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閒閱讀

    家庭的基本關係有兩種:一是夫妻關係,一是親子關係,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係,如兄弟姐妹關係、姑嫂關係以及婆媳關係、祖孫關係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係在家庭人際關係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係,也無血緣聯絡,而是以上兩種關係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係。

    因此,這種人際關係一無親子關係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係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係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個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歸屬,自然也就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興旺發達。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時也常常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面發生分歧,出現矛盾,甚至明爭暗鬥。中國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內”的傳統,婆婆做了幾十年的內當家,現在把權力交給媳婦,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有的婆婆雖已年過花甲,卻仍希望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經濟支配權,或者難以接受完全由媳婦掌握家庭經濟大權的事實;而做媳婦的也往往不甘讓步,這就難免發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婦共同持家,由於各自的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產生分歧。

      相互接納不良

      婆媳原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現在婆媳在一家生活,這就有一個逐步瞭解、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係緊張,矛盾叢生。

      中介失衡

      在婆媳關係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兒子的這種中介作用如果發揮得好,則可以加強婆媳之間的情感聯絡,反之,則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出現“兩面受敵”的困境。儘管母子情深,也難以避免結婚以後這種關係變得複雜的事實。

    因為夫妻之間畢竟在活動、打算、開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在這些問題上,夫妻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兒子和母親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這樣就容易造成兒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親不理解,就會產生“娶了媳婦忘了娘”的心態,誤認為兒子對自己的感情被兒媳奪去了,而遷怒於兒媳。

  • 2 # 素心飛舞

    1、首先年輕人不應該和老年人計較,因為認知不一樣。怎麼說怎麼說,年輕人都不應該和老年人去計較。有隔閡有不理解都是正常的,有時候老年人固執不講理也是正常的,都是一家人,沒必要爭論個對錯,贏得了理兒卻輸了感情。相處本來就不容易,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家庭氛圍長大,思維不同都是很正常的。和相愛的老公都相處有很大的疙疙瘩瘩,別說和婆婆之間了。如果遇到明事理講道理有人情味兒的婆婆,那簡直是天賜的福分。

    2、要感恩。因為你的老公對你那麼好,這個男人是這個女人生的,要知恩。要飲水思源,單著一點,就得對婆婆好一點。

    3、內心格局要大,要有正確的思維,婆婆是前世的媽。如果沒有這樣的理念,就會著眼於眼前的瑣碎,會計較眼前的得失利益,讓自己無意中變得小心小眼令自己都討厭。能夠在一個家,是前世修來的緣,這緣深,不淺。

    所以,婆媳關係不好,大多數都是媳婦的責任。但不是絕對的,如果婆婆真的很不好,那就敬而遠之,保持距離,保持必要的尊敬就好。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我本來想講講媳婦關係不好不一定全是媳婦的責任,因為關係當中兩個人都要承擔各自的責任,可是這樣的解釋沒意義,因為老話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呀!

    所以我決定做一個迂腐的糊塗官,來斷個結論給你:婆媳關係就是媳婦的責任(我們承擔自己該承擔的部分)。

    孔子有一個經典的故事我很喜歡:三季人。

    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譯文: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有人來到,問子貢:“您是孔子嗎?”

    子貢答道:“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於時間的問題?”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然後就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

    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

    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人聽此,大笑而去。

    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這與您所教有別啊,且一年的確有四季啊!

    “這一年到底應是幾季?”孔子答:“四季”

    子貢不解。孔子繼而說道:“這時和剛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但卻學到了莫大一個乖。”

    說完,子貢立刻明白了。

    故事講完了,那麼我要問一個問題,誰是三季人?婆婆是?還是你是?

    如果你覺得婆婆是三季人?那麼知道她是三季人,你還是會和她爭辯麼?是不是因為她的認知和你不同境界就不要爭執了。

    那麼你是三季人麼?你可能也是三季人,因為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不完全,所以只顧著自說自話。

    所以婆媳關係不好,我們能改變婆婆麼?不能,我們只能改變自己,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看看誰是三季人呢?然後承擔這段關係中自己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卡爾迪5700萬歐元從國米轉會大巴黎,經紀人旺達賺了多少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