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鍋蓋頭司令

    古巴導彈危機起因是1959年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雷神導彈和朱位元導彈引起的,這個地方正好是蘇聯的家門口,雙方不正面打,但是氣勢上不能輸,所以蘇聯也得找回面子,而在古巴部署了導彈。古巴導彈危機被稱為美蘇冷戰期間最嚴重的正面對抗事件,如果真的激化了核戰爭就打起來了,人類就走向毀滅了。

    雙方真的想打核大戰麼,肯定不想,雙方手裡的核武器數量都能毀掉地球很多次,而毀滅一次和一百次沒有區別,不停地發展數量無非就是不想氣勢上面子上輸給對方罷了。它們不想打核大戰的原因很簡單,都毀滅了,什麼戰略、什麼部署、什麼勢力範圍都灰飛煙滅了,活著尚能稱霸,沒了就什麼都沒了,打核大戰圖什麼呢?

    美蘇之間為什麼蘇聯先讓步,問題就很簡單了,你可以想想眼下的伊朗和美國,既然雙方都不想打,還都不想認慫,總得有個臺階下吧?實在沒臺階下了再找個藉口讓步或者認慫,大不了丟點面子,你都把導彈放到美國家門口了你指望美國通過讓步緩解尷尬局面?這是美國家門口,退無可退,你不退步誰退步?

    美國集中海軍進行封鎖,蘇聯海軍不是沒能力去古巴,但是蘇聯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臺階,反正別管蘇聯是怎麼說的吧,為了美蘇關係,為了蘇聯少受損失,為了全人類,為了世界和平,最終是沒想開戰的初衷讓蘇聯先撤了。如果角色調換,先讓步的就是美國了。

  • 2 # 葛大小姐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第二天,美國又收到了蘇聯外交部的另外一封信,意思非常明確,撤走古巴導彈可以,美國也必須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

    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果是雙方都退一步,各自撤走導彈,蘇聯的目的已經達到。

    任何一次爭執都必須有一方首先表明和解的意思,如果針尖對麥芒,那麼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世界上第一次核大戰就已經爆發了,現在的地球是什麼樣子誰都不知道!

    1962年的古巴導彈事件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滅亡的一次,短短的13天,地球與核大戰擦肩而過!

    赫魯曉夫向古巴部署核導彈絕不是腦子發熱,突發奇想。

    導彈事件首先是美國先出招的,蘇聯只不過是還手而已。美國陸續向土耳其、義大利和西德部署核導彈和轟炸機基地,蘇聯最重要的工業中心都在美國核彈、轟炸機的威脅下,而蘇聯核導彈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打擊範圍都與美國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把導彈向前部署,才能大大提高第一次打擊的能力,蘇聯一直在等待這樣的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1961年美國宣佈同古巴斷交,進行全面制裁,並策劃了著名的豬灣事件,在美國的壓迫下,卡斯特羅全面倒向蘇聯,蘇聯正求之不得,期待已久的前沿陣地終於有了,立即對古巴進行援助。並策劃在古巴建立導彈陣地,一來可以躲開美國的預警系統,二來用1000至2000英里的導彈就可以全面覆蓋美國,彌補了導彈數量少、射程短的缺陷,實現與美國的戰略平衡。

    蘇聯部署在古巴的導彈射程

    與美國相比,蘇聯的軍事實力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但是1957年蘇聯的洲際導彈和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讓赫魯曉夫自信心爆棚,宣稱蘇聯已經把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甩到後面”了,但是,赫魯曉夫心裡最清楚,蘇聯的導彈和轟炸機幾乎都是中程和中遠端的,打擊北美的能力十分有限,對美國本土構不成實質性威脅,古巴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扭轉不平衡,抵消美國戰略優勢的希望,於是,一個大膽而又冒險的計劃在他的腦海裡形成了。

    穿格子衫的蘇軍士兵進行閱兵訓練

    為躲避美國偵察,所有船隻都是民船,士兵一上岸就發給格子襯衫,偽裝成平民,兩個月時間完成了機場、導彈陣地建設,部署了SA—2防空導彈。

    赫魯曉夫以為他所作的這一切都很神祕,沒人知道,其實,美國人8月份就開始抓拍了,10月份已經確認戰略和導彈身份,10月16日,總統拿到了CIA的報告,經過密集協商,結果是:準備開戰。

    美國戰爭機器開動了

    參聯會日夜開會,制定戰爭方案,偵察機頻繁監視。

    10月22日,肯尼迪發表全國講話,公開蘇聯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訊息,全面封鎖古巴領海。

    美國空軍進入三級戰鬥戒備。921架轟炸機攜帶核彈執勤,220個蘇聯城市列入打擊目標,動用120架飛機和2858枚核彈。12萬人攻佔古巴的出鞘行動準備實施。

    美軍68個空軍中隊,8艘航母,90艘軍艦封鎖古巴,全球美軍基地進入二級戰備。

    肯尼迪同指揮東京轟炸的李梅交談

    蘇軍也不甘示弱,三個R-12導彈團完成發射準備,36枚核彈頭,射程2080公里,覆蓋華盛頓、紐約9200萬人,每一枚核彈頭相當於投在廣島原子彈的71倍。

    B-59潛艇和艇長瓦連京·薩維茨基海軍大尉

    10月27日星期六,蘇聯B-59潛艇在古巴外海遭遇美國“倫道夫”號航母和11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美軍立即開始追蹤,投擲大量訓練用深水炸彈,迫使潛艇上浮,但B-59潛艇並不知道是訓練彈,以為遭到攻擊,艇長瓦連京·薩維茨基海軍大尉認為戰爭已經爆發,決定發射祕密武器T5核魚雷,同樣緊張的政委伊萬·馬斯連尼科夫立即同意,蘇聯海軍規定,只要艇長、政委意見一致就可以使用特殊武器,核戰爭一觸即發,幸運的是,由於B-59是編隊旗艦,艦上配了一名編隊指揮官,也就是副艇長瓦西里·阿爾希波夫,冷靜的阿爾希波夫深知核攻擊的後果,立即進行阻止,最終核魚雷沒有發射,最後,B-59被逼出水面,發現四周都是驅逐艦、直升機和探照燈,對峙了一晚上後,B-59只好返航,放棄前往古巴。

    人類的命運關鍵時刻其實只掌握在幾個人手裡,這是核大戰與世界最接近的一次。

    這個星期六註定是黑色的,與B-59潛艇一同遭遇危機的還有空中的美軍B-2轟炸機,美軍魯道夫•安德森少校駕駛B-2轟炸機進入古巴領空,剛進入就已經被蘇軍SA-2導彈鎖定,但奇怪的是,蘇軍沒有開火,而是讓他在古巴逛了一圈後,即將離開古巴領空時,發射了導彈,直接命中,魯道夫•安德森少校墜機身亡。

    魯道夫•安德森少校

    與此同時,另外一架U-2偵察機誤入蘇聯領空,遭到米格戰機攔截,幸虧飛行高度超過兩萬米,有驚無險的回到基地。

    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一個星期六過去了。

    另一邊,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展示了蘇聯在古巴的核導彈陣地。

    最終,蘇聯高層決定撤回運送武器的船隻,美軍得到訊息後,命令艦隊保持觀察,沒有命令不許開火。

    隨後,赫魯曉夫又耍了一個心眼,派幾艘沒有武器的民船試探美軍,然後就發生了美軍強行登船檢查,差點引發流血衝突,據稱,肯尼迪和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全程視訊觀看搜船過程,美軍最後放行。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美國兩天內收到了赫魯曉夫和蘇聯外交部兩封態度不同的信件,由此判斷出赫魯曉夫的權威受到了國內實力派的挑戰,正在思考應對方案時,偵察機發現古巴導彈基地即將完工,36小時之內具備發射能力,一旦發射,將在十幾分鍾內殺死數千萬美國人,以為被耍了的美國議員要求肯尼迪立即行動起來,經過痛苦的思考,決定10月29日(週一)對古巴空襲,發動地面戰爭。

    局勢突然又開始緊張起來,兩國駐所在國的大使館開始銷燬機密檔案,美蘇進行大規模防空演習,進行平民疏散。

    此時,肯尼迪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忽略蘇聯外交部的信件,回覆赫魯曉夫的態度,只要蘇聯撤走古巴導彈並承諾不再部署,美國半年後撤出土耳其導彈,不再入侵古巴,肯尼迪將這一決定通知了杜布萊寧大使,赫魯曉夫認為目的已經達到,既安撫了國內強硬派,又避免了核大戰,10月28日最終決定撤回古巴導彈。

    撤出決定惹惱了卡斯特羅,氣得他砸碎了一面鏡子,認為自己被蘇聯當槍使了,其實,保護古巴只是蘇聯的一個藉口而已,小國的利益永遠都要服從大國,任何時候都是這樣。

    最終,“緊張得讓人透不過氣”的古巴導彈危機終於結束了。

    有人認為關鍵時候赫魯曉夫認慫了,其實,我們應該感謝他的認慫,不然,世界將會生靈塗炭,不知道多少人會死於戰爭。

    古巴導彈事件的兩位當事人也沒有落下好下場:

    1963年,肯尼迪遇刺,至今都是一個迷案;

    1964年,赫魯曉夫被政變推翻,一直軟禁到去世。

  • 3 # 簡單平凡123123

    古巴導彈危機,差點引發美蘇兩國的大戰。在最危險的時候,蘇聯卻退縮了,首先認慫。

    儘管蘇聯的退讓避免了一場大戰,但也讓很多人覺得蘇聯有點不爭氣:和美國打打看啊!誰輸誰贏試了才知道!是啊,美蘇兩國不是勢均力敵嗎?蘇聯為什麼要“後退”呢?

    我們知道,自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為開始,世界被劃分為了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一個則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究竟是共產主義戰勝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戰勝共產主義?這在半個世紀裡面,一直是讓人關注的問題。為此,美蘇冷戰了半個世紀。冷戰簡單的說就是:“我處處針對你,你也處處針對我,我們之間相互遏制,惡性競爭,但不直接面對面的幹起來,不發生直接衝突”。在半個多世紀裡,唯一一次兩個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差一點直接正面開戰的事件,就是這場古巴導彈危機。

    這張圖生動的展現出古巴導彈危機時兩國的較量。圖的左邊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右邊是美國總統肯尼迪,兩人在談判桌上掰手腕,象徵著兩個人在對抗之中,雙方都準備按下核按鈕。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儘管兩個人看起來好像實力差不多,但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明顯力不從心,和肯尼迪相比處於弱勢。一邊是輕微的流汗,一邊彷彿像是虛脫了一樣留了大量的汗。這張圖告訴我們: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蘇聯方面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它不得不認慫。

    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經濟方面蘇聯跟美國不是一個級別的。

    二戰的時候,蘇聯處於作戰地區,經濟、環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壞,衛國戰爭雖然蘇聯勝利了,但蘇聯損失了大量的人口,是二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反觀美國,在美國本土並沒有發生戰爭,整個的國土完好,並且他出口了很多軍火,經濟沒有損失反而增長。所以在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兩國的經濟不是在一個層次上面的,我們常常說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同時,經濟體量的大小也影響到戰爭開始後戰爭的持續時間長短,畢竟沒有軍費哪來的槍炮。

    而且在當時,除了美國整體的經濟實力之外,還有工業、鋼業等等很多的資料的總值都是比蘇聯要高上很多倍的。在經濟上,蘇聯比不上美國。

    軍事上,蘇聯和美國還尚有距離。

    經濟上比不過,軍事上也是如此。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美國迅速出兵,用航母封鎖了古巴,蘇聯大怒,但想不到好辦法來應對。核武器方面,蘇聯核彈頭比美國少,但既然是核武器,大家都不敢輕易使用,因為用下去可能大家要同歸於盡。美蘇兩國的核武器加起來足夠摧毀地球好幾遍,同歸於盡的做法顯然雙方都會是失敗者,對誰都沒有好處。

  • 4 # 琅琊利劍

    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果讓蘇聯很沒面子,不管後來美國有沒有偷偷的把導彈從土耳其撤出,明面上蘇聯的尊嚴都丟掉了,甚至還深深的傷害了古巴人的心,在美國嚴陣以待,誓死維護自己權益的一系列動作後,赫魯曉夫迅速向肯尼迪示弱,在得到美國的回覆後,立刻把在古巴的導彈拆卸打包運回蘇聯,連卡斯特羅都顧不上了。

    為什麼“鋼鐵洪流”蘇聯會這麼容易就認慫?這還要從蘇聯的經濟開始說起,赫魯曉夫當政後,開始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除了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和進行平反工作外,在經濟上,赫魯曉夫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長期以來,蘇聯只重視重工業,而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導致蘇聯經濟產生嚴重問題。

    蘇聯在1952年時宣佈穀物產量達到了13000萬噸,宣佈農業問題得到了永遠徹底的解決,但實際上只生產了就千多萬噸糧食,越往後糧食產量越低,到時候魯曉夫還鼓動了30多萬志願者來到東部墾荒,但是因為蘇聯沒有調查和準備這場運動,幾年內成為農業和生態上的災難,國內矛盾日益加重。

    這個對外宣稱是超級強國的蘇聯,實際內部危機重重,哪怕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國力達到最強大的時候,也只有美國的60%,所以當蘇聯面對美國的圍困,赫魯曉夫甚至蘇聯根本都耗不起雙方對峙時間越長,對於蘇聯來說,損耗也就越大,赫魯曉夫很怕禍起蕭牆,但是又不敢真的和美國開戰,最不得已只能退出。

  • 5 # 河東三叔

    不認慫不行,1962年這場發生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美蘇衝突,正值冷戰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蘇聯和美國關係即有緩和又有爭端。二戰後的美國一枝獨秀,實力全球第一,而戰後經過休養生息的蘇聯實力開始大漲。以1959年,美蘇首腦戴維營會議為準,美國事實上承認了蘇聯是超級大國,但此時無論是經濟、軍力方面美國都處於戰略優勢。

    戰後核武器制勝論在東西方盛行,核武器巨大的威力可以讓對手瞬間失去抵抗能力,1959年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雷神、朱位元中程彈道導彈。在要求美方撤出部署無果的情況下,為確保有效的相互核威懾,蘇聯在美國後院古巴本土部署中程導彈。

    以古巴和美國的距離,好比蘇聯將核導彈直接放到了美國家門口,如果真打起來美國連預警的時間都沒有。美國通過偵查發現古巴境內已建成導彈發射場,1962年10月24日,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護衛下,由90艘軍艦組成的美國龐大艦隊出動,開始封鎖古巴海域防止蘇聯導彈運入,同時要求蘇聯撤出已部署導彈。

    很顯然,蘇聯單憑水面艦艇以及核潛艇在遠洋海域,無法對抗包括大量艦載機在內的航母編隊。同時美國強勢表態,全體導彈部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導彈在發射臺上聽候指令。甚至集結了二戰後最龐大的登陸部隊準備參戰,劍拔弩張準備打一場全球性的核戰爭。

  • 6 # 梓蕤

    赫魯曉夫在古巴布置導彈的初衷就是為了平衡蘇聯在美蘇爭霸中的戰略劣勢而進行的軍事行動。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有誠意使雙方競爭的天平重新達到平衡,蘇聯也就不必再部署古巴的導彈。

    赫魯曉夫趁虛而入,很快就收了一個小弟。在赫魯曉夫的算盤裡,由於古巴距離美國近,在古巴布置60枚導彈,不僅可以避開美國的預警系統,也能促使美素爭霸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而且還能保護古巴的國土安全。蘇聯和古巴雙方都能受惠,一拍即合。

    此時的肯尼迪因被赫魯曉夫的欺騙而火冒三丈,對古巴進行了海空封鎖。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母,90艘軍艦的圍堵將古巴圍得水洩不通。與此同時,美國啟動了二級戰備,美國的導彈部隊和登陸部隊處於戰備狀態,一場大戰隨時開打。

    蘇聯實力不允許

    美蘇的領導人在核按鈕上來回徘徊,赫魯曉夫面臨山雨欲來的高壓狀態,是打是和就在一念之間。而不管是常規武器還是核武器,蘇聯都處於劣勢。

    在肯尼迪上臺後,大力發展核武庫,核武的數量處於領先地位。美蘇在戰略武器方面的比例是17:1,美國大約領先蘇聯10年。而赫魯曉夫也有自知之明,要想在核競賽中追趕上美國的腳步,不僅需要耗費人力財力,而且這是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任務,一旦核大戰爆發,蘇聯明顯是吃虧的。蘇古聯盟的口號雖然喊得響亮,但是如果只是為了保護古巴的國土安全,而把自己搭進去,這明顯是筆賠本的買賣。

    赫魯曉夫的目的達到

    赫魯曉夫在古巴危機爆發後,先後給肯尼迪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透露著蘇聯並不想打核戰爭,而且如果美國圍堵古巴的軍事力量撤出,並且保證美國以及任何國家(主要是美國的盟友)以後不入侵古巴,蘇聯願意改善古巴危機的局面。言下之意就是隻要美國人撤,蘇聯就撤。

    而在第二封信中,赫魯曉夫可能受到了蘇聯國內的壓力,或者是蘇聯外交部寫的,其措詞和態度都明顯比上一封信更加強硬,大意就是隻要美國願意從土耳其撤出導彈部署,作為交換,蘇聯願意在聯合國的監督下也撤出古巴導彈部署。

    而赫魯曉夫心領神會,立刻就坡下驢,答應在30天內從古巴撤出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儘管美國選擇性地宣傳其在古巴危機中勝利者的身份,但是其在蘇聯撤出古巴後不久,美國也在土耳其撤出軍事部署,只是礙於面子問題沒有聲張。赫魯曉夫通過一系列的操作,無中生有地獲得了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利用古巴這顆棋子,使自己的戰略意圖能夠達成,而古巴的安全也獲得了美國的保證,也是對古巴有了交代,可謂一箭雙鵰。也難怪後人評價古巴危機,美國贏了面子,而蘇聯贏了裡子。赫魯曉夫並不是個懦夫,而是個實在的政治精算師。

    真正的輸家

    蘇聯在古巴危機後,知恥而後勇。赫魯曉夫在戈爾什科夫的忽悠下,半推半就地同意發展載機巡洋艦這一類似航母的艦種,並且大力發展核武庫,核武器數量在70年代後來居上,才有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耀武揚威的資本。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國際政治的博弈相當殘酷,一旦站錯邊就有萬劫不復的危險。表面上與你稱兄道弟的人其實更應該提防其背叛。在一棵樹上吊死,永遠擺脫不了充當馬前卒的命運。

  • 7 # 教導隊炊事員

    按老規矩,先肯定一下,這是個很有趣但非常難的問題,誰都知道六十年前的那個古巴導彈事件,也知道其主角是赫魯嘵夫,肯尼迪,卡斯特羅三位明星,但一個孤立的事件背後並不孤立,甚至複雜異常,凡事總有來龍去脈,先從美蘇戰略核競賽開始說起。50年代末期,也就是古巴事件的前兩三年,美蘇在戰略核武器和航天領域的競賽已達白熱化,美國雖比蘇聯先爆了原子彈和氫彈,但在洲際彈道導彈和人造衛星方面落於其後。57年10月,蘇聯衛星上天,好事的美國人立刻推斷火箭可以運衛星入太空,也可以把核彈扔到美國白宮上空。美國迫切需要掌握蘇聯以多快的速度生產遠端轟炸機和彈道導彈,以尺它們部署在何處。另一個目標是確定蘇聯防空體系的部署情況,主要是截擊機群和地空導彈陣地,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讓戰略空軍司令部制訂轟炸任務。科羅納間諜衛星提供了準確的資料採集,從而揭穿了美蘇間所謂的導彈差距的真相。古巴事件前兩年,美國一直認為蘇聯在彈道導彈方面佔有很大優勢,基辛格博士和尼克松,肯尼迪等人都相信一個可怕的斷言:蘇聯已試射了一枚一萬公里射程的導彈,能將氫彈送到美國任何角落,美國在蘇聯飽和核打擊下,只能坐已待斃。有趣的是,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當局,正好利用這個顯然是對自己有利的訛傳,藉機興風作浪,赫氏大顏不慚的宣稱,我們工廠裝配線上每年可生產250枚氫彈導彈,如果這些致命的玩意兒在某個地方爆炸,那裡什麼也剩不下。美中情局的報告表明,蘇聯已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還不到25枚,而當時美國已擁有比蘇聯多幾倍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96枚北極星潛射,24枚宇宙神陸基,和多達3倍的B52戰轟,不久還將有井發的大力神和民兵入役。最後衛星情報核實,當時蘇聯僅有6枚可供實戰的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少的可憐的遠端轟炸機。鑑於此,美國徹底看清了蘇聯的底細,也拿走了赫魯曉夫最後一塊遮羞布,知己知彼方才百戰百勝,於是在隨後的柏林危機和古巴事件中,美國態度一反常態的強硬,不給蘇聯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赫魯曉夫自知瞞天過海的計謀流產,不得不認慫,灰溜溜地從古巴撤出導彈。

    再看古巴, 自卡斯特羅上臺之後,與美交惡,肯尼迪總統泡製豬灣事件,導致兩國關係幾近戰爭邊緣。雖然卡斯特羅挫敗豬灣登陸,但古巴上空已是戰雲密佈,危機四伏,不得以,古巴向蘇聯求助,赫氏理論的核心就是在敵人的心臟上紮上一刀,再攪動一下,才肯罷休。古巴危機正好給了一愁莫展的赫氏一把鑰匙,兩方一拍即合,赫氏決定立刻佈署p14中程核導彈和戰術轟炸機伊爾28祕密前往古巴,本來計劃天衣無縫,導彈基地偽裝成功,美國做夢也未想到在自己的心臟上被插上一刀。但百密一疏,一架U2在隱蔽的導彈陣地上空被蘇制地空導彈擊落,進而核導彈基地曝光,美國這才知道真相,狂怒之下,封

  • 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就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而蘇聯的經濟發展一直偏向於重工業,除了重工業之外,蘇聯的其他產業都發展緩慢。

    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在核武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蘇聯的核彈頭數量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核彈頭數量非常的有限。而且美國在歐洲地區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導彈,這些導彈可以覆蓋蘇聯的歐洲領土。

    雖然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但是這些核武器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才能發射。美國的偵察機時時刻刻都在監視著古巴的導彈基地,只要蘇聯想要先發制人,美國附近的轟炸機立刻就能摧毀古巴的導彈基地。

    如果美國不使用核武器,在古巴打一場常規戰爭,蘇聯也沒有任何勝算。古巴距離蘇聯路途遙遠,蘇聯的海軍實力不如美國,一旦美國對古巴宣戰,蘇聯只能在歐洲地區聲援古巴。

    在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聯開始大規模製造核武器,到了勃列日涅夫執政晚期,蘇聯在核武器數量上反超美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新手想買車,預算20萬以下,能分期,安全性高,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