134年,他率領7萬大軍東征金國。可是由於他東面大部分是西夏國的領土,只能透過沙漠行軍,而漫漫黃沙,後勤給養都跟不上,七萬大軍無功而返。而金國都不知道有這麼一隻軍隊要對付自己。

    耶律大石不是不攻打金國,是太遠了,他鞭長莫及。後來西遼被滅於成吉思汗的西征。

  • 2 # sdqst聖殿騎士團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第八世孫。1122年,耶律大石在遼南京擁立耶律淳,建北遼,統領北遼軍事。後耶律大石在同金兵的作戰中被俘。1123年9月,耶律大石隻身逃出,到夾山見遼天祚帝。1124年,耶律大石殺遼北院樞密蕭乙薛,領200騎兵北走。1130年,耶律大石自立為王,在可敦城募集部落軍兵1萬多人,經回鶻向西而行。1131年,耶律大石稱帝,號天韋佔皇帝,重建遼朝,史稱西遼。

    在西部扎穩腳跟的大石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東方的局勢,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東征復國。1134年,大石任命“蕭斡裡喇”為兵馬大元帥率7萬人東征。東征軍接連征服了喀什噶爾、和闐、和州,正當凱歌高奏時,一場罕見的沙漠風暴突然降臨,大量牛馬和士兵被流沙湮沒。迷信的大石認為皇天不順,從此永遠放棄了復國的宏願。

  • 3 # 史話海說

    打過,而且極度想打,且積極聯絡南宋計劃一起打。

    不過由於隔著瀚海大漠,大部隊行軍受限制。曾經的一次遠征被沙漠打敗了,損失慘重。估計林牙也就放棄了吧。

  • 4 # 談古論金

    總的一個回答是:

    西遼的耶律大石曾經攻打過金朝,但是無功而返,再加上其他原因,因而後來放棄了這樣的圖謀。

    1124年,耶律大石率鐵騎二百,乘夜離開天祚帝大營,一行人風餐露宿、穿越沙漠,到達遼朝北疆重鎮——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有學者認為是今蒙古喬巴山市西的回鵲可敦城,但也有學者有不同看法,西北路招討司是遼朝西北邊疆最為重要的軍事機構,主要負責鎮撫阻卜諸部——契丹人對蒙古草原各部族的通稱)的時候,召開七州(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十八部(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的長官、首領和部眾開會,說道:

    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中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中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

    此時耶律大石的號召是重建遼朝的山河,“救君父、濟生民”,也因此受到各部的支援,於是得到精兵10000餘人,同時設定官吏,編列排甲,具備了器具儀仗,初具一個小型政治實體的雛形。

    但是耶律大石號召是這麼號召,實際上他對當時金的武裝力量的強悍深有所知,與天祚帝也道不同不相預謀,所以他暫時只是養兵整訓,並未派遣軍隊出擊金朝。

    之後,耶律大石開始西征,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征伐,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在葉密立城(今新疆額敏縣以西之地的塔爾巴哈台山腳下)登基稱皇帝,號菊兒汗(或譯為古兒汗,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漢尊號“天志皇帝”,建元“延慶”;1134年,大石定都於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改國都名稱為虎思斡耳朵(強有力的宮帳),並改年號為康國元年。

    這一時間段之中,反而在1131年,為了剿滅耶律大石所代表的大遼殘餘勢力,金軍元帥完顏宗翰發燕雲漢軍和女真軍一萬人北攻可敦城;又發燕雲、河東民夫運糧隨行。金軍的這次遠途奔襲根本沒有與耶律大石的軍隊接觸便因為沙漠的阻擋而以失敗告終,《大金國志》記載:

    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甕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

    康國元年(1134)三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刺為兵馬都元帥、敵刺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刺阿不為副元帥、茶赤刺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領70000騎兵東征金朝。出征部隊舉行誓師大會,按契丹禮俗以青牛白馬祭天。但是東征部隊和金兵一樣被沙漠和氣候阻撓:

    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西遼的此次東征雖然徒勞無功,但是引起了金朝朝廷的注意。金天會十三年(1135,西遼康國二年),金熙宗命完顏宗翰再徵西遼。這次天時地利有利於西遼,金軍進入沙漠後,被西遼的伏兵多次攻擊,共三晝夜,勝負未分。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凍死很多。副將外家得本來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遼軍中,率部下反正。金軍在西遼軍和反正軍的夾擊下,大敗而歸,但西遼也無力乘勝擴大戰果繼續攻打金朝。

    其實說到底,耶律大石和金之間有歷史恩怨,但從當時的戰略格局來看,金朝和西遼已經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彼此都不是對方最重要的敵人,對於成熟理智的政治家來說,征伐對方已經不是主要的需求,而之前各自的失敗或無功而返也使得彼此都放棄了征伐對方的構想。

    另一方面,史載在西遼境內,農牧商各業的居民其財產所有權基本沒有任何改變,對於其屬國和附庸部落,耶律大石要求他們按時繳納貢金,並派遣一名“沙黑納”(監國)監管,他們的頭人要掛銀牌表示臣服,其餘方面一切依照原有模式治理。此外,耶律大石他也採取了遼朝南北面官制,對南面的農耕居民和北部的遊牧居民按其習俗分別治理。這些措施使得耶律大石得到寬容的名聲和口碑,但也說明西遼的統治不是緊密型壓榨性的吏治帝國。

    因此,西遼的人口結構和管理模式都不足以支撐跨越沙漠的大規模伐金戰爭,而其治下的百姓則更沒有動力去幫助耶律大石復國——甚至,大石本人到後來或許也已經並沒有復國的意願。

    這也是耶律大石放棄伐金戰略計劃的另一個根本性的原因。

  • 5 # 天碼星文史趣談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為何沒有向東攻打金國? 這要從當時的形勢來分析

    建國之初實力懸殊

    西遼締造者耶律大石登上歷史舞臺正是金國與遼國決戰的最後時期,金國短短2年內便攻下遼國的中京、南京,遼國已經岌岌可危,離滅國只是指日可待了。但當時的遼天詐帝在外交上的錯誤以及軍事上的無能,讓耶律大石感到絕望,於是於1124年,耶律大石率200軍騎往西離家出走,自立為王。隨後不到半年,遼國便滅亡了。

    耶律大石離開時只帶了區區200軍騎,雖然西行路上得到其他部落的一些資助,再加上到了遼國邊界可敦城後召集的遼國離散部隊,算下來的總軍力也不過萬餘人。如果按照這個軍力,如果主遼國還沒滅亡,想打點騷擾戰、游擊戰擾亂下金國還是可以(實際上也這麼做了)。但主遼國很不爭氣的快速滅亡了,這時如果再去主動進攻正在鼎盛之時的金國,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於是耶律大石放棄了之前的復國的想法,迅速調整了戰略,轉而走向休息養民的發展路線,準備屯積實力再作所圖。

    圖1: 征戰中的耶律大石

    政治野心

    耶律大石專注的發展了5年後,實力大增,部眾已有幾萬人。造理說,是不是該到了反攻金朝的時機了。但耶律大石畢竟是個高明的政治家,此時離遼國已經滅亡5年了,遼國的殘餘勢力都歸順於耶律大石,此時有著政治野心的大石覺得復國對他來說已經意義不大了,為了已亡之國消耗實力是不明智之舉;而且他清楚的認識,金國的實力正在建國之初的鼎盛時期,之所以讓自己安穩的發展5年,不是自己強大,而是金國在南宋戰場的失利導致他們無暇顧及自己。

    但大石也很清楚的知道,他的大部分部下畢竟很多是原遼國的舊部,不做一點實際的成績無法樹立自己的威信,讓部下臣服。所以,耶律大石在積聚了實力後,向金國也發起了幾次騷擾戰,取得了一些小勝利,奪回了一點城池。 而且大石很聰明的見好就收,因為他已經達到自己的目的,已經樹立了自己的威望,為他下一步稱帝的野心做好了鋪墊。於公元1132年正式稱帝,國號為西遼。

    所以耶律大石在原遼國滅亡後,自己實力蓄積起來後,他的野心已經不是復國了,而是自己當皇帝。在這種目標的驅使下,跟金國正面對抗是沒有意義的。當然這個做法有客觀因素(金國過於強大),但大石的自己政治目標改變才是最主要原因。

    金國對抗,各有勝負

    耶律大石稱帝后,其實是伐過金國的,因為自己政治目標已達到,而且畢竟金國是自己最大敵人,而且當時西遼剛建立,還沒引起金國注意。為了給擁立自己的百官一交代,趁著金國南征失利和內部動亂,公元1134年,耶律大石聚集7萬兵馬浩浩蕩蕩的征伐金國。但畢竟金國幅員遼闊,軍事強大,而且處於守勢,很快這7萬軍隊便失敗而歸。讓耶律大石和群臣們知道,要打擊金國,不是短期能做到的,要長遠圖之。

    後來金國也回擊了西遼,但西遼防守下,也擊敗了金國,此時的金國,剛剛結束完內亂和對南宋戰爭的失敗中,金熙宗也採取了息戰養民政策。至此之後,西遼和金國之間很長時間內很默契的處於“和平”狀態。

    避實擊虛的西征

    耶律大石要當皇帝,要建立強大的國家,打金國佔不到便宜,但國家要發展,怎麼辦。自然而然就會往軟柿子捏。 這裡的軟柿子就是當時中亞的諸國: 東昌回鶻、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康裡部等。 耶律大石先後10年間將中亞這些國家逐一吞併,並採用柔和寬鬆的治理方式,使得西遼成為了中亞地區強大的帝國,達到了西遼的鼎盛時期。 所以大石這種避實就虛的方針對於當時的形勢來說是相當正確的。

    圖2:鼎盛時期的西遼

    隨著中亞戰事的勝利,帝國日益強大,耶律大石也油盡燈枯於1143年去世。之後的西遼,忙於處理吞併後的中亞諸國之間的內部矛盾,更無暇顧及比自己更強大的金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萬想買一輛好看實用的代步車,剛上市的吉利遠景S1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