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仙湖風景區仙城風景區地處潮陽與普寧交界處的大南山中。因為它位於形似佛像的糧山之間,又叫半天佛景區。這裡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流傳著元末農民起義軍陳友諒的軍師何野雲的神奇傳說,又是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麾下名將邱輝抗清的大本營。改革開放以後,由民間自發集資,利用這塊風水寶,地建造了這麼一處集山水風光、文物和民間宗教為一體的景區。
(八仙亭前)
這座八仙亭是以一個兩層的高亭為中心,放射開去,建上八個攢尖頂的小亭,每個小亭是代表八仙中的一位,排成八卦圖形。如果從遠處看,亭上有亭,亭下有亭,亭中有亭,亭亭相疊,亭亭相通,再加上天橋,樓閣、曲橋、浮橋、廟殿與湖光山色、翠林修竹相映成趣,恍如身臨瑤池仙景。
(天雲閣)
“天雲閣”正面掛一幅畫像,兩旁對聯寫的是:“修身明性求真諦,寄跡名山顯仙乩”。屋眉上書“何野雲像”。畫中人就是潮陽大地的傳奇人物“蝨母仙”。元朝後期,陳友諒的農民起義軍失敗後,他的部下分散隱沒在各地。不久,在潮陽縣出現了一位精通風水和建築的人。他自稱何野雲,據說就是陳友諒的軍師鄒普勝。傳說他披頭散髮,長滿蝨子,智慧過人,常有奇思妙想,人們就稱他為“蝨母仙”。或許仙城是他經常踏足的地方,於是才有“仙城”這個命名,仙湖,也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奇人而得名。
各位,你們看這幅畫像神奇在何處呢?這就是無論觀看者站在任何角度,畫中人的眼睛、嘴巴、足尖乃至執在手中的書本“周易”二字,都朝著你,民間稱之為“活畫”。凡到仙湖風景區的遊客,大都 以一睹“活畫”為快。傳說此畫系畫師偶發靈感所作,以後再無法畫出第二幅了。這幅畫高2米,寬1米。
(在三仙殿前)
我們來到這寬敞壯麗的“福天宮”,這裡設三個殿,其中最引人注目是“三仙殿”,你們看這三仙是誰呢?一是華佗藥仙,一是詩仙李白,一是蝨母仙何野雲。竟然把這三個不同時代,不同行業、不同信仰的歷史人物,請在一起,合稱“三仙”,說明潮汕人造神的想像十分豐富,好在這三位都是歷史上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確值得尊敬。
(遠眺半天佛峰)
半天佛峰形似坐佛,峰頂有寺,名“半天佛寺”,相傳為宋宣和年間高僧大峰所建。清順治年間民族英雄鄭成 功轉戰潮汕抗清,曾駐軍於半天佛峰,據儉修武,屢敗清軍。傳說後因老鼠咬斷系鼓之繩索,誤以為清軍襲營報警,以致鄭軍倉促迎敵,黑燈瞎火,搞不清誰跟誰,以至自相殘殺而兵敗。現存當年鄭軍瞭望哨之拱盤石、踏嶺寨山、軍灶、環山跑馬大道及鄭軍自挖古井、西校場等遺址。
仙城仙湖風景區仙城風景區地處潮陽與普寧交界處的大南山中。因為它位於形似佛像的糧山之間,又叫半天佛景區。這裡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流傳著元末農民起義軍陳友諒的軍師何野雲的神奇傳說,又是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麾下名將邱輝抗清的大本營。改革開放以後,由民間自發集資,利用這塊風水寶,地建造了這麼一處集山水風光、文物和民間宗教為一體的景區。
(八仙亭前)
這座八仙亭是以一個兩層的高亭為中心,放射開去,建上八個攢尖頂的小亭,每個小亭是代表八仙中的一位,排成八卦圖形。如果從遠處看,亭上有亭,亭下有亭,亭中有亭,亭亭相疊,亭亭相通,再加上天橋,樓閣、曲橋、浮橋、廟殿與湖光山色、翠林修竹相映成趣,恍如身臨瑤池仙景。
(天雲閣)
“天雲閣”正面掛一幅畫像,兩旁對聯寫的是:“修身明性求真諦,寄跡名山顯仙乩”。屋眉上書“何野雲像”。畫中人就是潮陽大地的傳奇人物“蝨母仙”。元朝後期,陳友諒的農民起義軍失敗後,他的部下分散隱沒在各地。不久,在潮陽縣出現了一位精通風水和建築的人。他自稱何野雲,據說就是陳友諒的軍師鄒普勝。傳說他披頭散髮,長滿蝨子,智慧過人,常有奇思妙想,人們就稱他為“蝨母仙”。或許仙城是他經常踏足的地方,於是才有“仙城”這個命名,仙湖,也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奇人而得名。
各位,你們看這幅畫像神奇在何處呢?這就是無論觀看者站在任何角度,畫中人的眼睛、嘴巴、足尖乃至執在手中的書本“周易”二字,都朝著你,民間稱之為“活畫”。凡到仙湖風景區的遊客,大都 以一睹“活畫”為快。傳說此畫系畫師偶發靈感所作,以後再無法畫出第二幅了。這幅畫高2米,寬1米。
(在三仙殿前)
我們來到這寬敞壯麗的“福天宮”,這裡設三個殿,其中最引人注目是“三仙殿”,你們看這三仙是誰呢?一是華佗藥仙,一是詩仙李白,一是蝨母仙何野雲。竟然把這三個不同時代,不同行業、不同信仰的歷史人物,請在一起,合稱“三仙”,說明潮汕人造神的想像十分豐富,好在這三位都是歷史上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確值得尊敬。
(遠眺半天佛峰)
半天佛峰形似坐佛,峰頂有寺,名“半天佛寺”,相傳為宋宣和年間高僧大峰所建。清順治年間民族英雄鄭成 功轉戰潮汕抗清,曾駐軍於半天佛峰,據儉修武,屢敗清軍。傳說後因老鼠咬斷系鼓之繩索,誤以為清軍襲營報警,以致鄭軍倉促迎敵,黑燈瞎火,搞不清誰跟誰,以至自相殘殺而兵敗。現存當年鄭軍瞭望哨之拱盤石、踏嶺寨山、軍灶、環山跑馬大道及鄭軍自挖古井、西校場等遺址。