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瞭解一個人
    孫思邈(541年出生,卒於682年,不過對於年齡說法不一),陝西省銅川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其所提出的“養生十三法”流傳後世,享年141歲。

    孫思邈生於西魏大統七年,幼年的孫思邈天資聰慧,7歲能夠背上千字的文章,其中對於老子、莊子的學說頗有研究,就連西魏大臣孤信都稱其為“神童”,由於家境貧寒,再加上體弱多病,所以需要經常看大夫,家裡為了看病花費了不少錢財;18歲時,孫思邈立志成為一名大夫,治病救人多所濟益,哪怕在國子博士這樣的高官的誘惑下,依然一心致力於醫學,後隱居太白山,認真研讀古代醫書,同時廣泛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熱心為人治病。唐高宗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上元元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晚年隱居在五臺山專心立著。

    懸絲診脈

    唐貞觀年間,長孫皇后懷胎十月但卻不能分娩,臥床不起。再加上太醫醫治後不見好轉,唐太宗心急如焚,大臣徐茂功便將孫思邈推薦給太宗。唐太宗便派遣使臣馬不停蹄,召孫思邈進了皇宮。在古代,由於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束縛,太醫大都只能根據旁人的口述,診治處方。孫思邈一面叫來了皇后身邊的宮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宮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孫思邈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后房外開始“引線診脈”了,不過大家心裡還是有一些懷疑。

    不久,孫思邈吩咐宮女將皇后左手扶近竹簾,看準穴位猛紮了一針,皇后疼痛,渾身一顫抖。不一會兒,只聽得嬰兒呱呱啼哭之聲。唐太宗大喜,欲留孫思邈在朝執掌太醫院,他向唐太宗表達了自己的志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群眾舍藥治病,並撰寫《千金方》濟世活人。太宗不好強求挽留,御賜“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唐太宗十分欣賞孫思邈,後來還曾親臨華原縣五臺山去拜訪孫思邈,並賜頌詞一首。今藥王山南庵內還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臺”、“唐太宗賜真人頌”古碑一通等。

    藥王醫龍

    少年請孫思邈入內,主人高高興興地上來迎接,嘴裡謝道:“十分感激道長。前不久,小兒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傷害,全靠您脫衣救贖,才保全性命。”請孫思邈進入內堂。一位中年婦女領著個穿青衣的小孩出來,再三拜謝說:“這小孩兒呆頭呆腦,被人打傷,全仗道長救護才免一死。”孫思邈這才想起曾經救活一條小青蛇,不過心中十分詫異,便悄悄問身邊的人才知道,原來這是涇陽水府。主人也就是涇陽龍王,龍王請來賓客僚屬,排下酒席,奏起音樂,宴請孫思邈。

    作為報答,龍王問孫思邈想要點什麼謝禮,孫思邈回答說:“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鍛鍊形神,眼中雖看到各種物事,心中卻沒有什麼欲求。”龍王說:“道長對金錢毫不看重,那怎麼報答您呢?”於是命兒子取來秘藏在龍宮的藥方三十篇交給思邈,說:“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著它們可以濟世救人。”後來孫思邈試著用那三十篇醫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後來,他編寫《千金方》三十卷,將龍宮之方編入書中。

    一針兩命

    一次,孫思邈從山上採藥回家,路上看見有四個人抬著一副棺材往前走,鮮紅的血從棺材縫裡滴出來,後面跟著一個正哭著的老太婆。孫思邈趕上前去問:“老婆婆,棺材裡是什麼人?”老太婆說:“是我的女兒,剛死了幾個時辰。”孫思邈說:“請開啟棺材讓我看看,好嗎?”老太婆聽後,立即問:“你是醫生嗎?她是因難產折騰了兩天兩夜。嬰兒生不出來,卻把她纏死了,難道還有救嗎?”“可以試一試。我看她流出的血,可能還有希望!”孫思邈說。

    老太婆聽後,馬上叫抬棺材的人一齊動手,把棺蓋開啟。孫思邈仔細摸了摸“死者”的脈搏,感覺到還在微弱地跳動。於是他趕緊選好穴位,用特殊的捻針手法給她扎針。不一會兒,一個胖娃娃”哇哇“地生了下來,產婦睜開了雙眼。孫思邈把身邊帶的藥拿出來,向附近的人家要了點熱開水,給產婦灌了下去。過了一會兒,產婦完全甦醒過來。孫思邈一針救了兩條命。

    養生十三法

    在當今時代,遊戲、辦公中很多離不開手機和電腦,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很容易對眼睛、頸椎等身體關節造成損害。據史料記載,孫思邀一直活到 141 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醫生。它是怎樣擁有長壽的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會會做的養生十三法,這套養蘭彗去不但能夠延年益壽,而目以寸於很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 2 # 健康管理身材

    大家好,我是張叔,有幸來解答

    今天就給大家講藥王孫思邈給一條老龍治病的故事

    孫思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藥王”,他醫術高超,心地仁厚,救人無數,老百姓都非常愛戴他

    傳說在孫思邈五十歲那年,一個秋天的夜裡,他正在看醫書,半夜時分。忽然聽到從遠處傳來一陣“隆隆隆”的雷聲,由遠到近,連窗戶都被震的咯咯作響,接著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雨點打在屋頂上,發出來了很大的聲音,但是孫思貌一心沉醉在醫書,並沒有注意到這些。

    這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他只好站起來去開門,開啟門看見的,是一個又高又瘦的老頭,身上還穿著一身金色的袍子,雙眼又大又有神,但是臉色卻十分蒼白,看上去很虛弱,孫思貌一看就知道是生了病,連忙把老人請進來,老人笑著答應進了屋裡,這時孫思邈才發現,儘管外面雨下的那麼大,可老人身上竟然一滴未溼,而且一進屋那雷聲和大雨就停了

    孫思邈請老人坐下給他把脈,良久,孫思貌一皺眉,搖頭說:“老先生,人的脈象有浮、沉、遲、數、虛、實等幾種,可是您的脈象這些都沒有,恐怕您不是凡人吧”

    老人聽見了笑說:“那您看我像什麼呢?”

    孫思貌說:“您的脈象起伏不定,有翻江倒海,騰雲起霧之象,我想您應該是龍吧”

    老人一聽,哈哈大笑,說:“孫先生果然不愧是名滿天下的藥王神醫,看來我這次真的是找對人了,先生說的不錯,我確實是一條龍,在半年之前我開始得病,明明餓的慌,卻什麼都吃不下去,只能喝稀湯度日,眼看身體越來越差,所以特來拜訪先生救我一救的”

    孫思貌想了一下說:“你的病到也不難治,可是你今天變成人的樣子來,我沒辦法知道你的情況,這樣吧,後日中午,你現真身來找我,定可以治好你”

    老龍聽了,心裡很是高興,拜謝之後,踏著雲霧消失了

    第二天孫思貌找來一個大桶,在裡面倒上配好的湯藥。並在裡面還放了一些白色粉末,又準備好了一尺五寸長的金針。

    到了約定時間,孫思貌如約等著老龍,忽然一聲巨響,嚇的連忙跑出屋外檢視,自家的院牆竟然有一個大洞,老龍的頭從洞裡伸出來了,原來是老龍怕被人看到。就從地底下鑽過來了,身子藏在地底下,孫思貌一看,笑著說:“龍君真有你的,我這就給你拿藥”

    孫思貌提著事先準備好的藥放到老龍面前,讓它喝下去,老龍一看,又黑又稠,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不禁有點發憷,但還是硬著頭皮喝下去了,喝完,咧著嘴說:“先生,這是什麼藥,太難喝了”,孫思貌說:“這叫白瓣曲子湯,專門治你這病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快全部喝完”

    老龍卻把頭搖成了撥浪鼓,“這麼難喝,我不喝!”,孫思貌又氣又笑:“哎呀,你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怎麼還跟小孩子一樣,不喝也得喝,你還想不想好了”,說完就把藥旺老龍嘴裡灌,老龍嚇的大驚失色。張開嘴巴,就起了一陣風,差點就把藥桶給吹翻了

    孫思貌見老龍野性難馴,知道不能像對待平常人那樣給它治病,於是偷偷的拿出了事先藏在懷裡的金針,偷偷的繞到老龍背後,猛的一下跳到龍頭上,拿出金針,對準龍角旁邊的一個位置就紮了下去,老龍疼的大叫,拼命的搖腦袋,想把孫思貌甩下來,可是忽然間覺得全身無力,,嘴巴也吹不了風,孫思貌就放開了它。老龍說:“先生,我雖然有病在身。但還是條龍,沒想到被你一針紮下去竟然動彈不得”

    孫思貌沒說話,拿出另一跟針,在老龍年輕晃了晃,威嚇說“趕緊把藥喝了,不然我還扎”,老龍怕孫思貌真的在扎它,乖乖的把剩下的喝了,一邊喝的時候,一邊覺得自己喉嚨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翻滾,弄的肚子翻江倒海的難受,想停下來看到孫思貌拿著針站在旁邊,只好把剩下的硬著頭皮喝了,好不容易把藥喝完,老龍再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吐了一地,頓時覺得舒服不少,仔細一看,自己吐出來的東西里面竟有一條大蛇。嚇了一跳,連忙問道“先生,這是怎麼回事啊?”

    孫思貌收回老龍頭上的針,指著大蛇說“你身體並沒有什麼病,只是這條蛇堵住了你的喉嚨。你自然沒胃口吃不下東西”,老龍恍然大悟說“這條蛇是我半年前吞下去的,竟然沒死,多虧孫先生相救,不然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好呢,多謝您剛才給我配的仙藥”

    孫思貌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哪裡是什麼仙藥。只不過是陳醋和蒜泥伴在一起罷了,這兩樣東西又酸又辣,一進喉嚨。蛇當然受不了,只好往外逃了”老龍也笑著說“怪不得這麼難喝呢”

    孫思貌又給老龍配了一些補藥,老龍在山洞裡修養了幾天,恢復了力氣,拜謝過孫思貌之後就騰龍飛走了,老龍雖然走了,但是那個山洞卻被人們保留了,還取了個名字 “穿龍洞”,而孫思貌醫龍的訊息也被傳開了,孫思貌去世後被大家尊為 “藥王”,並在 “穿龍洞” 的前面建了一座藥王廟,直到現在依然香火旺盛

  • 3 # 京城名醫張一趟

    藥王爺的民間故事是:他老婆的腳八斤半,才時來運轉。只有失敗沒有成功的故事。

    藥王爺開始時走敗運,話說一人不孝順,向藥王爺求藥方毒死他娘,藥王出了個藥方,一頓一碗魚湯,百日必死,恰巧他娘吃了百日魚湯,人真的死了,原來最後一頓魚湯中,哄小孩的甘草掉湯鍋裡了,所吃之魚和甘草相反,把老人毒死了。藥王爺敗走的只有逃亡了,一天走到半路上,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濘,他老婆實在走不動,就喊我的腳有八斤半重,實在走不動。從此才走了時運。所以中醫常說:趁我十年運,有病快來醫。這就是時醫。

    當個體醫生不走運,是不行的,一次事故整死呢。

  • 4 # 古今熱血歷史

    故事一

    醫虎喉:據說孫思邈一次夜間出診的時候,遇到一隻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細一看發現老虎被人骨鯁住,便幫老虎治療取出骨頭。之後老虎為了報恩而成為他的侍者。

    故事二

    開棺救活產婦:傳說孫思邈一次出診偶遇出殯隊伍,發現棺材滲出鮮血,乃請求開棺並救活棺內難產的婦人與腹中的嬰兒。

  • 5 # 三農天下185

    這件中國明代木雕,收藏於中國醫史博物館,上面雕刻了黃帝、伏羲、神農及孫思邈,當時很多人家裡都供奉這樣的雕像,孫思邈是中國唐代的名醫,被後世稱為藥王,他寫的《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是中醫藥學的重要著作,但作為一代名醫,孫思邈一開始並不敢把當醫生作為自己的理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父親讀過書,但是並未進入仕途,他把入仕的願望寄託在了天資聰穎的兒子身上,由於家庭窘迫,再加上孫思邈自幼體弱多病,孫家的日子越過越緊,懂事的孫思邈覺得愧對父母,同時他看到親戚鄰里有人生病也大多沒錢看病,於是萌生了長大後學醫的念頭,但他又不敢違背父親的意願,孫思邈暗暗發誓,即使做不了醫生,也要精通醫學業餘時間給人看病,孫思邈在完成私塾課業後,常常會偷著找一些醫藥書籍來讀,每次他都將借來的一書整冊抄錄,爛熟於心,除父親外,家裡人並不反對孫思邈學醫,有時候家裡的姐妹生病,都讓孫思邈診治,這樣孫思邈大受鼓舞,他對醫藥學的興趣更加濃厚,醫術也大有長進,因為一件突發的事情,改變了孫思邈父親的想法。

    一天孫思邈的父親從地裡幹活回來突然跌坐在地上,脖子硬挺,臉色青紫,全身盜汗不止,連話也說不出來,村裡的人都沒有見過這種病沒人敢治,孫母急哭了,不知道該怎麼辦,見此情景,孫思邈跑到母親身邊,低聲說父親得的是什麼病?以及醫術上所記載的藥方,孫母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立即去藥鋪買藥,藥熬好後給孫父喝下,孫父服藥後覺得喉部滋潤,發音順暢,臉色也漸漸正常,他從此改變了要求兒子走仕途的想法同意孫思邈學醫,孫父囑咐兒子,以後若給人看病,需要把病人當成自己家人一樣對待,孫思邈激動的連連點頭,孫思邈的醫德醫風非常高尚,對待病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富貴貧賤、不分時間地點,認認真真的給病人看病,全心全意的為病人服務,所以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有的醫學院校就把它作為醫生行醫的一個準則,甚至作為校訓,所以對後世醫德醫風,給我們樹立了非常好的楷模。

    孫思邈求醫的道路漫長而艱辛,而他始終保持著行醫救人的初心不斷學習,不斷摸索,最終成名,越來越多的人找他看病,唐太宗李世民聽完孫思邈的名聲,也特地召她到宮中來為皇后看病,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古書記載,唐貞觀年間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理完朝政後留下大臣徐懋公問道,長孫皇后懷胎十個多月不能分娩,現在又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太醫無能為力,這該如何是好?徐懋功看著一臉愁容的皇帝說道,臣早聽說民間有位叫孫思邈的名醫,疑難雜症一經他手都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以臣之見還是召他入宮為娘娘診治,唐太宗聽後表示贊同,立即下令找孫思邈入宮,孫思邈入宮後,唐太宗迫不及待的召見了他,並請他立刻為長孫皇后看病,這時陪同診治的太醫們可坐不住了,他們認為如果孫思邈一旦為皇后治好病,皇上就會重用孫思邈,就直接威脅到太醫們的地位,為了阻止孫思邈為皇后看病,太醫們聯合上奏,孫思邈地位低下,不能讓他接近皇后鳳體,正當唐太宗猶豫的時候,孫思邈自告奮勇說,我可以懸絲診脈,唐太宗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孫思邈於是讓宮女取來一根紅線,自己握著一端,另一端讓宮女系在皇后的右手腕上,孫思邈坐在窗外的桌子旁,開始為皇后診脈,他捏著絲線不一會兒便說,已經瞭解了皇后娘娘的病情,雖說孫思邈醫術高超,但他真的能懸絲診脈嗎?當時正在焦急等待的唐太宗,詢問孫思邈該如何診治,孫思邈答道,只需要在皇后娘娘左手上扎一針就能分娩,再吃上幾副湯藥就會逐漸痊癒,唐太宗大喜,他命孫思邈即可給皇后扎針,果不其然,皇后很快順利分娩,專家說,並不能透過一根絲線來診脈,那孫思邈是如何得知皇后病情的呢?

    原來孫思邈在懸絲診脈前,已經像服侍皇后的幾個宮女詳細詢問了皇后的病情,又要來了太醫所開的處方,掌握了不少情況,孫思邈在懸絲診脈的時候,其實想的是如何開藥方,唐太宗看著剛出生的皇子非常高興,親自在宮中設宴款待孫思邈,想讓他留在宮中掌管太醫院,而孫思邈卻婉言謝絕了唐太宗的提議,孫思邈是道德非常高尚的人,它應該是解除天下人的疾苦為己任,他不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它既不追求榮華富貴也不願意專職為某一個人服務,所以他拒絕了唐太宗的要求,到民間去行醫,這應該說是個非道德思想非常高尚的人,唐太宗也能理解,所以也沒勉強他。

    孫思邈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他對待病人不管貧富老幼都一視同仁,無論風雨寒暑都有求必應,深為百姓崇敬,這件收藏於中國醫史博物館的三皇及孫思邈木雕像雕刻於中國明代,把孫思邈與黃帝、伏羲、神農雕刻在一起,當時很多人家裡都會供奉這樣的雕像,這足以看出孫思邈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孫思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深感古代醫方的散亂浩繁,難以檢索,他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編著成《千金要方》,該書系統總結了唐初以前的醫學成就,第一卷為總論,內容包括醫德、本草、製藥等,其中《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成為中醫倫理學的基礎,總論是各科臨床施治,包括婦科三卷,兒科一卷,五官科一卷,內科十五卷,外科三卷,另外還有解毒急救,食治養生,脈學及針灸學的內容,孫思邈認為人類生命的價值貴於千金,而一個處方往往能救人一命,因而用《千金要方》作為書名。

    孫思邈醫術醫德名揚天下,很多人都會慕名前來找他看病或拜師學醫,據史書記載,初唐文學家盧照鄰因患疾病找孫思邈醫治,後來竟然拜孫思邈為師,他還幫助孫思邈寫成了另一部著名的醫書《千金翼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673年,30多歲的盧照鄰染了麻風病,他頭髮稀疏,臉上長滿毒瘡,四處尋醫無人願意收治,盧照鄰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孫思邈,看著面前的盧照鄰,孫思邈便知道了病因,他讓盧照鄰留下接受治療,盧照鄰被孫思邈的高尚醫德所折服,堅持要把孫思邈為師,孫思邈覺得盧照鄰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實在不忍心將他拒之門外便沒有推辭,收下了這位弟子,一天盧照鄰坐在院子裡望著眼前的梨樹悶不做聲,孫思邈走過去,問他有什麼心事,盧照鄰說道,我身患惡疾,就像這棵生了病的梨樹,前些日子我寫了篇文章,取名《病梨樹賦》,請老師過目,孫思邈讀後搖頭說道,你對疾病太悲觀了,要放寬心,這樣病才能早些好起來。

    盧照鄰在恩師的耐心指導下,心胸漸漸變得開闊起來,不久後,他幫助師傅孫思邈寫成了另一部著名的醫書,《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孫思邈在寫完了《千金藥方》之後,又經過二三十年的臨床實踐,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對《千金藥方》加以補充,一共分了十三卷,大家可以想象三十卷內容是相當豐富的,他這裡邊的內容特別是其中把養生和臨床結合治療起來來研究防病治病,對後世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公元682年,百歲老人孫思邈去世,他被後人尊稱為藥王,我們將其故鄉陝西省的五臺山改名為藥王山,還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孫思邈所寫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後人廣泛印行,並流傳到海外,成為中醫藥學的重要著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年首隻退市股來了!暴跌95%,280億市值灰飛煙滅,網友:幾年的錢一下子沒了,5.76萬名股東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