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這天周公旦把兒子伯禽喊到身邊,拉著他手說:娃兒啊!你爹我洗頭常常三次臨時擰乾頭髮,吃飯常常三次吐出來,就是生怕怠慢了前來拜會的人才。

    這就是周公吐哺的故事,周公旦的封地是魯國,可是他必須要留在鎬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於是他便讓兒子伯禽前去魯國赴任,伯禽也就是魯國的第一代國君。周公之所以這麼教育伯禽,其目的就是要伯禽善待人才,好好發展魯國。

    不過有些人對周公吐哺的事情,有些反感。他們認為,一來把吃的吐掉有點浪費糧食,二來臨時擰乾頭髮,披頭散髮地見人,對人才也沒尊重到什麼地步。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曹操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是個非常善於學習的人,他從小就聰明機智,曾經用計謀使得叔叔和父親之間產生隔閡,從此讓叔叔不敢再管曹操的閒事。這一招反間計,估計就是跟王翦、陳平這幫人學來的。

    在周公身上,曹操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說周公吐哺,曹操就表現得十分到位。當時曹操已經將漢獻帝給接回過來了,他也成了大漢的丞相。

    可是河北袁紹的實力比他強大,他一時間沒辦法對付。為此曹操不斷招納賢才,對人才是各種誇讚,而且傾聽人才們的建議,以此收攏人心。

    在官渡之戰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前來投靠曹操。當時曹操正在洗腳,一聽說許攸來了,連忙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許攸了,這和周公吐哺,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

    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矣!”既入坐,謂公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公曰:“尚可支一歲。”攸曰:“無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也!”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奈何?”---《曹瞞傳》

    因為曹操如此禮賢下士,所以很多人才都願意跟著曹操混,因此曹操這才成就了霸業,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統。

    來不及吃下飯還是來不及擦乾頭髮?

    在古代禮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披頭散髮出去見人,自然是很沒禮貌的,尤其是在周朝那個十分講究禮儀的時代,周公頭髮沒擰乾就急著出去見人,這在人才看來或許有些失禮。

    但是擦乾頭髮的確要不少時間,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周公,畢竟等到他洗剪吹都搞完了,人才估計也跑了。可吃飯這件事就有點過分了。

    周公得知人才來了,就把嘴裡的那口吃的直接吐出來,這個我看完全沒必要。畢竟一口吃的,怎麼樣在幾秒之內也就能夠吃下去了。

    所以我覺得把吃的吐出來就沒有必要的,當然了古代人在描寫這方面故事的時候,總喜歡帶點誇張。我認為周公就是小跑著出去,也可以先把飯嚥下去。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史記》

    至於曹操赤腳迎許攸,其實就深得了周公的真傳。擦個腳穿個鞋能要幾秒鐘事情?頂天了半分鐘就能搞定了,曹操非要赤腳跑出去,這就不合適了。

    做給你看,讓你感動。

    周公這頭髮沒擰乾就跑出來迎接人才,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讓你感動。這麼來看,周公這頭髮是經常要洗,因為人才來的時候總能遇到周公在洗頭髮。

    其實周公這麼做,目的也就達到了。人才千里迢迢而來,周公如果像個大爺一樣去接見人才,這本身就是對人才的一種不尊重。

    為此周公出此下策,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才知道,自己對他們是十分尊重的。可能人才來了,周公沒有洗頭,也要把自己搞的披頭散髮,像是在洗頭的樣子。

    人才趕著飯點來了,周公自己也就不吃飯了。可能看到人才的時候,還在掏牙縫,表示自己剛吐了一口飯,生怕遲見了人才。

    曹操也是一樣,要是曹操穿的體體面面前來見許攸,那許攸有什麼可稀罕的呢?曹操光著腳出來,那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這說明曹操心裡著急啊,他急切地想要見到許攸,他認為許攸是個人才,所以不敢怠慢許攸。這麼一來許攸這心裡可就樂開花了。

    周公吐哺值得提倡,尊重人才有利於集團發展。

    作為一名領導,學習周公吐哺的道理,那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了形式上是千變萬化的,道理是一樣的。

    曹操不就琢磨出赤腳迎許攸這一招了麼?可見周公吐哺深得歷代公司老闆們的青睞。只要是有想法成就大業的,那就鐵定了要招攬人才。

    劉備在趙雲跟前願意把阿斗給摔了,這也是周公吐哺的一種表現。他三顧茅廬,不願意打擾諸葛亮睡午覺,也是一樣。

  • 2 # 正史漫談

    應該。周公吐哺所體現的尊重、重視人才的理念,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

    周公名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武王伐紂。武王在滅商兩年後去世,繼承人周成王還是個待在襁褓中的嬰兒。為了避免天下大亂,周公替代成王執掌大權。

    在執政的7年裡,周公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統治基礎。《尚書》稱他:“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忠心為君、盡心為國,不貪戀權力、勇於進退,勤政為民、促進社會穩定與發展,周公旦被視為臣子的楷模與典範,被後世廣為傳唱。圍繞他也誕生了許多典故,“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就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而這個典故,最早出自於《史記•魯周公世家》:

    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

    這是周公告誡自己的兒子伯禽時的話,意思是說,為了不錯過人才,即使自己正在洗澡,一旦聽說有人才來訪,也會立即紮起頭髮、第一時間出門接待;如果正在吃飯,也會馬上吐出嘴裡的食物,收拾妥當接待來賓。“三”,則是指代詞,是指一次沐浴、一頓飯往往會中斷很多次。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不僅是周公輔政成功的秘訣,也是其後歷代強盛王朝崛起的不二法門,戰國初期魏文侯招賢納士,秦國依靠外來人才迅速強大,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登臺拜將,曹操光腳迎許攸,李世民推誠置腹接納降將,執政前期的李隆基不拘一格用人才…可以說,對人才的態度如何,幾乎決定了封建王朝的興衰。

    到了近現代,科學技術對社會、國家的重要性更是空前凸顯,人才也因此成了各國爭相搶奪的第一資源。我們都知道,作為新興的移民國家,美國能經過短短一百多年成長為世界霸主,並牢牢把持這一寶座近一個世紀,第一訣竅就是人才。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這個世世代代美華人深信不疑的“美國夢”,也是美國成為世界人才聚集中心的關鍵所在。

    能夠招攬人才的因素很多元,其中,被重視、被優待的感覺,能夠自由發揮所長的環境保障,能夠親手創造未來的期許,其實往往比單純的待遇更具吸引力,甚至能夠讓很多人無視國籍、民族的顧慮,毫不猶豫的為他國服務。伍子胥、商鞅、張儀、范雎,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反戈一擊的頂尖人才。

    而在如今的美國,各族裔的一流科學家,共同支撐起了美國獨步世界的技術實力;頂級晶片人才,多名出自我們國內的大學,這一新聞更是刺痛了無數華人的心。

    客觀而言,這些人才選擇為美國服務,不全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待遇,相對寬鬆的學術環境,只需專注於所研究領域、無需在人際關係上投入過多精力,很大程度上對那些善於研究、不善於跟人打交道的科學家有著極大誘惑力。

    我們不能總是到了危急時刻才想起“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的國際競爭日趨白熱化,人才的爭奪從來沒有如此重要。數千年文化的浸潤、領先世界的基礎智商水平,使中國具備了人才資源幾乎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獨特優勢,只要拿出“周公吐脯”的人才觀,相信我們的科技水平全面趕超西方、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 3 # 簡運書生

    周公吐哺,講的是要重視人才,禮賢下士。當然應該提倡。社會競爭,爭的就是人才,作為領導者,想要有所成就,就要籠絡人心,聚天下之才,為我所用。

    只是方式方法是多變的,需要靈活對待,也不是每次都要“吐哺”。學會識人,用人,待人以誠,才是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清的師爺有多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