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蕭99

    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由小天體組成的帶狀區域,但是其範圍和形成是不同的。

    小行星帶在距離太陽約2.2~3.6個天文單位的範圍內,也就是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目前已經確認的小行星數量在50萬以上。

    關於小行星帶的形成,目前主流的理論是認為這裡曾經有一顆行星或者原始行星,由於發生了碰撞而導致碎裂,在木星和太陽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小行星帶。當然,這不是唯一的理論,隨著我們瞭解的深入,小行星帶的形成會逐漸清晰。

    柯伊伯帶是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一個區域,大概範圍在距離太陽50~500個天文單位的環狀區域,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要知道8大行星所佔的範圍只有30個天文單位的半徑,所以這個範圍要比整個內太陽系大了十幾倍。

    在這裡,也是存在著無數的小天體,但是也包括一些稍大的天體,比如冥王星現在就被劃分為矮行星,而與冥王星相同的矮行星目前已經發現了十餘個,這些矮行星的軌道都在柯伊伯帶的區域內。

    另外,還有無數的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都存在這個區域中。

    至於柯伊伯帶的形成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結論,不過,大體上應該與更遠處的奧爾特雲的起源比較類似,都是太陽系早期形成過程中所剩下的原料最終冷卻後形成的。也可以說這是太陽系形成剩餘的材料殘渣。

  • 2 # 岷山

    三個區別:

    1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寬度約2.2個天文單位。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之間的過渡區域。

    2 柯伊伯帶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側,寬度為數百個天文單位。是太陽系與外太空的過渡區域。

    3 小行星帶由數十萬顆由大小不一的岩石塊組成。柯伊伯帶則主要由慧星和其他固態氣體凝結物構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白鰱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