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凌煙閣唐儉

    李義府(614——666),瀛州饒陽人。李義府早年因為祖父擔任射洪縣丞,遷居永泰。貞觀八年(634)李義府因為善寫文章,被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留意,表薦為門下省典儀,後又得到劉洎,馬周的舉薦,改任監察御史,並跟隨侍奉晉王李治。

    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立李治為皇太子,任命李義府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他因進獻《承華箴》,得到皇帝的賞識。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李義府改任為中書舍人。永徽二年(651),唐高宗又命李義府兼修國史,封他為弘文館學士。永徽六年(655)因為得罪了宰相長孫無忌,被貶為壁州司馬。在敕書還沒有下達之前,他獲知了唐高宗想要廢黜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皇后這件事情,於是就和中書舍人王德儉一起商量對策,王德儉說:“皇上想要立武昭儀為皇后,但是又害怕宰相不同意,所以沒有正式提出。你若是能夠推波助瀾,一定可以轉禍為福。”於是,李義府代替王德儉值夜,趁機上表,陳說此事。唐高宗聽後大喜,召見李義府,並收回貶官敕書,官復原職。同年十月,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不久,李義府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廣平縣男。他與許敬宗,王德儉,崔義玄,候善業等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顯慶元年(656),李義府兼任太子右庶子,進爵廣平縣侯。當時,洛陽地方有一個叫淳于的女子,因為犯了罪被關入大理寺監獄。李義府聽說淳于氏長得貌美如花,想要將她納為妾室,於是暗中指使大理丞畢正義將她釋放。不巧,大理寺卿段寶玄得知了這件事,據實上奏。唐高宗知道後,立即命劉仁軌,張倫審理。李義府擔心事情會敗露,於是逼迫畢正義在獄中自縊以此來滅口。唐高宗雖然知道實情,但卻沒有追究李義府的罪責。

    顯慶二年(657)唐高宗擢升李義府為中書令,檢校御史大夫,太子賓客,河間郡公,併為他修造宅第。當時,李義府非常得寵,權勢熏天,為所欲為。

    李義府為人心胸狹隘,此前他被貶官普州時,李崇德將他從族譜中除名,因此懷恨在心,命人羅織罪名,將李崇德下獄。後來李崇德在監獄中自殺。

    龍朔二年(662)唐高宗更改官制,李義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東西臺三品。十一月,唐高宗封皇八子李旭輪(李旦)為殷王,命李義府兼任殷王府長史。龍朔三年(663),李義府升任右相,更加肆無忌憚,百官都十分畏懼他,無人敢彈劾他。唐高宗曾經告誡過他多次,李義府竟敢當面頂撞,這使唐高宗深為不滿。李義府又聽信術士杜元紀的話,大肆搜刮錢財。李義府又向長孫無忌之孫長孫延索取七百貫,結果被楊行穎告發。四月,唐高宗將李義府下獄,並派人審訊他。不久,唐高宗下詔,將李義府長期流放巂州。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乾封元年(666),李義府病死。

  • 2 # 使用者6717935217

    這個李義府完全是個勢利小人,除了會溜鬚拍馬拼命貪汙腐敗以外,根本沒有其他本領,像這樣的小人一旦得勢,他除了利用權勢欺負仇家和弱者,到處耀武揚威以外,基本上對國家是不可能有貢獻的。所以像這種人其下場一般都很悽慘。

  • 3 # 於左

    李義府首先是唐高宗的心腹,後來才成為武則天的心腹。

    李義府的祖上是河北饒陽人,出生在四川,很有才學。唐太宗貞觀年間,為監察御史,被派到晉王李治身邊做事。

    李義府這個人除了有才華,心機也極深,外表溫和柔順,與人說話時總是面帶微笑,背後陷害別人,就是所謂的笑裡藏刀那種人。《舊唐書》稱他為“李貓”,《新唐書》稱他為“人貓”,並把他歸入奸臣之列。

    李治被立為皇太子之後,李義府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李治很賞識他的才華,賜給他財物。李治繼位之後,李義府為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弘文館學士。

    長孫無忌很討厭李義府,想把他趕出長安,李義府知道此時唐高宗寵愛武則天武昭儀,想廢掉王皇后,但遇到來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的強力反對,唐高宗很希望有人替自己說話。

    李義府於是向唐高宗建議,廢掉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唐高宗大喜,賜給他一斗珍珠,把他留在長安。

    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終於如願廢掉王皇后和蕭良娣,改立武昭儀為皇后。李義府也受到了獎賞,進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爵廣平縣男。

    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逐漸成為她的親信,在朝廷中充當武則天的鷹犬。李義府很快成為中書令,檢校御史大夫,加太子賓客,封爵河間郡公。在害死長孫無忌和批臭褚遂良的過程中,李義府都非常積極。

    後來唐高宗下令,將李義府除名,流放巂州,妻子、兒子、女婿也被流放。到了乾封元年大赦,只有李義府這一類人不在大赦之列。李義府明白這是在整他,“憤恚死,年五十三”。

    五十三歲的李義府在流放地被活活氣死,全是他自己作的,是必然的結果。從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角度看,李義府太過囂張,利用價值已經很有限,負面作用倒是不小,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李義府曾經為一個美貌的女囚免罪,納為小妾,事情敗露後,他逼迫替他辦事的官員自縊。

    第二,李義府大肆營建祖先之墓,規模很大,動用七個縣的人力,其中一位縣令被活活累死。

    第三,李義府重修《姓氏錄》,抬高自己祖先的身份,貶低北魏以來的一些關隴望族、大姓,引發強烈反彈。

    第四,縱容妻兒賣官納賄。唐高宗曾經當面批評他的家人不守法紀,李義府仗著武則天的支援,勃然變色,直接反問唐高宗是誰告發他的。唐高宗說:“你不用問是誰說的。”李義府什麼也不說,慢慢轉身走了,根本不把唐高宗放在眼裡。

    最後一條:有一個術士說李義府會有牢獄之災,但可以花兩千萬錢免災。於是李義府開始大肆斂錢,毫不顧忌,終於被人抓住把柄。

  • 4 # 尚宮女史

    李義府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援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的,也因此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平步青雲,但李義府這個人是典型的“才勝德”,“笑裡藏刀”就是專為李義府設計的,也因此,李義府又被稱為“李貓”。武則天做了皇后之後,李義府自恃功高,耀武揚威,甚至對李治都沒有應有的禮節,最終被流放,抑鬱而死。李義府在貞觀年間因為善寫文章而被舉薦入仕,做到監察御史,並跟隨李治,643年,李治成為太子,而李義府也跟著成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這時候的李義府和來濟都因為文章而被世人熟知,時稱“來李”。

    李治繼位後,他又做了中書舍人,但是李義府是個笑裡藏刀的小人,所以即便他很有才能,官職卻做得不大,到655年的時候,來濟已經做了宰相了,而李義府還只是處在不大不小的一個尷尬位置,而且這一年,李義府得罪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上奏將其貶為壁州司馬,在詔書還未下到門下省的時候,李義府還想搏一搏,就問計於王德儉,還真讓他問對人了,王德儉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當時的李治和武則天正為一件事傷腦筋,那就是如何讓武則天當上皇后,中宮易主是大事,它牽扯到的不僅僅是後宮,還有外廷的權力洗牌。而李治和武則天已經為此事找過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硬是讓李治說不出口,但態度確實很明確,不同意。長孫無忌代表了朝中絕大多數人的心聲,尤其是當時的權貴,他們都是當時的既得利益者,不動是最好的安排。這個時候,李義府出現了,王德儉告訴他李治的煩心事,想立武則天又擔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這個時候有人出來支援立武則天為皇后的話,說不定就會一步登天。所謂“富貴險中求”。

    於是李義府當機立斷上表請求廢王立武,果然李治不僅沒有外放李義府,還讓他做了中書侍郎,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李治對待李義府的態度打破了朝廷官員的觀望態度,那些中小官員紛紛站隊武則天,其中許敬宗官職最大,這群人為了打破固有的階級堅定的站在武則天這一邊,最終李績偏向李治,武則天如願做了皇后。

    而李義府也順理成章成為李治身邊的紅人,也成為武則天的心腹。漸漸地,李義府就開始自恃功高,處處耀武揚威,甚至干涉斷獄,因為看上了獄中的淳于氏,就讓大理丞私放淳于氏,後來被檢舉,李義府逼著大理丞自殺,銷燬證據,李治明知是李義府的錯,卻將彈劾李義府的人外放,而給李義府升官。李治和武則天的庇護讓李義府更加無法無天,他利用職務之便賣官鬻爵,廣結朋黨,大肆斂財,李治有心壓壓他的氣焰,在又一次爭端中,將李義府貶官,只是李義府還是我行我素,在他升任右相之後,有次李治忍無可忍告誡李義府,讓他收斂一些,李義府竟當場變臉,直接問李治是誰在造謠,在李治不說的情況下扭頭就走。完全忘了君臣之別。

    這時候其實李治已經不願意再縱容李義府,之後的一件事直接讓李義府的好日子到了頭,李義府請術士杜元紀望氣,企圖窺視天機,這在當時等同謀反,於是在被人檢舉後,李治將其流放,而且是遇赦不還的那種流放。這一年是663年,三年後李治封禪泰山,大赦天下,李義府滿心期盼自己能在赦免還鄉之列,然而並沒有,返鄉無望的李義府鬱鬱不樂,很快患病去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新款冠道和URV做工和質量方面怎麼樣?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